华为管理者22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哪里都是可以奋斗的上甘岭

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无数优秀的华为人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任正非

在企业运营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当老板在高层会议上声嘶力竭地批评公司管理者“不上进,不奋斗”时,一些管理者总会在下面暗暗嘀咕,“我也想奋斗,可是,公司也没给我奋斗的机会啊”。其实,机会从来都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身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有着“哪里都能奋斗,哪里都需要奋斗”的觉悟。

关于“随时随地奋斗”,华为有个著名的论断叫作“哪里都是可以奋斗的上甘岭”,这话出自任正非早年对华为干部的讲话中,时至今日,它仍然鞭策着华为干部不断向前。


2007年,华为GU产品部主管张昕问任正非:“任总,我来部门大半年了,个人感觉任务比较繁重,公司设定的任务也比较高,我们这里算不算上甘岭啊?”

任正非回答说:“上甘岭不是一个地名,而是在你的心中。什么是上甘岭,你的心中有上甘岭就是上甘岭,任何地方都可以出将军的。委内瑞拉合同多、任务重,只要你肯努力、肯钻研,一定会有很多将军产生。你们今天只有20多岁、30多岁,正是人生风华正茂的时代,只要肯努力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上甘岭,难道欧洲就不是上甘岭了?达到欧洲标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都移动的割接成功,难道不是上甘岭?不要把生活的艰苦、工作的艰难和你自己的努力完全分开来,好像一定是艰苦地区才能出上甘岭。我对艰苦地区的人讲了,对不艰苦地区的人也讲了,我那本英国代表处的纪要你们不是看了吗,到处都是上甘岭。”

2010年12月,在华为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任正非再次强调了这一概念,他说:“艰苦奋斗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就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不一定要去上甘岭。上甘岭最大的困难不就是没水喝吗,如果研发非要去‘上甘岭’,那你就在办公室里逼着自己一两天不喝水,不也就是上甘岭了吗?因此,研发的艰苦奋斗,不是说非要去艰苦地区才算‘上甘岭’,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我希望你们不断地提升工作质量,更多地从全局出发去考虑产品的可销售性、可安装性、可维护性等,虽然我们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在系统性和管理上还需要再提高,我们要不断思考,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艰苦奋斗。”


任正非强调,要想当将军,就要完成个人的修炼,而修炼在哪里都能进行,任何地区都能人才辈出,任何岗位都能英雄辈出。不能把奋斗岗位与非奋斗岗位在物理上进行划分,不能走形而上学的路线。

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华为干部对艰苦奋斗达成了普遍共识,即不仅仅只有非洲、拉美、灾区等艰苦地方才能艰苦奋斗,任何岗位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卓越工作。只有那些能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带领团队鼓足干劲创造出成绩的干部,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有资格去要求晋升。同时,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对下属负责,对工作负责。


10年前,埃及三牌是闻名华为公司的大项目,项目异常复杂。2006年项目开始启动,由于人才紧缺,陈志勇刚大学毕业,在培训后便被派到埃及三牌Delta区域,担任计划控制经理。

初出茅庐的陈志勇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兴奋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作为项目主管,他格外注重对下属奋斗意识的培养,经常宣读公司的奋斗文化,尽可能地影响手下员工和他一起努力工作。因此,与他一起从Delta区域成长起来的本地员工很多。

Osama是站点工程师,2007年进入华为。作为电源工程师被招聘进来,报到时却被阴差阳错拉去了微波组,干了一个多星期才发现进错了项目组,但竟然也能胜任,大家由此发现Osama好学能干、技能全面。当陈志勇给他安排更多工作的时候,他也毫无怨言,一样认真负责,从站点工程师到实施经理,他的绩效等级一直都是A。到了2015年,公司把勘测和站点实施作为核心业务,Osama的干劲更足了。

Hattem是2008年加入华为的,担任土建工程师。陈志勇记得,在建设苏丹MTN项目时,Hattem提供支援,每天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总是电话不断。有一次,一个同事突然站起来对所有人说:“你们知道刚刚1个小时内Hattem拨了多少个电话吗?67个!”项目组的人全都沉默了。

2015年,陈志勇服从工作调度,来到了一个新的大区,他翻出一张在Delta地区的老照片给他的新下属看,那是一张2013年拍的照片,陈志勇骄傲地说:“上面的本地员工,现在有3个是五级项目经理,3个是四级项目经理,唯一的中方就是我自己。所以,哪里都是机会,哪里都可以奋斗,华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者,你不努力,怎么和对手竞争,怎么和身边的伙伴竞争?”


麦肯锡咨询顾问大前研一曾经说过,企业家对管理者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些企业管理者,你把他安排到艰苦的岗位去历练,他会认为你是对他存有偏见,故意刁难。而当你把它放在安逸的岗位上时,他又会觉得你是在剥夺他晋升的机会。

事实上,问题出在哪里呢?归根结底是出在管理者自己身上。管理者主观上不想去奋斗,置身于任何岗位都能为自己找到不努力的借口,而倘若管理者能够像华为干部那样把奋斗的烙印熔炼在自己身上,那么,影响的就不仅是自己的职业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员工受到感染,被带动到为企业发展而艰苦奋斗的洪流中去,就像出身富裕的毛泽东选择革命,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选择普度众生一样,都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