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5:不死磕,无巨星
成功的讲师一定要有一种精神:死磕。
这一个主题,我们不讲名师的故事,继续搞一个跨界,讲一讲其他行业的成功者,这些牛人的成功规律,用到讲课上,同样非常有效。
NBA洛杉矶湖人队的林书豪被称为“林来疯”,是自1953年后首位进入NBA的哈佛大学学生,还是首位进入NBA的美籍华裔球员,成为继姚明之后的NBA华人巨星。他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11年12月,先后被勇士队、休斯敦火箭队裁掉,2014年被交易到洛杉矶湖人队。
那么,林书豪这匹黑马是怎么在强手如林的NBA中脱颖而出的呢?
林书豪:与“幽灵”死磕
刚开始的时候,林书豪的投篮动作一直被勇士队的队友们嘲笑。为了能在NBA站稳脚跟,林书豪在NBA停赛期间一直给自己“加练”投篮、原地投篮、接球就投、跑投、后撤步跳投、后仰投篮……
这位“训练狂”几乎把能练的技术都练了个遍,甚至包括在遭到身体冲撞后的投篮技术等。而且,林书豪还独创了一个“三分球练习法”——打败“幽灵”。
所谓的“幽灵”,就是指没有投中的三分球。林书豪自己制定的规则是,三分线外的投篮,投中得一分,投失扣3分,要得分为正数才算自己赢。换句话说,他投中的球数必须是失败次数的3倍以上才能结束战斗!
在一次训练中,林书豪已经命中了17球(17×1=17分),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但却因为投失了7球(7×3=21分),还是输给了幽灵。没办法,林书豪只能从头开始,继续和幽灵死磕……
结果,整整17个回合下来,他才占到了上风。想想看,这是多大的训练量!
死磕,就是疯狂地训练自己,把一门技术往死里练习,直到成为你的本能和绝活为止。
在达到目标之前,绝不停止!
死磕是一门技术,包括3个最关键的步骤。
1.核心动作
选出技能中的核心动作内容,比如林书豪先选中了“三分球”这个投篮必杀技。
2.游戏规则
制定一个超出自己现有水平的超高标准和游戏规则。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进步,只有难度高才能进步,只有超越体能的极限才能进步。
比如,林书豪制定的规则是:三分线外的投篮,投中得1分,投失扣3分,要得分为正数才算自己赢。即他投中的球数必须是失败次数的3倍以上才能结束战斗!
3.下一个动作
第一个核心动作达到标准以后,选取第二个、第三个核心动作……以此类推,各个击破!
比如,林书豪在练好三分球这个动作以后,再选取篮板、勾手、滑步、盖帽等动作继续疯狂练习。
另外,死磕如果要取得最疯狂的效果,要具备两个特征:热情与大量的练习。
艺人刘德华在演艺圈的奋斗过程就符合这两个条件。
刘德华的巨星之路
“啊——给我一杯忘情水
换我一夜不流泪
所有真心真意
任它雨打风吹
付出的爱收不回”
这一唱就唱了20年,一个专业歌手只唱歌想火20年也不容易啊,一个又演电影又唱歌的明星——刘德华坚持唱了20年。为什么?全都因为热爱。
任何畅销的产品必须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要服务群众。歌曲也是好的产品,刘德华把爱注入歌曲里,自然就受欢迎。比如他有一首代表作叫作《练习》,歌曲是根据真实的故事创作出来的,一位妻子陪伴着得了绝症的丈夫,不离不弃。刘德华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练习》。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刘德华在很多场合唱《中国人》,宣传爱国情怀。
在娱乐圈很多歌星、影星的眼里,刘德华是标准的劳模,具备强大无比的劳模精神!
早年,刘德华在唱歌方面的对手都非常强大,唱功深厚,广受歌迷爱戴。刘德华几乎没有胜出的机会,在自己的歌唱事业最不景气的时候,他对心中的对手说:“我唱不过你,还不能唱得比你多吗?! ”
刘德华第一张唱片的销量为0。
在后来的20年里,他发行了150张唱片,近1000首歌曲。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出片量。这种拼命三郎的死磕精神让刘德华在歌唱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我先下一个定论:能被业界称为“鬼才”的人,都是工作狂,无一例外。
我周围所有稍有成绩的企业家和行业精英们都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工作狂,无一例外!
品牌创始人、优秀企业家开创了一个行业、一个品类、一种技术,很多人崇拜他们的能力。大部分优秀人士最大的能力就是勤奋!
华为总裁任正非加班时席地而睡,因此患上一身病;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凌晨12点也不下班;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从早上8点工作到凌晨2点;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从早上4:30开始工作;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过年也在加班;
梦工场创办者李开复随时随地都在工作;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所有的生活就是工作。
谁能和乔布斯比勤奋?
当乔布斯年轻时,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在9点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
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绝对的自信中来。
而自信从何而来?从严格的自律中来!
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和工作,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炼出自信。
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时间都做控制不了,还谈什么自信呢?
谁能和潘石屹比勤奋?
潘石屹每天凌晨4点起床,每天5点在微博上报道空气质量信息,6点开始晨跑,有时候会骑自行车晨练,在晚上9点半前完成工作!
他说:“纯洁的动机,正直的品质,团结合作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勤奋努力的态度,才是真正战无不胜的武器。”
他还说: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玛丽莎·梅耶尔生于1975年,斯坦福本硕毕业生。1999年加入谷歌,2012年7月16日被任命为雅虎全球主席及CEO。
这位年仅37岁的美女CEO以勤奋著称,据说她每周工作130小时。
她为了工作在洗澡时争分夺秒,工作后甚至在办公室桌子底下睡觉,自称从不相信什么“精疲力尽”。她的偶像是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的典型。
她说过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Do what you love(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看看这位37岁的女工作狂魔,我们确实没有浪费时间的理由。
鬼才,必须要有“我为工作狂”的痴迷态度。
为之痴!
为之癫!
为之迷!
为之狂!
鬼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
千百年来,每个人都在强调“勤奋”,但是又没人能说清楚什么是“勤奋”。勤奋就是用最多的时间做最有生产力的动作。
成功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勤奋;勤奋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用最多的时间做最有生产力的动作。
我认识一位大姐,她姓孟,从事图书编辑工作,有位作者通过她出版了一本雅思写作辅导书,年销量达10万多册,作者每年的版税稿酬达到70多万元,这在教辅出版行业中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孟大姐说:“这本雅思写作辅导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在全国疯狂地讲课推广这本书,早上讲、下午讲、晚上讲,时间全部排得满满的。那段时间,他不做任何工作,就是一个字——讲!推广的频次特别高,而且在全国巡讲的过程中,听过课的学生很多,知道这本书的学生也很多!最后硬把这本书推成了超级畅销书。”
这件事情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每天一定要用最多的时间做最有生产力的动作!
如果你是作家,每天写作的字数要多,发表的文章数量要多,出版的专著要多(比如儿童作家郑渊洁一个人每半个月写一本童话刊物);
如果你是演说者,演说的场次要多,听课的人数要多(比如新东方英语学校的万人演说);
如果你是企业家,拜访的客户要多,你的广告影响的人数要多(比如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的广告)。
我的朋友,腾飞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司垒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一定要量大,一定要狠!量大了才有希望,次数多了才有效果!
一切以量来取胜。
如果你暂时无法保证“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量来取胜”。
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影片《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尼科尔森扮演的男主人公在清单上写下一条愿望,希望自己能够亲吻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
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男二号就问:“你怎么才能知道,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
尼科尔森笑着说:“一切以量来取胜。”
看到这里,你可能开怀大笑,觉得男一号好色。但是,量大必有质优。只有先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你想要的那个结果。
在新东方英语学校教书时,总有考研的艺术生跟我抱怨说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不完题目。我想都不想就会说:“因为你做得少!你做过的题可能不超过3套。”学生很诧异,天真地问道:“老师,您怎么知道?”我说:“道理很简单,做不完是因为速度慢,速度慢是因为不熟练,不熟练是因为题做得少、量不够!反过来,大量做题就会熟练,熟练就会速度快,速度快了就可以做完啦!”
只有建立在量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和改变。当你无法明确自己的方向以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时,就请努力做到量的积累。请记住:一切以量来取胜!
讲一个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小故事。
为什么你还是小职员?
有一天,我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30岁左右,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但每次都来去匆匆,甚至中午就花5分钟的时间泡一碗方便面吃。
后来从同学那里了解到,她大学学的是历史,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与我们不同的是,她还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
她的个人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部都是她每天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她平均每天练习3篇长文章和1篇短文章。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10年了,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她因为爱好英语而在一直努力。
在一次交流中,我对她表示钦佩。她说,10年前,她曾经看到过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那么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练习300天,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行了。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10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
作家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过这个理论,她说自己是经过7年的努力写作才成为一名作家的;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在成名前已经举办过1200场音乐会;比尔·盖茨在发家之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
为什么你做了10年公务员还只是一名小职员?为什么在家里做了7年的饭,不仅没变成特级大厨,反而发现婚姻出现了七年之痒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足够的热情以及足够的时间来练习一项技能。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和应付各种琐碎任务,大家干嘛你就干嘛,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并没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知识就丢了,如果从初中开始算,10年的学校教育,就算你每天花2个小时学习一门技能,一年坚持300天,你也只学习了6000个小时,还有4000个小时的缺口;就算你毕业后每天坚持练习1个小时,一年坚持365天,也需要10年多才能成为专家。为什么理工科的大学生更容易成功?因为只要他们在毕业后专业对口,那么就等于他们每天有8小时都在练习,这4000个小时,只需要1年多就可以填补了。可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并不是在练习技能,而是处理琐碎的人和事,实际上,这是在荒废我们的时间。
也许你会说,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为什么伟人,只想安安分分地过日子。那只是你的错觉,你每天重复的那些行为,就是在塑造你,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每天花5个小时来看韩剧、看网页或聊天,那么在7年后,你就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擅长的只有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闪光点。花1分钟的时间想一想,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在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项技能去混饭吃了。哪怕你喜欢逛街,你试着规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时试试?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高兴,但如果每天如此,你就会觉得无聊,如果再坚持下去,你就会开始琢磨,我逛街还能收获到什么,还能做出点什么新花样?只要坚持下去,在7年之后,你可能就会成为时尚达人、形象设计专家、街拍摄影师、服装买手……
生命中的下一个7年,下一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度过?
为了切切实实地帮到你,我准备了一个颇有成效的“10000个小时梦想实践法”。
第一步:梦想的畅想。
写下梦想清单时,不要从细节上去考虑具体该如何实现它,不要去评估它是否需要花很多的金钱或者时间,不要去在意它是否是一个理想。只要你想实现的,都可以写下来。不要急于在一天的时间内就把所有的梦想清单都写完,可以留几页空白,日后再一条条补充。
第二步:给梦想分类。
一个远大的梦想是不可能一步实现的。出色的长跑运动员总是会把每一次艰巨的长跑行程划分为很多个小行程,达到了一个小目标之后再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这样就会轻松多了。实现梦想也是如此。
随着你实现了梦想的很多步之后,你会发现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在你面前展开,这个主题可以横向发展也可以纵向发展。每个小步骤可能可以再细分为更多的小步骤,同时可以和其他步骤一起实施。从一个很简单的线条开始勾勒成一幅纵横交织的宽广图景。
第三步:记录你的每一个投入。
在为梦想留下一两页的空白之后,你就该为你的梦想付出具体的投入了。把一切和梦想相关的事件都记录在清单上,清单的左边是事件,右边是日期。
第四步:梦想倒计时。
成功没有捷径。你也许会质疑10000个小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这个倒计时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数字。当你划去旧的数字写上新的数字时,你也是在为自己打气,给自己一个提醒。当你看到不断被消减和更新的数字时,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让自己的梦想被日常的生活所淹没。
或许,你并不想成为一个领域的爱因斯坦或比尔·盖茨,你只要做到优秀就够了。那你可以把10000个小时改成8000或5000个小时。不要以为5000个小时是个小数字,如果你每天只花1.5个小时,那么需要坚持10年。而你的时间总是被繁重的工作以及琐碎细小的日常事务压得满满当当,每天投入1.5个小时都是那么的不易。
当我们把梦想这个词和其他词相连时,线的另一端不应该只是虚幻和期冀,而应该是计划和付出。别将你的梦想轻易尘封,别让它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变虚弱。你没法预计未来,但你可以造就自己的未来。
今天,是你剩下的那短短几十年生命的第一天,请别忘了抬头看看头顶的倒计时数字和手中握着的那份长长的梦想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