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提问能力——你质疑过世界吗
为什么以色列建国才60多年,就拿了12座诺贝尔奖,其中10位是过去20年内诞生的;而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是犹太人。为什么?因为犹太人喜欢提问和创新,并将点子付诸实施,从家庭到学校皆如此。
不断叩问是探索真理的第一步
桑塔耶纳曾说:“在一切事件中,获得真理是最高的快慰。”真理永远都是和谬误、虚伪、迷乱对立的,真理更多地来自于善于提问。
2013年5月15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诺贝尔获奖得主一科学家杨振宁和作家莫言展开了一次“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莫言这样说:“科学和文学虽然探索的方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是探寻真理和秩序,洞察宇宙和人心的奥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与科学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追寻真理。”实际上,每一种存在,都因为真理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科学是这样,文学也是这样,哲学更是这样。每一种人生,实际上也都是沿着这些学科铺设的道路,摸索前进,向着真理慢慢靠近的。
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定制造出价格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刚开始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他把一小截耐热的材料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于是,他想到了炭,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了玻璃泡里,但刚一通电炭丝马上就断裂了。
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看看玻璃泡,自问:“这是什么原因呢?”过了很久,他才忽然想起:噢,也许是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爱迪生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量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灭,不过短短8分钟之后,灯还是灭了。
尽管这样,爱迪生发现:真空状态对白热灯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才好呢?白金?爱迪生和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很多次,但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尽管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很久,不过不时要自动熄灭再自动发光,效果依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结果,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等各种稀有金属,然而效果还是不理想。
以后的这段时间里,爱迪生对前面的实验工作作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差不多有1600多种。然后,他与助手们将1600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不过试来试去,还是白金最合适。他又改变了抽气方法,让玻璃泡内的真空程度更高,这时灯的寿命已经可以延长到2小时。不过,这种白金材料制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会愿意买呢?
一个冬天,爱迪生偶然看到自己围巾上的棉纱,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用,能不能用这种材料呢?他赶紧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很长时间,最后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再小心地将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爱迪生十分高兴,接着制造了许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泡的寿命一下子延长到13小时,后来甚至达到了45小时。
这个消息传开了,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意识到点煤气灯照明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但爱迪生却丝毫没感到高兴,他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他材料。”助手吃惊地问道:“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爱迪生回答说:“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
那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最合适的呢?爱迪生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通过多次选择,爱迪生选择了竹这种植物,把炭化了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电之后,这种竹丝灯泡竟然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小时。助手们又来祝贺,可爱迪生认真地说:“世界各地有许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该认真挑选一下。”助手们被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地去各地考察,经过长时间的比较,他们最后选择了日本生产的一种竹子。通过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便用上了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后来,到了1906年,爱迪生改用了钨丝代替竹丝,使得灯泡的质量又得到了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当人们点亮电灯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的世界带来无尽的光明。
真理就是这样诞生的。爱迪生寻找竹丝的过程其实就是追寻真理的过程,他那不断叩问、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实际上,真理的诞生并不仅仅是指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发现真理还包括了解真理和创新真理,前人提出过的真理,肯定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真理呢?
1.了解过去的真理
假如不了解过去的真理,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就高兴地宣布发现了一个真理,那就贻笑大方了。这就好像科学发明一样,要想知道自己的发明是不是新的,那就需要了解过去在这个方面发明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查询。这种查询就是为了了解自己发现的是否真的是真理。
2.掌握过去真理的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第一个问题是说要从项目上,大的范围内了解前人提出的真理,这个问题是说心里要对这个真理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十分清楚。
3.有理性思维
老子曰:“智慧出,有大伪。”意思是,当一种被认为是真理的思想推出的时候,必须要进行独立的思考,想一想这个真理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真理都是相对的,我们可以迈向的,只能是更加接近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而不可能是最终的绝对真理。
启示
莫言说:“文学创作的是妙语,就是灵感,文学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是人类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真理的诞生,是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叩问的结果。所以,请不要停止提问。
问题诞生创意,从而改变世界
每一个人都需要锻炼自己的头脑,扩展自己的眼光和思维。因为这是一个脑力制胜的年代。谁的问题更高明,更有效,谁就更容易提升自己的价值,获得财富的垂青。年轻人不应拜金,但对财富的追求,对财富的渴望,却不可消弱。这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的需求,更是激发大脑潜能,调动大脑思维最原始的动力。很多时候,一个好问题,费力不多,却拥有点石成金的力量。一个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灵活的头脑和卓越的思维就能为我们提供这种本领;深入地洞察每一个对象,就能在有限的空间,成就一番可观的事业。
因出产夏普牌电视机闻名的早川电机公司董事长早川德次,很小的时候双亲就去世了,他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去一家首饰加工店当童工。尽管如此,早川并没有自暴自弃,小时候早川就想:“在这世界上没有疼爱我的双亲,也没有关心我的长辈,我的处境比任何人都悲惨,但只要我努力生活,就不会输给别人。”
他进首饰加工店之后,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照顾小孩、烧饭、洗衣服以及搬运笨重的东西。这样年复一年过了4个春秋,有一次他鼓起勇气对老板说:“老板,请您教我一些做首饰的手艺好吗?”老板不但没答应,反而大骂道:“小孩子,你能干什么呢?你喜欢学的话,自己去学好了!”
早川想,好的,不靠别人,要亲自去学,亲自思考,亲自去做。以后老板叫他帮忙工作时,他尽量用眼睛看,用心学,就这样,他的一切有关工作上的学识和技能,全部是靠自己偷偷学来的。
他的刻苦与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这使他后来成为耳聪目明又富于创意的人。他18岁就发明了裤带用的金属夹子,22岁时发明了自动笔。他有了发明后,老板便资助他开了一家小工厂,生产自动笔。这种自动笔很受大众喜爱,风行一时。世界没有给他任何东西,但他却给世界很多。30岁时,他赚到了1000万日元。之后,他就把目标转向收音机界,成立了平川电机公司。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当你把这种能力转变为创意时,你的生活现状也许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商人说,创意无法标价,它实施后所创造的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卡内基说,年轻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一般很难立即拥有发财致富的机遇,这也符合踏实肯干、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也许我们此时实力不足,但如果能用好创意,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心理学家称,每个人都容易羡慕别人,因为在比较中,你总会发现比你优秀的人。很多人不禁感叹,自己何时能赶上别人,能买房买车,能一夜暴富?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著有《思考致富》一书,在书中,他提出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希尔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对于多数人来说,把问题和金钱联系在一起,就是创意。
日本的“电子之父”松下幸之助,是一位富有智慧、善于洞察未来的成功人物,每当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靠的是比别人稍微走得快了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恢复了新的和平。遭受战争创伤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环境里又重新燃起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睿智的松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将带来世界性的“家电热”。对于“松下电器”,这既是一次发展壮大的难得机会,又是一次艰巨而严峻的挑战。松下幸之助正是凭借着“稍微走得快了一点”,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和技术改革,从而使“松下电器”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美国和西欧时发现:欧美强大的生产能力主要基于民主的体制和现代的科技,尽管日本在上述方面还相当落后,然而这一趋势将是历史的必然。松下幸之助正是超前把握住了这一趋势,在日本产业界率先进行了民主体制改革。政治上给予产业充分的自主权,建立了合理的劳资体制和劳资关系;经济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资制,使职工工资超过欧洲,接近美国水平,并建立了必要的职工退休金,使员工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满足;劳动制度上实现每周五天工作日,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家。
对于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松下幸之助是这样解释的:这一改革并非单纯为了增加一天休息,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品的质量,以好的工作成就产生愉快的假日;愉快的假日情绪会催生更出色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生产才能突飞猛进,效益才能日新月异。
创意人人都有,但它更青睐于细心观察生活并随之跟进的人。创意是改变生活的加速器,它可以不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产品,而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思路决定财富并不是一句空话,处于困境中的人,如果有心要撬动财富的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历程,只要头脑灵活,思维敏锐,创意就是你手中最有力的一根杠杆,它可以影响你的人生的成就和财富的流向。
启示
创意不是高深的科学技术,它的起源常常是有心人的积极提问,不需要经过严谨的学术训练和精密的理论论证。对于创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与之亲密接触,我们在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如果能用好创意,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就是推陈出新的能力
陈旧的思想就好像负能量一样会拖垮我们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提问。当我们想要再向前走一步的时候,那些陈旧的思想就开始做出阻碍的动作了。事实上,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如果你总是在别人用过的套路中打转,那只会束缚自己的思维,这时你应该做的,就是跳出条条框框,别被固有的思想禁锢住。当经验在大脑里越积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的时候,人们总习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来评判事物,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僵化”。
通常情况下,在机遇面前,一个人的心理越是趋于保守,他就越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他很难去做好任何事情。时代总是向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如果你不愿意创新自己的思想,总有一天,你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世界摩托车销量中,每4辆就有1辆是“本田”产品,从这个数字里可以看出“本田”的销售网是何等之大。但是,你知道吗?如此庞大的销售网却是从日本的自行车零售商店开始起步的。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本田宗一郎弄到500个日本军用的电动小引擎。他将这些小巧的引擎安到了自行车上,结果这种改装的自行车非常畅销,500辆很快就售完了。本田由此发现了摩托车的潜在市场,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决定开创摩托车事业。
一批批可以装在自行车上的“克泊”牌引擎生产出来了。可是,光靠当地的市场是消化不了的,本田宗一郎面临着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的问题。本田找到了新的合伙人,他叫藤泽武夫,是一位对销售业务自有一套的小承包商。
当本田与藤泽商量如何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时,藤泽建议说:“全日本现在约有200家摩托车经销店,他们都是我们这样的小制造商拼命巴结的对象,一向心高气傲。如果我们要插入其中,就得损失大部分的利益。”
“但同时,你不要忘记,全国还有55000家自行车零售商店。”藤泽接着说:“如果他们为我们经销‘克泊’,对他们来说,既扩大了业务的范围,增加了获利渠道,同时又有刺激自行车销售的好处,加上我们适当地让利,这块肥肉他们会吃的!”
本田一听,觉得是条妙计,便请藤泽立即去办。于是,一封封信函仿佛雪片般地飞向遍布全日本的自行车零售商店。信中除了详尽介绍了“克伯”弓丨擎的性能功效,还表示该引擎零售价25英镑,回扣7英镑给这些零售商。
两星期后,13000家自行车商店作出了积极的反应,藤泽就这样巧妙地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建立了独特的销售网,本田产品从此开始进军全日本。
我们千万不要被固有思想的条条框框套住,而应逆向思考,开拓思维,从而巧妙地解决难题。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思想、有思维活动,但是,思想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有了好的思维,我们才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否则,总是被固有的陈旧的思想束缚,只会一事无成。
提问能力其实就是推陈出新的能力。有人说:“财富是问出来的。”其实,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仅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还需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思想。开阔思路,拓展思维,这样,你才能更大限度地获取有益的信息,从而使自己获得辉煌的成就。对于那些敢于冲破固有思想的人来说,他们永远不会跟随众人的思维模式,而是会找到一个独辟蹊径的解决办法,那是他们身上的一种特质。
匈牙利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圆珠笔,由于它易于书写和便于携带,所以一经问世便风行全球。可好景不长,这种圆珠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漏油的毛病,以至于弄脏纸张及衣袋。
对此,圆珠笔发明者及很多研究圆珠笔的人对于漏油问题都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毛病出在笔珠上,书写时由于笔珠受到磨损,墨油就跟随磨损部位漏出来。他们一直将注意力停留在对笔珠的研究上,拼命提高笔珠的耐磨性。当他们把笔珠的耐磨性改善后,笔珠与笔杆接触的耐磨问题冒出来了。
而日本人中田藤三郎却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他看来,圆珠笔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商品,假如能改进它的漏油问题,将会获得比那圆珠笔的发明者更多的财富。他仔细分析了圆珠笔的结构及出毛病的原因,也总结了许多人对改进漏油问题的失败经验,最后,他采取逆向思维,获得了防止圆珠笔漏油的方法。
他的方法很简单:通过反复试验,统计当圆珠笔写到多少字后就漏油,在掌握这个数量的基础上,他着手把笔芯的装油量减少,减少到圆珠笔的磨损出现在开始漏油之后,当芯子中的笔油用完,就再也无油可漏了。笔芯的油用完了,可换支笔芯,圆珠笔可继续使用。
在解决圆珠笔漏油的问题时,中田藤三郎并没有被固有思想的条条框框套住,而是采用逆向思想,开拓思维,因而巧妙地解决了难题。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问题、有思想、有思维活动。但是,思想也是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更新的。否则,总是被固有的陈旧思想束缚,只会一事无成。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当我们过惯了熟悉的生活,就害怕会被改变。但是,许多灾难、横祸是无法阻挡的,唯有改变我们的思想,以及战胜我们内心的胆怯。不要去在乎自己失去了什么,哪怕是工作、房子、信用卡,无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我们都可以从头开始,过好自己的人生,甚至,你也可能会重新登上新的高度。
启示
新思想是突破思维定式的有效武器无论是在提问的开始,还是在其他某个环节上,当我们的思考活动遭遇了障碍,陷入了某种困境,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时候,你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被固有思想束缚住了,自己是否被某种思维定式捆住了手脚?
成功始于善提问
在沟通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必须经过提问和回答这一环节。那么,适当地提问以及灵活地回答对方问题,这就是说话之道了。沟通是两个人的互动,也就是彼此交换想法和意见,共同体验谈话带来的愉悦感。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提问?如何巧妙而又灵活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却是大多数人都担心的问题。因为一旦提问不当、回答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谈话的失败。不过,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应该首先问自己:你善于提问吗?
有一天,王太太走出家门,拎着篮子去楼下的菜市场买水果。她先来到第一个小贩的水果摊前问道:“这李子怎么样?好吃吗?”小贩回答说:“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听了小贩的话,王太太摇摇头,离开了。
王太太又向另外一个小贩走去,问道:“你的李子甜吗?好吃吗?”小贩热情地招呼:“我这里是李子专卖,各种各样的李子都有,您要什么样的李子?”王太太回答说:“我想买酸一点儿的。”小贩眉开眼笑:“那您可算来对地儿了,我这篮子的李子酸得咬一口就流口水,你打算买多少呢?”王太太回答说:“来一斤吧!”愉快地交易之后,王太太离开李子摊,继续在菜市场里逛。
不一会儿,王太太又看到一个小贩的摊子上也有李子,而且又大又圆十分抢眼。于是,王太太便问这水果摊上的老板:“你这李子多少钱一斤?”老板礼貌地提问:“您好,您问哪种李子?”王太太回答说:“我要酸一点儿的。”小贩不解地问:“别人挑李子都是选择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要酸的李子呢?”王太太回答说:“我儿媳要生孩子了,想吃酸的。”小贩马上夸道:“老太太,您对儿媳妇真是关心,她想吃酸的,说明她一定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你打算买多少呢?”王太太被小贩说得眉开眼笑,便说道:“给我来一斤吧。”小贩一边称李子一边继续问:“您老知道孕妇最需要什么营养吗?”王太太老实回答:“不知道。”小贩回答说:“其实,孕妇特别需要补充维生素,您知道哪种水果含维生素最多吗?”王太太回答说:“不清楚。”小贩热心介绍:“猕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您老给儿媳妇天天吃狒猴桃,她一高兴了,说不定能给您生一对双胞胎。”王太太一听乐了,回答说:“是吗?好啊,我就再来一斤猕猴桃。”小贩开始给王太太称猕猴桃,嘴里又开始说:“您人真好,谁摊上您这样好的婆婆,一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新鲜批发来的,您儿媳妇要是觉得好吃,下次您再来,我给您留最新鲜的水果。”王太太被小贩说得非常高兴,拿了水果边付账边答应:“行嘞。”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为什么三个小贩的销售效果不一样呢?在沟通中,怎么样才能让别人说得更多呢?秘诀就是提问。然而,善于提问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竟然问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问题来,这样不仅使当事人难堪,也令自己贻笑大方。
某主持人在主持奥运节目时,曾提出很多让人吃惊的问题。比如,他问冠军的父亲:“平时他喜欢吃什么?”冠军父亲回答说:“青菜。”主持人继续问:“他不爱吃肉吗?”老实巴交的父亲回答:“家里穷,吃不起。”主持人又问:“那他最喜欢吃什么?”父亲回答说:“红烧肉。”主持人问:“为什么?”……
听了这样的提问,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想马上呵止他?假如说这上面的案例还可以当作一个笑话,那有时候不恰当的提问简直令当事人无法接受。比如,谭宗亮在获得奥运会铜牌之后,采访他的记者第一句话竟然是:你奋斗了二十多年,参加了四届奥运会,而只获得一枚铜牌,你觉得你有愧对祖国吗?这样的提问该是多么失败,这样的提问非但无法从当事人那里获知有价值的信息,反而会令人生厌。
那么,如何做到善于提问呢?
1.让对方有话可说
一位电视记者采访一位美籍华裔运动员,由于其母亲是上海人,所以,这位记者连续发问:“你母亲是上海人吗?”“你这次要去上海吧?”“准备在上海会见你的亲戚吗?”对于这些提问,运动员只能一次次重复地回答“是”。我们应该设计一个好的提问,让他可以介绍自己受亲戚接待的情况并说说上海之行的感受。
2.顺势而变
1979年,上海市友好代表团访日,当时日本大阪政府竞选结束,岸昌先生被选为知事。在会见代表团前半个小时,日本记者访问岸昌,这时一个记者问:你为什么急于会见中国代表团?你对新任知事有什么感想?对此,岸昌笑而不答。这时记者所需要采用的智慧提问是顺势而变,努力打破僵局。
3.旁敲侧击
通过提问借以观察对方的反应和态度,从中窥探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而在某些情境中,对方不回答本身也就是最好的回答。
启示
哲学家说:“聪明的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可以说,提问是沟通过程中最尖锐的利器。提问,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对方的信息,使你所掌握的情况远比对方知道你的情况还要多,这样你自然就把握住了先机。
如何通过提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会对其广博的知识感到惊奇。而且,在他身上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提问,且和谁都有共同话题。不管是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罗斯福都能有效提问,知道与他谈论些什么。有人问罗斯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回答:“我每接见一位来访者,都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位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在餐馆里点菜时,问服务员:“今天的龙虾好不好?”这确实是一句没必要问的废话,因为服务员听了一定会说好,除非你是那里的常客。但是,假如你换一句问法:“今天有什么好的海鲜?”那就会不同的效果,你应该可以吃到真正的海鲜,因为这两句话会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前面一个问题只有好或不好两个答案,服务员为了顾全店里的招牌,肯定不会说不好,况且好与不好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而后面一个问题却定义广泛,回答甚至可以是:“今天没有什么好的海鲜,不过今天的烤鸭又肥又嫩,值得一尝。”此外,服务员见有人向自己请教式提问,其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自然会将最好的海鲜推荐给你。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坐椅的项目,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生意的商人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无所获。“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也在竞争者之列,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伊斯曼的秘书却事先申明:“我知道您急于想得到这批订货,但我现在可以告诉您,如果您占用了伊斯曼先生5分钟以上的时间,您就完了。他是一个很严厉的大忙人,所以您进去后要快快地讲。”亚当森微笑着点头称是。
亚当森走进办公室,看见伊斯曼正埋头工作,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问道:“先生有何见教?”刚开始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刚才我仔细地观察了您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请问这间办公室是您自己设计的吗?”伊斯曼先生听了有些开心,说道:“哎呀!您提醒我记起差不多忘记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我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的橡木质地不是这样的。”“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橡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伊斯曼心情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一边参观一边作详细的介绍。此时,亚当森微笑着聆听,他看到伊斯曼谈兴正浓,便好奇地询问起他的经历。伊斯曼便向他讲述了自己苦难的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亚当森由衷地赞扬他的功德心。结果,亚当森和伊斯曼谈了一小时,又一小时,一直谈到中午。
虽然亚当森直到告别的时候,都没有谈到生意,但最后,他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成为了好朋友。如果他刚开始就大谈生意,不仅他自己即将面临被拒绝的尴尬,也会使对方产生尴尬心理。亚当森成功的诀窍,就在于他善于通过提问挖掘出共同的话题,从伊斯曼的办公室入手,巧妙地赞美了对方的成就,这样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最终亚当森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提问,往往是有效沟通的开始,同时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开始。因为提问越多,我们所获得的对方信息就越多,就越能找到与对方聊的“共同话题”,就越能走进对方的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都对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人有着特殊的好感。当我们通过提问获知对方的喜好时,不妨适时地表现出来,当对方听到你对他的兴趣爱好这么感兴趣,还如此了解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同好”心理而倍感亲切。
在日常社交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那些生性内向、腼腆害羞、郁郁寡欢的人,他们往往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这时我们不妨以有效提问的方式,将对方拉入圈内。假如对方因紧张而无法融入圈子,那最好就采用反客为主的方法使其成为谈话的中心。毕竟,每个人在谈论自己的时候,往往会放松心情,那些内向者更是如此。
那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提问呢?
1.选择提问
朋友之间多用这种提问方式,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的选择。比如一个刚认识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但你并不知道他的口味,那么,你不妨问:“今天吃什么?红烧鱼还是炖排骨?”
2.协商提问
如果你希望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就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比如,你需要起草一个方案时,等到你将自己的意图说清楚之后,可以顺便问一句:“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3.限制提问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侍者多会询问客人:“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却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应该问“放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对方的选择性范围缩小。这种提问技巧目的性很强,它可以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使被问者拒绝或不接受回答的概率大大减少。
4.委婉提问
比如,男孩爱上了女孩,不过他并不清楚女孩是否同样爱自己,但这样的话又不好直接说。于是,男孩会委婉地提出:“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假如女孩不愿意交往,那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