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九部戏剧作品、两部叙事长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小时候家境殷实,曾在镇上的文法学校学习,后因家道中落,离开学校,帮父亲打理生意。当过肉店里的学徒,也曾在乡村小学教过书。读书让他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和学习的能力,生活的磨砺让他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世间的冷暖。
16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戏剧业蓬勃发展,曾有剧团到莎士比亚的家乡做巡回演出,剧团的演出深深吸引了莎士比亚。他在16世纪90年代来到伦敦,最初在戏院做杂役,其后饰演一些龙套角色,由于才华出众,很快便崭露头角。后来,有了自编的剧本问世,此后逐渐以剧作家和名伶驰誉伦敦。
1590年到1613年的二十多年间,莎士比亚创作了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传奇剧等三十九部戏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瑰丽的文化宝藏。16世纪90年代到17世纪的初期,他完成了《亨利六世》《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亨利五世》《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剧目。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风格较为明快,充满积极向上的格调,流露出他对生活的赞美。他一生中最有名的喜剧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之后的十年间,莎士比亚转入了悲剧题材的创作。此时,他更加注重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生的问题,诸如权力、欲望、嫉妒、暴政等。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均在这一时期完成。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风格变得阴郁、悲怆,沉重而发人深省,达到他艺术创作成就的巅峰。莎士比亚晚期作品较少,多为悲喜糅杂的传奇剧,如《暴风雨》,通过传奇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比来探讨人生问题。莎士比亚的作品历久弥新,在四百年间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读者。
本书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梦》把故事放在了古希腊英雄传说时代,以雅典统治者提修斯公爵的婚礼为引子,由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仙王、仙后的争风吃醋,几个雅典手艺人为公爵婚礼献演戏剧为主线,展开了现实、梦幻、神话三个境界,通过神仙乱点鸳鸯谱,织造了一场妙趣横生、富有诗情画意的喜剧。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巴散尼奥向鲍细霞求婚,而向犹太商人夏洛克借债;违约后,只得同意用自己身上的一磅肉作偿;乔装成律师的鲍细霞在法庭上与夏洛克巧妙周旋,从刀尖下救出安东尼奥;最终鲍细霞与巴散尼奥终成眷属。作品歌颂了无私的友谊和幸福的爱情,批判了贪婪、仇恨。故事成功地塑造了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这一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夏洛克这一角色,虽然是反面人物,但是并非面目可憎。他的声音代表了当时受到种族歧视、宗教迫害的犹太人内心的呼声,表达了一个受难民族的不平之声。正因如此,他这一人物角色也成为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给人以反思、警醒的典型。
《皆大欢喜》是个谈谈情、说说爱的故事,是莎士比亚将语言艺术运用到极致的一部剧作。以罗瑟琳与鄂兰陀的爱情为中心,穿插着西莉霞与岳力佛、菲琵与薛维厄斯、试金石与奥菊蕾三对男女收获爱情的过程。以“皆大欢喜”为名,展现了好人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美好愿景。这部剧的故事情节不是十分严谨,但是莎士比亚用高超的语言手段,塑造出一批血肉丰满的人物角色,展现出多声部、多视角、多画面的艺术特色。剧中,男扮女装的罗瑟琳,多次表达了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品,是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向大男子主义提出了抗议,体现了萌发的女权精神,这也是这部剧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十二夜》讲述的是一对孪生兄妹在流离中失散,妹妹薇珴拉女扮男装,爱上公爵鄂西诺,又奉鄂西诺之命,代他去向奥丽薇霞求婚,而奥丽薇霞却对薇珴拉一见钟情,中间生出许多波折、闹出许多笑话,最后得以圆满的故事。在这部剧中,莎士比亚打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既有尊贵的公爵、优雅的伯爵小姐,又有不学无术的求婚者、一心向上爬的管家,这些形象丰满而鲜活,富有生活气息,也给这部剧增色不少。
四部剧各有千秋,但是最重要的,在于它们都表达了恋爱自由、婚姻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爱情本身是纯洁美好的这一主题。同时,在这些喜剧中,莎士比亚还塑造了一批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这在今天看来,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众多译本中,本书选取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的译本。朱生豪生于1912年,浙江嘉兴人,自幼聪敏好学。年轻时的朱生豪在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读书,他热爱诗歌,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1933年毕业之后到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在这期间,他遍读世界文学名著,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极为喜爱和推崇。从他1936年译成第一部剧《暴风雨》,到1944年离世,他共译出莎士比亚全部戏剧中的三十一部半。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灾难深重的时期。在战火纷飞中,他的译稿几遭遗失和焚毁,曾多次补译;在仓皇出逃中,他也仅带一本莎士比亚剧集和一些译稿;在贫病交攻中,他心心念念的是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剧集。他将全部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事业中,为中文读者带来了莎剧的文化之光。1947年,上海世界书局收录了朱生豪先生翻译的二十七部戏剧,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的译本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宗旨,文笔流畅、用词典雅、人物丰满,是汉语文学翻译中的经典之作。
约翰·吉尔伯特爵士(Sir John Gilbert,1817—1897年)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插画家,英国皇家水彩协会会长,他为莎士比亚戏剧绘制了八百余幅插画,也正因为他的突出贡献,被授予爵士爵位。本书收录了他为这四出戏剧所绘的76幅精美插图。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散落着无数先贤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轻轻掬起一捧,试图窥探其中的美妙。衷心希望翻看这本书,能让您获得精神的愉悦和视觉的美感,从而开启一段愉快的、难以忘怀的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