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是对父母的孝顺
《弟子规》中讲道:“兄弟睦,孝在中。”意思就是说:“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们和和睦睦、关系融洽,这样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方式。”这层意思自然不难理解,在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的友好相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彼此总是有纷争出现,便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而只有弟弟敬爱哥哥,哥哥疼爱弟弟,相互包容爱护,彼此之间存有一种谦恭礼让的心态,一家人才会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父母才会喜笑颜开,这样一来,作为子女的孝顺之道也就自在其中了。
这就是为人子女应当做到的一个基本准则。古人讲究孝悌之义,其中的“悌”就是指对兄弟姐妹的美好感情,也就是对于孝的一种感情延续。如果说孝就是在善事父母,那么悌就是在善事兄弟,而兄弟和睦也就证明这个家庭的教育成功了。古人在这方面一般都做得非常成功。
古时候,有个孝子叫王祥,在他的生身母亲去世后,他对待自己的后母也非常的尽心尽力,然而他的后母是个毒辣的女人,对于丈夫前妻的孩子非打即骂,没有一点儿好脸色。这一天,后母又在支使王祥干重活而不肯给他饭吃,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站出来了,要求和哥哥一起干活,哥哥不吃饭,他也不肯吃饭。后母虽然心狠,但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百般疼爱的,见亲生儿子挨饿,心里不好过,所以就妥协了。更夸张的是,后母看王祥实在是不顺眼,就在酒里下了毒,想要把王祥毒死,然而王览知道酒里有毒,就去抢哥哥的酒,想要自己替哥哥去死,后母情急之下打翻了酒,进而更加讨厌王祥。
在王祥娶妻之后,后母又开始变本加厉地虐待王祥的妻子,这时候的王览就表现出一种更加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哥哥嫂嫂一起受罚,而王览的妻子也同丈夫和哥嫂一起受罚。夫妻同心,兄弟同德,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做到了。后母的心也是肉长的,看见儿子媳妇们这样和睦,也从来不计较自己的蛮横无理,依然对自己很孝顺,这个女人的心也就慢慢被感化了,最终变得善良起来,一家人得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王祥的孝心固然难得,而王览的孝心就更为宽广了,他不仅敬爱自己的母亲,而且还珍爱自己的兄弟,可谓贤人也!后来王祥做了太保,而王览的官做到了更高,以至于到达了三公的地位。也许大家都明白了,王览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大孝精神,为了哥哥,他可以去抢一杯毒酒,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哥哥的生命,他爱自己的兄弟甚至达到了为他死都甘愿的程度,这样的精神又怎么会不让他那顽固的母亲觉悟呢!史书中记载王览是九代公卿,也就是他的子孙九代都是当大官的,我们非常熟悉的王羲之就是他的第五世孙。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他家族的兴旺程度,而这种兴旺程度也是和他高尚的品行分不开的。
一家里的兄弟姐妹不和,往往会令做父母的十分挠头。你争我夺的结果就是伤透父母的心。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应该注意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不是把眼光都放在财产上面,要懂得互相谦让,避免矛盾的激化,从而避免怨恨的产生。财产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离间感情的帮手,无论是兄弟还是朋友,如果对财产看得太重,必然就会导致感情天平的失衡,乃至最后的崩塌。所以兄弟之间一定要明白,金钱可以买来房子,但买不来家的温暖;可以买来片刻偷欢,但买不来家人的天伦之乐。如果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金钱上面,就注定了这个家最终的分崩离析。
再者,兄弟姐妹之间难免产生小矛盾、小摩擦,这些都无可厚非,自己的牙齿还经常咬到自己的舌头呢!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面,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在一些无伤大碍的问题上,兄弟姐妹之间就应该彼此谅解,没有必要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较真而伤了和气,谁对谁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是一家人,要永远生活在一起。
为了父母而营造出这样一种安宁祥和的生活气氛,这其实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宽慰,家里平静了,父母也就安心了,也就可以安度幸福的晚年了。这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