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财务会计概述
1.1.1 财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而随着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产生了货币以后,会计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工作。
借贷复式簿记方法产生以后,特别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使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时,生产组织日益社会化,开始出现了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社会联系也日益广泛,从而使会计核算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企业。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的迅猛发展,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公司往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向社会公众筹资。公司依靠所筹集的资金,从事范围广泛的经营活动,形成较为复杂的经营业务及其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因此,其经营活动也更多地受到政府的监督。凡此种种,在公司外部形成了与企业利益相关的集团、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政府管理部门等。他们都会成为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这些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人,都要求公司能如实地向他们提供有关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这样,不仅使企业会计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也对会计信息提出了社会化、标准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企业为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当局也需要更及时、更丰富、更灵活、更能符合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作为其经营决策的参考。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会计的发展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到20世纪中叶,企业会计分化为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1.2 财务会计的概念
现代企业会计中,以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当局提供进行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所需信息为主要目标的分支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当局提供进行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也称对内报告会计。
现代企业会计中以向企业外部各种利害关系人提供会计信息为主要目标的分支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虽仍应用传统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但是其又有不同于传统会计之处。为了防止财务信息的失真和漏报,并加强可比性,企业外部各种利害关系人要求企业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如实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时,要对传统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进程,是通过会计准则来实现的。因此,财务会计是规范化的传统会计。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的一般概念可表述为:财务会计是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并将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等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一门专业会计,也称对外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按课程体系又可具体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亦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本书属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范畴。中级财务会计所处理的会计事项都是以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假设)(具体内容见1.2节)为基础,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般会计事项。它提供的最终产品是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见1.4节)。因此,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前提为基础,以会计要素为构成框架并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亦称特殊业务会计或企业特殊会计。它研究的范围是特定企业(如矿产企业)、特殊时期(如破产)、特殊情况下出现的会计事项,如外币交易、租赁、物价变动、债务重组、矿产资源、企业并购与合并报表等会计事项的处理。
1.1.3 财务会计的特征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服务对象具有多元性,侧重于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它不仅服务于企业内部,更侧重于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管理会计仅服务于企业内部,服务对象单一。
(2)定期提供已经发生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提供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即财务会计是定期地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或个人提供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和综合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规划未来,对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以及加强事中控制,其提供信息的时间跨度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企业需要而定。
(3)工作程序以会计准则为约束依据。财务会计工作必须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以保证其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公认的会计原则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准则,是组织会计活动、处理会计业务的规范。公认会计原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所组成。作为补充,我国又制定了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这都是我国财务会计必须遵循的规范。而管理会计则不必严格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
(4)会计程序与方法相对固定。财务会计按照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其程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而且相应的会计方法比较稳定。财务会计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统一的、定型的方法。管理会计则不拘泥于既定的规范和程序,方法灵活多样,完全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特定要求。
(5)会计工作主体是整个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是整个企业,所反映的信息是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会计工作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部门。它所反映的信息根据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来确定。
1.1.4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也叫财务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或者说,财务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下运行财务会计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会计目标是现代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其集中体现了财务会计活动的宗旨。
财务会计目标需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是谁;二是会计信息的用途有哪些;三是提供什么信息。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企业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其做出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
我国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我国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界定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即我国财务会计拥有双重目标。因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统一的,所以,投资者出资委托企业管理层经营,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而进行可持续投资;企业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化发展,能够更好地持续履行受托责任,为投资者提供回报,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努力满足这些目标,以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决策。财务会计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一般认为,最为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莫过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这两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对于资源分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符合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信息,一般对其他使用者也是有用的。因此,财务会计把服务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其主要目标。
投资者和债权人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包括企业某一时日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的变动。从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甚至企业职工,其经济利益都同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密切相关,例如,投资者应分得的股利,债权人应得到的贷款本金及利息,职工应得的薪酬等,都需要预期现金流量的信息。
(2)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国家是国民经济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为了达到有效实施宏观调整这一目标,国家还要求从一切企业编报的会计报表中,获取进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国家不仅是通用报表的使用者,而且是特殊报表的使用者。
(3)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企业的经济资源均为投资者及债权人所提供,委托企业经营者保管和经营,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投资者和债权人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者管理和运用其资源的情况,以便考评经营者的经营绩效,适时改变投资方向或更换经营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并说明企业的经营者怎样管理和使用资源,向所有者报告其经营情况,以便明确其经营责任。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经营。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应怎样处理数据和加工信息,最后将提供什么样的财务报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目标。目标指引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