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一颗清宁的心:和工作压力说再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解压茶点 改变非理性信念

人们的很多痛苦来源于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或者叫作错误信念。简单来说,当事件(A)发生,产生了错误信念(B),所以导致了精神和身体的痛苦(C)。而如果我们不用B来解释事件,我们也不会产生C这样的结果。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上司,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走过去了(A)。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B)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麻烦了。”(B)

两种不同的想法(B)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C);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致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C)。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其实与发生的事物(A)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抱怨往往是因为某人某事而让自己不开心。

其实,让我们痛苦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而已。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绝对化的要求

这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上面案例中小黄认为“我工作忙,而且出现困惑,妻子必须理解、照顾我”,而妻子没有如他所愿,他就很失望和痛苦。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不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 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这就好像凭一个人的外表来判定他的好坏一样。这种思维方式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在竞争中落选,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暴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出现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怼、敌意等消极情绪。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见到海滩上所有漂亮的贝壳,只能捡到一部分。同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差异性,每个人也都有犯错的可能性。

⊙ 糟糕至极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例如,“领导当着那么多人批评我,我在单位没法待下去了”,“我没当上经理,不会有前途了”。这些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点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从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果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