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张良求得汉中

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刘邦完全接受了自己提出的苛刻条件,已经降伏,所以没有接受范增杀刘邦的意见,而是接受了项伯的提议,宽恕了刘邦。不过,他对刘邦的戒心,并没有消除。分封天下的时候,在范增的策划之下,项羽最初决定将秦国的巴郡和蜀郡封给刘邦,让刘邦去作蜀王。

巴郡和蜀郡在四川盆地,巴郡在盆地的东部,郡治在江州(今重庆市),蜀郡在西部,郡治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巴蜀地区,古来有巴国和蜀国,是拥有独特文明的异族古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巴蜀地区成为秦国的领土。巴蜀地区,气候温和,河川纵横,物产丰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秦国占领了巴蜀以后,一百多年来精心经营,兴修水利,构筑城郭,整齐制度,至秦末的时候,巴蜀地区已经成为秦国的后院,富庶仅次于关中,号称“天府之国”。

不过,巴蜀地区,四面被高山环绕,西部是青藏高原,南部是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北有岷山、米仓山和大巴山,交通非常不便。与中原地区的交通,东去走水路,过三峡穿越巫山抵达江汉平原,北去走山道,或者穿越岷山抵达陇东,再越陇山去关中,或者穿越米仓山和大巴山抵达汉中,再穿越秦岭抵达关中,都是路途艰险,所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巴蜀地区易于割据自守,难于扩张进取。优裕的自然,富庶的物产,使巴蜀人安逸于自足的生活,闭塞的环境、困难的交通,使巴蜀人不想外出,不思进取。受这种自足环境的影响,感染如此休闲的民风,纵然是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者,入蜀长久以后,也往往难以逃脱被封闭、被消磨的命运。俗话说,“少不入蜀”,又说,“蜀人不出川,不成大事”,背后就是这层道理。东汉末年,深明此理的诸葛孔明,入蜀以后不顾国弱兵弊,强行推动五次北伐,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出于对蜀地锁国磨人的戒惧。《后出师表》中有“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感慨,就是这种唯恐消沉的危机意识的体现。

范增是老谋深算的战略家,鸿门宴上,他未能说动项羽杀掉刘邦,在恨痛项羽仁而不忍,项伯倔而糊涂之外,加深了必须遏制刘邦的决心。项羽贬斥六国旧主,以军功分封天下。在军功的大原则之下,首先进入关中,降下秦都咸阳的刘邦自然也在分封之列。这个时候,将刘邦分封到何处去,对于范增来说,是个退而求其次的机会。范增深知,对于可能为害的猛兽,如果不能杀掉,就将它禁闭起来;对于潜在的敌人,如果不能马上消灭,就对他封锁堵截。

范增劝谏项羽说,蜀汉地区,易居难出,本是秦国的领土,请大王将巴郡和蜀郡分封给刘邦。这样一来,刘邦并没有失去王秦的名分,大王却得到了禁锢刘邦于巴蜀的实利,可谓是一举两得。项羽同意了。

分封刘邦为蜀王,都成都、领巴蜀二郡的方案尚未正式颁行,幕后透露出来的消息,早早地惊动了一位人物,这个人就是张良。

此时的张良,遵照项羽分割天下、诸侯国人各自归国的安排,不得不离开刘邦,回到韩王成的麾下。他得到刘邦将被分封到巴蜀的消息以后,深感忧虑,他清楚地知道,对于刘邦来说,进入巴蜀,等于被软禁,在难以外出的封闭之中,野心和意志将被锦衣玉食消磨干净。张良迅速地行动起来。

项羽分封天下,在汉元年二月前后,当时的咸阳,既是庆功盛宴之后的别离场,更是权益竞逐的名利场。随同项羽入关的诸侯各国将领,在大功告成、即将荣归故里之际,人人垂涎秦王宫室的珍宝美人,个个期望得到帝国领土的王侯之封,功高者明争,功少者暗夺,金钱贿赂,人情请托,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条条道路,最终都指向项羽帐下。

张良是明察时局的智者,他知道眼下的天下分封,表面看来,决定于项羽一声令下;仔细观察,制订方案、统筹事宜的背后策划人,则是范增。项羽是头脑简单的军人,对于分封天下这种复杂的政治安排和势力平衡,除了情感上的好恶以外,缺乏政治判断的能力,他对于范增提供上来的方案,往往不能决断,在这个时候,项氏家族,特别是家族之长项伯的意见,每每对他有决定性的影响。范增策划分封刘邦到巴蜀的消息,或许最初就是由项伯透露给张良的,宛若又一次鸿门宴前的通风报信。

这一次,张良得到消息后,立即来见项伯。他将刘邦赠送自己的黄金两千两,珍珠二十升,悉数送与项伯,一来作为临别前的感谢,感谢鸿门宴以来项伯对于自己和刘邦的关照,二来也是请求项伯继续关照刘邦,能否在领土的分封上有所变通。当他知道分封刘邦到巴蜀的方案已经得到项羽的认可,难以变动以后,请求项伯说,汉中与巴蜀邻近,是刘邦军首先攻占下来的地区,现在由刘邦部下郦商掌控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刘邦军接受秦国的投降后,郦商领兵平定汉中和巴蜀地区。,刘邦愿意居汉中而领巴蜀,能否请项伯兄求项王将汉中也封给刘邦。

项伯豪侠重情义,他视张良为终身生死之交,自鸿门宴以来,他又自视为刘邦的保护者,一直关照刘邦。项伯眼光短浅而贪图小利,刘邦尊他为大哥,请求结儿女亲家的事情,他心中很受用,张良亲自带重金珍宝来,他也觉得受之无愧。项羽军入关以后,范增促使项羽迅速攻击刘邦军,项伯私访张良,促成了和解;鸿门宴上,范增指使项庄舞剑,务必诛杀刘邦,他坚决反对,不惜跳出来拔剑相助,从此以后,由对待刘邦的态度开始,他与范增之间难免会生嫌隙。大分封的时候,范增主事,项伯有些旁落,封锁刘邦于巴蜀,项伯虽然没有站出来说话,对于范增一手策划的苛刻计划,心中实在是不以为然。现在,既然张良代刘邦请求到自己头上来了,他正好顺水推舟卖人情,再一次庇护刘邦,也折杀范增的咄咄逼人之势,显示自己乃是项王之下,范增之上,天下第二的权位存在。他答应了张良的请求。

分封刘邦到巴蜀的消息传出来后,刘邦帐中几乎闹翻了天。刘邦一时屈辱难忍,悲愤绝望,冲动之下准备铤而走险,打算动用自己的军队偷袭项羽,来个鱼死网破。亲信部下樊哙、周勃、灌婴等人死死拉住刘邦,阻止了他的一时冲动,无论如何,要等到张良来了再做计议。

张良来到刘邦帐中时,刘邦已经安静下来。张良讲述了分封巴蜀已成定局,自己委托项伯请求汉中的事情。听了张良的话,刘邦仍然陷于绝望当中不能自拔,默默无语。

这时候,萧何站出来说道:“王巴蜀汉中,虽然是可恨可恶,比起寻死自灭来,毕竟还是好的出路。”

刘邦有些触动,问萧何道:“比寻死好的出路,话从哪里讲起?”

萧何说:“以军队的数量实力而言,我们根本不能和项羽对抗,一旦冲突,可以说是百战百败,这不是寻死又是什么?从历史上看,商汤王和周文王,都能够一时屈服于一人之下,而最终能够使天下人信服。臣下望大王能够以他们为榜样,遵从张先生的安排,首先请得汉中,以汉中为王业根基,养育人民召用贤人,进而收用巴蜀的物力人力,反攻关中,如此这般,天下大事,并非不可以重图再计,推倒重来。”

刘邦毕竟是有天听的人,听了萧何这一番话,他当即省悟过来,起身抬头,口中迸出一个“好”字来。

省悟后的刘邦,马上像换了个人一般,他立即交代萧何制订接受汉中巴蜀的计划,命令诸将做离开关中的准备。他引张良入内协商,将手边的金银财宝悉数请张良挑选,要张良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求得汉中之地。

经过张良的努力,项伯说动了项羽,将汉中封给了刘邦。刘邦如愿以偿,得到了汉中、巴、蜀三郡,定都南郑,号为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