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韩王郑昌

汉元年八月,韩信指挥汉军由汉中反攻关中,迅速攻占了关中大部分地区。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塞国被改置为渭南郡和河上郡,翟国被改置为上郡,都成了汉王国的直辖政区。不过,一路高歌猛进、节节胜利的汉军,在雍国地区却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顽强抵抗。

废丘之战,雍塞翟三国联军被汉军击溃,章邯退入废丘城,坚守不战。章邯的弟弟,驻守好畤(今陕西乾县)的章平,在汉军乘胜攻击的威胁下,弃城撤退,先到陇西,后到北地,呼应废丘城中的章邯,继续抵抗。刘邦曾经派遣使节,以万户侯的地位劝降章邯和章平,都被拒绝。

韩信指挥汉军主力包围废丘,他曾经作过几次攻击,都损失重大而没有成功。韩信是智将,善于运动战和野战,坚城固守,死打硬拼,并非他所看重擅长,他下令停止攻城,命令在废丘城外修筑城濠壁垒,做长期围困的准备。部署妥当后,韩信谒见刘邦,呈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顺应形势修正战略的理由。

刘邦自有他的算计。他收回了韩信的兵权,重新遣兵部将,作了西围东进的新的战略部署。他分兵一部与韩信,命令韩信继续围困废丘,同时负责清除陇西郡和北地郡的残余抵抗。他将大部汉军置于自己的亲自指挥之下,一方面巩固新占领的关中地区,一方面开始做东进的准备。

刘邦自沛县起兵以来,除了四弟刘交跟随在身边之外,家眷们都留在老家丰邑。二哥刘仲带着妻子和儿子刘濞,服侍着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带着女儿鲁元和儿子刘盈,委托同乡审食其负责关照。与刘邦的情况类似,部下们的家属,也都留在了关东,主要是在属于西楚的沛县和砀郡地区。项羽回到彭城就国以后,刘邦及其部下们的家眷,都成了控制在项羽手中的人质。刘邦攻占关中,并没有公开举起反楚的大旗,宣称进军的目的只是在于恢复怀王之约,名副其实地作秦王统治关中,种种考虑之外,自己以及将士们的家眷都留在西楚境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九月,刘邦派遣部将薛欧与王吸,统领一支机动的骑兵部队秘密出武关,前往西楚境内的南阳地区,与活动在这里的王陵取得联系,准备潜入沛县,将刘邦等人的家眷接出来送到关中。部队进入到陈郡境内时,被项羽方面察觉。项羽派遣军队,将其阻止在阳夏县(现河南太康)一带。

刘邦攻取关中的时候,项羽正率领楚军主力在齐国境内作战,征讨第一个竖起反楚大旗、擅自称齐王的田荣。与此同时,陈馀接受田荣的军事援助,对张耳统治的常山国展开进攻,受田荣指使,彭越也进入到楚国的东郡和砀郡地区攻击骚扰。远在北方的旧燕国地区,燕王臧荼攻灭了辽东王韩广,将辽东国并入了燕国。这些动摇西楚霸国体制的变乱,使项羽穷于应付,分散了他对三秦地区的注意力。

也就在这个时候,项羽收到了经由张良转来的两封信件,一封是齐王田荣写给代王赵歇的密信抄本,信中痛斥项羽分封天下不公,无理地将赵王赵歇迁徙到偏僻的代北,改封为代王,他约请赵歇起兵联合作战,共同灭楚云云;一封是汉王刘邦呈送西楚霸王项羽的信,信中为自己攻占三秦地区的行动辩白,声明自己的行动只是为了信守怀王之约,取得自己应当得到的旧秦国地区,信中还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的行动以怀王之约所规定的关中地区为限,绝不违约走出关中云云《史记·项羽本纪》记其事说:“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史记·留侯世家》说:“良说项王曰:‘汉王烧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说法不同。《汉书·张良传》记其事说:“时汉王还定三秦,良乃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又以齐反书遗项王曰:‘齐与赵欲并灭楚。’项羽以故北击齐。”今从《汉书》并作补充解释。

破坏西楚霸国体制的动乱,由田荣引发。齐国紧邻西楚,影响到燕、赵各国,不平定齐国的叛乱,黄河以北地区的政治秩序无法安定。尽管项羽并不相信刘邦的旦旦誓言,张良转来的两封信件,还是促使他下定决心,首先剿灭田荣,然后再来对付刘邦。于是,项羽继续统领楚军主力留在齐国境内作战,对于攻占了关中的刘邦,他暂时采取守势,分别在黄河南北两岸布下两道防线,预防刘邦军可能的东进。在黄河北岸,命令领有河东地区的魏王魏豹加强防务,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命令领有河内地区的殷王司马卬,整军备战,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在黄河南岸,命令领有三川郡的河南王申阳,密切监视关中的刘邦,随时警惕刘邦军出函谷关的企图,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同时,他又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恢复韩国,分封郑昌为韩王,都阳翟(现河南禹县)领颍川郡,在申阳的身后,构筑起防备刘邦东进的第二道防线《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都是汉朝的史官站在汉朝的立场,依据汉朝的史料所做的编撰,对于楚国方面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几乎没有涉及。笔者在叙述这一段历史时,不时有意识地转换到楚国的立场,依据汉军进攻中遭到的抵抗来复原楚国的军事部署,尽可能恢复历史的真相。

项羽分封天下时,将旧韩国分割为韩和河南两国。韩王韩成的国号不变,仍然以旧都阳翟为首都,领有颍川郡。封赵国将领申阳为河南王,以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首都,领有三川郡。

韩王韩成,本是韩国公子,为项梁所立,项梁败死定陶时,逃到彭城投靠楚怀王,后受怀王之命,与司徒张良一道,前往旧韩国的颍川地区,组建军队,攻城略地,结果是败多胜少,了无功绩可言。刘邦军西进进入颍川后,帮助韩成攻占了一些城池,刘邦军继续南下西进,往南阳武关方向开拔后,张良随同刘邦而去,韩成留在颍川,继续作复兴韩国的努力,仍然是打不开局面,没有可以称道的结果。项羽分封天下,基本原则是论军功行赏,特别是北上救赵和入关灭秦,更是两大硬指标,韩成没有拿得上台面的军功,虽然因袭旧封保留了韩王的称号,却完全不被项羽所尊重,领土也为项羽所觊觎。汉元年四月,项羽与各诸侯王离开关中回到封地就国,韩成被项羽带到彭城,剥夺了王号,更封为壤侯,不久被杀害。

韩王韩成被废杀以后,颍川郡被项羽吞并,韩国失国。刘邦攻占关中,虎视眈眈,意在吞并关东,形势与战国后期秦国东进扩张的局面类似,旧属韩国的三川和颍川地区首当其冲,成了汉必攻、楚必守的战略要地。三川地区,楚国方面已经有了河南王申阳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成为第二道防线的颍川地区,楚国方面为了争取民心,作了恢复韩国的决定,项羽任命郑昌为韩王,也是君臣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郑昌其人,本是秦会稽郡府所在地吴县(今江苏苏州)的县令。秦朝末年,项梁因为杀人犯罪,带着侄子项羽从故乡下相(今江苏宿迁)逃往会稽,居住在吴县,与郑昌有了交往。二世元年九月,项梁与项羽杀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起义,得到郑昌的支持。从此以后,郑昌带领吴县军吏一直跟随项梁,项梁死后,郑昌又归属项羽,始终是项氏楚军的重要部将,深得项羽的信任。

封郑昌为韩王,除了项羽信任郑昌,以王位酬谢他的从起之功外,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郑昌可能是出生于郑的韩国人。我们知道,秦汉地方官员的任命有籍贯限制,一概不用本地人参见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第十一章“籍贯限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A,1990年。。郑昌不是吴中地区的人,关于他的出身,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郑昌姓郑,郑是韩国的地名,故地在今河南新郑,古来是郑国的首都,公元前376年被韩国灭亡,又长期成为韩国的首都,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方才改郑为新郑县。考虑到古人以地名国名为姓的习俗,再结合项羽选取他为韩王的事情来看,我们不妨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郑昌出生于旧属韩国的新郑,他的祖先,可能是郑国王族的后裔。项羽分封郑昌为韩王,正是想利用他韩国的身份怀柔韩人。

受封赴任韩国的郑昌,马上着手恢复故国,整军备战,作为河南王申阳的后盾,共同防止刘邦军可能的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