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同时也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向现实的转化。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欧洲各国的革命和运动风起云涌。

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64年9月28日,工人阶级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工人联合会”(史称“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实际上的领袖。爆发于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第一国际”的法国支部也参加并领导了法国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其组织也日渐衰弱,并于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倡导下,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创立“社会主义国际”,史称“第二国际”。“第二国际”的影响包括:宣布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发起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上的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革命推翻了俄罗斯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李大钊立即热情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做准备。

十月革命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也迅速发生转变。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命,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全世界”, “我们应当起而仿效”。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广泛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4月,他从北京到上海,一直逗留到7月,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等问题。到1920年冬,毛泽东从理论到实践上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8月,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受到李大钊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1920年11月间,毛泽东在湖南收到陈独秀、李达的来信,接受他们正式委托,积极筹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从而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一系列国家加入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列,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这其中包括欧洲东部的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亚洲东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论,一种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种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在制度上,所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大体坚持了这样几个基本原则:共产党的领导、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人民民主等。不过,由于历史传统的不同,这几个原则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的程度不尽相同。

1989—1990年,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共产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相继在这些国家崩溃。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的发源地欧洲已经不再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除了以共产党人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外,世界上还存在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党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简称SI),这是全球社会党的一个国际联盟。

在历史上,社会党国际发表过两个重要宣言,一个是1951年的《法兰克福宣言》1951年6月30日至7月3日于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另一个是1989年的《斯德哥尔摩宣言》社会党国际1989年召开的第18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他们的基本宗旨是既批评资本主义,也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不主张取消私有制,也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中实行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主张。具体而言,社会党的社会主义,就是经济上的福利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由于这个原因,他们也把自己的纲领简称为“民主社会主义”。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结合中国国情,开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此之后,落后于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退出,市场经济逐渐在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基本形成。

如果我们把当前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追溯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会发现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跟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社会主义不仅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还要取消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制度构想,而这个构想并没有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留下空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讲得很清楚: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12页。

 

列宁基本上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列宁认为,

 

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对维·加里宁〈农民代表大会〉一文作的两处增补》,见《列宁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5页。

 

只要仍然有交换,谈论什么社会主义就是可笑的。《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见《列宁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1页。

 

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明确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进了共和国《宪法》。由于这个原因,邓小平被人们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

遵循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思,中国共产党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在此之前,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也尝试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进行改革,试图容纳一定程度的市场经济,虽然有的国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少许成功,但最终都无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真正融为一体,无法使经济保持持续的活力,而这正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起源于对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的批判,由于资本主义把私有制和自由市场发展到了极致,所以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催生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为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导致毁灭性后果,从而产生的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制度。一般说来,当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的弊端表现得越严重,催生社会主义产生与成长的社会动力就会越强大。

空想社会主义:泛指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包括18世纪法国的梅叶、马布里、摩莱里等激进启蒙学者和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欧洲社会主义。狭义上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指圣西门、欧文和傅里叶三位思想家。所谓空想,是指这种理论并未能洞察到资本主义的本质,未能找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未能找到从根本上改变或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途径和方法,只能是停留在对未来美好憧憬的空想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是专指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人主张的社会主义。所谓科学,是指这种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揭示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革命与建设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也是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理论。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人的社会主义主张,这种社会主义的核心宗旨是主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实现社会主义的诉求,实现公平正义。欧洲大陆的不同形式的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英国的工党,都属于倡导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从阶级属性上看,民主社会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政党,而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社会主义在一般意义上的共性:所谓一般意义,是指最普遍的共性,是从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品质。社会主义的共同品质就是公共利益至上,主张由“社会”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最大限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一种抽象概念,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在现实中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各种不同社会主义的形式之中。明确地界定社会主义在一般意义的共性特别重要。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形式,之所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必须具有共同性质。当我们把某种主义或主张称为社会主义时,一定是这个主义或主张具有了社会主义的一般共性。强调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朴素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当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政治上的民主集中制度、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所有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本章总结的这几个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是我们下一步理解社会主义与中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