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靠近“陶晓清”这个人
高中时,透过同好认识了一位“认真”做翻版动画录像带的大前辈,他所聘的译者皆为当年屈指的动漫阿宅,不但对台词逐字逐句地讲究,连片头片尾曲都会考证出来一道翻译。还是学生的我也有幸偶尔接些校对字幕稿的工作。在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这些热血阿宅前辈们仅能以有限、且缺乏时效性的进口杂志资讯来确保翻译品质。某日一位圈内友人拿着一卷VHS登门造访,说是有部动画作品突然用了两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洋老歌来当片头片尾……阿宅前辈们对日文歌熟、对近代日本歌坛也有造诣,但长年练出来的战斗力对洋曲却是一点也不管用。由于知道我娘就是“那位陶晓清女士”,因此想借助家母的专业,看是不是能帮忙找出些蛛丝马迹,就算没现成歌词,若能提供些方向让他们循线追查也好过几个门外汉大海捞针,算是不虚此行了。录像带放下去前奏跑完还没唱到第三句,家母二话不说,转身抽了本原文书啪啦啪啦翻了几页,指着书上曲名跟歌词对我们说道:“Gilbert O'Sullivan的Alone Again吧。”友人瞠目结舌,赶紧把带子快转到片尾,同样是没听两句,家母马上又把Get Down连名带词的那一页翻给我们看……
“陶晓清”是电台名主持人,带头办过不少活动很厉害,这些常识当然是明白的,但是她从我还不满一岁就开始当“民歌之母”当到现在,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那天看着对母亲千恩万谢离去的友人,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明确地“因母亲感到骄傲”的记忆(笑)。
从小学开始,就常听到周围的人对我说:“你家好好喔~”这个“好好喔”的成分,有时是指三不五时在我家出没的名人,有时是指随时有免费唱片可听的流行音乐环境。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在羡慕我“开明的家风”;这样的声音一直持续到我出社会。直至今日,与初会面的友人提到少年往事时,也偶尔会听到同样的感言。
对此我是非常引以为傲的。在家庭中我一直没有受到太多制约。当然,成长的过程称不上一帆风顺,身为(相较之下好像可以比较理所当然地)任性的小儿子,几年下来让爹娘操了不少心、也添了大大小小不少麻烦。但这对我心目中的模范双亲,一路上总让我感受到在那个当下最大的同理心、支持与陪伴。之所以会强调“在那个当下”,是因为这个当儿子的,总是能够在不同阶段结结实实感受到母亲的成长。《生命的河流》一作所呈现的,应该就是几十年来那份进化与成长的核心吧。
在阅读的过程中,脑内浮现出的影像切换得非常激烈。文中所述的(自己曾参与/未参与过的)场景、个人的记忆(有别于作者视点),以及让我联想起来无数的、仅属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每一个画面跳出来的瞬间,仿佛都触到自己心里某个很重要的点。在一本书里看到这么多(其实也没那么多啦)关于自己、且包括自己一丁点儿也记不得的轶事,其实也是蛮奇妙的经验。一方面担心自己无法将角色百分之百抽离,以完全客观的角度去俯瞰这些故事,一方面也很无压力地在看着母亲从出生、成长环境、思春期、婚姻、生子(包括生我)、事业、疾病、到现在……的旅程。每一个环节都与我相关,每一个转折点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构成“我”的一部分。意识到这一点时又颇庆幸自己也属于这些故事的一分子,或许比大多数的读者更能感受这些故事的重量与厚度。
几十年来我所熟悉的是名叫陶晓清的“母亲”,而透过本书,让我更靠近陶晓清这个人。一个温柔善良、动人,且还在不断持续成长的生命。这是一本很美的书,然后我很感谢母亲,养出了一个有能力感受这份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