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从自己有利方面下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

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这是孙子对领导艺术所做的一个高度精辟的概括和论述。

《孙子兵法·势篇》,势是什么呢?主要是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

孙子说,这种势就像可以漂起石头的激流,就像一触即发的拉满的弓弩,就像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打击敌人,就能够以一当十,所向无敌。这就是所谓的“势”!利用态势,夺取胜利,是孙子军事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比人强,尤其是在战争中,有利的态势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因此孙子极力提倡应创造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态势。怎样造成这种势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条件,使本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势”。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兵作战灵活自如,并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小利调动敌人,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部属以苦战取胜,所以他能够选择智能之才去利用和创造破敌的有利态势。将帅的根本职责不在于冲锋陷阵,更不是命令士兵死打硬拼,而在于运筹帷幄,通过调兵遣将,造成一种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即所谓“择人而任势”,这是孙武对将帅职能的最佳概括。

三国时期曹操就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和孙权对江淮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南征孙权,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便宜,十月从合肥返回。他留下将军张辽、乐进、李典带领7000多兵马屯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军队征伐汉中的张鲁,他已经估计到,在他出兵定汉中的时候,孙权会乘机夺取江淮。因此,在出兵前,曹操交给驻守在合肥的护军薛悌一封密信,信封上写着:“贼至乃发”。意思是,孙权带兵来攻击就打开此信。果不其然,在曹操出兵后不久,孙权乘机出兵10万包围了合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孙权带领大将吕蒙、蒋钦、凌统、甘宁等,兵多将广,声势浩大,向合肥围拢过来。屯守在合肥的三位将军和护军面临来势汹汹的敌人,自知寡不敌众。那么,如何能守住合肥?他们想起了曹操的密信,就一起开启密信。信中说:“如果孙权前来侵犯,张将军、李将军带领士兵出城迎敌作战;乐将军守城,护军不得参与战斗。”各位将领对此信的计策都有所疑惑,拿不定主意。

而且,当时三位将军相互之间不和睦,张辽恐怕他们不听从命令,遂激奋地说:“曹公出兵远征在汉中,等待他的救兵来到这里,敌人一定早就攻破我们了。曹公信中这是在指示我们:在敌人还没有将我们完全包围起来的时候,应主动出击迎战,杀他个下马威,折折敌人的盛势锐气,以此来安抚我军士兵守城的决心,然后合肥才可以固守。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在此一战,各位将军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李典也愤然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就看您的计策怎么样安排了,我难道会因私人的恩怨而忘掉公事吗?”于是,在大敌之前,曹操的几位主要将领空前团结,坚定了一致抗敌决心。

当天夜里,张辽招募能勇敢随他杀敌的士兵,总共招募到800人,组成敢死队,杀死数十头牛犒赏他们,准备明天大战一场。

第二天一早,张辽穿上铠甲,拿着长戟,率领勇士们冲入吴军阵中。他自己杀死了几十个敌人,并斩杀了敌方的两位将官。张辽高呼着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冲,几乎冲到了孙权的面前。孙权大惊,吴军众将在曹兵的猛打下都懵了,不知如何应敌,就纷纷退到附近处的高地上,用长戟自守。张辽高声叫阵,要孙权下来决战,孙权却不敢应战。吴军见张辽所带领的士兵并不多,就纷纷向前将他们包围起来。张辽勇气倍增,左冲右杀,向前猛烈砍杀,冲开了吴军的包围,与跟在自己身边的将士几十人一起冲了出来。

在吴军的包围中还有许多曹兵,他们对张辽高呼:“将军难道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又发神威,再次冲入吴军的包围中,救出了被围的将士。张辽所到的地方,吴军不是倒下就是后退,所向披靡,没有人敢抵挡他。激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吴军在曹兵的凶猛打击面前胆战心惊,不由得气馁。曹兵见第一仗就取得了胜利,将军张辽又英勇了得,也不再为人少担忧。而诸位将军也对张辽大加赞赏,十分佩服。

孙权攻了十几天,最终也没有将合肥攻克,后来听说曹操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就退兵了。张辽又乘机率领兵马追击,在逍遥津北袭击了吴军,打得吴军落花流水,孙权在凌统、甘宁等大将的拼死保护下才得以逃脱。

后人孙盛对此战评论说:防守合肥之战,曹兵孤立没有救援,如果曹操专任勇敢的人防守,他就会喜好作战而有失败的忧患;如果专任能守的人防守,他就会心生胆怯而难以守住。况且众寡不敌,人多势众的一方就自然有贪惰之心,用有必死之心的军队攻击有贪惰之心的军队,其势一定能取胜,胜利后再严加防守,防守也就稳固了。所以曹操精选将军,使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又给他们密信,布置各自的任务。战事来了,情况恰如所料。曹操在此派兵用将,正体现了孙子“择人而任势”的精神,从而取得了合肥保卫战的胜利。

深入领略孙子“择人任势”的思想,对今天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而言,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教益。领导应该是整个企业的典范,他的威信来自于他高尚的品质。现在的问题是高尚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善于利用态势是最高明的行动,是别人没有意料到的行动;最高明的策略,是别人一时还了解不到的策略。市场上需要某种服务或产品,别人尚未想到你先想到;别人尚未看到你先看到;别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有所创新;别人尚未行动,你捷足先登。

孙子所讲的“势”,是指由一方向另一方发起军事挑战或进攻,由此形成的使双方或多方面临的军事“战势”。把它引用到企业经营中,企业谋划的某一重大经营战略行动决策或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所展现的某种(如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等)竞争态势,由此会形成各种使经营者面临的“商势”。但不论是“战势”或是“商势”,都有一个作为“求之于势”的问题。

但是,一个统帅者他虽有“识势”的战略远见,身边也有能够担任重任的人才,他却不能充分使用,最后还会落入“失势”的惨败境地。这也是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胜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汉相诸葛亮对街亭战略地位的卓识和在抢占天时地利方面都胜过司马懿,只因在最关键处错用了马谡为将,造成了全军溃败,幸亏诸葛亮事先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才避免了全军的灭顶之灾。由此可见,在对形势的利用和把握中,“任势”(择人而任)又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为择人任势不仅本质地体现了成事在人、人可创造时势的治业思想,同时也本质地体现了不同人才的能级只有当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并处在最适合于充分发挥的位置时,就能产生出最大创造能量的用人法则。卓越的统帅者由于对人才善于因势而用、量能而使、大胆委任、放手使用,因而能够依势造势、保证战略意图的贯彻实施,以奇胜取势,牢牢把握决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