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胆子小,胆小怕事缺闯劲
穷人有两种:一种是穷到极限的人,为了生计,只好豁出去,不惜铤而走险;一种是徘徊在小康边缘的人,生活似乎还过得去,于是安分守己,不愿去冒险闯荡。前一种人,由于缺乏理智的冒险,最后只会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而后一种人,由于缺乏冒险的勇气,只好抱穷守困一辈子。
1.墨守成规并非万全之策
穷人害怕担风险,他们把“不变应万变”奉为真理,固执地抱守着过去的经验而不求变通。然而,时移世易,墨守成规只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圈,而人在圈里久了,便成了“囚”,想要有所发展也就难了。
穷人总是在遭遇很大危机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太晚了。穷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就认为:“我过去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往往就从现在开始。
穷人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过去的成就只需留下脚印,而不是让我们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看!
有句话说,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冒险,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大多数的穷人之所以不敢冒险,也不敢犯错,因为他们只相信看得见的事。那些他们还没见到的事,他们习惯用经验去分析,而经验告诉他们的答案往往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善于打破传统,自创方法,并使得结果完全改观。当愈多的人说“不”的时候,也许就是他们改变的时机到了。
你经常观察小孩子玩游戏吗?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受人限制,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不停地创新、再创新。
研究行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这个意思是说,传统上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反而会限制成功。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绝大多数穷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管理专家强调,这只是一种鼓励突破思考的方法,让你更精确、有效地达成目标。换句话说,“要打破的是规则,而不是法律”。
通常情况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们和旧式的行业规则格格不入,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游荡。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打破常规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主控权。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以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它可能会赢。
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愈是有多人说不,就愈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成功的人通常具有一种特征:喜欢做梦,而且不怕尝试错误。他们相信,心中的梦是支撑他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不怕犯错,才能累积成功的资本。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他们对失败与风险比较能持乐观的看法。而且,这些成功的人,通常是成功了两次——他们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已经成功,然后他们真的就成功了!
人的潜力,很多是被后天的环境框死的。这话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很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自己订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使我们丧失了创造力。
因此,穷人一定要记住:做任何事没有规则不行,但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适当之时,要善于改变众人所循的规则。
2.安于现状,永远无法成为富翁
穷人想致富,却又缺乏突破现状的勇气。尤其是看到哪个富人因为冒险而破产时,更是为自己安分守己庆幸不已。殊不知,穷人的最大风险就在于不冒险,只好当一辈子的穷人。
一样拥有三万元现金,但“只有三万元”与“竟然有三万元”两句,却能显示出不同的富裕程度。
潜意识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如果你自己不能明确,“自己拥有致富的权利”和“我这辈子只怕永远两袖清风”,这两种情况是怎样的不同,你就会失去许多致富的机会。
富人更富,穷人愈贫的道理,追究其因是意念差异所致。
“只要能安稳的过一辈子就好了。”“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好,不必太过于苛求。”假如你有这种念头,那么,你一辈子都赚不了大钱。
穷人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比尔·盖茨已经那么有钱,八辈子都用不完,他为什么还要每天辛辛苦苦去赚钱?
满足与现有的成就,是穷人典型的思想。只要生活还过得去,只要走在人前还算有面子,他们就不思进取,在安逸中消磨自己的生命。
有一位年轻人,在粮食局工作。他知识丰富,能说会道,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着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老练成熟。许多人认为他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在他24岁时,就当上了办公室主任,26岁时,就当上了分局局长。随着职务的提升,许多人争相与他结交。自此,志满意得的他流连于饭局与牌局中,有时甚至还到娱乐场所爽一把,把干事业的雄心丢到九霄云外。十年后,当一位昔日的下属升到他头上做局长时,他才惊觉时不待我。有心重振事业,人际关系已经变了,他的名声也大不如从前,难度甚大。他索性自暴自弃,甘心做庸人。
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告诫年轻人说:“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这正是一种富人的思路。富人永远向上,他们不会像穷人一样死守着“最好赚钱的地盘”。赚钱必备的条件是:不满现状、奋发向上。
“不见得每一天都要平平静静的生活,为了赚大钱,即使是暴风雨的晚上,也不要怕出海远航”你如果没有这种胆识,就不太可能赚大钱。
假如你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扣除衣、食、住、行各种费用,就没有太多的钱从事娱乐了。现在,让我们假设你有不安于现状的想法,同时也有要求更高享受的念头,那么,你将会想办法使你一个月的收入增加,但是,假如你已经如愿以偿,达到每个月收入的目标,然而这又如何呢?除了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一点外,仍然无法让妻小过得更舒适,身为男性的你,怎能不感到悲哀呢!这时,你如果能有再赚更多一点钱的念头,有了让你的妻小穿好、吃好的想法,那么,你的收入就有可能达到目标了。
古谚说:“时事造英雄。”这些“英雄”,大都是不满于现状,具有革新活力的人。
赚钱也是一样。一定要有“使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水准更上一层楼”的念头和胆识,这样才能使你去为赚大钱而努力。
3.穷人拒绝冒险等于拒绝成功
冒险,是对成功的一次尝试,也是对机遇的一次探索。如果穷人不敢在任何事上冒险,其实穷人就是在每件事上冒险了。
试想一下,不经过无数次的冒险,人类不可能从茹毛饮血的社会,进化到今天能够坐在中央空调的房子里品尝咖啡的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七下西洋,诺贝尔发明炸药,哥白尼创立天体运动论,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都开始于冒险。没有冒险精神,人类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改革。只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并打破过去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要冒险。如果你想骑马赶路,就得抛开可能发生任何意外的想法。但为了赶路,你只有冒险,除非用两脚徒步,否则别无他法。然而走路也有跌伤的时候,或因倦极而倒的情形。有人认为,这种情形只是在马是惟一的交通工具的时代所抱的乐观想法。殊不知,在我们这样发达的社会,出门一步就危机重重。
歌德年轻时希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世界中而难以自拔。40岁那年,歌德游历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艺术杰作后,他终于恍然大悟:放弃绘画,转攻文学。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歌德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晚年的歌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现身说法,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要盲目相信兴趣。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史,似乎大多数人早期的自我设计都带有一定盲目性:马克思曾经想当诗人、鲁迅曾去日本学医、安徒生想当演员、高斯曾想当作家,但他们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
那么怎样识别盲目的自我设计呢?最有效的鉴别方法是:价值。歌德就是意识到十多年的劳动毫无价值才断定自我设计有误的。这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付出了艰辛代价的探索过程。歌德感慨道:“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阴。”他又说:“这需要高度的神智清醒,它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该追求和什么应该避免。”
这里不是堆砌故事,而实在是觉得,在我们身边,确有不少人,他们为偏见与迷信的桎梏束缚着,他们盲目到不知自由,反而说别人不自由。冒险与危机具有深层次的关联。危机就是危险之中蕴藏着机遇。常人的机遇,常人的成功,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你想要美好的机遇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功?那就要敢冒风险,投身危险的境地,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害怕失败。因为事业成功者都具有冒险一搏的勇气与决心。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个冒险行动的背后,免不了有失败的影子,成功只是无数失败中的分子,不是无数失败中的分母。正常的规律是,无数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无数人的失败换来一人成功。惧怕失败,不冒风险,求稳怕乱、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虽然可靠、平静,虽然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那是多么的无聊。
冒险失败远胜于安逸平庸。穷人与其平庸地过一辈子,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4.穷人抓不住机遇
大凡成大事者,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对那些胆小怕事的人来说,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他也注定只能做穷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穷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有很多穷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心人。那些成大事者自然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是他们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如台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而来。穷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他们往往在机会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地冒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爷爷倒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了。
大凡成大事者人士,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能给穷人带来一点启发。
美国金融大亨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嫌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一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狠赚了一笔。
这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蓝色光芒的大眼睛,看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摩根家族的后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遗传,不断地冒险,不断地投机,不断地暴敛财富,终于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摩根帝国。
5.富人挑战生存极限,穷人甘做环境奴隶
面对环境,穷人并非无能为力。如果穷人对它不满意,可以改变它。但前提是穷人的价值观比旧环境的价值观更先进,否则穷人没有资格改变它,也不会成功。判断先进与否的标准是:它是否对穷人有利。
一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体积硕大的恐龙。后来,地球上发生变故,恐龙在很短的时间中灭绝。迄今,科学家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但惟一能确定的事,就是恐龙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故,而遭致绝迹的下场。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千百万年来自然界进化的规律,也是社会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法则。不论是生物学家还是经济学家都承认,在一场激烈的竞赛中,凡是不能适应者,都会被淘汰。
穷人和富人作为社会两大群体,其差距逐渐拉大,关键就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穷人以适应环境为才能,他们还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理论,比如: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照说适应环境有时也是必须,跟着别人的调子唱歌也可避免许多麻烦,但是,一味适应环境,岂不是失去了自己?
商场如战场,刀枪本无情,如果一个人在作战的中途倒下,显示其生存的条件不够。不幸的是,在各个工作场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太多的“恐龙式人物”存在。这些“恐龙人物”的特征大致如下:顽固、严苛、立定不前、缺乏弹性。也因为有如此特征,他们只好进入穷人的行列。
在工作上,“恐龙族”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适应环境。在他们周围有许多学习新技术、深造、更换职务、创新企业等机会,但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根本无心去寻求新的突破。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的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新科技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新的同事、新的老板……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情重新适应。
面对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尝试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安全感。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实,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热忱,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因为不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所以会选择错误,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蹒跚前进,就是一辈子坐错位置。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能否获得个人成就,关键是看他是不是愿意尝试,乐于冒险,喜欢试验,能变通。这些才是获得学习和进步的惟一途径。
冒险总比墨守成规让穷人更有机会出头。如果穷人不想被淘汰,穷人必须竭尽所能获得相关领域任何的新知,耕耘出一片专属的园地,并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还记得恐龙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吗?穷人不要学做现代“恐龙”,不要甘做一辈子穷人。
6.越是安全的生意越难致富
穷人大多想寻求万无一失的生意之道,认为“万无一失”不仅可以把风险降到最底,还能发家致富。但是,生意场上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愈是安全的生意,愈是不容易致富。
在富人的心目中,人在生意场上就是一项挑战,是一项本能的想战胜他人的挑战,是一项经过准备、要赢得胜利的挑战,是一项要如何去赢得胜利的挑战,从而显得生意场上人人具有强烈的竞争心态。假若一个人不愿冒险尝试停留在自己面前一闪即逝的机会,那么他永远只能拾到他人遗下的肉骨。过度谨慎与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同样糟糕,因为,人要做生意就离不开机会,过度谨慎就会失去机会,就会成为“安全赚钱”而实际上赚不到钱的人。
一旦眼光看准,就大胆行动,这是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冒险和出奇相联,出奇和制胜相伴,所以西方的谚语说:“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许多先前是商界的人,现在常常失落于种种局限之中,面对着风险不敢冲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险中有夷,危中有利,倘要创立惊人战绩,就应敢于冒险。不冒险,怎会有机会?如果冒险了十次,六次成功,四次失败,你还是成功的。
经验告诉人们:想发家致富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发家的良机。因为风险总是和机遇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冒风险有多大,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有多大;人们冒风险有多少次,把握机遇的可能也就有多少次。从平凡人走向富翁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平等地送到大家面前时,有勇气和胆略者才能抓住它,走向成功。勇气和胆略意味着的承当风险。
机会常常有,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逮住它。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大事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去冒风险,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关键呢。
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1975年初春的一天,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正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突然,一则短讯让他双眼圆睁:
“墨西哥将流行瘟疫。”
这位老板立刻推测,如果墨西哥有瘟疫,必定从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两州传入美国,而这两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这两地一旦瘟疫盛行,那么全国肉类供应必定紧张。
于是,在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之后,他倾囊购买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的生猪,并及时运往美国东部。
不出所料,从墨西哥传来的瘟疫蔓延美国西部几个州。美国政府立即严禁这些州的食品外运。于是美国全境一时肉类价格暴涨,肉类奇缺。
亚默尔公司数月内净赚900万美元,一时占尽风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遗憾终生。而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做个有准备的人要在平时就做个有心人,这样才会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命运,才会比别人收获得更多。那些平常无心的人,对一切事都放任自流,必然会错失许多东西。
生活就是这样,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与其说她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不如说有准备的人善抓机遇,亚默尔公司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对那些随遇而安的人来说,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
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追求这种机会,收益不会大;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会大些。从此意义上说,风险就是利益,巨大的风险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雀巢公司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不冒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不也正体现着商场上同样存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吗?
对于一个涉入商界不久的经营者来说,决策成效在于未来,无不暗含风险。利从成本生,夷从风险来,决断于慎重果敢之时,是决策者敏锐所在。对于明知含有风险因素的业务,权衡得失,有利可图,或者先失后得,仍要铤而走险,真所谓“空城计有时不得不唱”。当然,十拿九稳的事也就无需决策,然而,冒点风险在于“化”,要把风险化成效益决不能蛮干。“实施强攻无节制”,就会失败。在客观条件限度内,能动地争取经营的胜利,充分地发挥自觉的经营能动性,是化险为利的可能所在。勇气和胆略要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科学分析上,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就能从风险中获得利益。
市场是动态的,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市场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因而导致公司决策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一项决策付诸实施前,除要制订一定的回避风险、减少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措施外,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一时决策实施中出现或即将出现随机因素而导致决策实施呈现不稳定状态时,要力争避险,使损失减至最小程度。
一个人,在创业起家时,在艰难跋涉的创业阶段,要干一番事业,尤其需要敢于冒风险,因为风险有时可以变成压力,压力变成动力,动力就变成了效益体现出来。现在人们把市场竞争比作战争,的确,竞争之地虽不闻战火硝烟,却也是风险满目之所。这里容不得怯弱者立足。你想取胜,绝对不能怯战,须有两军相逢勇者胜的胆识。不敢冒风险,不愿承担风险,就不会有成功,当然,冒险、承担风险,并不见得什么风险都去冒。
如果穷人想靠偷税漏税来聚敛财富,如果穷人想尔虞我诈盘剥他人,用这些见不得人的方式来求取钱财,去冒险,这是铤而走险,这样的风险最好不要去承担。
7.穷人最缺少开拓精神
穷人总比别人慢一拍。因为他们缺乏开拓精神,一定要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敢大胆投入。可是这时已经时过境迁,什么好处也没有了。
穷人总是机械、僵化的看待经验,不懂得经验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只知道“守”经验,不懂得通过“破”的途径去“立”规则,所以在致富的过程中,就会消极被动,落后挨打,难以成事。
与打破经验紧密相连的,就是冒险问题,因为打破经验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意味着,它既可能使你输光老本儿,又可能赢回一座金山,风险越大,这些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情况瞬息万变,新招怪招层出不穷。如果思想僵化,固守以往的经验,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把自己的公司引入绝境。
在大公司,一个总裁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把他换下来,另请高明,另用新法,问题总还可以解决。小商店就不同了,老板总不能自己炒自己的鱿鱼。惟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但话是这么说,真正做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经验在大脑里越积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时,他是很难用新眼光来看问题的,总习惯于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来评判事物。这就叫做思想僵化。越是成功的商人,越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就越难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当他有了一定的家产,就越趋向于保守。他得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财产。经验告诉他,这就不能标新立异,还是经验可靠。外边新的东西对他来说是可怕的和充满风险的。殊不知,成功只是意味着过去,时代总是向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不革命,终将被淘汰。
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学会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价值标准来看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经常提醒自己,世界这么大,变化这么快,自己原来的那一套怎么够用呢?这种自省对于保守的人来说,也许是困难的,甚至自觉滑稽可笑,但经常这么做会有效果的。
其次,经常反思前一段的经营,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失误,是不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样做,并不是叫你去后悔,而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有缺陷的,不值得固守不变。
再次,多看书看报看电视,多接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多听听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可以启迪你的思维。启发你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问题。
最后,经营决策时,不要过于患得患失,不要老是想万一赔了怎么办。生意场上本来就是有赚有赔的,老怕赔怎么开拓进取。不敢担风险,是成不了大器的。
伟大的人物,从来不互相抄袭,从不重蹈他人的覆辙,因为他们都是标新立异、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先例的破坏者。在中国,很少有人是靠世袭继承致富的,中国的富人在之前大都是穷人,但他们能从穷人堆里跳出来,本身就是具有开拓性的证明,没有开拓就没有飞跃,就没有本质的提升。
当然,所谓新,不等于全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改进,从而比旧事物更完美、更受欢迎。
以前冰箱门内侧都是平板式的,没有被利用起来;冰箱门采用的是插销扣紧的方式。三洋公司创始人之一井植薰,率领技术人员对冰箱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在门的四边贴上磁吸橡胶条,使得门的密封性能更好而且开启更方便;在门内侧装上分格物架,可放鸡蛋、饮料等物品,使冰箱的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结果,这款冰箱上市后,一举成为市场的领头羊,老式冰箱就几乎无人问津。
富人都知道,一切都会过时,创新才是出路。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蒂说:“真正成功的商人,本质上是一个持异议的叛徒,也极少满足于维持现状。”
其实,不止商人如此,每一个富人都是一个持异议的叛徒,他们宁可在新路上摔倒,也不愿在老路上、拥挤的人流中蹒跚而行。
8.畏首畏尾难成大事
世间美好的事物,从来不是为胆小鬼准备的。楚霸王力能举鼎,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难成大器;诸葛亮智慧过人,如果没有摆空城计的胆识,难享大名。
穷人从来不缺少才能,但他们缺少勇气。稍有一点危险的事,他们就缩到后面去。
有一位年轻人,应聘到一家公司当主管。因为怕犯错误,大事小事,都要向老板请示汇报之后才敢做决定。老板说:“我安排你在这个位置,就是要请你代替我拿主意,不要什么事都来问我。”年轻人无奈,只好尝试自己做决定。但心里还是担心出错,每天提心吊胆。工作偶有失误,他怕担责任,全推到具体办事的员工身上。员工难免不服,所以经常发生争执。老板知道这些情况后,决定炒掉他,说:“你是部门主管,部门工作出了任何问题,你都有责任。担责任怕什么呢?我并没有责怪你,你何必怪到员工身上,影响士气?我不能再留你了!”
无奈,年轻人只好辞职而去。
穷人畏首畏尾,也许是怕丢脸,怕受惩罚。若是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担,更别说冒着生命危险去干大事业了。所以,他们注定了不会有什么出息。
成大事者一旦决定从事某项事业,就已准备承担这项事业带来的任何风险和利益。在他认为应该这样做时,明知危险在前,也决不会退缩。
9.冒险不等于莽撞蛮干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火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穷人要想改变现状,需要冒险,但不能莽撞蛮干,否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冒险精神并非与生俱来,多半是经由训练而来,经由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一步一步训练而来。
其实穷人都是敢冒险的,穷人也都曾经有过大胆冒险的经验。在幼儿时期,敢冒险的站起来学走路,都是经由不断地跌倒、爬起,才能学会走路。年纪稍长学骑自行车,也是不断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最后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自行车。人生的大部分技能,例如:游泳、溜冰、开车、公开演讲……等等,没有一项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想学会这些技能,一定要经过冒险的阶段,并遵循“越挫越勇”的精神,尝试再尝试才可能学会的。想学好投资,亦不例外,一定得经过这段标准的冒险过程。然而,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就是因为养成了规避风险的习惯,失去了冒险本能和健康的冒险精神。
难道投资定会冒极大的风险?事实上,投资所冒的险并没有比上述所举的例子大,只是当穷人到了自认为有资格投资的年龄时,冒险精神已大不如前。小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走路,稍长一点,学会骑自行车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年纪再大一点,学会游泳、溜冰等较具冒险性活动的人,就明显减少,成年之后,敢当众演讲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穷人的冒险精神似乎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了,一方面是由于穷人在经历失败以后,本能上会产生挫折感,因而泄气,如果没有适度的激励因素,那么就会倾向减少冒险尝试,以减少失败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然,长者基于保护幼者的心理,小孩子一旦做出任何危险行为,马上会受到大人们的谴责,因而养成安全至上,少错为赢的习惯,立志当个不做错事的乖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们的冒险精神逐渐消退之际,逃避风险便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规避风险并不是坏事,问题是过度的规避风险,就会成为投资致富的严重障碍。
规避风险是人类的本性,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投资的失败,于是信心大失,不敢再投资,而成为永远的输家。也不要因为一时手气好,便忘记风险的存在,多方借钱大举投入,造成永难弥补的损失。成功者与失败者同样对风险都感到畏惧,只是他们对风险的反应不同而已。
穷人要想进入富人圈,必须先摒除规避风险的习惯,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险本能,进而培养一个健康的冒险精神。的确,积习已久的避险习惯,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谈何容易。但是,既然冒险是成功致富不可或缺的要素,学习投资的第一要务,就应该克服恐惧,强迫自己冒险。培养健康的冒险精神,勇于投资在高期望报酬的投资标准上,并承担其所伴随的高风险。
世界上任何领域的一流好手,都是靠着勇敢面对他们所畏惧的事物,冒险犯难,才能出人头地的。而一些利用投资致富,实现梦想的人,也都是如此,都是以冒险的精神作为后盾。切记!处处小心谨慎,则难以有成。缺乏冒险精神的话,梦想将永远都只是梦想。
但是,富人绝不会把两只脚一起踏到水里试探水的深浅,他们会先伸出一只脚试试,一发现情况不妙,迅速把脚抽。非洲有句俗语说:“只有傻瓜才会同时用两只脚去探测水深。”同样,只有笨蛋才会在没有投资经验时,就孤注一掷。
对不熟悉的投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倾巢而出,还是以“小”为宜。高明的将领不会让自己的主力军队,暴露在不必要的危险下。但是为了获得敌情,取得先机,他们会派出小型的侦察部队深入战区,设法找出风险最小,效果最大的攻击策略。
投资的冒险策略亦是如此,对于不熟悉的投资或状况不明、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忌倾巢而出,此时以“小”为宜,利用小钱去取得经验、去熟悉情况,待经验老道,状况有把握时,再投入大钱。
因此,我们对穷人的忠告是:去冒险,但要小心,并要懂得如何管理风险。
库克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声势,很快取得美国旅游事业的霸权,就在于他那种事事抢先、不怕冒险的创业精神。
当初,他要把总公司由伦敦迁到美国,他的亲友没有一个赞成,连一向事事顺从他的太太,对此也提出异议。
“你是在英国土生土长的,”他太太说,“再说,发展旅游事业,伦敦不会比世界任何大都市的条件差。”
“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需要一个崇尚自由、充满朝气的民族作后盾,”库克说,“就这两点来衡量,新兴的美国要比英国强得多。”
“我并不是阻止你到美国去发展旅游事业,我是说,没有必要把总公司搬过去,设个分公司还不是一样吗?”
“这是完全不同的,”库克以夸大的语气说,“我们在伦敦的基础已经打好,大家都知道库克公司的名声,只要有一个人在这里负责就可以了。但我们现在到美国是去打天下,不用出全副人力、财力,怎么与那些当地人一争高低?”
“你说的倒蛮有道理,”已五十多岁的库克太太慈祥地笑着说:“不过,我听说美国很不太平,前些日子还在打内战,何必去冒这个险?”
“你听说的消息,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亲爱的,”库克带点风趣地说,“现在人家比英国还平静。如果现在不去,再过三五年,就没有我们插足的地方了。”
库克终于说服了太太,把库克父子公司的大本营迁到了美国。这是1872年的事,正是美国各项事业开始腾飞的时候。
库克的眼光放准了这是发展事业的黄金时代,决定尽自己的全力,为他的这个新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于是,他动员全部人力和物力,组织了九个旅行团,分别到世界各地观光。由此,可以看出库克做事是多么有魄力!
那时的旅行团,真正为观光游乐的人并不多,因为内战结束后的美国人,大家都在为建设家园而努力,很少人会想到享乐,所以参加旅行团的人,多半是为了到海外去寻找贸易机会。
库克了解了这一事实,特别叮咛公司里替旅客服务的人员,要多了解前往地区的商务情形,随时提供给那些希望知道的人。
“将来的旅游公司,必然会大量增加,怎样才能使旅客怀念我们的服务呢?”库克在九个旅行团分别出发前对公司的导游员说,“除了使他们旅途舒适、招待亲切之外,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客人们多了解要去的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山水名胜。”
为达到这一要求,库克规定每一位导游员,要在船上向旅客作几次简报式的介绍。就像讲故事一样,有时还用图表、画片作道具,加强旅客的印象。
由于库克的做法到处都能使旅客感到新奇,不出几年,库克父子公司不仅在美国声名鹊起,就是在世界各地也逐渐建立起好的名声。直到现在该公司仍能在国际旅游事业中居于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