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首善标准 优化政府服务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政务资源层级高,高端产业聚集,文化资源丰富。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和有益尝试。西城区是离“红墙”最近的地方,其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简政放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从实践的角度,交流四个方面内容。
一、统筹谋划区域发展,推动改革创新系统化、科学化
当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委《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以下简称《贯彻意见》)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城区也在全面推动区域改革发展,谋求华丽转身。这个转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要进一步强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的背景下,谋划推动首都发展。作为首都的核心区,我们在发展理念、思路上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与认识。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把国际一流作为“一个标准”,把和谐、宜居作为“两把尺子”,统筹做好规划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和民生改善、文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六篇大文章”。我们的愿景就是:安全、安静、舒适、典雅、古朴。虽然现在西城的发展与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这是我们的未来发展愿景,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等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愿景来推进。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认识下,我们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围绕“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全面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仅去年就出台了12个领域150项要点,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122项,完成率达到81.3%。今年又确定了107项重点改革任务,重点关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医疗卫生、司法工作、国资国企等一系列改革,确保区域各方面改革整体性、系统性推进。特别是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厘清条块关系,细化工作标准,强化责权统一,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服务管理“全响应”、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组织领导体系。同时,建立了“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机制,推进“开门决策”常态化运行。通过向社会公开区委常委会决策结果、政府常务会场场微直播、建立政府开放日等方式,让公众直接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倒逼党政干部依法决策、科学用权,使区域发展始终保持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行政权力公开化、透明化
要践行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诺言,公开透明是必备条件之一。我们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善用权、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
作为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全国试点之一,西城区从2011年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实践中,我们进一步厘清了行政权力清单,全面启动75家单位行政权力再梳理工作,公布区政府行政权力156项、部门行政权力5364项、街道办事处行政权力64项。科学合理设定权力运行程序,按照减少层级、理顺分工、提高效率、方便办事的原则,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在杜绝随意执法、强化勤政廉政和源头预防腐败方面收到了实效,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我们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了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体系,细化了配套举措,完善修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办法、重大行政决策通报协商制度、效能管理、督查督办等制度51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我们探索建立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2015年把行政长官出庭应诉作为一项制度常态化推进,对有较大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行政诉讼案件,区长、副区长等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主动出庭,相关部门一把手旁听庭审。自制度施行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先后出庭应诉12人次,增强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
三、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实现群众办事简易化、便利化
服务是政府自身价值的体现,特殊的区位特点,对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西城区在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方面,从服务理念、服务体系、体制机制、科技应用、服务规范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我们聚焦智慧政务服务,建成了第三代区级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了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效能监察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大厅,全区33个部门386项事项进厅办理,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这个行政服务中心也是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我们推进行政服务“一体化”建设,按照“三个一”模式,包括“一站式”大厅、“一网式”门户、“12341一号通”热线,统筹全区各类行政服务资源。同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拓展到网上、覆盖到7 ×24小时,实现了300余项服务就近就便办事,300余项行政服务事项网上申报。在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方面,我们创新了一些便民服务举措。比如,我们实施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建立行政服务数据资源的基础数据库,以“行政服务百科”的形式提供给公众;比如,为落实企业设立“三证合一”工作,我们创建了“六个一”工作模式(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个公章、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次发证),办理时限由原来18至30个工作日,减少到3至5个工作日;比如,我们探索了口袋书、办事攻略、手机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全区窗口整体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满意率从87.6%提高到99%,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办事更加便利。
四、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实现政府服务规范化、均等化
有句话讲,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2011年,西城区就被列为国家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我们也在积极思考探索,让行政服务在标准化轨道上运行,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品质。我们建立了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包括服务基础、服务提供和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把行政服务标准的大框架立起来。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把事项标准由过去的825项精简为699项,将15个街道的796项公共服务事项整合为85项标准,统一了口径,厘清了“家底”,形成了《西城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同时,我们把重点放在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上,严格依法审查核定,取消不必要的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合理确定办理时限,降低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制定审批服务预约、咨询、受理、办结的流程标准化,使单个项目平均审批环节由5个压缩为3.2个,共缩短审批时限1980个工作日,有50余项承诺件转为即办件。通过国家标准化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实现了“没有游离于事项外的标准,也没有游离于标准外的事项”,切实规范了行政权力和服务行为。
(王宁: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