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说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义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2014年的11月义乌喜事不断: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实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参展客商和成交额双创新高、义新欧货运班列正式开行、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这些既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义乌国际化道路上一个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这种阶段可以从不同角度作不同划分,笔者更愿意从国际化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国内市场阶段,也可称之为前国际化阶段,大致对应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经历了“湖清门第一代马路市场”、“新马路第二代棚架市场”、“城中路第三代棚架市场”。国际化的第一阶段:萌芽阶段。时间大致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阶段为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共同组合的第四代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规模化发展期。那时候义乌极力争取的是中国小商品城称号。国际化的第二阶段:起飞阶段。对应第五代大型现代室内市场阶段,即国际商贸城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这一阶段,义乌市场的国际化日益发展,对外贸易特色日益鲜明。国际化的第三阶段:深化阶段。对应的是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至今。

在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义乌小商品出口的不断增长,市场发展需要与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义乌小商品贸易具有单笔规模小、贸易主体多、交易频繁等特征,与我国现行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迥然不同,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一方面,通关效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利用小商品走私夹带禁、限货物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屡有发生,给小商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实现“管得住、通得快”,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其间海关为义乌量身打造的旅游购物监管方式,已经是监管部门在当时政策体制框架下能够给予的最大限度便利,但也日益暴露出其内在的局限性,特别是适用范围限于5万美元以下,对出口贸易制约明显,且涉及税务的出口退税等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义乌市场的发展呼唤整体性的改革推进。

对于这个问题,义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提出要在义乌进行综合改革,希望在国家支持下先行先试,将制度变革从单兵突进到一揽子解决。笔者从2008年开始,也在不同场合呼吁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还原义乌小商品贸易的本来面目,给义乌改革松绑。2013年4月,商务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同意在浙江省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这是在总结升华义乌市场采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适合小商品出口的贸易方式,解决了现有贸易方式“不合脚”的问题,为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走向世界搭建了一条便捷的贸易通道;是对国际贸易管理体制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市场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并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经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确立以来,相关部门不断创新监管办法,陆续探索、推出一系列便利化、规范化举措,拓展了义乌市场的发展空间,更拓展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义乌不仅是中国的义乌,更是世界的义乌。义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活力四射的国际贸易活动,牵引着义乌的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

——义乌人从习惯于讲地方话,到讲普通话,再到学习讲各种外语;义乌人以国际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以国际化的心态处理问题,以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国际经营和管理能力,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商汇天下,货达全球,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为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外商重要采购基地。世界上有212个国家和地区与义乌有经贸往来,每年在义乌直接或间接的订货交易额约300亿美元,市场外向度已达60%以上。

——2014年前三季度,义乌市实现出口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全部出口的73.5%。

——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是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日用消费品类展览会。为期5天的第20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实现成交额170.74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17.5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2.73%,同比增长3.21%。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经确立了国内除广交会、华交会之外第三大国际性展会的地位。

——国际化服务功能方面,义乌规划了3个新区,即丝路新区、科创新区和陆港新区,义乌将以这3个平台为载体,不断增强义乌整个商业服务的国际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