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自序

读史读到五代这一段,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中国五千年来,各种乱世,没有比五代还乱的。”

在这一代,天昏地暗,贤才遁隐;掌权者不作为,奸雄贼寇横行天下。狡诈之徒当权,祸乱世间;他们一旦得志,就恣意妄为。君不君,臣不臣,三纲五常崩毁无遗,基本的伦理道德也丧失殆尽。有的人为了得势选择铤而走险,甚至去和蛮夷外族结亲,认贼作父。为了权势,有些父子骨肉也能互相残杀。

天子之位就像是下棋一样你争我夺,国家就像驿站似的轮流做主。在这样的大势之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尸横遍野,那些争权夺利的人对这一切根本不在乎。天下至此,是天意还是人为?哪一代能乱成这样?

我们可以掐指数一数,五个朝代共历时五十三年,国都从汴京迁到洛阳,有过十三位皇帝,换了八个姓。在华夏大地之上,这一时期先后建立了十个国家,这还没算上后梁和后唐时期的外族鲜卑氏建立的后燕。同时,西北方的辽国也一直存在,与华夏各朝对抗。历代史学家因为它是外族政权而将其视为蛮夷。辽国虽然是蛮夷之邦,但是像五代时期诸国这样,没有礼义廉耻,与蛮夷又有什么分别呢?甚至还不如他们吧?

宋代薛居正编撰的《五代史》共一百五十卷,详细地记录了五代这一段的历史,但文笔不甚高明。后来欧阳修在他的基础上,去繁存简,最终成书七十四卷。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增添删减都恰到好处,内容严谨体例规则,既陈述罗列了那些奸臣逆子的罪状,又树立了世道人心的标杆。后世有人诟病欧阳修版的五代史太过简洁,不如薛居正版的渊博详尽,我觉得是误解。其他关于五代史的作品还有王溥的《五代会要》,陶岳的《五代史补》,尹洙的《五代春秋》,袁枢的《五代纪事本末》,以及路振的《九国志》,刘恕的《十国纪年》,吴任臣的《十国春秋》等书。这些作品大多是稽考民间传说遗闻,整体质量上,都不如《新五代史》。

孔圣人著了《春秋》,让乱臣贼子们都心怀畏惧;欧阳修作《新五代史》的意义,基本上亦是如此。

我之前所编撰的唐、宋两代的通俗演义,已经交付出版社印制发行了;而五代史尤其特殊性,其在唐、宋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因此有必要做一番讲述,以满足读者对了解这段历史的渴望。在这部书的撰写过程中,我查阅了各类史书典籍,效仿欧阳修的写史原则不敢虚构历史,也不敢背离史实。以我粗陋杂乱的文辞,来彰显欧阳文忠公著史的精深旨意,希望当世的贤才们不要讥笑我的拙劣仿效。关于五代史,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五代的天下大乱,祸根在于唐代的藩镇制度。藩镇的弊病没能解决,结果就愈演愈烈,才有了五代的乱世。

五代到现在已经过了上千年,但当今天下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各霸一方,争端四起,全国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命如蝼蚁,与五代五十多年的乱世何其相似?此外纲常凌替,道德崩坏,内政混乱,外侮更甚,也是与五代相同而令人慨叹之处。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如果能从治乱兴衰的史事中总结出道理作为借鉴,或许能让多灾多难的中国,摆脱灾祸走向繁荣,而不像五代那样动荡纷争五十余年。于书成之际写下这篇序。

中华民国十二年三月

古越蔡东藩

识于临江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