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震动
十天后,李晟基终于回到了阔别两月之久的平定州。
此次回来,他还带了一个人——石敬威。
通过太原的“内线”,他在洛阳时就知道了李继基的下落,请求李从珂后,便把石敬威带上了,就是为了换回李继基,至于石重裔、石重殷兄弟,自然还是捏在李从珂手里。
回到平定州后,见到三娘和一双儿女,李晟基纵是铁打的汉子心里也柔化了,一连三天,他就窝在自己宅子里没出院子一步,雁北三州的情况、平定州及承天军的情况他也没赶着听汇报。
儿子取名叫李延汉,女儿取名李延唐,其中寓意尽在不言中。
刚取名字时,儿子倒罢了,三娘一看一个女娃取一个李延唐顿时不乐意了,非得要李晟基改一个,李晟基说:“纵观史书,强盛无外乎汉、唐,现今国家凋敝,正是我等汉唐儿女奋发有为之时,延汉、延唐,此之谓也”,三娘听了,觉得有些道理,改名一事便暂缺搁下了。
第四天,李继基也换回来了,由于他并不是什么关键人物,一路上倒没有受什么折磨,河东方面一听说要用石敬瑭的亲弟弟来换他,忙不迭地亲自上门用李继基将他换回去了。
经此一举,平定州上下对李晟基的“仁义”更是感念至深。
当天下午,李晟基终于出现在二进的刺史府公事房。
“我怎么听到城里还有敲敲打打的声音,是给周瑜留下来的吗?”,李晟基首先说话了。
“大人”,只见季无忧上前一揖,“您第一次安排的时候,下官就动员平定州、承天军两地的匠户、矿户北上,可是彼等说没有见到刺史大人的面,他们就不肯北上,生怕我等欺瞒彼等,我等也无奈,只好等大人回来之后再说”
“至于军卒,您在洛阳时十天之内连下两道命令,一个是加速北上,一个是暂停北上,我等莫衷一是,干脆就停下来了”
“如今除了姚将军的骑军都在云州,秋悲风和恽怀楚的第一、第二都在蔚州,岳军候和高怀礼的第三、四都在朔州,谈谦的第八都在飞狐关,剩余地五、六、七、九都尚未成行”
“至于白思勤那边,一听说有一片更大的草场在朔州西北,还有几万头牛羊,欢喜得不得了,早就跟着岳军候的营伍北上了,现在朔州外边墙以内,内边墙以北,朔州、马邑以西,云州边界以南,几乎小半个朔州都是我等上次在大防山俘获的牛羊了”
“现在除了白思勤,还有大防山的百姓,加上平乐马监的人,一共有上千人在彼处放牧。”
“在牧区中部,管岑山中有一平坦开阔之谷地,前唐曾设立保大栅军砦,后来废弃了,不过规制尚在,胡汉杂居在此”
“我等一商议,几万牛羊没有官军护卫,势必引起周围觊觎,随即重建保大栅,改名宁朔县,由薛矩将军的八百骑在此驻守,此时尚未禀告大人,不知……”
“很好!”,李晟基听了甚是高兴,他还担心家里的人事事都要禀告他之后再办事,最后耽误了事情,看来自己走之前提出的“群策群力”还是很有效嘛。
“现在牧区夹在偏关与宁朔之间,防备起来也容易,此事就这样定了,嗯,还得派一名县令掌管当地民事,你等可有人选?”
其实在朔州南边,内边墙外侧的五寨地区的牧场更大,但由于靠近岚州,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季无忧等人最后决定还是将牧场放到了内边墙内侧。
“下官推荐骑军都的鲜于贞,此人文武皆可,又熟知边事,宁朔周围农户、牧户加起来超过三千,算得上中县了,下官问过他,他也愿意去”
“好,就定鲜于贞,你等补办一下手续,包括薛矩在内,对了,薛矩我给他讨来了朔州马军指挥使,现在正好对上了”
“还有一事需要禀告大人,云州、朔州、蔚州三州的节度使均已去了洛阳,其僚属也大多跟着去了洛阳,等待朝廷的下一步安排”
“不过尚有云州节度判官吴峦、朔州巡边指挥使安重荣尚在原地,大人,云州尚有步军三千,现暂时由吴峦掌管,骑军被原节度使带走了,朔州有步军两千,岳军候从中挑选了一千五百,准备新编一军,其余五百按照大人的规制发放了遣散费后放回了原籍,或务农,或务工,均有妥善安置”
“蔚州横野军只有一千人,却多残破不堪战,我等建议取消,全部发回原籍;天成军、清塞军各有一千,据秋悲风说,守寨勉强可以,这两处如何处置,尚待大人的命令,蔚州的五百彰圣都骑兵去了义武军”
“朔州马军指挥使安审信带着五百骑投奔了河东……”
季无忧说到这里看了李晟基一下,李晟基却一点表情也没有,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自己杀了他的族弟安元义、安元信,还指望他静静地等着自己去接收?
“蔚州军队暂时保持不变,我军也不宽裕,等我去云州上任后再说”
“大人,上次俘虏的三千定州军、幽州军基本训练已经完成了,至于编制……”
“全部练习蹶张弩!练完之后再说编制的事”,经过河北几战,李晟基可是充分体会到简化过的弓弩的厉害,本来他还想将现有所有弓箭手全部转化成骑兵,步军的远程兵种全部变成弩手,不过现在战事迫在眉睫,就只好暂时终止了。
不过利用上次战役中俘获的战马,让弓箭手们先练习骑马倒可以。
……
听完汇报,李晟基站起来向诸位团团一揖,“诸位,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等都能各司职守,兢兢业业,保证了平定州、承天军的安定,功不可没,请受李晟基一拜”
这些人哪敢受他一拜,赶紧一个个避开了。
接着李晟基又宣布了新的任命,自然是朝廷正式发布的文书,季无忧、刘继思、元丰等听了自是万分高兴不提。
可惜欧阳浩还在云州养伤,不然,节度府的判官、掌书记、长史、司马可算凑齐了。
和大难不死的李继基长谈过后留他在自己宅子吃了饭,最后决定让他带领三千弩手,取名“强弩都”,弩比弓箭好练,相信在短时间内即可成军。
李继基自然也成了强弩将军。
转眼便到了月末,轰轰烈烈的秋收开始了,今年平定州可是有五十万亩土地,按照五成的税赋,那也是二十五万斛,李晟基亲自带头,刘继思等人上下调度,十天功夫就将平定州三县的粮食全部收获入仓。
秋收之后,大家都看着李晟基,等着他一声令下便浩浩荡荡北上了。
可是李晟基却稳坐钓鱼台,没有半点要北上的意思,还把姚猛的一千五百骑兵调了回来,欧阳浩也跟着回来了。
周瑜还好说,新上任的承天军使符彦饶却不乐意了,不过在李晟基拿出李从珂的一道密旨后,符彦饶就再也没有催他了。
九月十八日,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平定州。
李从珂下旨,将石敬瑭调到郓州,任天平节度使。
九月二十日,石敬瑭拒不接受调令,向天下发出了讨伐李从珂的檄文,内中诸如“残暴无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得位不正”的词语充斥,反正一看这檄文,李从珂绝对是一位不亚于商纣夏桀的亡国之君,诸位“义士”赶紧响应河东的义举,救黎民于倒悬,重拾朗朗乾坤。
洛阳方面也快速做出了反应。
以代王、佑国军节度使李晟基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从北部进兵太原。
以魏公、成德军节度使符彦卿为东面行营招讨使,从东面进兵太原。
以府州刺史折从远为西面行营招讨使,麟州刺史杨信副之,扼控黄河,从西面封锁河东军。
以张敬达为四面兵马都部署,统一指挥四面的兵马,并兼南面行营招讨使,高行周副之,从南面进兵。
以天雄节度使范延光率兵两万进驻成德军,作为东面行营、北面行营的后援。
以枢密使、皇城使宋审虔带领禁军一万人及两千彰圣都骑兵进驻泽州,为南面行营的后援。
河东震动,河北震动,天下震动!
历史的车轮虽然稍稍停滞了一下,但仍然依着巨大的惯性朝前滚动。
李晟基听到这个消息,暗暗叹了口气,离开洛阳之前,他与李从珂、李重美探讨过河东可能的战事,并建议他去云州上任并稳固形势后他们再动手,没想到李从珂还是按捺不住,提前发动了。
现在倒好,李晟基还有一部分兵马孤悬在北边,南边的兵马又不足,如果契丹大军此时南下,他可是进退两难了。
因为,留在北边的兵马根本不足以封锁契丹大军,白白浪费在北边,而南边空虚,也不足以进兵太原。
不过朝廷诏令已下,李晟基还是下达了几道命令。
一个月后,契丹大军南下了!
其实耶律德光倒是想与石敬瑭同时发动,不过草原军队的集结不像中原,常备军就是两部皮室军、属珊军,总数也只有七八万,当然不可能全部南下支援石敬瑭,至少要留一部分弹压草原各部。
而其它各部并没有常备军,平时都是牧民,战时自备战马、武器、粮食(羊,汇集后再由管理辎重的统一安排),耶律德光不可能提前召集几万大军呆在边境,白白耗费粮食,同时也是一个隐患。
所以,一个月之内,能召集几万大军还亏得耶律德光此时威望正盛,各部首领还心怀畏惧。
历史上石敬瑭发动后,耶律德光可是花了三个月时间才纠集大军南下。
……
平定州。
据大同方面传来的消息,此次南下是由契丹大可汗耶律德光亲自率领,号称三十万,不过据探子报回来的消息,军马最多五六万,牛羊无数。
五六万,就算只有五万,还都是骑兵,想想都胆颤。
接到朝廷的诏书之后,驻守朔州的岳军候带着第三都,驻守灵丘的秋悲风第一都马上南下,在契丹大军到来之前回到了平定州。
这样一来整个北面就只有恽怀楚的第二都(驻扎横野军,防备妫州)、高怀礼的第四都(偏关)、谈谦的第八都(飞狐关,防备赵德均)了,其余六都、姚猛的一千五百骑军都、三千新练的强弩都一共一万三千五百人都堆在平定州。
李晟基这“北面行营招讨使”未免有些名不副实,叫东面行营招讨使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