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亡国公子路途崎岖入西秦,公孙世家旌旗飘扬伐东蕴(四)
公孙菡论战失败被杀的事情传到了晋国,令晋国朝野一片震荡!
公孙菡是晋国平阳君公孙弋最宠爱的小女,她的死,或可引起天下局势的大动荡!
这平阳君公孙弋何等身份?
公孙世家位居晋国六大家族之首,其势力在公孙弋的斡旋下几乎伸展到了晋国大梁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市井之内;无论是晋公的后宫,亦或是其他世家的府邸——连这都城大梁内的所有官宦的府邸、所有大贾大商的门内,就连那些名誉天下的客栈酒馆,都有公孙世家的眼线在内。
公孙世家的族长是十五年前九国联军进攻秦国时的联军大将军公孙岐。此人神机妙算,当初在九国联军叩关函谷时便料到秦国会唆使燕国背刺齐国,并且秦国还会出奇兵绕道陵秋山偷袭阳蕴二军大营。于是公孙岐飞书传信,抽调兵马布置在陵秋山半道以伏击秦军,同时牺牲齐国利益,稳住了燕国。待伏击秦军军士大胜而归,便又挥师西进,大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割让包括函谷关在内的河东七百里土地,压的秦国十五年来不敢东出。而此人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天下名将。
九国联军散去后公孙岐选择下野退隐,临行前将六大家族中的赵家赵崎和自己的嫡四子公孙弋推荐给了晋睿公智渌。
晋睿公拜赵崎为相,统领晋国内务;拜公孙弋为平安将军,掌领河东军务。
公孙弋此人野心极大,一心想着带领晋国争雄天下,但他任职后没有即刻赶往河东,而是选择留在国都大梁这个晋国的权力中枢。他明白,若想带领晋国大出天下,必须要在晋国杂乱的权力涡流中牢牢安定好自己的后方,换言之,也就是必须要把握晋国朝堂的重要权力。
于是他排挤异己,安插眼线,并且口舌善辩,深得晋睿公信任,在大梁城待了五年便逼死了丞相赵崎。国不可一日无相,赵崎死后他就向晋睿公推荐自己的嫡系阳国人瞑有做了晋国丞相。
但晋睿公也慢慢对他有了些许反感,有了些防备。
光凭三寸不烂之舌怎么会长期得到晋睿公信任?况且晋睿公也不算昏庸之辈。自己这五年只是大排异己发展势力,没有政绩和功绩,也就得不到晋国百姓信任和拥戴,即便他是公孙家族的人,没有百姓和国君的支持也是万万不行的。更何况其余五大家族也不会放任公孙家族成长而坐视不管的。
在这种情况下,晋睿公越来越不待见他了,而他却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一个能稳住晋睿公的法子。
就在这时,上天送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机会。
河东大地先前不光只有秦国一家,还有扬车、梁国两个中等国家,丕、五、逵等十余个小国。看起来河东诸国似乎很多很乱,然而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属于秦国的势力范围,居住的国民几乎大半都是老秦人,所以这些国家之间很少有战事发生。然而自从秦国被压回函谷以西后,河东自然而然成为了晋、郑、楚、阳、蕴五大国的争夺对象,烽火四起,未有休止。
阳、蕴二国离河东尚远,留着河东飞地也没什么用,后来找了个机会便以地换地换给了晋、郑、楚三国。
三国以先前所夺的土地为基础,大肆向四周扩张,转眼间就灭掉了河东中部的几个小国。
函谷大战后扬车复国,但没过多久扬车国就被晋国所灭,河东大半就到了晋国囊下。
但是晋国和郑、楚二国完全没有把归顺了的河东老秦人当做自己国人那般仁爱——出粮三抽一,麻布五抽二,逾期不能上交的罚作奴隶。由于河东久经战事,亟待休养生息,苛政文书堆积如山,瓶无粒粟,机无丝麻,民怨沸腾,阶级矛盾尖锐,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在晋睿公十七年春荒的时候集体起兵造反。
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打的三国溃不成军。他们夺下河东陌邑后便以其为根据地,兵分二路讨伐三国。南路军讨伐郑、楚二国,但却在半道遭遇伏击,被打散了去,残兵们便一路向西窜逃入秦国被秦国收留;北路伐晋,竟然连克晋十三城,杀死晋河东军右将军,斩杀晋国修生修子士兵一万!
河东军败北,晋睿公大怒,将与河东军务内务外务相关的大小官员八十人全部劓刑并发配到北部边疆,身为掌管河东军务的公孙弋也未能幸免。晋睿公命人捉拿公孙弋,却不料禁军首领却支支吾吾不肯出兵,晋睿公又惊又怕,便斩杀了禁军首领,派遣他的二子公子迷率领家族私兵前去捉拿。不料兵未征发,晋睿公便在大梁宫前遇到百官跪地死谏,官员们要求放过公孙弋,请求让公孙弋戴罪出征,平息民乱。优柔寡断的晋睿公也在为杀公孙弋还是不杀公孙二者之间犹豫,念在百官的情面上,不妨让公孙弋一试,试胜了暂且留着他;试不胜便以此为借口杀死公孙弋。
于是晋睿公宽恕了公孙弋,但没收了公孙弋所有的封地,降爵三等,命其即刻调往河东平息民乱。
公孙弋谢辞晋睿公后赶往河东,只一个月就平息了叛乱,斩首六万,俘获三万,收复了所有失地,顺路还夺下了郑国的普城,可谓大胜。
就在公孙弋刚刚获得胜利的时候,大梁城内发生了巨变——晋睿公突然暴死,太子暮继国君大位,隆重举行了晋睿公的葬礼。听到这消息后公孙弋心中大喜,但表面却是满脸悲戚,坑杀了降卒三万以祭奠新入了土的先君晋睿公。
九万河东老民的冤魂铸就了公孙弋的辉煌。
两个月后,公孙弋回到大梁,被晋公赐爵六等,加封百里之地,将其调离河东,拜为大司农兼领安邑令,统领全国税务财政。
在西周时期,司农就是掌管全国农务税务的高官,但在平王东迁之后,司农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早已没有什么要害实权在内。晋公暮此番看似赐给公孙弋高官厚禄,实际上却是将公孙弋调离了兵权,明升暗降,准备肆机杀掉公孙弋,除掉公孙家族这个祸患。
公孙弋早已料到王族智家不会放任他继续成长下去,这位新继位的国君迟早也会拿他开刀,这番进爵升官,更是印证了他的想法。
但这对他来说仍不失为一个良机。
于是他便借着河东大战所带给他的威望和公孙家族的人脉在大梁大肆扩张势力,甚至将势力范围伸入到了军队内部。
晋国的六大家族的权力重心分别如下——王族智家、税政公孙家、军备魏家、军队赵家、民生韩家、后勤百家。公孙弋为了掌握权力博弈主动权而与赵家、百家修好联姻,此后便暗暗掌握了全国的兵权。
两年后公孙弋与赵家夫人赵氏生下一女,此女便是公孙菡了。
公孙菡天资聪慧,从小便能将《诗》、《礼》、《易》、《乐》、《兵》等倒背如流,且修炼速度极快,六岁修为便突破修子,深得公孙族长公孙岐和父亲公孙弋宠爱,二人隐隐有将公孙菡培养成下一代族长的势头。
八年后公孙家族将公孙菡送往王畿洛邑平生书院,正是想将公孙菡拜入亚贡门下,以增长公孙菡的阅历。不料公孙菡命途多舛,莫名其妙地被一个莫名其妙的蕴国公子挑衅论战,公孙菡到底年轻气盛没有经验,竟也莫名其妙地接下了这生死论战。
倘若是论战失败自杀,他公孙家族也没话说,顶多是暗中派遣修士追杀那蕴国公子报仇——但公孙菡确是在论战没有结束的时候被一个黑衣人强行截杀!
公孙岐大怒,以族规杖责公孙弋五十大板,是为公孙弋作父失职之罪,并且质问平生书院,给了平生书院莫大的压力,亚贡子无奈,只好亲自赴晋请罪。公孙弋接受了老父亲的杖责,同时调遣晋国在王畿和蕴国的所有眼线并派遣百余名结元以上的私家修士调查此事。
一个月后水落石出,与公孙菡论战的人是蕴国国君蕴藉极为赏识的义子公子兴,杀人的是蕴国安阳将军逸夫!
这帮蕴国杂碎欺人太甚!于是乎,整个公孙家族愤然而起,给族长公孙岐上万民书,请求出兵伐蕴。
公孙岐将万民书交给了公孙弋,公孙弋面见晋公智暮,又将万民书交给了智暮,并请求挂帅出征伐蕴。晋公权衡了其中利弊,觉得公孙弋正是怒气冲头,令其伐蕴不失为制衡公孙弋的一种措施——公孙弋兵败,晋国被蕴国压制,民怨便会沸沸扬扬,而百姓们也会请杀公孙弋谢罪;在公孙弋征战的过程中自己也可以在大梁内重新壮大智家势力,断然是公孙弋兵胜,也可以灭掉蕴国势力范围内的粟国来压制蕴国,即使公孙弋会到大梁,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同公孙家族抗衡一二。
晋公觉得自己聪明极了,可他那能想到,此次令公孙弋出兵伐蕴,竟然会使晋国流落到如此下场!
于是晋公传令,赐大晋国上将军上卿大祀礼全国大司农兼安邑令六等乙爵①公孙弋河东、河西、山南三军兵符。公孙弋辞别晋公,半月内调集十万大军、五十万石粮草、辎重万千,扬起晋国红色大纛旗,举起公孙家族族旗,高挥上将军上卿大祀礼三旌,在晋国百姓的欢呼声中浩浩荡荡出了晋国东大门龙门关杀气腾腾地向蕴国出征!
听闻公孙弋率军出征蕴国后,蕴君在蕴国王宫泗流宫内乐开了花。
听闻公孙弋率军东伐蕴国后,一向不近女色的秦国国君赢子康突然在咸阳宫内召集百名宫女和绝美伶人②跳起了舞,寻欢作乐。
一时间,齐、楚、未、阳、燕、郑、吴越等七大国也唇唇欲动起来……
(第五章完)
——————————
①六等乙爵:本书将晋国爵位设为三级十二等等,第一级丙爵一二三四等;第二级乙爵一二三四等;第三级甲爵一二三四等。每一任国君爵位为甲爵四等。六等乙爵就是乙爵四等上再加两等,相当于甲爵二等,但晋国非王族人员爵位不可以称甲爵,所以公孙弋的爵位只能是乙爵。
②优伶:战国时期从事演义舞蹈的艺人。男艺人称优,女艺人称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