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遭难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主要是他善于用人,广招人才。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谋士战将,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屡建奇功,可以说都是开国建朝的功臣。
按理说,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以后,对这些功臣应该论功行赏,使之各得其所。但是他却对帮助他开国的功臣一百个不放心,猜疑心越来越重。为了防止这些功臣谋反,他专门设立了一个叫“锦衣卫”的特务机构。这个机构的任务就是专门侦察和监视大臣的活动。不论大臣们在哪里有什么活动,锦衣卫都报告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对每个大臣的一言一行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如果谁被怀疑有什么不轨行为,立即就会被打入监牢,甚至有被砍头的危险。
朱元璋对待朝廷官员极其严酷,大臣上朝的时候,稍不留意,让他看着不顺眼,就会被当场按在地上打板子,这叫“廷杖”。有的被打得皮开肉绽,有的被当场打死,使得上下官员提心吊胆过日子。每天上朝前,那些大臣总是愁眉苦脸地向家人告别,也不知上朝以后,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如果能活着回来,家里人都要高兴一番。
1380年,锦衣卫告发开国功臣、当朝丞相胡惟庸谋反,明太祖立刻把胡惟庸推出午门斩首,并灭九族。同时大加追究,要将胡惟庸的同党统统扫灭。这样一来,凡是平时跟胡惟庸来往多一些的人都受到株连,全部被杀头,然后再满门抄斩,共杀掉一万五千多人。就这样,朱元璋还不放心,又将那些被怀疑是胡惟庸同党的朝廷文武官员全部杀了,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宫廷大屠杀,历史上称为“胡惟庸案件”。
大学士宋濂是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多年的老臣,明太祖本来十分器重他,其地位不亚于刘基,后来还当过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一向小心从事,忠心耿耿,生怕有得罪明太祖的地方。尽管这样,明太祖还是对他不放心。一天,宋濂约几个朋友在自己家小聚,吃了顿便宴。第二天一上朝,明太祖就问宋濂:“宋爱卿,你昨天请了哪些朋友呀?喝酒没有?准备了哪些菜呀?”宋濂不敢隐瞒,如实回答了明太祖。明太祖夸赞说:“嗯,宋爱卿是个大忠臣,跟随我十九年了,从来没说过人家坏话,也不说假话,是个贤才呀!”
宋濂到六十八岁辞官不做,告老还乡,临走时,明太祖送他一匹锦缎,说:“好好留着,等你一百岁的时候,算我给你的祝寿衣。”
宋濂的孙子宋慎也是朝廷官员,胡惟庸案件发生后不久,有人告发宋慎是胡惟庸的同党,于是被明太祖砍了头。按照明朝的株连政策,是要满门抄斩的。此事牵连到宋濂,明太祖派兵到宋濂老家浙江金华,把宋濂抓到南京,也要把宋濂处死。
这事很快就被马皇后知道了,就去求见明太祖,为宋濂求情说:“不能杀宋濂,就是老百姓为孩子请个老师,还恭恭敬敬地对他,宋濂是皇帝家为太子请的老师,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再说,宋老先生早已回到乡下了,他怎么会知道他孙子在京城里的事呢?”
明太祖听了火气更大,不听马皇后的劝解,说非杀了宋濂不可。当天,马皇后陪明太祖一道用餐,马皇后老是呆呆地坐在桌边,不吃也不喝。明太祖好生奇怪,往日从来没有这样,问马皇后是不是生病了。马皇后说:“我没生病,是因为宋老先生犯了死罪,我心里为他难过,正在为他祷告呢。”
因为马皇后跟明太祖是患难夫妻,明太祖向来都很尊重马皇后,听马皇后说得很有道理,自己也觉得感情上对不住宋濂,于是下令免了宋濂的死罪,充军到茂州。当时宋濂已经七十多岁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惊吓,再加上押往茂州一路上过度劳累,没到茂州就死了。宋濂死后,又过了十几年,又有人向明太祖告发,说老臣李善长跟胡惟庸关系密切,胡惟庸蓄意谋反,李善长都知道,却袖手旁观,不向皇上报告,犯了大逆不道罪。论功劳,李善长算是开国功臣;论关系,李善长是明太祖的亲家;论感情,明太祖最信任李善长,一直重用他,在开国封功臣的时候,明太祖曾赐给李善长两道免死铁券,就是李善长犯的罪再大也不可以处死的。这一次,明太祖却翻了脸,把已经七十多岁的李善长和他家男女老幼七十多口全部处死。
紧接着,明太祖怕胡惟庸的同党还没有肃清,又进行了一次大清查,结果凡被怀疑是胡惟庸同党的,一律满门抄斩。
此后,明太祖还是不放心那些大臣,就收回了他们的军政大权。取消了丞相职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废除掌管军队的大都督府,分设左、中、右、前、后五个都督府,分散军权。打仗的时候由皇帝直接调动军队,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胡惟庸案件平静后,过了三年,锦衣卫又向明太祖告发,说大将蓝玉谋反。明太祖杀了蓝玉后,又追查蓝玉同党。这样,又有一万五千余人因受株连惨遭杀害。
至此,明朝的功臣基本被铲除了,明太祖就成了历史上出了名的专制君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