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语文的个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周朴园:社会大网中一个普通的结

周朴园是著名戏剧大师曹禺《雷雨》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更趋向全面化、本质化、“人”化。笔者试图摆脱阶级观、人性观,从社会这个大背景中来解读这个人物,他也只不过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普通的人,像一般人一样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并被社会改造着。

以往对周朴园形象分析的看法不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周朴园是脱胎于封建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这是从阶级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从政治斗争的观点来看。从这个角度看,周朴园是一个被完全丑化了的阶级敌人,他十恶不赦,面目狰狞。二是认为周朴园到底是个人,他有血有情,他对侍萍的爱情是真情,对侍萍的怀念也是出于真情,过多地苛责周朴园不人道,也不正确,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周朴园尽管属于剥削阶级,但他有“人”的一面,这是从“人性”的观点来看。从这个角度,周朴园相对客观化,但没有把周朴园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考察,仍未能揭示周朴园这个人物的真正内涵,尤其不能揭示周朴园这个人物前后变化的根本原因。

人在社会中不可能老想着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周朴园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是属于哪个阶级,他所有的也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在社会中生存着,对他而言,生活着或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是一个自然状态,至于他的生活方式、手段,对社会的某些阶层有什么影响,或者,是不是符合未来时代的评价标准,他一无所料,也一无所知,所以,周朴园在《雷雨》里就按自己的生存轨迹活着,由他引起的矛盾是由于他在社会的作用下,有了前后的变化导致的。周朴园的前后变化是明显的,他由最初的留学欧洲、由先进思想的新青年最终变成了老于世故、虚与委蛇、道貌岸然的形象;由一个思想单纯、感情纯真的热血青年变成始乱终弃、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发生这些变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异化。周朴园后来的形象是社会异化的产物,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极端。

人的社会化有两重作用:一是使人摆脱野蛮走向文明;二是使人失去本真走向圆滑世故,周朴园属于后者。当他长大了,走向社会了,步入家庭了,角色复杂了,这时候做起事来要考虑诸多因素,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锐气了。角色的复杂化使人处理事情就缩手缩脚了,处理不好,就会有掣肘的痛苦,周朴园的变化与他成年步入社会后角色复杂化不无关系,所以,人的变化是社会这个无形的大手改造的结果,就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被改造着。

我们自己回首看看,都惊异地发现现在的自己不是以前的自己。周朴园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他摆脱不了社会生活对他的改造。他抛弃侍萍是因社会地位的悬殊(侍萍是使女,他是有门第家庭的大少爷);与侍萍三十年后重逢,温情的怀念过后又冷酷无比是需要维持社会声誉;约束蘩漪,训斥周萍是为了向社会展示家长的尊严;开除鲁大海,镇压工人是为了维护他在社会上的既得利益。可以看出周朴园的每一次变化无一不是社会左右他的结果。在《雷雨》中,周朴园有时候性格显得复杂,如有时是暴君,专横独断,唯我独尊,像强迫蘩漪喝药;有时是慈父,像第四幕中关心周冲;有时是情意绵绵,像追忆侍萍;有时翻脸不认人,像恐吓、哄骗、金钱收买侍萍,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在社会与本真愿望之间的摇摆。

周朴园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社会塑造着他、改变着他,对于这些变化他毫无察觉。他只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活,其实周朴园从小到大,从家庭到社会,已走过了人的社会化的路程,他在社会化过程中受那个社会及时代的影响,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就不足为怪了。

在今天看来,我们无须对周朴园的变化大惊小怪,横加斥责,他无非是在当时社会生活碾压下改变的一个特例罢了。从实质上看,他不过是社会生活大网中的一个普通的结,你处在那个时代、社会,那个地位、家庭,你也可能是周朴园。

社会在锻造着人,铲除腐朽的社会制度,消灭没落的社会土壤,倡导建立文明的社会风尚及高尚的社会道德标准、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向良性发展,才是杜绝周朴园这种多重人格人物出现的一个根本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