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形象地图:中国网民眼中的多元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文化形象:英伦风情的历史与现代

(一)文学戏剧:从莎翁经典到大荧幕戏剧

中小学语文课堂对英国文学常识与经典作品的介绍,成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最初认识。《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等都是中小学必读或选读内容,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雪莱、王尔德、萧伯纳、柯南·道尔、叶芝、简·奥斯汀等英国文学家也为中国读者熟知。

2017年4月到6月,“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珍宝”在国家图书馆展出,莎士比亚、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巨匠的手稿或早期珍贵印本首次亮相中国,进一步拉近了中国观众与英国文学经典的距离。

英国当代文学也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不仅是《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国内近两年翻译出版的英国文学作品也频频创出销售佳绩。2016年,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上市一年,一举赶超盘踞榜单《解忧杂货铺》《追风筝的人》等,登上京东图书年度销量榜单第二名、受关注榜第一名。

同年,现象级畅销书《巨人的陨落》登陆中国市场,创造了“单日销售过万套”、“月销量超过10万”的纪录,近2万豆瓣网友平均打分9.0分,成为豆瓣2016年最受关注的图书(见图8)。本书1168页的篇幅在畅销书中并不多见,“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宣传口号,让国内的外国文学读者圈里流行起了“《巨人的陨落》的阅读速度竞赛”, @马伯庸、@五岳散人等知名意见领袖也参与其中。

除了文学作品,英国还有着非常深厚的戏剧传统,起源于9世纪的礼拜仪式,通过对话性的轮唱表演来传播宗教知识,英国戏剧具有公众推广的“基因”。1576年英格兰出现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剧院”,同时代也出现了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图8:《巨人的陨落》被豆瓣评选为2016年最受关注图书

2006年以来,英国TNT剧院、书屋剧院、英国国家剧院等陆续开始大规模中国巡演,《哈姆雷特》《驯悍记》《弗兰肯斯坦》《呼啸山庄》《仲夏夜之梦》等经典作品多次登上中国各地剧院。其中“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率先倡导“在电影院里看戏”的概念,将知名演员出演的获奖话剧作品通过大荧幕展映。

2016年北京电影节上,“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出演的《弗兰肯斯坦》和经典莎剧《科里奥兰纳斯》开票“秒空”,其余几部NT Live作品也多迅速告罄,可见观众对此类作品的热情并不比热门电影逊色。目前,放映活动已经遍及北京、上海、广州、台北等21个城市、39个场馆,累计放映场次已破千场,观众人数超过15万。

(二)影视作品:BBC品质吸引高端人群

与较早被国内市场接纳的美剧、韩剧相比,英剧的观众虽然数量少但是相对高端,易观国际《中国英剧视频市场受众调查研究》显示,英剧收视群体具有学历较高、家庭月支出较高等特征。所谓“电视剧鄙视链”,即“看英剧的看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看不起看日剧的……”,也在网络舆论场中广泛流传。

优土首席内容官朱向阳认为“英剧的高质量是高要求的观众所寻求的”,具体表现在“英剧的故事情节更完整,演员是顶尖的演技派”。《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IT狂人》等热播剧,展现了鲜明的英国文化特征、严谨的叙事结构以及其精良的制作,引发了中国观众的追捧和业界的高度认可。

《黑镜》更是因为对科技生活鞭辟入里的讽刺,被国内网友称为“脑洞神剧”,为中文科技报道和分析文章广泛引用。“神演技”也是英剧的一大特色,“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大表哥”丹·史蒂文斯、“憨豆”罗温·艾金森、“基老伴”伊恩·麦克莱恩等知名英剧演员,因为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以及自身的名校“学霸”传奇,在中国圈粉无数。

纪录片方面,中国观众普遍认可英国纪录片的制作水准,豆瓣电影“纪录片”标签下评分排名前十位的影片中,“BBC出品”就占据八席。2016年11月首播的《地球脉动(第二季)》,更是获得豆瓣网友9.9分超高分评价,1803个豆列收藏和推荐,4万余位网友标记为“想看”(见图10)。

图9:@英国首相微博被网友催更《神探夏洛克》

图10:豆瓣《地球脉动(第二季)》主页

近年来,BBC涉华纪录片也受到国内观众的密切关注,因为价值取向不同而得到了贬褒不一的评价。《中国的秘密》《中国如何愚弄了世界》等包含大量西方偏见内容,弹幕视频网站网友纷纷表示“看到BBC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我是来看BBC怎么黑我大中国的”。而《中国新年》等纪录片,从普通中国人的视角反映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民俗特色,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魅力,一反西方媒体的偏见常态,被《人民日报》评论为“画风逆转令人诧异”。

(三)英国媒体:有享誉世界也有臭名远播

历史上,伦敦曾是世界新闻传播的枢纽。时至今日,英国传媒业也相当发达,BBC、汤森路透、《卫报》、《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也成为我国新闻事业重要的境外消息参考,成为中文报道中“英媒”与“外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国独特的公共服务广播制度,使得以BBC为代表的制作方,免于收视率、广告赞助的束缚,更加注重节目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准,进而成为严肃媒体的行业标杆。

同样是英国的传统与经典,与严肃媒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小报。英国小报,最早流行于伦敦,特指在有轨电车上阅读方便的微型报纸,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内容渐渐转向名人琐事和娱乐新闻。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把这类报纸比作“从报社扎堆的伦敦舰队街流出的一股汹涌的污泥浊水”。

此外,英国小报在国内舆论中常常与海外名人八卦、传媒业乱象联系在一起。网上流传的有关例子很多,比如,《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受到全球舆论高度关注;《每日邮报》制造北京雾霾假新闻被维基百科“拉黑”;阻止了勒索病毒而红遍世界的英国小哥被英国小报“人肉”。

(四)英国体育:球星与“欧洲中国队”

英国体育运动开展较好,历史也很悠久,曾于1908年和1948年以及2012在伦敦举行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足球、网球、赛马、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上,英国在中国互联网上展现了极大的魅力。

足球方面,不仅英国(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且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简称“英超”)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之一,节奏快、竞争激烈、强队众多,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

根据权威市场调查机构Kantar在2012年5月提供的数据,英超豪门曼联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足球俱乐部,在全球拥有6.59亿球迷,其中中国的曼联球迷有1.05亿之多。除了联赛以及俱乐部闻名于中国,许多英国足球明星在中国更是有着过人的魅力,以贝克汉姆为例,微博印象中不仅被牢牢地贴上了“时尚”的标签,即便他的女儿、网民口中的“小七”也已经成为互联网关注的焦点。

图11:“贝克汉姆”的新浪微博印象

然而,尽管英超以及英国足坛拥有极强的造星能力与商业能力,但英格兰国家队在近几届世界杯与欧洲杯上的表现均不尽人意,在与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世界强队的比赛中,常以败北告终。因此,英格兰国家队也被中国球迷戏称为“欧洲中国队”。

网球方面英国给予中国网民的印象也是不俗。现代网球运动诞生于19世纪的英国伯明翰。20世纪中期,网球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发展,并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当前,最受关注的网球比赛是每年举办的网球大满贯赛事,其中每年夏天在伦敦郊区温布尔顿举行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或简称“温网”)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现役曾排名世界第一的英国网球选手安迪·穆雷在中国也拥有极高的人气。

(五)教育:脱欧后出现留英热 公学成招牌

2015年,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讲述了5位上海老师将“中国式教学”带到英国中学课堂的故事,在国内舆论场引发了中西教育方式大讨论。但无论如何由于其留学门槛降低,更多的学生迈出国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6年胡润百富的《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显示,8.3万中国学生选择赴英国留学,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成为第四大留学目的地。从相关搜索情况来看,2016年英国脱欧之后,“英国留学”也点燃了网民的关注热情。从关注内容上来看,“学费”始终是网友最关注的问题,网友对英国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样化:在百度知道平台上,留学相关手续、入学条件、交流平台、注意事项等也成为网友提问重点;知乎提问者更加关心学习成果、社交经验、心态调整等内容。

近年来,低龄化留学趋势日益显著,以贵族教育闻名的英国,是众多中国家长的首选地。大不列颠独立学校协会抽样调查英国千所中学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学生来自中国,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等名校正招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预计每年增长10%至15%。优质公学的区域限制,使得“洋学区房”越来越受留学家庭的欢迎;同时,随着中小学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海外代理监护人也日渐形成产业。

图12:“英国留学”关键词搜索指数(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六)英国旅游:买买买与英伦体验两不误

据国家旅游局官网消息,受到英国脱欧之后英镑汇率下跌、英国签证手续简化等利好因素影响,中国游客赴英旅行热情高涨。2016年,中国访英游客人次超过27万,同比增长高达46%,让中国成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客源地之一。

高涨的旅游热情,使得中国旅客在英国的旅游消费水涨船高。退税机构“环球蓝联”统计显示,2016年7月,中国游客的消费额占全英境内实体店的免税商品销售总额的32%,平均每单消费840镑,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在英国“血拼”,除了茶叶、威士忌、骨瓷、羊绒制品、本土护肤品等英国“特产类”伴手礼,奢侈品、房产也成为英国脱欧后中国赴英旅客的重点目标。

以房产为例,国际房产交易平台“居外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英国脱欧后,中国买家对英国房产市场的兴趣大增,2016年6月20日至7月11日的三周间,中国买家对英国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每周询价数量较平均值增长了30%至40%。

不只是买买买,体验英伦生活也是中国游客赴英的重要消费诉求,“英式下午茶”、“英式早餐”、“炸鱼薯条”、“酒吧”、“足球”等构成了国内游客对英国的主要印象。

带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城堡、教堂、博物馆也是中国游客的必去经典之地,据携程当地玩乐部门发布的数据,英国地区最热门的收费景区包括伦敦眼、温莎城堡、威斯敏斯特教堂、爱丁堡、罗马浴场、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白金汉宫、格林尼治天文台等。

图13:中国游客“英国印象”(来源:蚂蜂窝网)

此外,随着国内留学热的兴起,暑期成为海外游学、亲子游旺季,携程网发布的《2016暑期出境游目的地人气榜》显示,英国成为2016年暑期中国旅客选择最多的欧洲目的地。

(七)英伦美食:精致下午茶与黑暗料理分野

国内舆论对于英国美食存在明显的两极化评价。一方面,英式下午茶作为“精致”、“优雅”的代表,在中文社交媒体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好评,由早餐茶、蘑菇、香肠、茄汁焗豆、培根、简单、烤面包片等为主的“英式早餐”也被认为是“豪华的”、“贵族式”。

另一方面,与英国菜关联性更强的评价是“难吃”,其中最为著名的英国“黑暗料理” 是“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此外英国“国菜”炸鱼薯条也因为过于简单平庸而难获好评。知乎网友“Lightwing”回答“英国菜很难吃吗?”问题时,详细分析了各大英国黑暗料理的真实口感和卖相,试图说明“虽然英国菜种类不是那么丰富,但也没有到很难吃的地步”,热门回复“哈哈哈哈,说了这么多,还是觉得很难吃”,仍然获得了400余个赞,远远超过其他评论。

图14:“英国菜”、“英式下午茶”微博印象(数据来源:新浪微博)

图15:百度“英国菜”相关搜索及关注度

图16:知乎“英国菜很难吃吗?”相关回答及评论

(八)腐文化:“腐国”名人影视助力LGBT

与美国被称为“米国”、日本被称为“11区”一样,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的英国,在中文社交网站上也有专属昵称,即“腐国”。“腐”字来自于日语“ふじょし”(中文翻译为“腐女”),指的是幻想男男爱情的动漫女粉丝,后来定义域进一步扩展。

豆瓣网友“盐lynn”认为“‘腐’是一个更需要心领神会、更诉诸想象空间、更需要一点闷骚、更扎根于一种冷幽默的概念,那么,英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影视剧,仿佛天生就带着这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

英国被称为“腐国”,与英国对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群体的宽容态度和大力宣传有关。根据全球最著名的LGBT人权组织ILGA欧洲分部的调查,英国在“尊重人权和完全平等”方面是欧洲得分最高的国家,取得了82%的成就。每年六月“同志自豪月(Gay Pride Month)”期间,英国各大城市会组织Gay Pride大游行,普及和宣传相关文化并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益。

与日本腐女漫画不同,英国腐文化传播贴近现实、更加真人化,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和名人宣传上。例如,《神探夏洛克》《梅林传奇》《神秘博士》和《火炬木小组》,因为有主要男性角色暧昧、刻意“卖腐”等情节,在中国社交网站上被网友戏称“BBC四大腐剧”;深受观众喜爱的裘德·洛、汤姆·希德勒斯顿等也会在生活中卖腐,以餮粉丝。英国的国宝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不仅在《极品基老伴》中塑造了一个为人喜爱的同性恋老头,还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同性恋组织“石墙”的发言人。“英国跳水神童”戴利早在2013年就通过Youtube高调宣布了出柜的消息,也成为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