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如何科学的认识,正确的实践,并不容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都是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竭力探讨的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经过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到当代中国的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社会主义历经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探索,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拥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不能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已经到头了。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169年;如果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算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历了100年,这同发展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错误的,坚持正确的,发展未知的,最终进入自由王国。如何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如何正确地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如何最终的战胜资本主义,始终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所关注的主题。这里,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的后来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这就需要我们把先行者行之有效的理论、经验、方法进行研究、总结。
在2004年9月1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需要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研究和把握。本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从中寻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用的指导。
本书共分十章,分别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的时代条件、思想渊源、理论基石、形成的方法路径与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与提出,并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观点明确、结构合理,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可操作性。
全书由袁琳和唐敦双撰写,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袁琳,字数共计135660字符;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唐敦双,字数共计123420字符。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同行专家、学者的相关著作、论文,吸取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仅致诚挚的谢意。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