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远方
远方是什么?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远方就是未来的另一个表达方式。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一个躁动又巨变的时代,透过各种窗口,世代蜷居在小地方的人们,看到了“远方”碎片般的影像,“远方”传来的种种消息,正在摇晃着已经脆弱残破的传统生活。年轻人开始向往去远方闯荡、打工、见世面;有眼光的聪明人开始从远方倒腾来各种商品,做生意或投机,一夜暴富;学生们因为一则广告把“清华、北大、复旦、南开”四所远方的学校奉为人生的至高殿堂,通过高考的输送,这个国家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才迁移,最优秀的青年人聚集到了北上广深。
当然,远方还有更多的意义,对看着金庸古龙长大的这一代男孩子,远方是江湖,是流浪者的国土,是人生的大剧场。相对于偏安一隅、平淡、狭窄、琐碎的日常生活,远方一定是激动人心、令人神往的。
2000年冬天,在陕西延安,一望无尽的黄土陇,黄河上的浮冰撞击出巨大的响声,一个村里的孩子在河边唱起信天游,歌声悠远而苍凉。他告诉我,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走出这片黄土,让很多人能记住他的歌声。
未来啊,似乎都在远方,在那个不明所以、光怪陆离的远方,在那个遍地是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远方,在那个一定有人理解我、欣赏我、重视我的远方。我有时会想,人为什么要出走?当我想了一千条远方的“好处”之后,才恍然发觉,出走不是因为远方有多好,而是我们太希望挣脱现实的束缚。因为对现实不够满意,才把所有的幻想寄托在了远方。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你对这个时代有多少的抱怨,无论这个社会有多少的阴暗面和潜规则,无论在现实的挤压中我们如何委屈和痛楚,但无可置疑,这个时代给了每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中的某个秋天的某个晚上,夜自习,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唰唰的翻书声,我心里忽然有点莫名的异常,抬头看看四周,同学们埋头在书本里,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我座位靠着窗户,又仰起头,望向黝黑的夜空,那晚的夜空似乎格外的空旷,也看不见什么星星,黑压压的,如同不可预知的高考。可那一片漆黑中,我感觉自己在和一双眼睛对视,更确切地说,是在和一双来自未来的眼睛对视,在那一片黑暗中,好像有一个小小的,和未来连接的窗口打开了。
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能回忆起那个夜晚,不过每次回忆的时候,我都是在黝黑的夜空里,向下俯瞰那间亮着灯的教室的窗口,年少的我,正皱着眉头仰面和我对视,“我”的眼神里,有那么多的委屈、敏感、疲惫、怀疑,但这些情绪都抵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