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创新示范基地单元建设引领烟区现代农业发展

陶建平 田波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清江源”园区科技创新示范建设、引领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经验:打造集中式科技研发推广示范平台、构建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延伸到基层的技术推广与培训体系,构筑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准“一基四化”建设,创新烟农合作模式、创新土地流转与承包新机制,综合试验示范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依托优越生态环境,集成与推广“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栽培技术,锻造生态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在循环经济、有机生产、生态旅游及农业多功能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实践尝试,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科技园区 机制创新 现代烟草农业示范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倡导发展现代农业,2012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烟草行业通过启动现代烟草基地单元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烟草农业现代化进程已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前面。2008年以来,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建设“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通过烟草科技创新与示范,对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进行全面的创新试验,成功探索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示范推广区、辐射带动区,科技研发区主要开展项目研究的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安排在望城坡、茅坝槽伍家坪、科研大棚、科技楼及其他项目研究涉及的区域;示范推广区主要开展新研究技术的应用示范,在科技园区设立了品种示范园、精准农业示范园、生态有机种植示范园、生物循环产业园,并开展了大棚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植烟土壤改良等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辐射带动区主要涵盖科技园区、全州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等区域,主要开展成熟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1 构筑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清江源科技园区构筑了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1.1 打造集中式科技研发、推广、示范平台

科技园区建立了集中式科技研发、推广、示范平台:一是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科技园区实行省局主管、恩施州烟草公司主办、相关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参与配合的建设模式,采用“专家+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技术对接机制;二是划分了科研功能定位,将科技园区划分为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开发区、现代烟草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三个部分,形成全州烟叶科研、试验、示范平台;三是积极实施了系列科研项目,围绕“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建设,2008年以来开展了80多项科研、示范、试验项目,为全州烟叶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装备提供研发及示范基地,推动全州烟叶生产技术进步和烟叶质量稳定提高。

1.2 构筑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体系

技术中心定位为恩施州烟叶科技研发与管理中心,以园区为平台,大力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将国家局、省局重点项目安排在科技园区,前沿性、基础性研究集中在科技园区,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在科技园区。技术中心下设现代烟草农业研究室、“清江源”烟叶品牌研究室、特色品种选育室、生物环保技术室、化验检测分析室、硒资源利用研究室、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等7个研究室;以科技园区为科技研发和创新主要平台,以全州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推广的平台,建立了系统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同时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园区与青州烟科所、湖北省烟科所、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覆盖行业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体系。聘请了国内知名烟草专家为烟叶生产技术顾问,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以我为主、合作开发的技术研发体系。

1.3 延伸到基层的技术推广与培训体系

以科技园区为平台,形成了州、县、站、组四级特色优质烟叶技术推广体系。科技园区以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为主要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同时,在全州各县市成立技术推广站,结合当地生态条件,针对性开展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培训。2012年,全州推广生物有机肥施用量达1.5万吨、面积15万亩,其中生产烟草秸秆生物肥1万吨,推广面积10万亩;检测土样2500余个,平衡施肥覆盖基本烟田面积50万亩;推广增温补光技术1万亩以上;在恩施城郊、利川柏杨烘烤工场大面积推广散叶烘烤。同时,通过苗期补硒、大田增施富硒有机肥和硒矿粉肥,打造富硒烟叶;改进白肋烟晾制技术,推广搭建凋萎棚、揭天盖瓦盖农膜晾制技术。通过大力适用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叶香气。

2 综合试验示范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

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以“一基四化”为建设的总体要求,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围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有效探索与实践。

2.1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夯实现代烟草农业基础

自2008年以来,科技园区重点实施了烟水、烟路、烟房、育苗设施、基本烟田、烟机、烟站和减灾抗灾体系“八个配套”建设:

(1)烟水配套建设。共建设提灌站1座、水池65900立方米(其中人畜安全饮水池6000立方米)、新修沟渠8.2千米,安装管网176.8千米,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改变了科技园区村民祖祖辈辈喝“望天水”的历史。

(2)烟房配套建设。共集中新建了4处134栋密集烤房,形成密集烤房群,烤能达到3000亩8400担左右,可满足科技园区所有烤烟生产的需要。在望城片区建设了3栋850m2/栋的可调控工厂化晾房,满足100亩白肋烟晾制需要。

(3)烟路配套建设。共新修和改扩建公路、田间道路49.39千米,彻底解决了科技园区村民出行困难和烟区物资运输困难,形成了循环、便捷的进出通道,将整个科技园区连成一片。

(4)育苗设施配套建设。科技园区共修建7栋21拱塑钢育苗大棚,满足科技园区3000亩烟叶集中供苗需要。同时对育苗大棚实行了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5)基本烟田配套建设。为改变科技园区部分烟田地理条件差的状况,改造基本烟田960亩,使贫瘠的岩壳地变成了烟叶种植的良田,提高了烟田机耕率和土地产出率。

(6)农机具配套建设。科技园区共配置了各类农机具66台套,机耕作业面积达到2400亩,机耕作业率达到80%以上。

(7)标准化烟叶收购点建设。科技园区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烟叶收购点,实现了仓储、收购、办公、培训等功能的完善配套。

(8)减灾抗灾体系建设。除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抵御自然灾害外,科技园区配置了固定和流动防雹作业点各1个,辐射面积近1万亩;建立一处智能式气象观测站,及时为科技园区提供气候变化信息;把科技园区纳入全州烟叶生产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体系,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2 通过“四化”建设,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

(1)规模化种植。烟叶大多分布在平槽地、公路沿线等交通水利便捷的区域,烟叶种植相对集中连片,并实现了100%向农场主、专业户、大户集中。科技园区单个种植主体平均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专业户种植平均达到30亩以上,规模化效应得到体现。

(2)集约化经营。对科技园区的所有土地实行了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提高烟叶生产的集约化经营程度。望城片区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统分结合的管理机制;专业农场和专业化承包实行“六统六分”的管理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物资、统一供苗、统一烘烤;分开管理、分开组织劳力、分开定级、分开交售、分摊成本、分负盈亏。目前,科技园区实现了100%的集约化育苗和商品化供苗,100%的统防统治,100%的密集化烘烤,80%的机械化作业,集约化水平达到较高程度。

(3)专业化服务。科技园区组建了育苗、大田生产、采收运输、烘烤和分级扎把、机耕、植保等专业化服务队,由科技园区合作社统一组织,实行市场化运作,为烟叶生产各个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

(4)信息化管理。科技园区建立了农户基本信息、土地分类信息、田间农事操作痕迹记载信息、土地肥力监测信息、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等信息档案,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监管和电子信息化管理。

2.3 创新烟农合作模式,提升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

在科技园区,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把园区烟农组织起来。

(1)“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开发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开发模式的建设,把开发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经济联合体,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组织管理体系。

(2)“一社三体”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社建立了“一社三体”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一社”即烟叶专业合作社,“三体”即公司化集中种植、专业农场、专业户承包三种烟叶生产经营主体。由专业合作社对三种模式运行主体负责管理和服务,形成统一管理、独立经营、专业服务的有机整体。

(3)服务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运转模式。在联合社的统筹下,科技园区两专业合作社分别组建了各个专业服务队,为烟叶生产提供有偿专业化服务,突出服务性运转模式。同时在专业合作社下设烟叶种植、园林绿化、基建工程、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分社,分别承担相应的业务,突出经营性运转模式。

(4)规范、现代、科学的合作社管理机制。形成“机构健全、管理联合、统分结合、运行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合作社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建设及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户能力明显增强,为科技园区综合开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建立集专业服务和产业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实现与现代烟草农业、经济发展、综合开发、农户增收同步发展。通过建设,合作社已建设成“上接公司、中拓市场、下链农户、普惠农民”,集专业化服务和产业建设为一体,成为推进“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要参与组织、服务组织和农民管理组织。

2.4 创新土地流转与承包新机制

科技园区建设以行业自主投入和政府(道路、新农村)投入为主,对土地整体租赁。科技园区土地流转价格以当地的农作物或者土地租金为比照,适度高出市场平均水平,先后对望城村、茅坝槽村338户的4047亩耕地和望城村的8550亩林地实施了整体租赁,租期为50年。科技园区以地方政府为支撑,以合作社为依托,以本地农户为主要依靠对象,构建了“管委会+地方政府+村委会+烟叶专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组织管理体系,集中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了科技园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保证了科技园区开发的有效推进。园区坚持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务工,扶持其发展,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常住人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能增收”,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3 依托优越生态环境,锻造生态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品牌

在国家局科研项目《卷烟品牌导向的“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体系研究》的推动下,成功建设与发展了“清江源”特色的生态富硒风格,形成了彰显“清江源”烟叶品牌风格特色的生产技术体系。

3.1 科技园区代表了清江流域烟区生态特征

科技园区位于恩施州城西北部,距离市区10千米,清江依山而过。境内山峦起伏,高差悬殊,海拔从900米到1500米;地形复杂多样,以坡地、槽地为主,兼有台地、平坝,具有典型武陵山区山地特色。园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光照较强,雨量适宜,土壤疏松,极具优质烟叶生长的光、热、水、土、气等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达到84%,具有极好的生态植被,水源清净,空气清纯,土壤健康,具有优越的“绿色生态”特征。恩施烟区是我国土壤含硒量最高的地区,对清江源烟叶风格特色形成具有独特重要作用。

3.2 科技园区烟叶具有典型的“清江源”品牌烟叶特色

园区种植烟叶4000余亩,田间长相具有典型的山地烟特色,株型清秀,高矮适宜,呈腰鼓或近筒形。园区烟叶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偏高,总植物碱含量适宜,糖碱比处于偏高水平;甜感突出,香味甜润优雅、透发性好,烟气丰满成团、留香绵长,具有典型的“清江源”烤烟“甜、雅、香”的风格特征。

3.3 科技园区集成与推广了“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栽培技术

科技园区引进与选育了特色品种;全面集成与推广了漂湿育苗、土壤改良、平衡施肥、地膜覆盖、优化灌溉、生物抑芽等关键技术措施;优化和创新了增温补光、烟秆生物有机肥应用、非化控防治、富硒栽培、散叶烘烤等亮点栽培技术。“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栽培技术通过在科技园区示范生产、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等手段,得以迅速在全州范围内推广,为提高全州烟叶生产水平和推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4 “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成功实现与大品牌卷烟企业的市场对接

根据重点工业企业骨干卷烟品牌对原料保障的需求,对“清江源”烟叶进行了生态、品种以及栽培技术区划,实现了“清江源”特色烟叶品牌和“黄鹤楼”、“芙蓉王”、“利群”、“泰山”、“都宝”、“中南海”等国内重点骨干卷烟品牌的有效对接。目前,“清江源”品牌烟叶已成为“黄鹤楼”、“芙蓉王”、“利群”等知名卷烟品牌的主料配方,并通过基地单元建设,建成了卷烟品牌导向的原料供应保障基地。

4 不断创新实践,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路径

在人们日益关注环保、生态的今天,清江源科技园区在循环经济、有机生产、生态旅游及农业多功能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充分展现现代烟草农业的魅力。

4.1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科技园区,示范循环农业经济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依靠企业和农民两大主体,实施“产业循环、加工循环、资源循环、农户循环”四大循环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烟秆生物质循环为核心的循环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物质循环模式、以污水处理系统为核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秸秆压块、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配合供能的使用模式、废弃垃圾处理利用等几个方面。随着烟秆生物质循环利用项目的开展,废弃烟秆不再废弃,不仅可以作为烘烤燃料,还能做成菌棒生产食用菌,废弃菌棒又成为肥料还到烟田,废弃烟秆得到充分利用,绿色环保又资源节约。科技园区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围绕“生态立园”理念,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开发按照“农民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公司为龙头、科技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和“公司指导、农户种植(养殖)、产前投入、订单回收、价格保底”的运行模式,突出有机作物种植业和有机畜禽养殖业两个方面。有机种植发展了芸豆、赤豆、黑豆、甜玉米等品种,有机养殖发展了土鸡、景阳鸡、七彩山鸡、肉兔、生猪、蜜蜂等品种;同时,在科技园区内发动农户分散发展蔬菜、瓜果、向日葵、洋荷、食用菌等有机种植业。科技园区建立了有机农业基地,形成“清江源”有机食品系列生产,打造有机绿色食品品牌,实现烟农增收。

4.3 园区生态旅游,实现农业多功能发展

清江源科技园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产业,坚持“烟草有效反哺农业,实现农民多元增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效统一。清江源科技园区努力打造“绿化、美化、香化”三化科技园区,营造集苗木生产、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苗圃,达到苗木生产和休闲观光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望城坡沙子坪和柯家槽分别建设一个面积为29.4亩的红豆杉园和红豆杉盆景园;何功伟和望城坡分别建设两个观光型苗圃,其中山溪沟苗圃60亩、小槽苗圃11.5亩;建立生态观光葡萄长廊和生态采摘猕猴桃园各一个。“清江源”科技园区已成为恩施城郊最大、最具吸引力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为实现休闲观光农业与烟叶生产相统筹,“清江源”科技园区一方面在保证烟叶生产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另一方面在烟叶生产过程中体现生态、教育及休闲观光,建设望城坡—茅坝槽绿色烟叶生态走廊,烟叶科技研发园及标准化示范园围绕富硒低害、生态安全生产目标,依托恩施产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开发可用于烟叶生产、调制等方面的生物农药、生物抑芽剂、生物肥料、生物调制剂和生物降碱剂等,开展植烟土壤改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利用方面的专题研究,彰显“清江源”烟叶低害、生态的品牌特色。

4.4 现代烟草农业设施的多元化利用,拓展烟农增收途径

在保障烟叶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烟叶产业的资源优势,探索育苗大棚、烤房群等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利用模式,带动农民发展非烟产业,拓展烟农增收途径。这也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清江源”科技园区在现代烟草农业设施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方面展开了创新性探索:育苗大棚在闲置期种植季节性花卉和苗木,就近供应恩施市市场,如城市园林绿化的藤草植物、市民节庆及装饰性的时令鲜花等,本次全国现场会的盆景花卉也多来自科技园区自产产品;在冬季,具有温室效应的育苗大棚还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进一步提高育苗设施的利用率;科技园区对烤房群也进行了多元化利用,如在烤烟闲置期种植食用菌,食用菌的菌棒就来自废弃烟秆;更典型的白肋烟多功能可调控工厂化晾房,采用“晾烟——烟草育苗”和“晾烟——香菇”循环生产模式,在提升白肋烟晾晒质量基础上,提高了晾房的综合生产能力,拓宽烟农增收门路。


作者简介

陶建平,男,196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与农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