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背景与探索实践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湖北恩施,445000)
恩施州作为全国、湖北省的优质烟区,烟叶产业逐步发展,到2008年,全州基本烟田治理已达到8万公顷,常年种植面积3.33万公顷,在全国市州级烟区中排名第八,占全省70%的种植规模,烟叶品质的影响度日渐提升。但是,由于恩施山区生产条件较差的实际,烟叶生产由传统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难度较大。有限的基本农田,限制了烟叶种植整体水平提升。科研、科技示范推广、生产标准化、烟农合作组织等与全国其他烟区相比差距较大,烟农以烟为主,兼营其他的格局难以形成。大量农业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烟农的综合素质提升较缓慢,烟区面貌在以烟为主的背景下改变比较缓慢,种植主产区域的稳定性不够,烟水工程投入以后的长期利用、可持续还远远体现不出来,烟叶产业对贫困区域系统性显著改变的促进效果不显著。州域内的烟叶基地建设,缺乏一个提高、系统可持续的交流、示范、引领、培训、指导的综合型平台。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尝试在望茅小区域内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
1 背景与运作
1.1 背景
自20世纪末,随着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逐步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及城乡结合区域。2000年以来,全国已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科技园区,规模、功能、效果呈多样化,为中国大农业的发展,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公司进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合作社的建设都得到促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开始成为促进与拉动区域范围内的示范区。
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主要烟区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也开始起步,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发展之路。而恩施烟区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则是,一方面以烟水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区域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烟叶生产的小区域稳定性不够。烟叶产业、烟水工程、烟叶科技、烟叶综合设施的利用,烟农的收入显著增长,烟区整体面貌的改变,烟叶产业对小区域的烟农脱贫致富的支撑作用均体现得不够系统、充分。受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的影响,州域范围内各类条件较好的低山平坝区域,人户稠密,人均耕地水平很低,以药、果、蔬菜为主的特色优质农业生产成为人多地少区域农民的首选。全州烟叶生产只能在二高山、高山区域开展。同时,现代烟草农业、烟叶基地年年建设,烟水工程建设要求的日渐系统和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空间是较少的,与平原、大都市近郊的现代农业发展所拥有的优越的自然与区位条件相比,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现代烟草农业只能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区域客观实际,向内使劲,走符合山区客观实际的探索与发展之路。选择地处恩施市郊的望城坡、茅坝槽小区域作为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构想开始逐步成型。
1.2 有利因素
(1)区域位置非常难得。“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距恩施市区仅8千米,到机场、火车站都只有半个小时之内的路程。
(2)区域内农业人口较少。2008年踏勘时,望城片区常住农户不到50户,仅150多口人。茅坝片区也仅仅120几户,常住人口不到300人。但区域范围近35平方千米。
(3)区域内生态条件较好。望城片区自20世纪60年代办国有林场,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的造林行为,目前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茅坝片区虽然植被在上世纪几个时代受到较大破坏,但自本世纪初也开始护林、育林,自然生态正逐渐修复。
(4)行业、党委政府、企业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国家局、省局对“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高度重视,州市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加上园区开发者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如此一来,行业、党委政府、企业三方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加快了园区建设的进程。
1.3 不利因素
(1)生产条件先天不足。望城片区属于完全的石灰岩发育,降雨量虽然充沛,但却极度缺水。茅坝槽片区的中段地处高山峡谷,日照较差,区域内连片成块的耕地不到耕地总量的10%,耕地多为夹杂岩石量在50%以上的山坡、岩石地。
(2)经济状况极差。开发前,区域内完全属于典型的自然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条件极差,生产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商品化程度非常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3)村集体经济处于空白,缺乏有影响力的农村“能人”。村级组织除了上级的一点行政补助,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农村劳力中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不到总人数的1%。
(4)扶贫开发没有实效。我们在望茅区域内组织了几次比较深入全面的农户调查,结果发现,从1979年以来,村域范围内也有几次上级组织的扶贫开发进村,但都因势单力孤,无果而终。
这样的条件,恰好为烟草行业作为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来进行开发与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自2008年初进入,2009年正式展开开发,到现在四年时间,在行业的上级和州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域内获得了较大的变化。交通状况、耕地状况、抗旱排涝等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农业生产、烟叶生产、农民的生产管理技能水平较大提升,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所增长;区域与外界的融合、外部世界对区域的影响显著增强,农民的贫困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科技支撑、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烟水工程的重点治理等,均为全州烟区的发展和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指导、辐射和带动作用。
2 几项重要的开发
2.1 产业支撑
通过四年的开发,园区内逐步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小农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烟叶生产为主,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综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态。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使区域内经济由原来的“一条腿”走路,变为“多轮驱动”,奠定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2 科技支撑
(1)园区内自2009年就成立了科技中心。科技合作平台的建立,省内外、行业内外一批科研人员以此为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并获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2)依据这一科研推广基地,对全州烟叶生产中的一些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水平提升所展开的技术推广与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三年多来,园区所经营的主要品种——烟叶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了系统的提高。
(3)培训效果得到彰显。一线的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这几年,培训中心贴近实际的各类培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烟叶生产、现代烟草农业也是各种现代因素的充分融合。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园区内,通过各种条件的改善,得以展示现代烟草农业的诸多要素,这为恩施烟叶与工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彰显恩施烟叶生产的多项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合作社的探索
园区内以烟叶生产为主的农民合作社建设,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以农户为基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型服务是合作社要坚持的重要途径。
——烟叶合作社为烟农提供的各项服务,其收费水平必须建立在农户觉得低于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才能推行开来。
——烟农合作社应在坚持以烟为主的前提下,努力拓展辅助性的经营,并使烟叶综合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直接面对并融入了市场大潮,使合作社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合作社在烟叶生产为纽带,以土地整理、设施农业、多种经营为辅助带动园区内农民提高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4 烟水工程与土地整理
——规模化的饮水工程,系统地解决了园区内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卫生,生产经营与发展的缺水问题。
——持续三年的土地整理,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了园区的生产条件,使原来破碎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基本农田,园区耕地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2.5 推广有机、循环农业
将烟秆为主的生物质开发为生物有机肥在园区内取得成功。绿肥种植在园区的连续推广,氮肥使用量的有效控制、调减,硒肥的开发与利用,食用菌的开发与辐射,花卉、药材等高档农作物栽培,蔬药与烟叶的套种等在园区的试验示范,强有力地支撑与带动了全州烟区的可持续发展、地力修复、烟农收入水平的提高、烟叶质量的提升,园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2.6 注重生态保护
园区与林场、村组、农户建立的森林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体系得以建立、健全、巩固并提升。园区内景观、季相林、行道林建设,香化、美化与观赏园林建设,红豆杉基地的建立,热带作物园,苗圃基地建设,林业合作社分社的建立与发展,均有效地促进了园区公益、观光功能的提升,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2.7 关注园区内农民的参与
园区创立之初,对于当地农民确立的双向选择的原则,经历这四年多的实践,足以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园区内的农户与农民在这几年内,由开始时的观望,到逐步参与,到现在的系统参与,尤其是望城片区的农户参与度已达到100%,部分优秀分子与能人也开始成为骨干。园区农户的整体生产技能与管理能力都得到提升。园区平台搭建以后,人口、劳力不再流失,人口负增长的状况开始得到扭转,村内劳力已明显不能满足园区建设与开发之需,园区已显著地带动周边农户就近从业。
2.8 有内涵的新农村建设
园区新农村建设不刻意追求外在形式,更注重内涵。现代生产方式与理念的注入,市场经济、科技支撑、现代生产设施的导入,先进的管理方式的引进,与外部环境的全方位对接,提升了农民的基本技能,引导了农民观念的变革,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整体素质也开始得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望城坡、茅坝槽区域内的农户成为受益最大的群体,贫困状况开始得到系统的缓解。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在产业发展、农民收入逐步增长的前提下开始显现,这与只有新农村的房屋、新居,却无产业支撑的空心化相比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3 存在的不足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园区的经济功能彰显得远远不够,高效、高质、高收入的现代农业发展不够。这有一个过程,需要涵养和培植。土地产出率还不够高,产业利润的空间较小,烟叶之外农业多种经营不规模,市场竞争力均还需要提升。
(2)科技研发、成果孵化、推广应用、辐射功能还需健全、提升、加强。
(3)自身发展与辐射带动两个方面的矛盾还没得到有效的解决。两个方面实际上也是一体化的问题,自身发展越好,辐射带动能力就越强。目前,两个方面建设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规模化的投资与建设高潮即将过去,下一阶段将进入稳定发展期。在这一阶段,所需要的是自身能力、实力的有效提升。而烟草人在烟草之外的市场农业也需要适应、学习,拓展能力和视野,园区的管理者需进一步提升经营水平。
(5)设施农业也基本系统化。水库、饮水灌溉工程,以土地修复、地力保养为主的土地整理,道路、管网养护,森林保护与利用,大棚温室农业的拓展,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等等,均需要园区管理与经营者予以持续关注并加大管理和经营的力度,提升营运的水平,否则,其投资的长效功能要得到彰显,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
4 园区的创新
(1)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可能都建立在自然条件都较好的发达地区,南方贫困山区同样需要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践证明,以贫困村庄为基础,系统的开发效果是能够体现对区域内外的山区农业现代化起到促进作用的。
(2)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下,外部进入的公司既注重产业,又注重公益;既注重科技,又注重生产的现代组织;既注重主业,又注重在设施农业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拓展多业;既注重园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又注重农户的广泛、深度的合作参与;既注重当前的发展,又立足于长远;既注重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产业的培植与拓展;既注重园区内综合实力的培植与增强,又注重对园区外的辐射与带动,从而形成贫困山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放大和科技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充分融合与拓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成立的。
(3)系统开发带来以主业为主的系统变化。烟叶种植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制衡,不可能进入市场价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烟叶生产设施的有效利用,烟区的可持续发展,烟农一业为主兼营多业,烟叶产区的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广大烟农的利益诉求不断增长的前提下,烟叶种植的比较效益提升,烟田的多样利用,土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与地力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方面,是有较好的实践与理论的创新意义的。
5 下步工作走向
园区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今后较长时间内,园区建设工作走向应该侧重在以下几方面:
5.1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从园区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彰显园区的生态功能,把园区建成生态旅游胜地,生态旅游将成为园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5.2 技术开发与孵化
借助科技园区平台,以烟叶科技开发为重点,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使园区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孵化器”,进一步增强园区农业科技的辐射示范功能。
5.3 本土能人的培养
从长远看,当地农民是园区开发的主力。虽然园区开发从多方面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有市场观念、懂技术、会管理、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本土能人仍然严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发现、引导、支持、培养本土能人,带动园区农民共同发展,是今后园区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5.4 管理水平的提升
园区建设的头几年,管理工作实际上是烟草人在唱主角,这种状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但目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使得园区在管理上显得还有较大欠缺。只有全面提升园区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升园区运营水平。
5.5 严格按规划抓园区建设
控制无序开发与建设,无论是南区、西区,还是北区都应严格把握这一原则。拓展生态旅游功能和培训功能是园区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
5.6 特色品牌的开发
立足园区农业特色,借助园区科技优势,推进园区内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开发特色品牌,将园区建成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发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