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述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前言
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开始到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三化同步”推进的新阶段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时刻。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利用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劲趋势;从个体上看,近几年来,各地根据本地实际,结合自身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探索着适合自身区域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和途径。“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立足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山区资源条件的特殊性,大胆探索,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科技带动、产业带动、收入带动”的“三带动”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山区脱贫致富之路,重新诠释了以现代农业和科技园区引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认真研究该模式的内涵、作用机理、创新点,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1.1 发展背景
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辖六县、两市、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97万,其中土家、苗、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53%。科技园区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52%,其中望城村森林覆盖率达84%,是恩施八大“生态走廊”之一。区域内群山环绕、空气湿润、植被丰富、生态良好,具有良好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但是,长期的交通不便、较差的山区生产条件、匮乏的地下水资源和薄弱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得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较大,当地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存在着人畜饮水与农业灌溉难的局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多数产品仅能自给。加之农户生态保护意识不够,生活垃圾污染、施用化肥过量、农药滥用现象严重。农民收入水平低,2007年当地农民全年收入仅1790元,远低于当年全州3879元的平均收入。
2008年,恩施州烟草部门立足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本着发展烟草生产同时造富农民的发展方针,开始着手创建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将近四年的建设,园区已经完成了包括望城村一期、白果乡茅坝槽村二期和蒲家垭三期工程建设,已建设成为辖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望城村、白果乡茅坝槽村和屯堡乡双龙村蒲家垭组的园区范围,园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部距市中心10千米,南部紧靠白果集镇的园区整体形状。国土面积达到52平方千米,森林面积约55000亩,耕地面积14000亩。现有常住户421户,常住人口1304人。
目前,园区通过综合开发建设,围绕“环境一流、手段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的建设目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现代烟草农业为引领,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成果转化为目标,以科学管理为抓手,系统规划园区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运行机制,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基本建设成为集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在发展园区科技创新农业、区域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效。
1.2 内涵定义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为基本理念,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公益性和盈利性并举为原则,以创新合作社运行机制为重点,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部门为技术依托,以“科技带动、产业带动、收入带动”三个带动为核心动力,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面提高为最终目标,正确处理园区科技研发推广、新农村建设等公益性功能和产业开发市场性功能的关系,着力发展以精准农业和循环农业为核心的生态、有机、休闲农业,建立起的以烟草生产为主,辅助特色种养业、休闲观光农业的“科技+农业产业+生态”的绿色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目标,探索了一条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开发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以及园区建设带动区域脱贫致富的成功模式。
1.3 特征分析
1.3.1 以清晰的发展思路为引领
“清江源”立足园区自然和资源条件的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着重处理好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园区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关系,逐步建成了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烟叶、有机种养、循环农业、苗圃、培训接待、观光旅游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园区。
1.3.2 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
2008年,恩施州烟草公司先后与恩施市政府签订了综合开发协议,对两个村338户的4047亩耕地和望城村的8550亩林地集中整体流转50年,建立了恩施香城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2009年,将紧邻茅坝槽示范区的蒲家垭区域纳为辐射区。2010年,将何功伟村山溪沟组的146.2亩土地和2524亩山林整体租赁进行集中开发。2012年,将蒲家垭片区1520亩土地整体租赁,纳入科技园区进行综合开发。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扩大了园区建设的规模。
1.3.3 以强大的科技能力为支撑
“清江源”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示范作为园区发展的首要支撑力量,以技术中心为核心载体,构建包括人才队伍、专家队伍、组织机构的核心技术主体,建立良好的技术对接机制,通过自我研发和合作研发,建成科技创新基地、示范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形成以科技集聚优势推动现代发展的飞轮效应。
1.3.4 以明确的主导产业为抓手
“清江源”立足于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利用自身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与资金支撑能力以及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结合园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烟草产业为主,特种养殖、特色种植、有机循环产业、休闲观光多业态同步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定位多样、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拓宽的山区产业体系。
1.3.5 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核心
“清江源”建立以烟草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为三大主体构成园区的组织建设模式。公司通过政策扶持、参与专业合作社运营、派驻职工参与专业合作实现公司与合作社的深度合作,推动园区、合作社同步发展;以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科技服务、统一销售为带动,农民收入获得大幅提高,获得了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三方共赢。
1.3.6 以高效的循环农业为主线
“清江源”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主要循环生产方式,通过开展烟秆、烟筋利用、食用菌菌棒利用、水资源利用、风光能源利用、废弃物利用、沼气工程等循环经济项目,建立了园区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形成了种烟山区特有的生态保护模式,实现能源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生产功能多重并举。
1.3.7 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重点
“清江源”立足于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原则,通过农技推广组织、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以向当地农民推广一些低成本、高成熟度、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农业技术为重点,加强对农民在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把握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成为推动农民富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8 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清江源”在建园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园区的发展,更加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重视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着眼于眼前利益,更着眼于未来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践行者。
1.4 基本做法
1.4.1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园区发展持续动力
园区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放在园区发展首位,从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体系的构建。园区建有以技术中心和县市公司技术推广站为主体、外联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生产技术研发、推广体系,通过运用生物技术、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等手段,着力加强新品种选育、新技术集成、新机具研发、生物和自然灾害防控等方面的自主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园区构建了州、县、站、线四级特色优质烟叶技术推广体系,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集成、模式推广和典型示范,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三大平台建设实现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整合内部资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联结产业体系,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为园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山区落后面貌
园区注重区域内的土地整理和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持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在土地整理方面,园区从三个方面开展整理工作。一是在组织模式上实行合作社统一业务承接、统一项目管理。烟草公司建立与合作社专业分社一对一的责任联系制度,提高合作社对项目的过程精细化管理和企业化管理水平;二是在项目实施上做到了烟区农村烟田整治公共产品投入合作社管理。通过由合作社组织开展烟田整治工作,实现了烟区烟田整治质量的民管、民受益,确保了整治质量;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园区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加大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实施了烟水、烟路、烟房、育苗设施、基本烟田、烟机、烟站和减灾抗灾体系“八个配套”建设;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烟房、烟机、育苗设施、烟站、减灾抗灾体系实现了100%配套,烟水、基本烟田配套达到了80%以上,公路通组率100%,通户率80%,改善了科技园区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连、渠相通,改变了过去人挑背驮、靠天吃水、通讯闭塞的落后面貌,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1.4.3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园区多方主体积极性
以合作社为平台,园区形成了“开发公司+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联合社+烟叶专业合作社”五位一体的、统一管理、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第一,园区通过公司采取政策扶持参与合作社、派驻职工参与合作社经营和与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等形式,形成公司和合作社的利益共同体,公司通过合作社实现烟草的标准化生产,推进烟叶种植整体水平的提升,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打响了“清江源”品牌,实现了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合作社整合了公司的技术和资金等资本投入,运用杠杆原理实现农产品投入产出比率的增大,掌握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提高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第二,合作社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形成了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治理、设施农业、多种经营为辅助带动农民提高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合作社集体运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同时,集体运营实现了规模效应,农田基础设施能够获得更大限度的利用,整体效益得到提升。扣除合作社发展公益金、公积金等费用,分配到农民头上的份额也多于农民单独生产带来的效益。利益共同体的组建,实现了优势资源的组合,有限资源的高效率应用,整体效益的快速提升。
1.4.4 开发农业生产多功能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园区重视开发农业生产的多功能性,通过不断开发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了由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以物质产品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建设、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示范、教育培训、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等领域的拓展。园区利用所在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优美的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例如,园区通过开展科技成果展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休闲旅游实现了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通过发展特种养殖、特色种植实现了现代农业的高效益功能;通过发展有机循环农业实现了循环农业的节本增效功能;休闲观光苗圃园的建设则开发了现代农业的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项功能;此外,通过鼓励、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开挖了园区的农产品保障功能、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职能,实现一二三产业,农中有游、游中有农、彼此交融、联动发展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1.4.5 发展有机循环农业,打造园区特色农产品品牌
园区立足当地大量的鲜烟秆废弃物资源优势,山地土壤条件差的条件劣势,农产品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当地扶贫开发的紧迫形势,依据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再生产原理,循环利用烟草生产、食用菌生产、花卉苗木生产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了“烟秆——生物有机肥——烟叶生产和蔬菜瓜果种植——生物有机肥;烟秆——食用菌——生物有机肥——烟叶生产和蔬菜瓜果种植”两条产业链,实施“产业循环、加工循环、资源循环、农户循环”四大循环体系,探索了烟草秸秆生物质循环利用、新型清洁能源循环利用、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物质循环和有机农产品开发及循环利用四大模式。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减轻了自然对废弃物的超负荷承载,将烟秆等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园区自用生物有机肥部分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产出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配合园区所在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化,通过延长产业链条,走出一条有“清江源”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塑造升级之路。
1.4.6 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园区在抓好产业建设的同时,还采取主动扶贫、智力帮困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在科技园区创建了农民夜校、文化活动室和医务室,配备了软硬件设施,建立了有效的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管理能手和经营能手等专业人才。二是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新农村民居建设。茅坝槽已完成了七处新农村民居点建设,安置21户。望城村谢家坪新农村民居点确定建58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一期工程即将完工,二期工程即将启动。三是深入开展联系帮扶活动,科技园区全体干部职工联系帮扶科技园区100户农户,确保户户能增收,家家能致富。四是协调村委会及相关部门,推进科技园区合作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初步建立科技园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村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1.5 主要成效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取得的成效集中体现在科技带动成效、产业带动成效和收入带动成效三个方面:
1.5.1 科技带动成效
园区通过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先进机械等,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了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
在技术的研发上,2009年至2010年,园区共实施科技研发示范项目80个,2011年,园区承担的示范项目范围进一步拓宽,涵盖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土肥技术、育苗技术等多个方面。2009年,仅烟叶生产一项,园区内土地产出平均每亩达到2300元,比开发前提高近6倍。通过近4年的开发,烟叶质量显著提高,工业企业对“清江源”烟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烟叶在卷烟配方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恩施烟区的烟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2009年、2010年,为“黄鹤楼”、“红金龙”、“芙蓉王”、“白沙”、“利群”、“泰山”、“都宝”、“中南海”等重点卷烟品牌累计提供烟叶原料180万担以上,占总调拨量的80%以上。2011年,随着“中华”原料体系把“清江源”烟区作为原料采购基地,实现了国内知名品牌均使用“清江源”品牌烟叶的市场格局。
在科技示范和推广上,园区根据烟叶生产特点,分烟叶育苗、“三先”技术、烟苗移栽、大田培管、综合防治、成熟采收、科学调制、分级扎把和大田准备9个技术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烟叶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管理能手和经营能手等专业人才,促进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园区作为全州烟草行业的教育培训平台,承担对行业管理干部、专业岗位、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每年组织开展不同内容培训在50期左右,培训人数在4000人次左右。同时,在园区内部建立联系帮扶机制,动员科技园区建设的干部职工帮扶带动100户农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科技示范,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园区的苗圃、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基建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1.5.2 产业带动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科技的引领下,园区为以培植烟叶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农业等产业,形成了以烟叶、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烟草产业方面,烟叶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亩产量、亩产值、均价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11年收购烟叶5208担,亩产量达到123千克,实现产值499.04万元,亩产值达到2358.4元,收购均价达到18.9元/千克,亩均纯收益932.8元。中部叶比例50.05%,橘黄烟比例74.31%,上等烟比例60.94%,中等烟比例21.69%,下等烟比例17.37%; “一社三体”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生产效率和效益获得提高。专业队实现总收入642898元,带动291人就业,人均增加收入2202.4元。亩均产值较去年增加849元,剔除自然灾害因素,亩均产值增加500元以上。
有机循环农业方面,目前,包括有机蔬菜、瓜果、食用菌产品种植在内的有机特色种植已经初见规模,产品进入市场供不应求;兔子、黄牛等有机养殖蓬勃发展,包括山猪、山野鸡、鹿养殖在内的生态养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2011年实现产值250万元,人均产值2358.5元;已建成菌种厂、生物肥料厂、秸秆压块加工厂等多个重点项目,菌种厂年消化利用烟秆达到200吨,年实现产值95.1万元,人均产值897.17元;生物肥料厂年消化利用烟筋、烟秆等5000吨,同时研发生产富硒有机肥,秸秆压块加工厂年消化利用烟筋、烟秆1000吨以上。
休闲观光农业方面,园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普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清江源”生态旅游项目有机结合,2011年旅游人量达到30000人次,实现经济产值200万元,人均产值1886.8元。
此外,通过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型能源,2011年实现产值20万元,未来一年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年发电量可达到5000瓦以上。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已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助推科技园区百姓增收的重要产业,带动117户259人就业,增加科技园区农民收入130万元左右。
1.5.3 收入带动成效
“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寻找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利润空间大,科技含量高,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小的农业发展方式为突破口,较大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2008年实现产值260万元,人均产值2452.8元;2011年实现经济总产值5000万元,人均产值47169元。实现了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幅度大。园区通过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发展等渠道提供农民务工岗位,园区当地村民实现了100%就业,常住人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能增收”。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912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3950元,望城村和茅坝槽村人均收入更是达到5200元和4800元的高水平,目前大部分农民通过“双向选择”,都在烟叶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附属产业中“从业”,有效地提升了示范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初步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提高,当地从原来的“光棍汉多,外地女孩不愿嫁入”转变成为了“邻村村民羡慕,外村女孩愿意嫁入”,经初步统计,在新婚夫妇当中,外村女孩嫁入的占80%以上。
2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三带动”机理分析
“清江源”科技园区坚持“机制活园、科技兴园、产业富园、基础强园、生态立园”的建设理念,通过近四年的发展,核心区域形成了“一廊五园”的发展格局。该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核心功能,以科技带动、产业带动和收入带动为园区建设的基本途经和重要抓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1 科技带动
科技园区为突出“科技”和“现代烟草农业”两大主题,专门成立了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建成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教育培训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与基地(图1)。园区以“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开发为目标,以“清江源”科技园区为平台,积极开展烟草科研试验示范,将其努力建设成为烟草行业一流的烟叶生产技术研发基地、行业培训基地和烟叶检测基地。
图1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带动机制图
园区以“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州局(公司)技术中心和县市公司技术推广站为主体、外联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烟叶生产技术研发、推广体系。科技中心通过积极加强与行业内外科研院所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安徽等中烟工业公司交流合作,聘请国内知名烟草专家为烟叶生产技术顾问,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开发、项目招标以及科研平台为辅,进行科技研发,形成园区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交流发展,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园区技术推广服务站,形成技术推广体系,向农户及生产基地推广实用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循环农业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四大技术体系,进而通过科技示范,建设烟叶生产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形成特色烟叶栽培示范基地、精准施肥示范基地、烘烤技术示范基地、循环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品种选圃基地等,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相应园区的研发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同时,园区为行业员工、骨干烟农等提供教育培训平台,每年在园区针对性召开各类技术研讨会、技术培训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并以科技园区为中心,形成逐级培训的教育培训体系,为烟叶生产提供人才支撑。在基地示范和技术推广基础上,园区以项目为纽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清江源”,建设信息化平台,形成集成资源共享,推动园区烟叶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集成化、精确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2.2 产业带动
园区以培植烟叶为主导产业,确立烟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清江源”品牌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发展烟叶主导产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望城坡—茅坝槽,茅坝槽—雨龙坝,茅坝槽—天蒜园三个烟叶绿色生态走廊。同时辐射紧邻茅坝槽片区的蒲家垭村和吊脚楼村。体现出一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科技水平和一流的产、质量水平,全面展示和辐射与带动全州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现代烟草产业不仅探索完善了烟叶合作社、烟叶农场、家庭农场、开发公司等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而且还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上取得新的进步和提高。在烟草产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烟水配套工程深入推进,不仅有效解决了烟田灌溉问题,还解决了烟区的生活用水问题。科技园区已投资2亿多元,修建了各类基础设施工程,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如图2所示,“公司+合作社+农户”是目前园区主要组织模式,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建设组织框架下,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实行“一社三体”的模式,“一社”即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现代烟草农业的产业建设和服务,“三体”即公司化集中种植、专业农场和专业户承包三种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运行主体,多个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发展,侧重于探索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和各个模式优劣比较等。合作社还成立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园林绿化、基建工程建设等分社,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合作社成为“上接公司、中拓市场、下链农户、普惠农民”,集专业化服务和产业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成为科技园区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和推动力量。
图2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带动机制图
在大力培植烟叶主导产业的同时,园区以生产设施综合利用为平台,发展设施农业。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农业等产业,形成了以烟叶、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其中循环经济主要实施“产业循环、加工循环、资源循环、农户循环”四大循环体系建设,包括以烟秆生物质循环为核心的循环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物质循环模式、以污水处理系统为核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流化床锅炉供能为主,结合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相配合的使用模式、废弃垃圾处理利用等几个方面。有机农业开发按照“公司指导、农户种植(养殖)、产前投入、订单回收、价格保底、收入保底”的运行模式,主要突出有机作物种植业和有机畜禽养殖业两个方面。如今,园区在烟草产业“强基础、调结构、上水平、增效益、添活力、可持续”的总体发展思路引领下,以整市、整乡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正积极探求适合恩施山区特点的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模式,继续打造恩施山地特色优质烟叶品牌,成为全市乃至全州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现代农业的典范。
2.3 收入带动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具体模式对接农户,积极通过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示范引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从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其对农民的收入带动通过产业需求和鼓励农民自身发展来实现。首先,从产业需求来看,科技园区始终把农民当做是开发和建设的主体,积极引导和吸纳大部分当地农民参与科技园区建设,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参与科技园区建设。通过合作社,村民还自发组织成立了园林绿化、基建、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分社,发展相关产业,科技园区有约30%的农户自主发展了产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增强了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其次,从实现农民自我发展来看,一是引导农户种植或参与务工,分环节组织召开培训,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培养技术过硬的烟农队伍;二是积极实施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挑选部分农民进行统一培训,组建专业服务队;三是围绕附属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养殖、特色种植等专业技术培训,培养特色种植养殖专业能手。通过培训和引导,科技园区农民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种植烟叶、发展附属产业和参与务工来增加收入,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图3)。
图3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收入带动机制图
湖北恩施农业科技园区从当地的农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主导产业发展的专业农户培育和扶持计划,针对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开展培育农村种、养殖大户、创业农户的服务,使这部分农户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并不断壮大农村示范大户的队伍,最终形成“科技带园区、园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民”的运作模式,使农民在园区掌握高科技农业的生产技能,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技园区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2009年烟农新增产值约8845万元,2010年烟农新增产值约11325万元,通过“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烟农新增产值约20170万元。
2.4 “三带动”联动机制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围绕现代烟草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通过科技带动、产业带动和收入带动机制,将“一廊五园”的发展格局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生态旅游等六大功能,实现“机制活园、科技兴园、产业富园、基础强园、生态立园”的建设理念,产生园区造福民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图4)。
图4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三带动”联动机制图
科技带动方面,园区建成以技术中心为主的核心平台,主要针对烟草产业的重点技术和品种,充分利用恩施州烟叶生产科技研发技术力量,采取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项目招标并举的模式;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技术推广体系,辐射带动区主要涵盖科技园区、全州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等区域,开展成熟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示范和带动基层农户,扩大农业技术使用;不仅带动农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通过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提升了整体产业竞争力。
产业带动方面,园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选择以烟草产业为主导立园。在此基础上,发展有机养殖、有机蔬菜、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积极打造生物质循环产业和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同时,园区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做文章,积极面向市场,拓宽业务渠道,加大有机食品等项目的品牌建设。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加大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实现了与农户的良性互动,加快了产业链的融合。
收入带动方面,园区始终重视农民的培养体系建设,为建成烟草行业一流的科研及培训基地,园区依靠自身公司以及各种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农户进入产业链参与利益分配,园区成立科技园区联合社,下设若干分社,以合作社为平台和纽带,将农民充分组织起来,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切实提高了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在三大带动机制的作用下,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核心功能,烟叶产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加工业和循环农业有机融合,集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示范、教育培训、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等建设于一体的格局。“三带动”之间的循环和联动催生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将进一步推动园区核心区的现代农业建设,为湖北省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以及国内一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 “清江源”模式的创新点分析
“清江源”模式作为一种园区发展模式,一种科技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一种带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成功模式,之所以值得借鉴和推广,则在于它的创新性。
3.1 战略定位创新
“清江源”突破“就行业发展行业、就园区发展园区”的一般理念,立足于当地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坚持公益性和盈利性并举、园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并重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开发—脱贫致富”为发展主线,以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生态旅游为园区的六大功能,进行了以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的、主动式扶贫开发的实质性战略举措。不仅关注园区的发展,更加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不仅关注产业发展,更加关注社会、民生的全面进步。这样一个战略定位成为园区快速发展的根本基石。四年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园区年产值从2008年的260万元提高为2011年的5000万元,人均产值从2452.8元提高到47169元;区域基础设施、卫生、医疗以及生态环境等条件大大改善,农民收入由开发前的1912元增加为2011年4000元左右,推动区域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图5 “清江源”的战略定位示意图
3.2 科技支撑体系创新
“清江源”成绩的取得和品牌的塑造得益于其在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创新。以技术中心为核心载体,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专家+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技术对接机制,针对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的需要,划分了7个研究室,组建由不同学科类别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构成的专家委员会。通过对新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集中投入和开发,以自我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与科研机构和专家系统等进行联动,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示范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构建从农业科技的研发、应用,到田间地头的推广、示范等一系列工程,形成了一个集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高效运作的科技支撑体系。每年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在3000万左右,共承担和参与了各类烟叶科技项目110项,其中国家局项目20项,省局项目40项、自主研发项目50项。通过项目开展,取得一批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成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图6 “清江源”科技支撑体系示意图
3.3 利益联结机制创新
从本质上讲,一个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多方从合作中都获得了各自所需要的但自己力所不及,而合作方可以提供的利益集合体。“清江源”以创新合作社运行机制为突破口,以“责任+共赢”为其基本的产业开发理念,通过企业参与合作社、企业出资建设新农村以及企业支持促进多种产业发展,寻找到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合作的利益契合点,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清江源”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不仅解决了目前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实现了企业、合作和农民三方共赢,不仅解决了农民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更是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园区按行政区划成立了望城、茅坝槽和蒲家垭3个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合作社,下设烟叶种植、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园林绿化、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等分社。在三个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以香城公司参与合作社建设的方式,成立了恩施市香城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烟草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之间搭建了桥梁,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园区、企业、合作社共赢的经济实体,保持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企业和农户之间联接机制的创新。园区除了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外,科技中心的现代烟草农业研究室还专题开展合作社运行机制、创新理论研究,香城公司统筹规划园区发展思路、产业布局,确保建设与运营同园区发展相一致。企业的加入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等支撑,避免合作社建设中的盲目性,扶持和培育其成长壮大,推动其真正成为有盈利的经济组织。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走出一条多样化、多渠道的脱贫致富之路。
图7 园区利益联结机制示意图
3.4 现代农业产业创新
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清江源”坚持“产业富园”的理念,将自身在科技、人才、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上的优势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以优化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为突破点,形成以烟草为主,以发展循环农业为主线、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和山区休闲度假为三大亮点产业的可持续性农业产业结构,为园区发展、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生机,探索了一条种烟山区可持续性的脱贫致富产业化道路。多种产业的形成使得农村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常住人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2011年菌种厂实现年产值86.1万元,生物肥料厂340万元,大棚产值2950万元,有机养殖12500万元。2011年旅游人量达到30000人次,实现经济产值200万元。
3.4.1 产业主线:烟秆生物质循环农业
以开发烟秆生物有机肥、秸秆压块气化炉、烟秆生物质作菌棒原料等技术为支撑,共建立了两条典型的循环农业产业链:烟秆——生物有机肥——烟叶生产和蔬菜瓜果种植——生物有机肥;烟秆——食用菌——生物有机肥——烟叶生产和蔬菜瓜果种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真正将循环农业落实到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4.2 产业亮点一:有机农业
“清江源”大力开展有机农业开发,结合结对帮扶工作与农户签订有机种植合同508亩,种植有机蔬菜、紫苏、马铃薯、食用菊花、黄花菜等34个品种,养殖猪、牛、羊、鸡、兔等特色有机养殖户数达到27户,形成了“清江源”有机食品品牌。
3.4.3 产业亮点二:集科技示范、生产、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农业
立足于园区离城较近的区位优势,园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是建设温室观光区,集烟草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二是建立特种畜禽养殖场,实现产值近200万元,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5~8个,增加务工收入8万元以上。三是营造露地生态花果长廊,包括红豆杉园和红豆杉盆景园、两个观光型苗圃。平均带动5~6人就业,增加务工收入3万元。
3.4.4 产业亮点三:山区休闲度假
以培训中心为载体,积极发展集教育培训、住宿餐饮、会议接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产业,同时开发“清江源农家”、“望城龙苑”、“聚贤阁”、“香草园”等8户农户农家乐餐饮,接待能力达到1000人次。
图8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创新示意图
3.5 生态保护建设创新
园区以“生态立园”为发展理念,依托强有力的科技研发平台和研发队伍,将现代化农业科技充分运用到生态保护建设中,构成了高科技推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重效益结构。园区围绕多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从改善农业生产技术、烟秆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绿化苗木种植以及发展农村新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了以烟秆生物质循环为核心的循环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物质循环模式,以污水处理系统为核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流化床锅炉供能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模式。大力推行烟叶GAP管理,推广施用农家肥、绿肥、有机生物肥等土壤改良措施,推广烟叶—绿肥轮作模式,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物理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禁用除草剂等“绿色、生态”的生产技术。大力修建沼气池,保护天然林,逐步走向一个全面性的生态保护战略。
图9 “清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创新示意图
4 “清江源”模式借鉴、启示和经验
“清江源”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当地农民的参与下形成的,其借鉴的意义远非局限于烟草行业的本身,其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4.1 因地制宜是园区建设的基本点
目前,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兴载体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进入良性循环的园区并不多,存在由于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处理不好而亏损严重、同质化严重以及资金、技术、土地等制约因素。清江源”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充分考虑山区资源条件和生态类型,注意因地制宜,找准优势,扬长避短,重点抓好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优势产业,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三带动”模式,正确处理了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一产和三产发展的关系、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园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公司效益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园区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园区、企业、政府和农民的多方共赢。
4.2 机制体制创新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动力
“清江源”现代农业烟草科技园区创新机制体制。除采取“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联系农户合同制”的基本管理体制外,还针对烟草农业发展的特殊性制定了“产业扶持、参与管理、投资入股、综合开发”运行机制。即在烟草种植单元的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组织技术、装备物资、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针对合作社管理能力低、发展困难大的实际情况,公司派出专业人员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只干活,不拿钱”, “当参谋,不做主”,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为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组织农民投资入股,加入专业合作社,按照资源股和产业股进行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特色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等产业开发,扩大收入来源。
4.3 科技创新是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清江源”坚持科技引领的正确方向,搭建产业发展的科技平台。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在全国烟草行业中率先建设科技园区,成为全国科技烟草的第一人。园区下设科技中心,组建了一个有实力、有设备、有成果的科研队伍,与国内科研院校和行业内公司紧密合作,对特色品种选育、生物技术、低害烟叶生产技术、烟叶调制技术、硒资源开发利用和循环农业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攻关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科学攻关与技术推广并举。
4.4 注重农民利益是园区建设的根本点
当前,我国农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农民增收难,而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建立起农民与市场接轨的平台。“清江源”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当地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园区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当地农民。在扶贫帮困过程中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做法,中层以上干部与当地贫困户结成100个对子,任务具体,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对当地劳动力整体吸纳,由单个的农民变为了园区有稳定收入的农工;园区从企业的利润中拿出相当的资金,帮助当地农民整体脱贫致富,修公路,通饮水,整农田,盖新房,大幅度缩小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清江源”农村地区获得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向城市靠拢。初步实现了“村落变社区、农民变农工、农村变城镇”的目标,建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路畅、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4.5 培养创业型农民是园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现代农业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对农民进行技术和科技素质的培训,促进农民经营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创业型农户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和技术推广的领头羊,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园办班指导、发展主导产业”的要求,转变农民观念,把培养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农民,是园区发展的紧迫任务。“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培育的重点放在创业型农户身上,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开展融资扶持、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等,为创业型农户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创业型农户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不断增加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领军人物、乡土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当地农民在园区的扶持下,成立农田基础建设、园林绿化、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和烟草种植5个专业合作社,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群体的形成。
4.6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山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落后,农业基础条件差,人员素质低等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在积极发展烟草产业的同时,还高度重视、主动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推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人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当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5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对下一步提出了五个明确的目标:建成一流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流的科研及培训基地、建成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建成一流的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建成一流的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基地。为推动园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建议如下:
5.1 以政策为引导,加快建立恩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生事物。它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的任务,为适应新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经由农业部认定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农业样板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被写入了农业部的农业和农村“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四年的建设“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有了质的变化、量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要以“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发挥生态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企业优势,不断扩大“清江源”产业致富模式的影响,打造恩施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恩施市和整个鄂西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形成功能完善、国内一流、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代表鄂西地区最高水平的综合型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5.2 以科技为引领,加强发挥“三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搭建了一个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有助于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优良品种、设施装备,以及先进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机制;有利于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有利于拓展农业的功能,延长产业链,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速发展、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强大引擎,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推进力。“清江源”今后还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使“清江源”特色农业产业有一个实质性的大提升,由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向区域农业集成创新;由园区的自我循环向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市场要求的区域农业经济的龙头转变;由仅仅依赖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转变。实现农业科技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带动”,对农民的“收入带动”和对邻近地区的“示范带动”的作用,从而带动区域农业集成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5.3 以生态为标准,着力打造“清江源”品牌农业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地处山区,保护生态是园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清江源”要把生态环境视为园区的生命线,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资源,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低碳、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放的原则,把食品安全、零污染、零排放摆在重要位置,把修复生态、保护环境作为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依赖“清江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特色,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寻求农业发展新空间,打造“清江源”的烟草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循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4 以现代农业为核心,逐步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拓宽产业链,做到“农中有游,游中有农”,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形成全产业链,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健康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不仅要发挥园区的生产和科技示范等主导功能,还要发挥园区的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科技服务、生态涵养等辅助功能。依托园区的“山、水、林、田、路”等自然资源,融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鄂西民族历史文化,打造一种自然、优雅、宁静、和谐的农耕环境和田园风光。
5.5 以物联网技术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烟草种植的科技含量
现代烟草农业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以机械化作业为标志、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推进生产组织以单个农户为主向规模化转变、推进生产方式由以分散经营为主向社会专业化服务转变、推进生产手段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转变、推进管理方式由传统手段为主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要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对烟草种植进行适时监控,实现农产品物- 物、物-机对话。农业物联网,即在大田或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田块或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大田或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升烟草种植业的科技含量。
5.6 以人才为根本,大力推动“清江源”可持续发展
“清江源”现代农业烟草科技园区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农业人才引进的问题。必须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拓宽开放领域,创新思维方式,扩大招商范围,引进项目、引进人才,通过人才的无形资产带动项目升级和产业发展,形成人才带项目、项目带产业、产业连市场的联动发展模式,加强农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农场管理水平。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招聘大学生、与农业科研院校联合等多种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创造一个大胆使用人才、积极引进人才的环境。采取多种方法迅速聚集一批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懂农业、重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的人才,尽快消除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园区要积极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机制,鼓励专家和科研人员带技术、带产品入园入股,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园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为重大项目和前沿技术的对接提供各种保障。切实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按照市场机制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