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康饮食观念
在人们的饮食观念中,有些是永不过时的健康饮食观念;在现代人中,有些饮食观念的转变也有利于健康,今分别简介于下:
①健康饮食观念
新华网的资料指出,下列的一些饮食观念是永不过时的健康饮食观念。
(1)进食分时间:科学家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和夜间食物两大类。日间食物,主要为含有氧气,且富含太阳能,最适合于上午6点到下午3点半之间食用,这类食物有牛肉、羊肉、番茄、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夜间食物,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最好安排在下午3点半以后吃,以有助于减肥,对健康也有一定好处。这类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品、鱼、蛋等。
(2)进食讲顺序:民谚“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广州人于饭前喝汤,这说明汤与饭两种食品的进食顺序。在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了“润滑剂”,使以后吃的食物能够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品刺激食道和胃肠黏膜,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食管炎、胃炎等的发生。如果饭前不喝水,反而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不需要经过胃的消化,可以直接进入小肠被人体吸收。而米饭、面食、肉食等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如果先吃饭、菜,再吃水果,则消化速度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碍消化快的水果,造成所有的食物在胃中一起搅和,水果在胃肠37℃的温度下,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从而引起胀气、便秘等,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
专家建议,人们在就餐时,最好按照汤—蔬菜—米饭—肉类的顺序进行,半小时后再吃水果。如果吃了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鱿鱼、龙虾、藻类等海味,须将食用水果的时间延后2~3小时,切忌两者同食,特别是柿子、石榴、葡萄、杨梅、酸柚等。因为这些水果中鞣酸较多,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易与海味中的钙、铁等结合,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既失去进食美味的快感,还可刺激胃肠而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成为致病的根源。
(3)不以外观、口味论优劣:选购食物时,切勿以美丑、口味为标准,否则,可能抛弃许多健康食品。
在外观方面,例如:韭菜如果外观“漂亮”,是化肥催的,且含农药多,吃这种赏心悦目的食物,定会对健康有害;香蕉的表皮上的黑斑越多(俗称芝麻蕉),所含的抗癌成分—TNF就越多,换言之,香蕉越丑越能抗癌;黄豆芽,在3~4厘米长时,营养素最高,如胡萝卜素增加2~3倍,维生素B12增加9~10倍,新增维生素C,如果让黄豆芽长得更长一点,则营养素的含量反而逐渐减少。
在口味方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人不喜欢某种蔬菜的不佳味道,正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保护自身发展而形成的天然杀虫剂和其他化学成分,食用这些天然化学物质可以增强人们抵御癌症的能力。岛国斐济成为“无癌之国”,就是因为斐济人常吃一种苦味食物—杏干。杏干中含有抗击癌细胞的维生素B17。这种维生素的主要成分是氰化物、苯甲醛、葡糖糖等,其中的氰化物化学性质虽不太活泼,但能有效地消灭癌细胞,而不伤害人体正常细胞。
(4)勤换花样:科学家的调查研究显示,饮食单一、长期偏食、挑食是诱发癌症的罪魁祸首。研究发现,长期以玉米、山芋、豆类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食,因对食道、胃等上消化道的细胞有磨损,而修复其磨损需要相当数量的蛋白质,如果饮食中的蛋白质缺乏,就会导致上消化道上皮细胞异常分化,细胞缺损严重,进而促使癌症提早发生。如果长期以肉类等含脂肪过多的食品为主食,脂肪容易在下消化道,即大肠、胰脏等器官周围聚集,形成厚厚的脂肪膜,从而影响细胞分解,致使上皮细胞增长,时间一长也会诱发癌症。则勤换花样饮食多样化,也是一种健康饮食观念,可以减少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②饮食观念转变
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已经发生了多种转变,而这些转变大都有利于健康,故这些转变的观念,也可视为健康饮食观念。现代人饮食观念主要有如下一些转变。
(1)从吃“多”到吃“少”:过去的观念是多吃为好,认为多吃可以增加营养摄入。现在大多数人更注重健康饮食,因此,许多人习惯每餐吃七八成饱,尤其是晚餐,更不愿多吃。研究发现,人吃七八成饱有助于长寿,可见,这种转变成为一种健康饮食观念。
(2)从吃“红”到吃“白”:西方人把猪、牛、羊肉称为“红肉”,把禽肉、鱼、海鲜称为“白肉”。过去以吃“红肉”为主,吃“白肉”为辅。但由于“红肉”热量高,含胆固醇多,不利于健康,因此,人们逐渐从吃“红肉”而转向了吃“白肉”。
(3)从吃“陆”到吃“海”:在现代社会,“富贵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高,使人们从吃陆地食物转向了吃海产品,尤其是吃深海产品,如鱼、虾、贝、藻类等。专家认为,这些食物对预防“富贵病”有明显效果。
(4)从吃“精”到吃“粗”:现代人的食物趋向精细化后,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所以人们逐渐转向吃粗粮和粗加工的食品,如糙米、粗面、杂粮等。在日本、韩国等一些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吃糙米,不吃或少吃精白米,欧美国家提倡吃全麦面包,不吃或少吃精白面包。常吃糙米、全麦面包有助于防止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还有助于减肥。
(5)从吃“家”到吃“野”: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已重视对食物的选择,更倾向于吃天然食品,如无污染的野果、野菜、野菌等。野生果蔬不仅有独特的风味,营养价值也超过人工栽培的果蔬,如野果中的沙棘,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100倍。
(6)从吃“熟”到吃“生”:专家认为,有些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而且有预防和治疗癌症的作用。吃熟食后白细胞增多,使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吃生食白细胞处于正常状态,可以增强免疫功能。
(7)从吃“瓤”到吃“皮”:专家认为,某些食物的皮也有丰富的营养,且有特殊的医疗作用。如花生皮(即花生衣)可治疗血小板减少。过去吃苹果、梨、桃等都是先去皮,现在往往是洗净后连皮一起吃。
(8)从吃“肉”到吃“虫”:把昆虫当美味早已有之,而今更流行,并成了健康食品。许多国家盛吃昆虫,如墨西哥把200多种昆虫列入菜谱,法国用甲鱼卵烤馅饼,德国人视蟑螂为美味……昆虫营养价值丰富,营养结构比禽肉、畜肉合理,其蛋白质含量更是高于禽肉、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