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黄姜的特性
(一)黄姜种性特征
种的描述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叉,新鲜时外表棕褐色,断面黄色,干后须根脱落,常留有白色点状痕迹;茎左旋,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单叶互生,盾形,叶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色斑纹,下面微带白粉,边缘浅波状,有时呈窄膜质状,基部心形或截形。花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2~3花序簇生于叶腋,有时花序延长或分枝;雄花2~3朵簇生,仅1~2朵发育,花被紫红色,长1.2~1.5厘米,宽0.8~1.0厘米;雄蕊6枚,花丝与花药几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蒴果干燥后蓝黑色,长1.2~2.0厘米,宽1.0~1.5厘米,3室,种子各2枚,着生于每室中轴的中部,成熟时栗褐色,四周围以薄膜状翅。花期5~8月份,果期9~10月份。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秦岭山脉以南、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
生态学特点 野生黄姜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既需要一定的遮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又需要一定的光照,使植株展开生长发展,黄姜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生长环境多数是在沟谷的稀疏阔叶林下及其林缘或水沟边缘、山坡灌丛,常与阴性或半阴性植物混生在一起。这种环境,有一定的荫蔽,混生植物的枯枝落叶造成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达10厘米左右),另外植株利用其蔓性的特点,攀缘在其他小乔木或灌木上,取得一定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植株生长良好,茎藤粗壮,叶质较厚,开花结果率高,地下根状茎粗大。在过于荫蔽或干燥的环境中,偶有个别植株能够生长,但往往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周期(开花与结果)或落花落果严重,种胚不饱满,地下根状茎也较小。过于郁闭在植株形态上常表现为植株软弱,叶片大而薄,开花结实率低;若过于干燥,常表现为植株矮化,茎藤纤细韧化,叶片加厚,叶面积缩小。其对土壤的要求通常不太严格,如在云南、湖南常野生于江岸山坡石灰岩的稀疏灌丛中,在湖北、四川常生长在变质岩和石灰岩发育成的山地棕壤和山地黄壤上。
黄姜根状茎形态和解剖
(1)根状茎形态:圆柱状、指状或不规则分枝,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3厘米,表皮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橘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呈明显黄色点状排列。
(2)根状茎的解剖及显微特征:
1)根状茎的横切面:
木栓层:由7~10余列薄壁性的木栓细胞组成,细胞扁平,等径性排列。
基本组织:由基本薄壁细胞和散生维管束组成,外侧的薄壁细胞中有黏液细胞,切向85~180微米,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约51~85微米。维管束木质部有几个直径较大的导管与韧皮部并列或略包围韧皮部,基本薄壁细胞均薄壁性,愈向内方则愈大。有淀粉粒,长圆或近圆形,直径7~27微米,长18~40微米,脐点点状,细缝状,成熟的淀粉粒表面常呈放射状裂缝,多为单粒,少数为由2个组成的复粒淀粉。
2)根状茎的显微形态和结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