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痴呆诊断有哪些依据
专家认为,痴呆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再参照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获取详细可靠病史:痴呆病人多有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或缺乏自知力,或忽略自己的病情等,故不能提供完整可靠的病史,需要从病人的亲属和照料人员来了解病史,并在病历记录时予以注明。
需要询问的病史,主要包括下列各项:
1)发病年龄。
2)起病是隐性、急性还是亚急性。
3)病情是进行性、或阶梯样,有无波动。
4)主要症状应包括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语言障碍,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定向障碍,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等。
5)病人社会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6)既往史有助于揭示有利于鉴别诊断的因素或疾病,比如既往有无精神疾病史、躯体疾病史(如心、肝、脑、肺、肾等病史)、酒精嗜好史、依赖性物质滥用史、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外伤史等。
7)在个人史中,要注意询问吸烟史、饮酒史和其他生活嗜好史。
8)某些类型的痴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阿尔茨海默病),则阳性家族史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进行体格检查:对病人进行体查,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并可决定需要哪些辅助检查。体格检查既包括了神经心理学评估和神经系统检查,还包括了内科的系统检查。
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内容,主要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整个心理过程。在神经心理学用于评估痴呆时,则着重于认知的相关领域和情感行为等非认知领域。对认知相关领域的评估应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智力测验、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觉空间功能等的评估;非认知领域的评估应包括对精神行为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障碍、行为症状)、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评估。
对神经心理学评估应先进行全面的脑功能筛查,如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以了解病人的总体智能情况。该测验总分为30分,≤24分为可疑痴呆,>24分为可能没有痴呆;再根据测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神经心理单项测验,如智商测验、各种成套神经心理测验、记忆测验、语言测验、视觉空间能力测验、执行功能测验等。这些测验对于早期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对中度、重度痴呆病人,因难以完成这些复杂的神经心理测验,似乎提供的诊断价值不大。
对于所有的可疑痴呆病人都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特别是要注意神经系统的检查。如果出现有提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肌张力高、震颤和运动迟缓,提示帕金森病和Lewy体痴呆,许多晚期痴呆病人可能出现原始性反射。
(3)做相关辅助检查:这里指做与痴呆诊断、鉴别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可以做以下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做血、尿、粪常规,肝、肾和甲状腺功能,血糖,血清梅毒筛查,HIV检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检测等。
2)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结构性影像(如CT和MRI)和功能性影像(如SPECT和PET等)。CT或MRI可发现脑形态结构的改变,这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但是,CT或MRI发现的改变有时与临床情况并不一致,如CT提示脑萎缩而临床无痴呆,或临床有痴呆,而CT检查则正常。对CT或MRI检查无异常的病例,采用功能性脑成像,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和磁共振光谱检查(MRS),则可提供非常有用的诊断依据。
3)神经电生理检查。专家指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AD病人的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波幅下降;α节律减慢;VD病人的脑电图可能表现为局灶性异常;周期性同步放电是克雅病(CJD)特征性脑电图表现;痴呆病人多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延长。
4)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已找到了若干与其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对有家族史的个体进行AD相关基因(APP、PS等编码基因)的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关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