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地方政府积极支前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十四军(甲)赴滇参战后,部分干部战士由于家庭比较困难,产生后顾之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1984)64号文件下发后,该部队主动与干部战士所在的省(市)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商请他们为部队排忧解难。截至10月中旬,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回信4500多封,帮助206名住房困难的干部家属解决了住房,帮助189名干部解决了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发给缺劳动力、缺生产资金的战士家庭救济金36000余元。地方政府积极为前线干部战士排忧解难,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干部战士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一是忧家事变为忧国事,御敌守边防的思想更加牢固。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参战干部战士的家庭困难,给各市作了明确指示。省长顾秀莲专门给江苏籍指战员发了慰问信,鼓励他们在前线勇敢杀敌。目前,已有600多名江苏籍干部战士家庭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许多同志说:“地方政府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国庆节期间,很多江苏籍的干部战士舍不得休息,搞训练,搞改革。河北涿县政府给17名在十四军(甲)服役的干部每家办一件好事,在作战期间每月给干部家庭补助7元生活费,并提出决不让前线的同志带着家庭问题打仗。这些同志收到家乡来信后,专门开会研究如何以实际行动报答家乡父老兄妹的关怀,决心带领部队打头阵、立头功。
二是“吃亏感”变成了光荣感,自我牺牲精神更强了。部分服役期满和超期服役的老战士原打算今年退伍,回乡致富。地方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慰问组挨家逐户慰问,做战士家长的思想工作。许多县市小报、广播站办起了“家乡勇士在前线”的专栏或节目,大力宣传参战干部战士的先进事迹。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不少姑娘给前线部队写信,“愿把爱情献给边防战士”。干部战士十分感动,更加安心服役。沙州县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人均年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该县各区、乡、村组织了联合慰问团,走村串户慰问了200多户在前线参战的战士家庭。前不久,部队要派出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敌后侦察,有70名同志主动要求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
三是压力变成了动力,杀敌立功的热情更高了。过去由于家属“拖后腿”,干部战士感到压力很大。不少同志说,不怕仗难打,就怕家属往后拉。现在,干部战士家属来信报喜的多了,鼓劲的多了。指导员张平等的爱人在湖南株洲火车站工作,由于身体不好,多次要求丈夫转业。张平等参战后,地方政府优先给他爱人安排了住房,调整了工作班次,前不久,他爱人来信说:“过去我拖了你的后腿,影响了你的工作,望你用战功帮我弥补过错!我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妻子。”
(被总政治部、南京军区政治部《情况反映》和新华社《国内动态》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