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扩大外阴广泛切除术
2.16.1 适应证
(1)阴阜、阴蒂包皮受累者。
(2)膀胱已受累者。
(3)会阴部癌瘤侵犯肛门黏膜或阴道后壁达1/2者。
2.16.2 手术范围
(1)外阴广泛切除及阴道部分切除。
(2)外阴广泛切除及全尿道切除。
(3)外阴广泛切除及全尿道及部分膀胱切除。
(4)外阴广泛切除及前盆腔脏器切除。
(5)外阴广泛切除及后盆腔脏器切除。
2.16.3 手术方法与技巧
2.16.3.1 术式之一:尿道部分切除术
外阴癌灶位于前庭区域,如浸润尿道外口,应作部分尿道切除,手术易行,病灶整块切除以达到根治目的。反之,欲保留尿道,切缘势必贴近病灶,往往导致术后局部复发。具体手术步骤如下。
(1)分离尿道(图2-138):外阴广泛切除标本从耻骨联合、耻骨弓向下脱开,处理阴蒂脚,尿道脱开耻骨弓的解剖位置,即尿道已被游离2cm,用小kelly钳作钝性分离尿道,该处血管丰富,分离时易渗血,因此须用电刀缓慢切开、止血,使尿道暴露清晰。
图2-138 分离尿道
(2)测定尿道长度(图2-139):为准确测定尿道的全长,用气囊导尿管插入膀胱,然后测定膀胱内口至尿道外口的尿道长度,以掌握被切除尿道的所需长度,避免切除尿道过长,致术后排尿失控。
图2-139 测定尿道长度
(3)暴露尿道(图2-140):在耻骨弓下缘分离尿道,术者必须耐心作钝性分离,尿道周围组织比较致密、血供丰富,极易引起渗血,影响手术进行。
图2-140 暴露尿道
(4)部分尿道切除(图2-141):用金属导尿管插入尿道,放出尿液,金属导尿管保留在尿道内,术者左手示指插入阴道,并向前顶住金属导尿管和尿道外口水平,以估计尿道外口至被切尿道长度。
图2-141 部分尿道切除
(5)切断尿道(图2-142):术者用右手示拇指扪及金属导尿管,并与左手示指所指示的尿道外口水平,测定相应被切除尿道长度。反复揣测被切尿道长度无误后,用刀垂直切断所需被切尿道长度。
图2-142 切断尿道
(6)切断全尿道(图2-143):切断尿道1/3时即暴露金属导尿管,随即拔除金属导尿管,并继续切断全尿道。尿道残端出血较多,但切忌电刀止血,因高温电刀止血尿道残端,可立即引起尿道海绵体肌的严重水肿,继发坏死,造成残留尿道过短,影响排尿功能。
图2-143 切断全尿道
(7)缝合尿道残端(图2-144):尿道残端用4-0号羊肠线全层间断缝合4~6针。其目的一为止血,二为暴露固定尿道残端黏膜和肌层,使尿道黏膜不内缩,预防黏膜坏死,残端缩短。
图2-144 缝合尿道残端
(8)缝合尿道(图2-145):尿道残端固定后,残端下缘与阴道前壁用2-0号羊肠线间断缝合,残端上缘与皮肤直接用2-0号羊肠线缝合。一般位于前庭部的肿瘤,均因外阴切除范围过广,尿道残端与外阴皮肤切缘难以缝合,尿道残端的上缘往往暴露在耻骨下缘。
图2-145 缝合尿道
(9)固定导尿管(图2-146):保留导尿管必须在尿道两侧各固定一针,使导尿管位于正中。切忌只固定一侧,因术后导尿管较长时期偏向一侧,压迫一侧尿道残端,导致局部坏死缩短,影响排尿功能。
图2-146 固定导尿管
2.16.3.2 术式之二:全尿道切除、膀胱肌瓣尿道成形术
晚期外阴癌已侵犯尿道3cm以内,须作全尿道切除。此术必须切开膀胱,探查膀胱三角区有否受癌浸润,探查结果如证实癌灶尚局限于尿道者作全尿道切除,并保留膀胱内括约肌。
(1)采取膀胱肌瓣和探查膀胱三角区(图2-147)。
图2-147 采取膀胱肌瓣和探查膀胱三角区
1)采取膀胱肌瓣:充盈膀胱的方法和容量同腹壁代尿道术。术时取膀胱前壁肌瓣7cm×4cm,膀胱底部4cm肌瓣必须近膀胱颈部,不宜太狭窄,以防人工尿道口缺血坏死。肌瓣顶部和中部用2-0号肠线全层缝合,做好牵引、止血和防止膀胱内膜内缩。
2)探查膀胱三角区:助手用2把狭形S拉钩,深入膀胱底部,探查膀胱三角区有否受癌浸润,并窥视两侧输尿管开口处,看到清晰喷尿情况,确定膀胱三角区和尿道内口均无癌浸润后,继续进行手术。
(2)缝合游离膀胱肌瓣(图2-148)。膀胱肌瓣游离后,在膀胱颈部上缘横形切开膀胱壁全层约4cm直径,呈半锥形向上切开膀胱壁全层肌瓣7cm×4cm。7cm肌瓣基底在膀胱顶部,游离肌瓣向上翻起,随即用2-0号肠线间断缝合游离肌瓣,使成管状,用丝线作褥式间断加固缝合。
图2-148 缝合游离膀胱肌瓣
(3)安置蕈状导尿管(图2-149)。游离肌瓣已缝合成管道后,用F18号蕈状导管一根,通过已缝合的人工尿道安置于膀胱内,同时在人工尿道左侧的膀胱顶部开一小口,安置另一根F18号蕈状导尿管,作为膀胱引流。
图2-149 安置蕈状导尿管
(4)人工尿道穿出尿道残端(图2-150)。膀胱造瘘口用肠线和细丝线缝合后,把游离的膀胱肌瓣(已缝合)或人工尿道,并连同人工尿道内的蕈状导尿管一起,由膀胱内口向下穿出原尿道的残端。
图2-150 人工尿道穿出尿道残端
(5)缝合人工尿道与膀胱断端(图2-151)。人工尿道自穿出尿道残端后,其张力较大,须由助手用手指加压人工尿道的基底部,使人工尿道的基底固定于原膀胱颈上部。术者用2-0号肠线间断全层缝合人工尿道两侧角的膀胱断端,使人工尿道内口位于膀胱颈部并近于原尿道内口的水平,使人工尿道固定于膀胱颈部,并用4号丝线将肌层加固间断缝合。然后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人工尿道和膀胱颈上部的膀胱断端。
图2-151 缝合人工尿道与膀胱断端
(6)缝合腹部创面(图2-152)。腹部创面常规分层缝合。膀胱前窝置烟卷引流一条,膀胱造瘘置F18号导尿管一根,分别置于两侧下腹部。
图2-152 缝合腹部创面
(7)切除整块外阴和全尿道,人工尿道再生(图2-153)。
图2-153 切除整块外阴和全尿道,人工尿道再生
1)全尿道和外阴广泛切除:外阴广泛切除范围和手术步骤同外阴广泛切除术,在切断两侧阴蒂脚后,整块外阴自耻骨弓下缘脱开,分离尿道,测定尿道长度后,在膀胱颈下缘切断阴道,移除整块外阴、全尿道和肿瘤组织。
2)人工尿道再植:术者把人工尿道连同导尿管从膀胱内口穿出尿道残端,并稍使劲牵拉,使人工尿道基部紧贴膀胱内口,并使其充分伸展长度,然后用2-0号羊肠线间断缝合人工尿道和尿道残端的间隙,缝合尿道残端全层和人工尿道壁浆肌层。
(8)固定人工尿道的位置(图2-154)。人工尿道因外阴广泛切除术后皮肤缝合的可能性极小,一般人工尿道前壁浆肌层与耻骨弓筋膜下缘用丝线间断缝合固定2针,位置必须正中,以免术后排尿偏向。新尿道外口须外翻1~1.5cm,全层用2-0号肠线缝合于皮肤和阴道前壁,并用缝线在人工尿道两侧固定导尿管。
图2-154 固定人工尿道的位置
2.16.3.3 术式之三:全尿道切除腹壁代尿道术
晚期外阴癌已侵犯尿道达3cm以上,经术时探查膀胱三角区,两侧输尿管开口处清晰,喷尿正常,尚未受癌浸润,但无法保留膀胱内括约肌者,做全尿道包括膀胱内括约肌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全尿道切除病例,须探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切开膀胱三角区有否侵犯,均需做全盆腔淋巴切除术。
(1)充盈膀胱(图2-155)。由导尿管内滴入生理盐水200~250ml,使膀胱充盈如球形。膀胱在此容量时,切除膀胱肌瓣,制成人工尿道。用已消毒的尺在膀胱前壁处测量5cm×4cm大小的肌瓣范围,在以上范围的四角,用细丝线在膀胱浆肌层各缝一针,作为切除标记。
图2-155 充盈膀胱
(2)探查膀胱三角区(图2-156)。切开膀胱之前,见到膀胱壁比较明显的血管,先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切断,减少术时出血过多。然后在膀胱壁一侧作垂直切开膀胱壁全层,随即吸尽膀胱内所灌液体。助手用2把狭形S拉钩深入膀胱底部,探查膀胱三角区。
图2-156 探查膀胱三角区
(3)采取膀胱肌瓣(图2-157)。证实膀胱三角区无癌侵犯后,横行切开膀胱肌瓣下段和对侧肌瓣,使膀胱前壁肌瓣5cm×4cm完全游离,肌瓣基底部在膀胱顶部,用4-0号羊肠线间断全层缝合膀胱切缘,以止血和防止内膜内缩。
图2-157 采取膀胱肌瓣
(4)缝合膀胱切缘(图2-158)。膀胱切缘用2-0号羊肠线做全层间断缝合,切缘下段做半荷包缝合,如做全尿道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膀胱切缘下段近三角区缝合时,注意三角区输尿管开口,避免太近引起输尿管开口处狭窄。
图2-158 缝合膀胱切缘
(5)缝合人工尿道(图2-159)。膀胱前壁缝合后,膀胱内放置F18号蕈状导尿管,其上端以膀胱瓣包裹成管状,继续用2-0号羊肠线向上间断缝合膀胱肌瓣,形成人工尿道。
图2-159 缝合人工尿道
(6)加固缝合(图2-160)。用4号丝线褥式间断缝合膀胱前壁和人工尿道,缝合深度以膀胱浆肌层为限,膀胱下段仍用半荷包缝合,使底部下侧角埋入,防止术后尿漏。人工尿道褥式缝合不宜过紧、张力过大,以防管壁缺血坏死。
图2-16 巴氏腺切开
图2-160 加固缝合
(7)腹壁人工代尿道(图2-161)。取右下腹壁小块皮肤,十字剪开腹外斜肌筋膜,管状膀胱肌瓣形成的人工尿道和蕈状导尿管由该处穿出,人工尿道浆肌层与腹膜和腹外斜肌筋膜用4号丝线各间断缝合共4针,以便固定。
图2-161 腹壁人工代尿道
(8)人工尿道外翻与腹壁缝合(图2-162)。人工尿道开口处全层与腹壁皮肤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缝合方法如图2-162,使人工尿道口外翻似乳头状,防止术后狭窄内缩。缝合后,人工尿道周围裹以碘仿纱条,再予结扎,固定于伤口周围,使紧贴人工尿道创口,用以消炎,保护创面。人工尿道周围覆盖凡士林纱布,最后缝合线固定导尿管,以两侧缝线固定为好,避免导尿管倒向一侧,压迫人工尿道导致局部坏死,影响排尿功能。
图2-162 人工尿道外翻与腹壁缝合
2.16.3.4 术式之四:后盆脏器切除联合外阴根治术
外阴癌侵犯肛管或直肠或阴道直肠膈等脏器者,为达到手术根治目的,必须同时施行后盆脏器切除联合外阴根治术。手术患者体位应平仰卧位,臀部垫高和下移至手术台边缘,类似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两下肢平躺分别外展45°,以利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施行。后盆脏器切除一般分两期进行,Ⅰ期为乙状结肠造瘘术,Ⅱ期为会阴直肠联合外阴根治术。一般在Ⅰ期手术后1周,乙状结肠造瘘口的远端每日做清洁灌肠1次,共1周;Ⅱ期手术前2天,作肠道准备,由乙状结肠造瘘口的远端灌入卡那霉素2g,每日2次。Ⅰ期手术的同时做剖腹探查,以排除盆、腹腔脏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同时做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该术式亦可Ⅰ期完成。
手术步骤见“9.2后盆腔脏器切除术”。
2.16.3.5 手术之五:前盆腔脏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晚期外阴癌侵犯全尿道,膀胱三角区亦受癌肿侵犯,已无法保存膀胱功能者;探查盆、腹腔各主要脏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无远处转移,全膀胱切除术尚能达到手术根治目的者。
上述病例,除同时施行盆腔淋巴切除外,绝大多数病例须做全子宫及阴道前、侧壁全切除术。因膀胱三角区受癌肿浸润者,宫颈及前穹隆均接近癌灶,如欲保留全子宫则很可能切缘已近或切入癌灶,导致手术失败。
近年来由于乙状结肠代膀胱并发症较多,如重吸收致氮质血症、上行性感染和肠黏液分泌过多堵塞输尿管开口等并发症,故已被废弃,而采用回肠代膀胱术。
手术步骤见“9.1前盆腔脏器切除术”。
(张志毅 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