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种养实用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大田作物栽培实用技术

第一节 水稻栽培新技术

一、轻简化栽培技术

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抛秧等较常规水稻生产节省工序的生产方式,具有省时、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产增效的特点。

(一)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是将已催芽露白的水稻种子直接播撒在大田的一种轻简化栽培技术。它具有“三省两增一提早”的显著效果:省工,每亩减少用工2个以上,节省投资200元以上;省力,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省本,节约生产成本;每亩直播稻可增产50千克;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亩节本增效350元;比手插秧成熟提早7天。与手插秧相比,要注意如下几点:

1.品种选择

目前推广的品种大都符合直播栽培的要求,但需注意:作直播稻栽培应选择分蘖力强,抗病性好,植株较矮,抗倒伏强的品种;早稻还要苗期耐寒,中稻还要耐高温。

2.大田耕整

做到“草净、肥足、田平、泥实”。

前茬选择与除草:早稻直播田可选择冬闲田,中稻、一季稻直播田可选择前茬是绿肥、油菜、小麦、蚕豆的水田,一季晚稻还可以选择种植西瓜的水田。杂草严重的田块、抛荒田、质地黏重和越冬作物杂草较重的田,要在播种前或在前茬收割后施用“百草枯”或“草甘膦”等灭生型除草剂灭草后进行耕整直播,否则不宜直播。

大田施肥与耕整:翻耕直播田结合大田耕整,免耕直播田结合分厢开沟平整厢面施好底肥。早稻田将全部的磷、硅、锌,总氮量的1/3,总钾量的一半作底肥。中稻、一季稻将磷、硅肥料全部,总氮量的1/4,总钾量的1/3作底肥,一般底施50%BB肥20千克左右。施肥后灌浅水翻耕,播种前再耕耙整平,按3米开厢,做到田平沟直,泥实待播。

3.适期播种

做到“适时、适量、均匀”。

播种期适当推迟。早稻在4月上旬,当气温稳定通过12℃时,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中稻、一季稻从4月中旬至6月初都可以播种,但根据品种(组合)的生育期长短,对高温比较敏感的品种(组合)应于5月15—6月5日播种,使其抽穗扬花避开7月底至8月上旬高温,一季晚稻宜在5月底但不迟于6月中旬播种,确保安全齐穗。

播种量与手插秧相当。免耕直播田块因田面板结,鼠雀危害较重,播种量要适当增加,一般要增加用种量的30%左右。

播种要分厢称量,先播2/3的种子,再重播余下的种子,保证播匀。播种方式以满幅撒播为主,也可以条播或穴播,有条件的地方用机械播种更好,努力做到一播全苗。播种时保持厢面湿润且无明显水层;播后要用木板等沿厢拖动塌谷埋芽,使谷芽充分陷入泥中,减少鼠雀为害,同时也可减少干热天气的影响,提高成苗率。

4.苗期管理

抓好“灌水、追肥、除草、治虫”4个环节。

(1)分期管水。3叶前保持厢面薄皮水或半湿润半干旱状态。分蘖期保持浅水层,随着群体的增大可采取间歇式灌水,保持厢面湿润或沟中有水;进入封行期,每亩茎蘖数达到预计的有效穗数时要排水晒田,晒到田面土皮缩裂,植株叶色褪淡,叶片挺直为止。

(2)追肥轻重得当。重断奶肥(促蘖肥)和穗肥,轻粒肥。早稻有效分蘖期短,分蘖要一哄而起,将总氮量1/3作断奶肥、1/3作穗肥和粒肥,总钾量的1/2作断奶肥和穗肥。中稻分蘖期温度高,有效分蘖期长,总氮量的1/4作断奶肥和粒肥、1/2作穗肥,总钾量的另两个1/3分别作穗肥。

对中稻和一季稻而言,当秧苗长到3叶时,每亩追施50%BB肥、尿素各5千克作断奶肥,秧苗长到6~8片叶时,每亩追施50% BB肥、尿素各10千克作分蘖肥。

(3)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播后两天内,喷苗前除草剂打封闭,并保持田间无积水;秧苗长到3叶时,针对田间不同杂草选择相应的除草剂防除,然后灌水追肥。注意做到及时用药,不能有草时再防治,以免贻误时机。

(4)抓好“三小虫”的防治。稻蓟马、稻象甲、稻瘿蚊是3种小害虫,但却是直播稻一播全苗的大敌。播后就要密切注视,及时防治,切不可掉以轻心。

5.中后期管理

重点抓好“防倒伏、防早衰、防病虫”工作。

由于直播稻根系分布于表层,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85%时,要立即排水晒田,控苗壮根。之后复水并保持较深水层管理,待自然落干后再灌溉,间歇管水,保根养叶,直至齐穗。齐穗后进行间歇灌溉或沟灌,保持厢面湿润,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良好的通气性,成熟前5~7天方可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复水后根据苗势补施穗肥,长势差的田块每亩施50%BB肥、尿素各5千克。注意增施钾肥。

及时搞好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防治。

总之,直播稻的栽培,成败在于抓苗,做到苗子足、匀、齐、壮,重点要抓好管水、虫害防治;高产在于种、肥、水、药,重点要搞好化学除草、施好穗肥。

(二)水稻软盘旱育抛栽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塑料育秧盘或无盘抛秧剂等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的方式移栽到大田的栽培技术。根据育苗的方式,抛秧稻主要有塑料软盘育苗、纸筒育苗、“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剂育秧抛栽或常规旱育秧手工掰块抛栽等方式。湖北省主要以塑料软盘育苗抛秧和无盘旱育抛秧为主。

1.塑料软盘育苗抛栽技术

(1)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秧龄弹性大、抗逆性好的品种。双季晚稻要根据早稻品种熟期合理搭配品种,一般“早配迟”、“中配中”、“迟配早”,选用稳产高产、抗性强的品种,保证安全齐穗。

秧盘准备。每亩大田需备足434孔塑料软盘50张。秧龄短的早熟品种可备561孔塑料育秧软盘40~45张。

确定苗床。选择运秧方便、排灌良好、背风向阳、质地疏松肥沃的旱地、菜地或水田作苗床。苗床面积按秧本田1∶25~1∶30的比例准备。营养土按每张秧盘1.3~1.4千克备足。

(2)播种育秧。

播期。一般早稻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晚稻迟熟品种于6月5—10日播种,中熟品种于6月15—20日播种,早熟品种7月5—10日播种。

摆盘。在苗床厢面上先浇透水,再将塑料软盘2个横摆,用土板压实,做到盘与盘衔接无缝隙,软盘与床土充分接触不留空隙。

播种。将营养土撒入摆好的秧盘孔中,以秧盘孔容量的2/3为宜,再按每亩大田用种量,将催芽破胸露白的种子均匀播到孔中,杂交稻每孔1~2粒,常规稻每孔3~4粒,尽量降低空穴率,然后覆盖细土使孔平并用扫帚扫平,使孔与孔之间无余土,以免串根影响抛秧。盖土后用喷水壶把水淋足,不可用瓢泼浇。

覆盖。早稻及部分中稻需要覆盖地膜保温。晚稻需盖上秸秆防晒、防雨冲、防雀害,保证正常出苗。

(3)苗床管理。

芽期。播种至第1叶展开前,主要保温保湿,早稻出苗前膜内最适温度30~32℃,超过35℃通风降温,出苗后温度保持在20~25℃,超过25℃时通风降温。晚稻在立针后及时将覆盖物揭掉,以免秧苗徒长。

2叶期。1叶1心到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控苗促蘖。管水以干为主,促根深扎,叶片不卷叶不浇水。早、中稻膜内温度应在20℃左右,晴天白天可揭膜炼苗。

3叶至移栽。早稻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根据苗情施好送嫁肥,一般在抛秧前5~7天亩用尿素2.5千克均匀喷雾。在抛栽前一天浇一次透墒水,促新根发出,有利于抛栽和活蔸,抛栽前切忌不能浇水。晚稻秧龄超过25天的,对缺肥的秧苗可适当施送嫁肥,但要注意保证秧苗高度不超过20厘米。

(4)大田抛秧。

耕整大田。及时耕整大田,要求做到“泥融、田平、无杂草”。在抛栽前用平田板拖平。

施足基肥。要求氮、磷、钾配合,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

适时早抛。一般以秧龄在30天内,秧苗叶龄不超过4片为宜。晚稻抛栽期秧龄长,争取早抛,尽量争取在7月底抛完。

抛秧密度。早稻每亩抛足2.5万穴,中稻在1.8万穴左右,晚稻应掌握在每亩2万穴左右,不宜抛秧过密过稀。

抛栽质量。用手抓住秧尖向上抛2~3米的高度,利用重力自然入泥立苗。先按70%秧苗在整块大田尽量抛匀,再按3米宽拣出一条30厘米的工作道,然后将剩余30%的秧苗顺着工作道向两边补缺。抛栽后及时匀蔸匀苗。

(5)大田管理。

水分管理。做到“薄水立苗、浅水促蘖、适期晒田”。抛栽时和抛栽3天内保持田面薄水,促根立苗。抛栽3天后复浅水促分蘖。当每亩苗达到预期穗数的85%~90%时,应及时排水晒田,促根控蘖。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切忌长期淹灌,也不宜断水过早。

施肥。抛秧后3~5天,早施分蘖肥,每亩追尿素10千克。晒田后复水时,结合施氯化钾7~8千克。

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第四代三化螟为害造成白穗。

2.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水稻旱育秧和抛秧技术的新发展,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抛秧型)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抛秧。这种方式不使用秧盘,不受秧龄限制,节本高效,简便易行。使用“旱育保姆”,可以为种子出苗和秧苗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具有不调酸、不催芽、出苗齐、防死苗、防病虫、秧苗壮、易立苗等优点。操作步骤如下:

选用抛秧型“旱育保姆”350克,可包衣稻种1~1.2千克。

浸好种子。采取“现包即种”的方法。包衣前先将稻种在清水中浸泡25分钟,温度较低时可浸泡12小时,捞出稻种,沥去水分。

包衣方法。将包衣剂倒入脸盆等圆底容器中,再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脸盆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种边搅拌,直到包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浇足底水。旱育苗床底水要浇透,使苗床0~1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均匀播种。无盘抛秧播种一定要均匀,才能达到秧苗所带泥球大小相对一致,提高抛栽立苗率。

播后覆盖细土。苗床播种后要覆盖细土再用喷壶浇湿,接着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

覆盖薄膜、增温保湿。为了保证秧苗齐、匀、壮。播种后要盖膜,齐苗后逐步揭膜,揭膜时要一次性补足水分。

无盘抛秧的秧苗在拔秧前一天的下午要浇足,一次透墒,以保证起秧时秧苗根部带着“吸水泥球”。

其他管理按旱育秧常规管理。

注意事项:在苗床的选择上,应选择土质较为黏重、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旱地;秧龄较长的,苗床应施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防止秧苗后期脱肥。

二、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指水稻收割后在稻桩上长出的稻子。即在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下,利用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加以培育,再生出分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稻谷,俗称“秧荪谷”。它具有“五省三高一增加”的好处:省种子、省秧田、省劳力、省季节(利用头季稻的营养体,从头季稻收割到再生稻成熟,一般只60天左右)、省肥料;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高(增产增收)、稻谷品质高;增加复种指数。再生稻灌浆结实处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米质可提高一个档次,表现为出米率高、腹白小、食味好。再生稻在不影响头季高产的情况下,后季亩产一般在200千克左右,高产典型亩产500千克以上(头季加再生亩产早已过吨粮);如果亩产稻谷按200千克计算,可亩增纯收益300元左右。再生栽培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的轻型栽培模式,发展再生稻既是一项抗灾措施,更是一项增加粮食总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技术措施。其培育和管理的关键技术如下:

1.种植区域:选择温光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

一是由于劳力矛盾,原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二是南方稻区种双季稻温光不足、季节紧张,而种一季稻温光有余的一季稻区。具体种植区域的确定,要看当地蓄留再生稻后,再生稻能否安全抽穗扬花(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的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上),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有无足够的季节(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安全抽穗扬花需30天左右时间),并结合品种生育期长短、茬口、种植技术的不同等因素综合考虑。

2.品种选用:选择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组合

一般杂交稻再生能力比常规稻要强,作再生稻栽培可让其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推广的杂交稻大都适合蓄留再生稻。由于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光热条件不一样,在品种应用上应注意因地制宜。要选用耐肥、秆壮、后期不早衰、再生能力强、生育期稳定在145天以内的杂交组合,如扬两优六号、Ⅱ优明86、丰两优1号等。

头季稻采用机械收割的,一定要注意筛选到再生芽眼低,萌芽力强,适于低留稻桩的品种。

3.种好头季稻:从头季稻抓起,奠定高产基础

再生稻是头季稻稻桩上腋芽萌发生长发育而成,再生芽的萌发伸长靠头季稻的根和母茎提供营养,并且与头季稻灌浆结实同步进行,因此再生稻能否高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季稻的好坏。必须从头季抓起,实现水稻“一种两收”。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一季中稻的播期在4月上旬,使头季稻在江淮地区8月10日前、沿江和江南地区8月15日前成熟收割,保证再生稻在9月10日前安全抽穗。对扬两优6号等生育期较长的组合,头季稻宜在3月中旬播种,采取尼龙保温,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确定播种期,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头季稻播种后能正常出苗生长,即温度在水稻生长起点温度12℃以上;二是头季稻能避开不利天气,如7月份高温伏旱对抽穗扬花的影响;三是再生稻安全齐穗扬花,即抽穗扬花期温度保证在23℃以上。具体日期的确定,一般是由头季稻全生育期加上头季稻收割后至再生稻齐穗所需天数往前推算。如某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安全齐穗30天,共175天,如当地安全齐穗期为9月10日,那么头季稻播种期为3月20日。在蓄留再生稻的地区提倡旱育秧,有利早播、秧壮、头季稻早熟高产、低位分蘖多、有效穗足。采用薄膜低拱架覆盖旱育秧技术,要抓好调酸、施肥、浇水、消毒、控苗、调温等环节。

施足基肥,插足基本苗。大田底肥注意氮磷钾配合,尤其施足磷肥,防止偏施氮肥。每亩基施35%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再生稻的产量随有效穗的增加而增加。再生稻要获得亩产300千克以上的产量,需要有35万左右的有效穗,按照每桩利用两腋芽,需要有18.5万左右活桩,按活桩率85%计算,头季稻的有效穗应达到20万左右。头季稻的种植密度应依据此来确定每亩插秧穴数、基本苗数量。要求采用13厘米×26厘米宽行窄株条栽方式,亩栽1.7万~2.2万蔸,5万~8万基本苗。早稻作头季稻,每亩2.5万~2.8万穴;中稻作头季稻,每亩1.8万~2.0万穴。

保健栽培,保持头季稻根茎叶活力。科学追肥,稳施穗肥——采取“底重、中控、穗补”平衡施肥。在栽后7天左右亩用2~4千克尿素促平衡生长。穗肥在始穗前17~19天到二叶半出至全出(穗长5~10厘米)施用,亩施尿素4~5千克,氯化钾3~4千克,促稳健生长,提高结实率。适温强光可施或多施,高温阴雨不施或少施。科学管水,两次晒田——实行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及时上水长穗,后期干干湿湿,控苗促根,齐穗后田间切忌断水。第一次晒田在够苗(分蘖末期,每亩茎蘖数达20万~22万)时进行,通过晒田以水调气,促进发根、壮秆、保叶、养芽。第二次在齐穗后15~20天(收割前15天),结合施促芽肥时灌一次浅水,然后让其自然落干,使得收割时田面湿润,但脚不粘泥,直到收割后3天内复水。切忌头季稻长期灌深水;伏旱严重地区不能晒田。防治好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加强头季稻稻飞虱、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三虫三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选择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农药,在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期用药。尤其要防治好纹枯病,在分蘖盛末期和孕穗期,病株率5%以上的田,要用井冈霉素防治2次。防止病虫为害影响活桩数、休眠芽的存活和稻桩的发芽能力,保证再生稻苗数、有效穗。

4.及时施好促芽肥,兼顾前后两季

施肥是促进再生稻发苗和实现穗大粒多的关键。头季稻收割前后施促芽肥、发苗肥,则发苗好,有效穗多,粒多粒大,产量高。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倒2芽开始幼穗分化,与头季稻灌浆成熟同步进行。到完熟期,地上部各节位的潜伏芽都已分化,再生稻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因此,在头季稻收割前就应开始对再生稻进行管理,促再生芽早萌发,提高再生芽的素质和成活率。

追施促芽肥可促进再生芽萌发和生长发育,解除腋芽休眠早发苗,提高根系的活力,延长老根寿命,促进争多苗,保持功能叶绿色,延长叶的功能期,为再生芽生长发育提供养分,提高再生芽成活率、提高有效穗,是夺再生稻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追好促芽肥。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施用(谷粒呈绿豆色时)。这样既不影响头季稻的成熟,又能真正发挥促芽的作用。一般亩施尿素10~15千克或35%水稻专用复合肥30~35千克。施用促芽肥还要根据田情、苗情灵活掌握,头季稻长势差的,要早施重施;长势过旺的、叶色贪青的,应少施迟施。高产栽培的还应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施磷钾肥。追施促芽肥时,田间应有水层;或间隔两三天,分两次施,以防烧苗。

5.适时收获头季稻,适度高留稻桩

头季稻的适宜收割时间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在头季稻黄熟期(成熟度95%)抢收。早发型品种再生芽萌发早、生长快,收割期可早些;迟发型品种的再生芽生长比早发型品种差,收割期应迟些。收割过早,不仅影响头季稻产量和品质,而且又切断了再生蘖芽所需养分的来源,影响发苗和壮芽培育,造成再生蘖迟发、少发、芽弱(只有在头季稻接近成熟后,植株养分供给中心才逐渐转向休眠芽);收割过迟,对再生稻生长也不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都难保证。可采用“看芽法”(剥检腋芽)确定时间,在头季稻收割前,观察正常稻株上芽的伸长情况,待大多数再生芽长达到2厘米以上(倒二、三节位腋芽普遍伸长3厘米左右)时就及时收割。在晴天上午收割,雨天不收割。

头季稻慎用机械收割,提倡人工收割。机械收割可减轻劳动强度和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但必须注意防止机械碾压等:①用改造后的收割机进行头季收割。②实行低留稻桩,稻桩留10厘米左右。低桩再生稻尽管有效穗数减少,但其穗粒数大大增加,重点在于解决低位再生苗早生快发与结实率较低的问题。在采用再生芽眼低、萌芽力强、适于低留稻桩品种的基础上进行。③采取配套措施。收割前对田块进行了排水处理(田块较干则可减轻收割机对稻桩的影响)等,确保再生稻的产量。④田间湿度适当。总之,要获得再生稻的高产,最好实行人工收割,避免踩压稻桩和根系,保护稻桩和腋芽,稻茬要尽可能割平整一些。

适度高留稻桩。头季稻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和生育期影响较大。留桩高度增加,则再生芽位多,发苗节位多,发苗数增加,有效穗增加,从而提高产量。同时随留桩高度的增加,上位优势芽保留多,齐穗早,再生稻的生育期缩短。因此,生产上头季稻应提倡适度高留稻桩。对于杂交稻,倒二、倒三芽为优势芽,占再生稻总产量的70%~80%,生产上要尽量争取倒二芽成穗。由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一样,倒二芽离地面的高度也不一样,因此留桩高度要根据品种再生芽特性、再生稻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以及肥水管理水平而定。留桩高度一般以33~40厘米为宜,以保留倒2叶节位为准。一般高秆品种留桩35~40厘米,矮秆品种留桩25~30厘米。对迟熟组合,实行高留桩,掌握“留二、保三、争四”的原则。即留住倒二芽,保护倒三芽,争取倒四芽。要让倒二芽保住活力,成为有效芽,在倒二节上必须有5~6厘米的保护段。对于早中熟品种,实行中留桩,掌握“留三、保四、争五”的原则。

6.培育再生稻:加强头季稻收割后的管理

清理稻田。头季稻收割后,及时清除田中稻草,扶正稻桩。

以水护苗,补施发苗肥。根据再生稻怕淹怕干的特点,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1次跑马水,结合追施发苗肥。如遇上高温干旱,可用田中水在早晨或傍晚浇稻桩,保持稻桩的湿度,防止稻桩失水过快,以提高发苗率和保证再生稻成活。再生稻其他生育期应采取干湿交替的管水方法,保持田间湿润到收割。切忌受旱或长期淹水。对促芽肥不足、瘦田和高产栽培田块,在头季稻收后2~3天,都应结合灌水及时施好发苗肥(壮芽肥),一般每亩用尿素和钾肥各5~10千克或35%水稻专用复合肥15~20千克,加喷细胞分裂素150克/亩。可起到发苗壮苗、保穗增粒的作用。

喷施赤霉素。发苗初期(收割后1~2天内)和始穗期(破口期),每亩次用“赤霉素”1克兑水50千克喷蔸喷苗,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壮籽肥),可促进再生分蘖生长、茎秆伸长,苗齐和抽穗整齐,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增粒增重;同时可防止卡颈和穗颈稻瘟。

防治病虫等危害。在减轻头季稻纹枯病等病源和虫口基数的基础上,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并注意防止人畜践踏。

适时收获。再生稻的生育整齐度一般不及头季稻,一般应在再生稻95%左右成熟时收获,防止过早收获。时间在10月中旬。

再生稻虽然有许多好处,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面积不广,究其原因:一方面,再生稻难获高产。①头季稻无基础。活桩少、活芽少、不适期。除播种过迟、有效穗不足、稻飞虱危害、贪青晚熟外,纹枯病是影响再生稻高产的“首犯”,如果偏施氮肥又遇上高温高湿,则会形成灭顶之灾。②只指望“再生谷”,不愿意“再投入”。促芽肥未施或不足量或偏迟,造成潜伏芽“饿”死或营养不良;或造成稻株含氮量急剧增加,加重纹枯病,导致“增肥减苗”;食叶性昆虫危害,物质难以合成转化,造成营养断路,腋芽死亡。③灾害性天气影响。低温、干旱、暴雨、连阴雨等,造成前期烂秧死苗、中期田裂断根、头季稻倒伏、后期脱肥早衰、加重病害,不能正常生长。④头季稻用机械收割时,碾轧严重、稻桩破损等,影响正常发苗。另一方面,再生稻也有一些特殊要求。包括要实行人工收割(手工收割头季稻,能有效降低对稻桩的破坏,保持再生稻萌发再生蘖、生长的根基,是实现再生稻二次收获的根本保障),要有良好的排灌条件,机械收割后要捡除稻草等等,从而制约了其发展。

总之,要实现两季的高产,必须前后茬通盘考虑:水分管理上浅水勤灌,促长抑病;病虫防治上虫菌同治,保叶护茎;肥料施用上五肥并重,一举多得。全期把好“良种选用、健身栽培、施肥促芽、高留稻桩”四关。

三、双季稻亩产超吨粮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选用高产良种、合理搭配茬口、培育壮秧、提高栽插质量、加强大田水肥药管理等集成栽培技术,实现亩产早稻450千克、晚稻550千克,全年亩产超过1000千克的产量目标,提高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

要求选用熟期适中、产量潜力大、抗病抗倒的品种或杂交组合。早稻选用鄂早17、两优287、孝早糯08等,晚稻选用中9优288、鄂糯10号、金优928、鄂糯9号等。可采用双杂配套、双糯配套、早籼晚粳、早糯晚杂等品种搭配方式。

(二)茬口搭配

根据早稻品种的成熟期、晚稻品种的安全齐穗期和秧龄弹性,搭配好早晚稻品种和确定播种期与插秧期。从品种熟性上看,早稻和晚稻的熟期搭配宜实行早配迟、中配中或迟、迟配中,其中以中配迟、迟配中产量最高。晚稻播种期的确定采用倒算法,如:早稻3月下旬播种,7月20日前收获;晚稻全生育期按120天计算,秧龄期35天,则晚稻应于6月中旬播种,7月25日前移栽,可保证晚稻于9月15日前安全齐穗。

(三)培育壮秧

早稻宜推广旱育秧,防止烂秧;晚稻采用“稀播+多效唑”湿润育秧或旱地软盘育秧,确保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可采用早直晚抛、早机晚抛、早机晚插等栽培方式。

(四)采用早熟腾茬栽培技术

大田栽培注意采用密植、控氮、增钾、晒田等措施,促进安全齐穗、适时成熟,防止早稻僵苗迟发、贪青迟熟、倒伏滞长,晚稻缺肥早衰、迟熟卡颈等,保证前后茬正常的生长季节。

用足种量,适当多插基本苗。栽插密度太稀、基本苗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适当增大用种量,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依靠主茎成穗,缩短分蘖期。早稻杂交稻每亩大田备足种子2~3千克,常规稻每亩大田用足5~8千克;晚稻杂交稻每亩大田用足1.5~2千克种子,常规稻每亩大田用足2.5~3.5千克。早稻杂交稻株行距13.3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亩插基本苗8万~10万;常规稻每蔸插5~6粒谷秧,亩插基本苗10万~12万。晚稻株行距16.5厘米×20厘米,每亩插足18000蔸,每蔸插足2粒谷秧,杂交稻亩插基本苗8万~9万。

间隙灌溉,适时控苗。插田灌水后,浅水活蔸。待田面自然落干后2~3天再灌水,坚持浅水勤灌;在分蘖末期必须排水晒田。孕穗抽穗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直至成熟收获前5~7天断水,防止断水过早。

施足底肥,控氮增钾。早稻每亩施足1000~1500千克腐熟栏肥作底肥,晚稻推行秸秆还田。早晚稻每亩施足35千克水稻专用配方肥(氮、磷、钾复合含量40%~45%),分蘖期看苗追肥,齐穗后看苗补施穗肥防早衰,增加千粒重;追肥品种除尿素外,一定要加追钾肥。

(五)坚持绿色防控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实行机防统治,在病虫防治适期选用绿色环保农药集中统一防治,确保防治效果和稻谷卫生安全。

双季过吨粮,关键是根据品种、茬口、气候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采用相应的育秧方式培育秧龄适宜的壮秧,配合采用早熟栽培技术,兼顾前后两季高产。

四、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

水稻纹枯病 属真菌病害,俗称“花足秆”,田间越荫蔽、氮肥施用量越大则发生越重。防治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晒田,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治时应抓住防治适期,拔节期前病株率达15%即施药防治。每亩可选用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40克或5%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30%苯丙·丙环唑乳油15~25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稻瘟病 属真菌病害,水稻从发芽到收获都可受害,由于侵入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分为苗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防治方法上除选用抗病良种,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外,重点抓好以下环节:①种子消毒:用线菌清或强氯精浸种,可兼治白叶枯病、恶苗病胡麻斑病等。②秧苗带药移栽:在移栽前3~5天,每亩20%三环唑(克瘟唑)600倍液60千克喷施后带药移栽。③喷药保护:适时施药防治。早抓叶瘟,稻株上部3片叶片病率为3%左右时及时施药;狠治穗瘟,应在破口至穗期施第1次药,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2次药。每亩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稻曲病 属真菌病害,俗称丰收果、青粉病、谷花病,是水稻穗期的重要病害。防治重点: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慎用穗肥。③药剂防治:水稻破口前3~5天,亩用30%苯丙·丙环唑乳油15~25毫升、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0克、2.5%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水剂(纹曲宁)250毫升或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0克任一种,兑水50~60千克喷雾防治。

水稻穗期综合征 水稻孕穗后期至齐穗期间的水稻穗期易遭受多种病害集中为害,这段时间20~25天。一般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稻曲病、褐色叶枯病、稻叶黑粉病、稻粒黑粉病、紫秆病、菌核病、叶鞘腐败病等多种病害,其中中稻、晚稻穗期综合征发生程度要重于早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防治方法上主要采取药剂防治,每亩可用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或40%三唑酮·多菌灵(禾枯灵)可湿性粉剂,兑水50千克喷雾。

(二)水稻虫害

褐飞虱 俗称蠓虫,只危害水稻,危害严重时稻株基部呈黑褐色,全株枯死,倒伏,有时造成绝收。防治重点:①物理防治。利用褐飞虱的趋光性,进行灯诱杀虫,每50~6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②药剂防治。当中晚稻百蔸虫量达到1500头时,要及时用药防治,施药时要做到“分窄厢,灌深水、打基部”。常用药剂为: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

白背飞虱 俗称“火蠓子”。多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取食,具有趋光性和趋嫩绿习性。防治方法同褐飞虱。

稻纵卷叶螟 其防治重在保护水稻3片功能叶,在幼虫初孵期用药,提高防效。化学防治要抓住关键防治时期。①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②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赤眼蜂。选用生物农药Bt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③药剂防治适期为分蘖期至抽穗期。亩用40%丙溴磷乳油80~100毫升、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8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7天防治1次,每代防治1~2次。

二化螟 俗称蛀心虫。食性广,一般低温多湿年份有利于二化螟发生,先形成枯鞘,后期形成白穗和虫伤株。防治方法:①挖掘稻根,消灭越冬幼虫;在化蛹盛期前先浅水,后深灌灭蛹,消灭越冬虫源。②秧田采卵块。③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④用Bt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⑤药剂防治。当二化螟处于低龄幼虫期,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2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三化螟 以幼虫蛀茎为害。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咬断心叶,形成枯心苗或枯心团;抽穗期形成半枯穗、白穗或白穗团。控制三化螟为害最好的防治策略是采取防、避、治的防治方法。①减少越冬虫源。春播前应尽早地翻耕稻田,消灭幼虫;越冬幼虫化蛹期及时灌水,杀死越冬幼虫和蛹。②栽培治螟。将耕作制度和品种单纯化,减少三化螟辗转增殖为害的桥梁田;安排一定面积的稻田,使其生长嫩绿茂盛,集中诱杀雌蛾产卵。③人工、物理防治。结合田间管理,摘去卵块。在枯心苗或白穗株出现初期,要尽早将枯心苗和白穗株连根拔出,集中销毁。④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⑤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至破口露穗期防治,药剂同二化螟。施药时田间要保持3~7厘米水层1周。

稻蓟马 以成、若虫锉伤吸稻叶表皮,吸食水稻汁液,易造成空瘪粒。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田间世代重叠严重。当气温达12.5℃时,越冬成虫开始取食、产卵。药剂防治:亩用40%毒死蜱乳油60毫升、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

稻象甲 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以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幼虫食害稻株幼嫩须根。主要危害中稻和一季晚稻秧苗,特别在油菜收割后本田或周围秧田发生较重。化学防治:当百株秧苗象甲成虫达到20头时,喷洒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也可用糖醋稻草把诱捕成虫。

稻瘿蚊 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形成“标葱”。水稻从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几乎都形成“标葱”或扭曲不能结实。防治稻瘿蚊的策略是“抓秧田,保本田”。防治方法:防止秧苗带虫,必要时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浸秧根后用塑料膜覆盖5小时后移栽。秧田用药防治主要采用毒土畦面撒施方法。于秧苗起针到2叶1针期或移栽前5~7天,每亩用10%丙线磷或5%喹硫磷、3%氯硅磷颗粒剂1.25~1.5千克,也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5~4千克拌土10~15千克均匀撒施。

(三)水稻草害

稻田杂草种类多,发生面广,杂草密度大,对水稻的危害重。据调查,稻田杂草有60多种,其中被列为中国十大害草之中的稻田杂草有稗草、眼子菜和鸭舌草,被列入重要杂草之中的有稗草和异型莎草,被列为主要杂草的有牛毛草、矮慈姑、节节菜、空心连子草、水莎草、四时萍等。

1.常规水育秧田化学除草技术

以稗草为主的秧田,可以选择以下配方:①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50~75毫升,于秧苗1~1.5叶期拌湿细土10千克均匀撒施,露水未干时不要施药。秧板要平整,不能有积水。②每亩用50%禾草丹乳油300毫升,于秧苗1~1.5叶期兑水30~50千克喷雾。喷药后不能灌深水,以防药害;3天内不能排水,保证药效。

以稗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的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①35%二氯·苄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兑水30~50千克,于水稻秧苗2~3叶期喷雾。湿润施药,药后1~2天灌水3厘米左右,保水5~7天。使用过多效唑、烯效唑的秧田慎用。②50%禾·苄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0~150克,兑水30~50千克,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播种塌谷后立即施药,也可在秧苗1.5~2叶期施药。注意田面要平整,防止局部积水,谷子不要露出泥面。

2.旱育秧田化学除草技术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①每亩用60%乙草胺乳油75~120毫升,于盖土后覆膜前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对露籽易产生药害,催芽谷秧田不宜使用。②每亩用36%丁·乳油80~120毫升,或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50毫升加12%草酮乳油50毫升,于盖土后覆膜前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注意谷子不要露出土壤表面。

苗后茎叶处理可以选择:①每亩用90%禾草丹100毫升加10%苄嘧磺隆可湿粉10~15克,于秧苗2~3叶期兑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②17.2%哌苄(幼禾葆)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80~220克,兑水30~50千克,于揭膜后2~3天施药,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处理。③后期仍有莎草为害的秧田,可于起秧前7天左右,每亩用20% 2甲4氯水剂200毫升左右兑水喷雾。

3.水稻移栽田、抛秧田化学除草技术

水稻移栽田、抛秧田防除的重点是前期第一个发草高峰期的杂草,目前常用的除草剂是杀稗剂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的复配制剂,也可选择这两类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常用的杀稗剂有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禾草敌、环庚草醚等。抛秧田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选择除草剂时要特别注意。为了安全起见,含有乙草胺、甲磺隆的除草剂仅限于南方稻区使用。

每亩用20%异·苄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14%乙·苄可湿粉40~50克,或25%乙·苄·甲(精克草星)可湿粉20~25克,于移栽后3~7天,拌湿细土10千克均匀撒施。施药时保持3~5厘米浅水层,药后保水5~7天。注意仅限于南方稻区移栽田使用。

每亩用37.5%异·苄可湿性粉剂80~135克,或每亩用10%丁草胺微粒剂500~600克加10%苄嘧磺隆可湿粉(或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于移栽后3~7天拌湿细土10~15千克均匀撒施。施药时保持3~5厘米浅水层,药后保水5~7天。

每亩用25%二氯·苄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粉25~30克加苄嘧磺隆可湿粉10~15克,于抛(栽)后5~7天兑水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1~2天灌3~5厘米浅水层,并保水5~7天。

4.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水直播稻田杂草与水稻共生期长,一次施药很难控制整个生长期杂草为害。一般采取“一封(播前消灭老草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新草)、二杀(苗后前期茎叶处理)、三补(分蘖期补除)”的方式。

播前处理:免耕直播田由于播前不经翻耕,水稻播种时杂草发生基数大,还有一部分大龄杂草,需进行化学除草。①每亩用20%百草枯水剂150~200毫升,于水稻播种前2~5天,兑水40千克喷雾处理。施药前排干田水。②每亩用10%草甘膦水剂500~750毫升,于水田播种前5~10天,兑水40千克喷雾处理。施药前排干田水。

翻耕直播稻田若常年稗草、千金子等杂草发生严重,也可以在播前进行化学除草,以争取主动。①每亩用5%乙草胺颗粒剂1千克,于播前3天撒施,药后3天排水落谷。②每亩用12%草酮乳油150毫升左右,于播前3天兑水30~50千克喷雾处理。药后3天排水落谷。

播后施药:①每亩用50%禾·苄可湿粉150~200克,于水稻2~3叶期,稗草2叶期前拌湿细土10~15千克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面保水3厘米,药后保持浅水层3~5天。注意田面要平整,防止局部积水;若遇较大雨量时,要及时排水,以防止出现药害。②每亩用35%二氯·苄可湿性粉剂25~30克,于水稻2~4叶期兑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保持田面湿润,药后1~2天保持浅水层5~7天。③每亩用30%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于水稻2~3叶期兑水30~50千克喷雾或拌湿细土10~15千克撒施。药后保持浅水层5~7天。

水稻分蘖期(5~7叶期)施药:由于前期失除或者防效不理想,田间杂草发生严重,可以于水稻5~7叶期施药补除。①如以稗草为主,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25~35克,兑水50千克喷雾处理,药后1~2天复水并保水5~7天。②如以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可选用苄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防除。③如稗草、莎草和阔叶草混发,可选用二氯喹啉酸加苄嘧磺隆进行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