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与改革的评论——《一杯苦酒》中文版“译者的话”
我参加了本书部分翻译和全书最后的译文校对。在译校过程中接触到书中讲到的许多苏联历史上的事件和作者对这些事件提出的看法,有时不免引起我对我们的苏联研究工作和对本书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我想简要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本书俄文版于1994年出版。1998年作者又对原书作了不少修改,特别是在第四编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这本中文版就是根据修改稿翻译而成的。作者说他这本书是他“多年来思考、怀疑、踌躇和苦恼的结果”。看来,他把书名叫作《一杯苦酒》,意在表明他回顾苏联的历史犹如在品味一杯苦酒。
我是几年前知道这本书的。大约是在1997年年中,50年代初我就认识的一位俄罗斯老朋友杰柳辛来北京开会。他当年是苏联《共青团真理报》驻北京记者,后来又长期任苏联《真理报》驻北京记者,回国后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工作,中苏关系恶化时他因主张苏联应同中国友好而受到过一些指责。在交谈中我问他,现在俄罗斯出了很多回忆录,你认为哪几本材料和内容较丰富,值得一读。他推荐了几本,其中就包括雅科夫列夫的这本书。
雅科夫列夫的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部回忆录,但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作者从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明、道德等方面回顾了苏联的历史和苏联的改革,探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世界当前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雅科夫列夫其人对我们中国人大概并不陌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他是苏共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是戈尔巴乔夫的左右手,也是利加乔夫的对立面。他在这本书中明确表明他反对苏联的布尔什维主义,主张社会民主主义。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这样一个人写的书,是否有价值予以译介,是否值得一读?我译校完后的感觉是,不但需要读,而且需要对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和提出的许多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觉得为了进一步弄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详细过程和研究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就需要读这本书。这几年俄罗斯出版了不少当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其他一些高级领导人的回忆录。我认为我们在研究苏联改革和剧变问题时,这些书都需要看。我国已翻译出版了利加乔夫的《戈尔巴乔夫之谜》、雷日科夫的《大动荡的十年》、博尔金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等书,这些书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苏联当时的情况都很有用。可是苏联这场改革的主角戈尔巴乔夫本人的回忆录《生活和改革》一书尚无中文译本。雅科夫列夫也是这场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在书中披露了别人的书中没有涉及的一些事,例如1987年年中,苏共中央全会上发生的叶利钦提出辞职事件之前,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一次会议上叶利钦同其他政治局委员间就已经产生意见分歧和争论的事实。当时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中存在着两派。雅科夫列夫等人的立场、观点是同利加乔夫等人不同的。如果只知道其中一部分人提供的事实和观点,而不知道另一部分人提供的事实和观点,是很难弄清楚苏联这场复杂改革过程的,因而也就很难对之作出有充分根据的分析和判断。这是我认为我们需要阅读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当然,正如有的俄罗斯回忆录作者所说的,回忆录作者往往“面临着两个诱惑:一是算老账;二是在事后把自己写得比当时更聪明、诚实和勇敢”。本书作者是否受到这两个诱惑,这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其次,作者在书中就有关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欧洲文明的历史发展、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苏联走过的道路、斯大林主义、布尔什维主义、苏联改革的教训、俄罗斯该走什么道路、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挑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议论和看法。不管你是反对,还是同意,或部分同意作者的观点,我觉得这些问题和观点还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和研究的,而且要对这些问题作出符合历史实际和时代精神的、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且不论本书作者的思想理论本身如何,仅就作者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这些问题展开的论述来看,可以说本书有它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再其次,我想,对作者这个人和他所代表的思潮在苏联的出现这个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雅科夫列夫出身于苏联农村的劳动家庭,参加过卫国战争,战后在大学历史系毕业。他在苏共各级职务阶梯上从基层党组织书记逐级上升到苏共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后来当了10年驻加拿大大使,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上升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同布尔什维主义、斯大林主义决裂,而转向社会民主主义。而且在苏联像他这样发生思想演变的人不能说是个别的,他不过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代表人物。为什么在苏共执政下,雅科夫列夫等人会对苏联社会和党内生活在开始时感到困惑和怀疑,后来又感到失望,最后成为苏联这个制度的反对者?对这些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吗?我是完全相信毛泽东在苏共20大后对当年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的错误的评论的。他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最近我还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胡乔木讲述毛主席当年的心情说:“苏联揭露的斯大林的统治,其黑暗不下于历史上任何最专制暴虐的统治。毛主席日思夜想就想走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究竟斯大林的这种统治在那个年代在苏联老百姓,尤其是在思想比较敏感的青年的心中产生过什么影响?从雅科夫列夫对自己战后经历的叙述中,似乎也可对这个问题找到一点回答。
应该承认,我们对苏联不少历史问题和事件还不是弄得很清楚的。有些事我们似乎已清楚了,但这几年随着一些历史档案的发表和历史真相的澄清,我们认为已经清楚的问题,又得重新去研究。比如,苏联何时开始揭露斯大林个人迷信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是赫鲁晓夫开的头。可是现在有确凿的材料说明,斯大林逝世后第一个提出要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竟是马林科夫,而不是赫鲁晓夫。所以,只有多方收集材料和广泛阅读各家的著作,包括雅科夫列夫这样的著作,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苏联历史的了解,使自己的研究更加深入下去。
以上是这本书的译校工作所引起的我的一些感想。至于对这本书本身,我还想说,这是一本就俄文来说也是较难读,因而也是较难译的一本书。作者喜欢使用文学的笔调、生僻的字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引用诗文和典故。从本书的目录看,有不少章也不易一眼就能望文生义知道它要讲什么,只有看了正文才能知道题目的含义。所以我想在这里先把本书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也许可为读者提供一些方便:
第一编《从源头谈起》,先叙述了作者本人的经历,苏共20大对他的影响,对赫鲁晓夫的分析评价,一直讲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然后在第一编第二章《先驱者》中,转而论述法国大革命及其领袖人物,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先驱者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的影响。其后三章议论的是哲学问题。作者对矛盾论、物质和精神、本质和现象、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提出了他的质疑和看法。
第二编《布尔什维主义》,是对苏联历史的评论。从1917年二月革命讲起,论述二月革命的教训未被记取,直到今天俄罗斯还要完成二月革命提出的许多任务。接着论述了十月革命,分析了布尔什维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它同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专政的关系、其思想特征教条主义在俄国土壤上产生的历史根源。第八章《墓地十字架的种植者》,题目十分怪僻,讲的是斯大林执政时进行的大清洗、大镇压,列举了大量材料,叙述了莫洛托夫等(包括赫鲁晓夫在内)在大镇压中所起的坏作用,也叙述了朱可夫对几百万回国后被当作劳改犯对待的被德军俘虏的苏军战俘的平反所起的作用。第九章论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运动。第十章论述了斯大林对冷战的产生应负的责任,其中提到1949年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
第三编论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来龙去脉。收录了作者本人在改革初期向戈尔巴乔夫提交的进行全面改革的政策建议。分析了苏共提出加速战略的历史原因。叙述了苏共领导层内部分歧的出现和发展。论述了苏联的政权和权力的体现形式——党机关、经济机关和暴力机关的三头执政结构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及其与1991年8月19日事变的关系。作者还对列宁、斯大林到契尔年科六位苏联领导人作出了他的评价。作者在第十二章中还分析了苏联改革的困难、它的失败原因和教训,以及戈尔巴乔夫的失误。最后在第十三章中论述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改革,承认对民主和市场经济有过浪漫主义的幻想;在这一章里讲的《七个“非”》中,还提出了他认为俄罗斯改革和俄罗斯的社会改造应实现的七个目标。
第四编对20世纪世界曾出现的两种制度的对抗和冷战进行了反思,认为俄罗斯要走的是不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划分的“第三条道路”,并论述了当前世界向人类提出的挑战,从分析几个世纪以来欧洲文明的发展过程出发,提出了冷战后的世界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我个人认为需要译介《一杯苦酒》这本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世界上,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世界各国各种学派和思潮,而不能对之不闻不问,我们应该对各种学派和思潮提出的问题作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对当今世界在各方面向我们提出的挑战作出我们自己的回答。我们有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我们又有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对雅科夫列夫在他的书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读者无疑会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最后,我要说明一下我们四个译者所做的工作。徐葵(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翻译了本书的第一编,王器(同上单位研究员)翻译了第二编,张达楠(同上单位译审)翻译了第三编、作者写的序言和附录中的作者生平,徐志文(同上单位副研究员)翻译了第四编。张达楠对全部译文作了第一遍通校,徐葵作了第二遍通校。还要说明的是,作者在原稿中没有任何注释,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尽可能给书中讲到的一些人和事作了一些译注。但是不论在译文中还是在译注中错误在所难免,尚祈读者给予指正。
(此文完稿于1999年1月,此书中文版由新华出版社于1999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