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智之力
心智模式有五个基本问题: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他人,怎样看待环境,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一个人如果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五个问题,他的人生一定是通透智慧圆融快乐的。
第一节 心智模式之初识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教练技术的课程,这个课程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发现心智模式的力量,知道了一个人的行为受制于思维模式。心智模式是指人的思想习惯、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心智模式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一张隐藏的心灵地图,极少有人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者图像、印象。
教练是镜子,反映真相,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行为和实况。
教练是催化剂,促使被教练者立即采取行动,激发意愿,提高行动力,挑战被教练者做到更好。
教练是指南针,协助被教练者清晰他们的方向,排除干扰,更有效地更快捷地达成目标。
教练技术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心态与信念。教练技术的核心是改变根植于人们内心的信念。信念的焦点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信念的宽度影响着成果的丰硕。固有习惯常常束缚了我们的信念。人要改变先从改变行为习惯开始。
人们最害怕的是改变习惯,因为这其中有对无知的恐惧,有推倒重来的剧烈震动,有潜意识的自我认知与保护等。教练不是从成果入手,也不是从行为入手,而是从信念的层面切入,直指问题的核心——审视固有的观念、拓展信念的宽度。一旦信念的区域扩大,人们行为的选择也多了很多可能性,成果就会更加丰硕。
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具有能够去引领自己的员工和他人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应该具有教练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的员工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
学习心智模式的课程,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认知模式、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学会了用另外一种视角和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看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真实和美好,让我活得更激情喜悦,家庭更幸福和谐,事业更顺利繁荣,因此,我感恩这门课程。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心智模式决定人的成败:成功者具有正向思维:积极、开放、具有建设性导向。失败者具有负向思维:消极、封闭、具有破坏性导向。心智模式有五个基本问题: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他人,怎样看待环境,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一个人如果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五个问题,他的人生一定是通透智慧圆融快乐的。
对于管理而言,心智模式如果不去掉,所有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会踢到心智模式这块隐藏在暗处的顽石。
心智模式的四大顽石:
1.归罪于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出了问题相互推卸责任,归罪于外,而自己永远是对的。
2.墨守成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常常容易固守既有的,习惯的东西。过去这样做,现在还这样做,别人这样做,自己也这样做。习惯像无形的枷锁,自我设限,难以摆脱桎梏和牢笼。
3.局限思考。盲人摸象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局限性。苏东坡有首著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歌富有哲理的指出处在局部难窥事物全貌的状况。
4.心态不正。人的心态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看问题的角度和结论。
改善心智模式意味着否定和抛弃旧有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实现心灵痛苦的转变,因此必须锲而不舍,坚持到改善心智模式的思想技术的成熟。
那么如何改变呢?简单来说:
(1)把镜子转向自己。
(2)倒掉壶中的水。
(3)用多棱镜看世界。
(4)敞开胸怀。
具体来说有四项技术:
第一项技术:一事当前,先照照自己的心态正不正,反思自己的责任或过失,经过这种修炼后,再看事物,就会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
《史记·项羽本纪》提到项羽的失败是咎由自取,他的固执骄傲,不听人劝是失败的主因,但是到了乌江边,本可渡江再等机会,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惜的是他为自己的个性所害,选择了自刎。到了生命的最后仍不知悔悟,仰天长啸说道:“天要亡我,非我所不能也。”
后世对此的评语,用一首诗表达:“兵家胜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不愿渡江卷土重来,他也不愿包羞忍辱,他认为失败是上天执意要灭他,而不是战事的不利或兵略的误用。但是,如果他换一种视角看待自己暂时的失败,结果不一样也未可知。
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朋友是你自己,最被人忽视最无法躲避的朋友还是你自己。
最悲苦的孤独不是身边没有知己,而是心中遗弃了自己,同样,我们最需要的帮助不是来自别人的关怀,而是实在而顽强地自助。
连自己都不肯接纳自己,便无法需求这个世界给你一个你想要的位置了,连自己都不敢正视自己,便无法在红尘中寻找更多人的理解。
和自己坐个对面,不妨把自己当个陌生人,冷眼看看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妄想,不带偏见地听听自己的誓言是不是谎言,甚至还可能站起来和自己掰掰手腕较较劲。
不能站在对面换个角度推敲自己反驳自己,那他永远无法完善自己。
和自己坐个对面,尤其是在自己得意的时候,平安无事的时候,这样你才保持了赢家的姿态,你才不愧为自己心灵最忠实的朋友。
自己是你假想的对手,多和自己较量几个回合,才会有准备去和别人较量,有时可怕的不是被别人击败,而是明知自己实力不足仍然要孤注一掷,最终一败涂地。
第二项技术:一个人无论名望学识再高,若要学习新的东西,必须倒掉水壶中的水,从头学起,抛弃成见,不耻下问,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也是。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完全没有心事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样,理完发的感觉也十分美好,因为多余的东西去除了。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记得一部戏里,一个人对主人公说:“走吧,不要回头,做不好不要回来。”他的意思是让他离开这里,是希望不要让过去拖累他。儿童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过多的心事,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而成人则不同,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想象出来的复杂以及一些扩大了的悲痛。
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是一段段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要坚强,就要勇于转身,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佛法里有一句话叫作“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生烦恼看谁都不顺眼,心生和谐看谁都舒服,心生爱看谁都可爱,心生痛苦看谁都不顺眼,所以先转回头来把自己的心刷干净了,这是唯一的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你会一天一天地在自己的心里积聚许多的东西,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东西,这些东西越来越多的占用了你越来越大的空间,而你能够对新的东西的容纳程度也就越来越小。你要想让自己永远都有很大的空间去成长,我们就要学会经常放下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去拿一些有用的东西填进来,成为你成长的营养。这样,我们就永远都有空间和能量去成长。
我们被我们自己所谓的经验和痛苦一层又一层地圈缚起来了,我们给自己做了一个笼子,这只笼子就在我们心里,它把我们许多的愿望和憧憬关在了里面,让我们失去了许多冲击目标的力量,给我们制造了许多的痛苦和伤害。今天,在这里,在这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自己做些什么,我们要不要拆掉我们心中的这个笼子,让我们的心从此变得自由和轻松、更有活力,更加精彩。拿掉你心中的那扇铁窗,活出你自己。
第三项技术:小时候,我们都玩过万花筒,万花筒里的世界色彩斑斓,丰富多变。人的阅历丰富了,看问题的角度反而单一了。我们需要重新拿起儿时的万花筒,那才是一个真实、丰富、多变和趣味无穷的世界。
第四项技术:要有气度,大胆敞开心胸,让自己能容纳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自己的人,只有去接受其他的可能性,才能发现更多的东西,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早晨打开窗户,你可能看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也可能看到满地泥泞,这都在于你自己的内心定位。如果我们想要活得开心一些,每天都活得有激情有活力,生活的状态应该定位成什么?咱们就用一个字描述“活”,思想要活、身体要活、精神要活。所以,有跳舞机会的时候,我们就要大胆地跳,那是活着的表现;该大笑的时候,我们不妨大声地笑,那是活着的表现。再如工作的态度,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还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你把工作的态度定位于全力以赴,你就会开心地工作,并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如果你把工作的态度定位为敷衍了事,你工作时就会得过且过,磨洋工,混日子,工作也没有什么成果。凡是工作和生活结果不好的人,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定位错了。
因为我感受到了教练技术课程对我的巨大价值和改变,我热切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教练技术课程的教育和训练,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活得激情灿烂。我办了一家培训公司,主开教练技术的课程。借由我们的课程,有太多的人从郁结愁闷的人生走向了绽放喜悦的人生,太多的夫妻从怨怼吵闹到恩爱有加,有太多的企业从濒临倒闭到欣欣向荣,看到这些美好的事情出现,我由衷的高兴,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身边的人和事都变得美好和幸福。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心智模式的力量。有一位学员说,我63岁,读书36年,双学位会四国语言,在机关工作多年,认为没有人可以改变自己,没有想到参加四天培训自己改变这么大。这就是心智模式训练的力量,这也是最好的改变案例。
教练技术课程分三个阶段。一阶段是关于发现自我,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秀特质,以及身上一些固有的需要迁善的地方;第二阶段是自我超越,突破你原来固有心智模式,并超越自己;第三阶段知行合一,就是把第一、二阶段学习到的已经突破的思想和行为在第三阶段去行动,去运用,去做到,让你的心智模式得到改善,并使改善的成果固化在自己身上,形成新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享受另一个自己不曾体验过的美好人生。
教练技术课程让我们明白成长的层次,并且让我们如何正确顺利地走过这个层次,实现人生的丰满富足。
(1)依赖:围绕“你”的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你。
(2)独立:着眼我的观点,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3)互赖: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伟大的前程。
课程里的一切都是关于你的,在这个课程中你将清楚地看到你的人生。在课程内的每一个时刻都像一面镜子让你去观照和看到你的人生态度,而这样做对你是否有效?如果对你无效,那我们便需要检视一下是什么东西推动那种行为,好让我们能创造不同或新的行为才可以达到不同或新的成果。所以课程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对你重要的是获得生命中的成果。每一刻都是一个机会让你去学到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东西。
参加教练技术课程培训,大家反映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成长,心都静了下来,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教练技术三个阶段的课程就好比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看武侠小说,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在武学上有所成就,必须打通任督二脉,不打通任督二脉,再多的苦练再好的教练都收效甚微。所以这个旅程应该走,而且必须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杨绛先生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也深深地为因为课程改变他人生命状况而感到高兴与自豪,看着不会笑的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着对自己人生很随意的人选择认真对待,看着自私的人开始懂得付出,心里有一份激动,更多的是喜悦和感动!
第二节 心智模式的妙用
南怀瑾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千里迢迢跑去求道学剑,经过很多次拜访,才见到那位仙风道骨的老人。老人先是不承认有道,更不承认是剑仙,后来禁不起恳求,才对南先生说“学剑可以,我先问你,会不会看花?”“当然会看。”南先生答曰。“不然。”老人说:“普通人看花,聚精会神,将自己的精气神,都倾泻到花上去了,会看花的人,只是半觑着眼,朦朦胧胧间,反将花的精气神,吸收到自己身上来了。”正如庄子所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不只是看花,乃至看树、看草、看缥缈的天空,甚至看世间万物,都在借助天地间的光能,关键不在看什么,而在于怎么看。
正如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的:“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
会看花的人,就会看云、看月、看星辰,并且在人世中的一切看到智慧。
学佛就是把握人生,如同人开车在路上,到转弯要转弯,到上坡要上坡,到下坡要下坡。如果开车都按照平地的直路来开,该转弯不转,该下坡不下,该上坡不上,行吗?舍不得时间学习就永远没有本能,舍不得机会练功夫就永远没有本事。本能是人的智慧,本事是人的耐心和技术,你虽然有技术但是没有耐心,你的技术也没法做得好。所以本事需要耐心,本能就是要有智慧,要有学问。
通过心智模式的学习,通过游戏环节,所有学员都深刻体会并领悟,他们明白了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情绪导向、惯性思维等思维误区带来的障碍,最终打破限制性信念。通过体验学习,了解到团队协作的力量,认识到做任何事情必须有担当,只有持有责任者的态度,才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有能量。明白和厂家共赢,和员工共赢,和客户共赢的重要性,学会以包容的心态接纳身边所有的人,知道如何建立包容、关爱、感恩的企业文化。
别把成功看得太复杂。实际上,成功并不像我们看上去那么复杂,有时越简单越容易成功,尽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有时我们应该让心态简单一些,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方法去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事情,原本很简单,被我们人为的搞复杂了。
心智模式到底学什么?
学会锻炼自己
学习问自己问题,学会用下面的问题反观自己:
(1)当我在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再三问自己:从这当中我看到了自己有什么过失?我体会到了自己有何感受?我领悟到自己在批评什么?指责什么?
(2)当别人在批评我,指责我时: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试图去证明谁对谁错。
(3)当我与别人斤斤计较或相互比较而且绝不退让时:好好地问自己:我在计较什么?我怕失去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在贪着什么?
(4)当我见不得别人好,嫉妒别人时:反复问自己:我害怕拥有什么?我曾经失落过什么?同时也告诉自己:那是我可以拥有的。
(5)当我无法忍受别人对我的眼光与看法时:重复地问自己:我在意的是什么?我在害怕什么?我不能面对的是什么?
(6)当我无法对别人诚实并且不断说谎时:诚实地问自己:有哪些事是自己不该做而去做的?有哪些事是不想让对方知道的?
(7)当我伤害别人因此自责而无法宽恕自己时:重复地问自己:为何想报复?透过伤害,我可以报复到什么?透过伤害,我可以得到什么?
(8)当我受到伤害,委屈而无法原谅对方时:真切地问自己:为何由我来感受?为何是我受到伤害?
(9)当我在可怜,同情别人,想帮助对方时:诚实正直地问自己:我可怜,同情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我的帮助对他有用吗?我的介入是帮助他还是害他?
(10)当我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重复地问自己:我到底怎么了?身体想告诉我什么?去倾听身体所传达的讯息,去理解来自内心的想法,不要去否定内在的真实声音,也不要去追求外在任何解决方法,唯有内观自己才会明白自己怎么了!唯有医好自己的心,肉体才有复原的可能。
(11)当我经历灾难遭遇横祸时:我必须深深的感恩拥有如此的体验,自己能否清楚地看到:那只是自己选择遭遇的一个历程!透过这种重大的灾祸,重复地提醒自己:把握每个当下,并唤醒自己:务必力求觉醒!自己还要迷失吗?自己觉醒了吗?
(12)当我无法原谅别人并对别人生气时:此时此刻的你也正代表自己无法原谅自己,而且自己在对自己生气。重复地问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什么事?自己存在哪些问题?
(13)当我在为自己的缺点行为辩解时:我清楚地看到其实是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自己无法诚实面对自我问题的结果所导致的辩解。行为其实是来自于自己过去及现在的业种。如实地告诉自己:辩解只是逃避面对的手段。不断重复地告诉自己:不要再辩解,好好面对自己吧。
(14)当我无法拥有财富,一直赚不到钱时,先自我检视是否有重大失落事件,过去曾经有过的失落会让自己害怕拥有,必须先抚平内心的失落,重拾失落的自己,看看四周环境:重复地问自己:我害怕拥有什么?我不能拥有什么?我可以拥有什么?害怕拥有哪些?不能拥有哪些?可以拥有哪些?直到最后你会体悟到你是可以拥有一切的。
(15)唤醒内在智慧的洞见去观照自己内在的一切,倾听自我内在的声音,察觉每一个起心动念,为何心痛?为何烦恼?为何害怕?为何担心?为何懊丧?为何动怒?为何固执?为何计较?为何爱恋?为何伤悲?时常观照这十个升起的念头或感觉,不断地问自己为何升起这些想法?要求自己去观照这十个为何背后的缘由及深层的声音,当你了解到背后的缘由,听到真正的声音时,你将洞察到这一切的想法与念头,洞见它们,接受并放下,那些负面的阴影自然会消失。
第三节 改善心智的意义
有人说如果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模式,教练技术则改变了人们的心智模式。
在人类历史当中,爱迪生、爱因斯坦、迪士尼、达·芬奇、弗洛伊德、米开朗基罗、莫扎特等人以他们超群的智慧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能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呢?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曾拥有一些“天才”的时刻,比如某段时间才思敏捷,思考处理问题很有创意,做事也很有效率。但是,这些特别的时刻似乎取决于我们的状态,如灵感、情绪等,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有就有。
心若被困,天下处处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人间天堂。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要打开自己的心,让自己拥有最好的状态。成为一位优秀的人首先从磨炼心智开始。心智的清澈清晰,也代表着非常清楚自身热情之所在,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拥有伟大且清明心智的人能热切的拥有一切的道理,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如何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最后方能心想事成。教练技术课程帮助人们活在当下,让人们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通路是打开的,什么时候是关闭的,并懂得如何重新打开它。而教练的一个重要身份就是让人们能扩大和深化“我是谁”的感知与最高生命能量连接,能更充实、更自由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心灵深处的恐惧和忧虑,帮助人们找到必要的资源,改变他们与恐惧之间的关系,重新打开“通路”,活在自我信任和接纳之中。
人类显然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恐怖主义和全球变暖、贫富差异等问题告诉我们,我们与自我、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它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让许多人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开始重新衡量他们的人生方向。因为人们的觉醒,身份层面上的认同在不断增加。一切的教练过程都围绕从一个目前状态到一个期望状态的转变而组织起来,期望的状态就是深深地与自我连接在一起,并且让自己活在当下和满足之中。当我们模仿成功人士和具有创造力人才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些重要的特性,就是“因为不同,所以不同”。生命中所有的发展、蜕变和满足都必须依靠“让转变的通路打开”而实现的。
电影的构造很简单,只有两个元素:角色和故事。什么是成功的角色?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要让观众在感情上和他产生共鸣。这里不是说让观众喜欢,而是共鸣。就是说要让观众对他产生感情:喜欢、崇敬、爱恋、厌恶、憎恨……什么感情不重要,但要有感情。观众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产生代入感。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在他身上投入更多的感情。到最后角色越来越深入时,观众已不能自拔,情不自禁为他加油、欢呼,因为角色做到了观众在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热爱电影的原因。
一个好故事是怎么写成的?在编故事之前,每个好的编剧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个电影到底要说什么?这个问题将贯穿、主导整个电影。每个好电影都有一个好问题。《教父》的问题是:家庭责任和自己的生活哪个更重要?《星球大战》的问题是:正义能否战胜邪恶?
最重要的一个故事理论是约瑟夫·坎贝尔的“12步英雄之旅”。回顾你看过的任何一个故事,任何一部电影,任何一部小说,都可以解构成12步:
第一步正 常世界:
这是我们的英雄主角生活的正常世界,平淡、例行常规。我们的英雄在这里舒服、安全。但是这个世界有什么地方不对,英雄内心深处有一个空缺。
第二步 冒险召唤:
一件事发生,一扇门打开,一个人的出现打乱了主人公规律的生活,呼唤他开始一场冒险。
第三步 拒绝召唤:
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主人公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冒险,拒绝变化,待在他熟悉舒服的环境里。
第四步 导师教诲:
在主人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智者或者导师出现,帮助他下定决心,开始了冒险的旅程。
第五步 跨越边界:
我们的主人公离开了熟悉的家园和生活,跨越了一个门槛,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第六步 考验、伙伴、敌人:
在新的、陌生的世界里,主人公受到了各种考验,遇见了日后共同战斗的伙伴和他的敌人。
第七步 进入洞穴:
突发事件让故事突然转折,让主人公进入黑暗的洞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第八步 濒死体验:
这是整个电影的最低谷。强大的敌人完全占了上风,所有的希望都已丧失。英雄处于绝望的境地。但是同时,主人公的英雄本色开始显示出来,他从一个有缺陷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第九步 获得奖励:
英雄因为他的勇敢、高贵的行为受到了奖励。他也在困难磨炼中获得了珍贵的经验。
第十步 回家之路:
主人公终于走上了回家的路。注意这个家同时也是个参照物,让观众看到主人公前后的不同。
第十一步浴火重生:
主人公死而复生,他现在是个改变了的、更好的人,一个真正的英雄。
第十二步凯旋:
英雄完成了他的使命,得到了美人,大家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你会发现它的整个过程几乎完全符合英雄12步。
这就是坎贝尔理论的高明之处:它包容了生活和戏剧的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让观众经历这个过程后感到满足和完整。
我们人生中的主要两难境地阻碍着我们正常的自我发展和满足。那就是,我们与自我分离目的却是保护自我。因为这一点,我们与自己的真实需要失去联系,只能在那些让我们自我分离的活动和行为中寻求庇护。我们远离自己害怕的东西,而不是与我们在生命中想做的和想要的联系起来。这就导致几种使我们“关闭转换的通道”的力量,使我们不能充分地活着。这就意味着要学习找到我们是怎样与自我分离的,找到什么可以让我们回“家”。在身份层面上的教练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让人们能够扩大和深化对“我是谁”的感知,并能够在更加现在、充实和真实之中游刃有余地应对生命中的机遇和挑战——即使在挑战和危机中亦是如此。从身份教练的角度看,把我们的生活看作“英雄之旅”,并找到让我们马上采取行动来应对挑战和突发事件的动力,这些都非常重要。事实上,往往是因为我们人生中的危机,所以我们变得更加完整、更能找到我们生命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改变之旅的丰硕
电视片《地球故事》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非洲猎人。他以狩猎为生,直到一位西方摄影师慕名而来,请他做向导。他从这位摄影师那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把大象的生活画面拍下来,卖录像带所赚的钱,远远超过杀死一头象所赚的钱。
后来,这位猎人变成了一位环境保护者。
这里面,正是观念的转变,才带来了行动的转变。
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和他人的相处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扮演着狩猎者而不是环保者的角色?又有多少无辜的“象”曾被我们射杀?
你是否从那位猎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看到其他的可能性呢?
教练本质上是一种谈话,是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进行的建设性、结果导向的谈话;教练运用各种教练技术,支持被教练者自我检视和自我成长;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答案,教练和被教练者共同确定目标,提出行动计划;教练的过程是一次心智模式改变之旅;教练可以透过情感发掘到被教练者不同行为的潜在动机。
教练定位:“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使对方洞悉自己,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减少或排除干扰、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
1975年,美国网球教练添·高威宣称自己找到一个不用“教”的办法就可以让任何人很快学会打网球。当时,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后来,美国ABC以“质疑者”身份组织了20个根本不会打网球的人作为试验者,要求添·高威教他们打网球,并现场转播。电视台目的是希望证明这是一场骗局。在来到网球场的20人中,有一位叫莫莉的胖女人,她有170磅重,已经多年不运动,穿着像木桶一样的长裙。她来这里是想告诉组织者自己不想参加了,结果被当成第一个实验对象。一个穿裙子的胖女人,一个从来没有上过电视,也从来没有打过网球的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打网球,人们等着看笑话。
添·高威告诉胖女人,不要担心姿势和步伐的对错,不要竭尽全力。很简单,当球飞过来,用球拍去接,接中了就说“击中!”如果落到地下,就说“飞弹!”女人照着去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去接球。添·高威接着告诉她,留意球飞来的弧线,留意聆听球的声音,把焦点集中在球上。当女人这样做后,接中球的机会明显增多了。
最后三分钟,添·高威教女人最难的部分——发球。他说,闭上眼睛,想象你跟着音乐跳舞的样子,然后睁开眼睛,随着节奏发球。最后一分钟,观众们终于看到了奇迹,胖女人尽管在场上不方便地跑来跑去,可是,她能很自如地打网球了!
人们把注意力从紧张和担心转移到球的弧线和声音上来,就学会了打网球。
在这个过程中,添·高威并没教对方如何握球拍,也没有教别人注意身体的姿势,仅仅是帮助对方做了心态的迁善,奇迹从中产生。添·高威说,“我并没有教她打网球的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她的心态经历了‘不会’到‘会’的转变。就是这么简单。”
当运动员按照教练的建议去做,他们的表现反而没有什么提升,当他没有强调运动员的错误,没有提供建议,只是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时,运动员的表现很快便有明显的改善。
第五节 思考模式的涅槃
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就是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女孩在饭店因为点的牛肉面里面的肉很少而和老板争执起来。结果她哭了。哭的原因不是因为牛肉的多少,而是如她所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女孩毕业之后打拼几年,谁想毕业之后还在因为碗里的几块牛肉和别人争执,细细想来,如果她单位时间价值够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她是不会将精力放在讨价还价上的。她的那两行泪,是对自己现在状态和过往经历的一种否定和哭诉。
有记者采访功夫巨星李连杰:谈谈你人生成长中心灵上的变化?李连杰回答说:我从11岁开始,不完全相信大人讲的话。16岁,我觉得大人说的既然不全对,我就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电影就改变了我的人生,从17岁开始拍《少林寺》,80年代整体来讲,是一个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痛苦的阶段,为自己的名、利、物质奋斗的过程。到了90年代以后,我开始思考。武术学一直告诉我有阴和阳两方面的东西,站在阴和阳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时,答案是不一样的。我也从这个角度开始了解生活、了解生命,以至于我后来在香港发展,去美国工作了几年,后来去欧洲工作了几年,一直到现在,已经改变了我人生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不习惯站在某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而是从事物的两方面着眼。
记者:你的人生观如此坚定,认识如此清醒,心灵上还会有抚不平的起伏吗?
李连杰:其实1997年的时候我想退休,因为我发现,物质不能满足我心灵上的要求。我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物质在某一个阶段是相当重要,但是跨过那个阶段以后,就是本质不变、量在变了。钱和物质并不能使每一个人开心,但是欲望又是无止境的,如果真指望发财的话,我们每一个都是李嘉诚,但是往前一看,还有一个比尔·盖茨,怎么样比比尔·盖茨更有钱?物质不能解决心灵的痛苦。所以我开始变成了一个佛教徒,重新来看宇宙,看生命,看物质结构是什么,心灵结构是什么,从这当中找到很多快乐。
一般而言,思维方式是更难改变的。思维模式虽然难改变,但不是不可以改变,只要我们坚信自己是可以改变的,愿意改变的,假以时日,我们就能够改变。比如,拿两个杯子,在两个杯子里各放一些红色食用色素,然后分别往两个杯子里倒一些水,你会发现,颜色是深红色的,但是,如果你继续往杯子里倒更多的水,你会发现,水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你倒的水越多,颜色会越浅。事实上,如果你往杯子里倒足够的水,最后你会发现,你几乎看不出一点红色了。我们可以把一些好的思想,正面的思想慢慢地输入到大脑里,大脑里那些不好的思想负面的思想就会慢慢被稀释,最后消失殆尽。行为模式,态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断地向自己的大脑里输入新的好的行为模式、新的态度,我们就能稀释自己原来的行为模式,原来的态度,我们就会培养起自己想要的行为模式和态度。这样,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变得更优秀。我们很多人在遇到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就开始抱怨这件事情怎么这么难。事实上,不是事情总有这么难,而是你的某些能力还不够,当你提升了你的能力,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要想获得更高的业绩、要想获得更好的人生结果,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中间的核心就是变。
变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是征服世界的基础。拥有创新思维,你就会有更多的观点和想法,也就会有更强的工作能力,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每前进一步,历史每翻开一页,无不留下人类创新的脚印。创新是财富的源泉,也只有创新,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你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
人生来就不满足于现状,这句话是世人取得一切成就的动力,相信你也不例外。你的内心在渴求更好的东西。正当的需求和渴望是神圣的,它们即将得到满足。当你厌倦了忧愁和烦闷,厌倦了枯燥乏味的日常琐事和毫无目标的例行公事,内心深处不断向前迈进的强烈愿望催促你改变现状,使你无法平静,使你不得安宁,使你无法懒惰。不断向前迈进的强烈愿望促使哥伦布穿越大西洋;促使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促使爱迪生由一个小列车员成长为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促使亨利·福特由一个40岁的贫穷技工在他60多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许多人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人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在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生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端正人生成功理念,强化成功创业意识,培养成功人生特质,激发个人潜在能力,塑造个人领导魅力,建立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团队合作氛围,达致卓越成功人生。
假如你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失望,梦想总是破灭,假如关键时刻你的雄心变得迟钝,请记住,没有任何阻碍无法逾越,没有任何困难无法解决,只要学会利用隐藏在你意识里的10%的能量,而剩下的90%保留在潜意识里,你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请记住,即使走投无路,即使了无生趣,思想也能挽救一切。每一种窘困的境况都只因缺乏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不断向前迈进的愿望。你知道,黑暗并不真实存在,只不过缺少光明,只要打开灯,黑暗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贫穷只因缺乏必要的供应,只要找到挣钱的途径,你就财源广进了。疾病只因缺少健康,如果你身体强壮,疾病就无法侵扰。
接受改变带来的痛苦就是一种真正的快乐。正确的信念,重复简单的行动就是你要的结果。改变从自己开始,从心开始,一旦你下了这个决心,努力做到了才是你的开始。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嘉诚创业时,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财富排在他后面;比尔·盖茨创业时,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中国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为什么?
就像你驾驶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要并线转弯,既不能让车翻掉,还要保持速度,这非常难。这时候的问题不在于汽车,而在于司机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钱以外的东西。钱以外的能力究竟是什么能力?
一、将自己的姿态放低
钱以外的能力之一是做人的能力,特别是做人的姿态。我发现凡是生意做得不错的人,都善于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在中国文化里这叫给别人面子,就是你得把人尊敬一下。凡是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他们的姿态都很重要,就是很谦恭、谦虚、谦卑。按北京话来说,挣钱要像孙子,花钱要像大爷。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简单标准。你之所以做这件事而不做那件事,之所以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就是价值观。
三、毅力和耐心
为什么坚持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毅力。所有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最后不是比一个结果,而是比一个过程。一件事情的性质由什么决定,我认为取决于两方面:第一,取决于时间,时间不同,对这件事的评价完全不一样;第二,取决于你跟谁做。
四、正确判断未来
当企业已经发展得不错时,实际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钱以外的能力,就是你对未来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是不是准确。
我发现我能干的工作并不多,但是很费神。因为我就干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这其实非常难。第一,你永远要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包括风险、机会,很多未知的变化趋势。这些并不是说花多少钱就有这个能力,而是要长期积累和研究;第二,算那些算不清的账。比如说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例如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去救灾、去环保等。
第六节 心态迁善的力量
迁善一词出自《易经》:“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说君子看见好的就迁善自己,有过错就改正。“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很好地进行了区分,迁善不是改正,迁善是心态上迁善;改正是改正过错,是对行为进行改正,而且两者的顺序也道出了人的变化过程,只有心态上先迁善了,才可能有效地改正错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有一种迁善的意愿和能力。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他坚持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反省,然后迁善。
所有行动的根源都在于我们所坚持的信念,心态迁善因此显得力量无穷。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组织中时,他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为工资工作?为老板工作?为社会工作?还是为个人工作?每一种想法都是合理的,因为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他对工作以及工作环境中所发生的事情的认识和看法。
曾经有一个人觉得上台演讲有压力,甚至有些害怕,因而不敢迈出脚步。教练问他:“你可不可以很紧张地上台,可不可以很紧张地说话。”他说可以,教练让他选择是否上台,最后他完成了演讲。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进行了心态迁善,也清晰了紧张和上台是没有关系的。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行为。
迁善是迁善信念和心态。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教练从改变信念入手,帮助对方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在信念上有所迁善,心态因此而发生变化,行为也就有所不同,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成果。有的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逃避责任,把所有的事情推给别人,因为他有害怕失败的信念。有的人却主动承担责任,在困境中挺身而出,因为他认为危中有机。失败不可怕,可怕是自己先败下阵去。口袋里同样有一百元钱,有的人会很紧张:糟糕,只有一百元钱了,而有的人很高兴,太好了,还有一百元钱!不同的感觉来源于不同的心态。
心态的迁善并不仅止于强迫人们往好的方向去想。所有的心态都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在明白真相的基础上,确定某一个方向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在这个确定的过程中,他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在现实中很多人经常埋怨公司给自己的工资太低,奖金太少,并因此消极的工作,碌碌无为地混日子,不仅影响了公司,也虚度了自己的人生。其实只要你迁善一下自己的心态,结果就将截然不同。我们所得的多少,不是公司给我们的,而是公司对我们创造的回报,付出的越多,创造的越多,收获自然就越多!如果你是这样的心态,相信你一定会为更多的收获而努力工作!
当你一直期待周围有所改变时,不妨在大脑中转换一下频道:我怎么能够让这件事情发生变化?毫无疑问,事情会很快因为你的心态迁善和迅速行动而有所不同。
有多少人曾经感觉自己是受害者?曾经有人对你做了一些事欺骗你,对你不公平,利用你,对你说谎,辜负你对他们的信任,令你觉得受伤害。当你去说你的受害者故事时,你的焦点集中在他人对你做了些什么,但负责任的版本中,你的焦点会集中在哪里?在你自己身上。转移你的观点,集中在你所做的事,或没有做的事。受害者会表现出:无助、失控、愚蠢、受伤、被骗、无力量、愤怒、被出卖、混乱、自我价值低、被利用的感受和情绪。如果你愿意改变你看事物的角度,从受害者转到负责任,你对事件的体验就会转移。负责任会表现出:有力量、掌握、清晰、谅解、原谅、接受、自我价值高、解脱、面对现实、学习、高能量。所以两类在生命中的体验,你要哪一类呢?受害者的体验还是负责任的体验呢?答案很明显。
引用西方著名哲学家萨特的一句话:“我们是自己的选择。”你的过去,你今天的生活状况以及你的未来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为选择负起责任,为现在所得到的一切负责任。
负责任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自由。有些人认为很多事情与自己无关,他们不去关注,不去研究,当情况变化,需要他们投入到这些事情中的时候,却无能为力。负责任的人,把自己置于各种联系之中,在心态上担负责任,在行为上积极主动,负责任的心态为人们带来人生中重要的决定权,带来操之在我的一种内心的自由。
第七节 心智所呈硕果所结
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教练不是教客户,那是顾问的工作。教练是帮助客户去除干扰、杂念。互动双向、互相信任、存在共同的目标,达成被教练者要做到的目标,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
教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清晰被教练者的目标;二、反映他的心态;三、引导他自己找出解决方法;四、支持他订出实际行动;五、创造卓越的成绩。
客户成功,拿取成果、创造卓越才代表教练的成功!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的意思在这里并非指获取更多的资讯,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
教练是围绕客户的“成果”、“体验”、“学习”三个方向来进行。关于体验:好的体验、不好的体验、没有体验,没有体验也是一种体验,没有成果也是一种成果。
体验式学习是用以激发个人潜能,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的前提是:体验先于学识,同时,学识与意义来自参加者的体验。每个参加者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因为这个学习过程运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是由参加者自己去发现、归纳体验过程中提供的知识。
体验式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
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在教练过程中与客户建立平等的、互动双向、互相信任的关系;承诺于客户的承诺,支持客户达到其目标。
若要拿到任何成果,便需要意向和方法,例如,我想从这里到东京,我需要一个意向加一个方法,对吗?我能够用什么方法由这里去到东京呢?我可以乘飞机、坐船、坐直升机、潜水艇、热气球。有很多方法可以由这里去到东京。又或者我有意向成为富人,赚很多的钱,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我可以工作、投资、继承遗产、赢六合彩。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实行致富的意向。
如果意向+方法是100%负责去创造任何成果,我想问:有多少百分比是靠意向,多少百分比靠方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若你明白它的运作,就会明白如何去创造成果。不单只是财富,还有你要的爱、喜悦和在生命中的朝气。那些都是成果。
你生命中每一个成果都是100%靠你的意向,不单只是某些成果,是所有的成果。意向100%+方法0%=成果100%。
所有成果都是100%由你的意向所创造,完全与运气、命运和意外无关。如果你的生意成功,是你意向令它成功。如果它失败,便是你的意向令它失败。如果你有美满的婚姻,是你的意向使它如此。如果你离婚,是因为你的意向令你的婚姻失败。与你的太太、丈夫或任何东西无关。你无论是瘦或胖,太重或太轻,都跟你的父母或你的新陈代谢和你所吃的食物无关。是你的意向令你有现在的体重。没有意外,好运或不好运,全是来自你的意向。
当我有一个意向,有多少方法可以去实行呢?无穷无尽的方法!所以当我们用一个方法做不来,不如用另外一个方法。只要我的意向清晰,有无尽的方法可以实现我的目标。你需要一个方法去实行你的意向,但是什么才可以创造成果呢?如果我有意向从这儿去东京,我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我没有意向要去,有多少飞机或船去东京又有什么用呢?没用,意向创造成果。
有了拼图的目标,还需要将图块拼上去,才能够逐渐让愿景成真,成果是必不可少的。成果提供一个检视目标的尺度,也反映出行为的有效性。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成果是愿景实现的积累性元素,点点滴滴的组合最终呈现出美丽的人生图画。在人类的重大发现中,成果本身还具有研究、借鉴和启发的意义和价值。
在目标和成果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行动,行动是把目标变为成果的唯一途径。行动是一个转换器,把人们想象中的愿景和目标转换为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计划行动是教练的一个步骤,是教练产生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生命坐标中,愿景、价值是人的内在地图,愿景告诉人们未来在何处,价值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某个方向奔跑,目标和成果让人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在坐标平面上留下行走的痕迹和生命的印记。教练的焦点在人,不仅仅关注对方的成果,更关心这个人,关心他生命计划中的每一个部分。
第八节 用心化腐朽为神奇
教练技术的核心是改变的根本动因,根植于人们内心的信念。信念的焦点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信念的宽度影响着成果的丰硕。教练不是从成果入手,也不是从行为入手,而是从信念的层面切入,直指问题的核心,审视固有的观念、拓展信念的宽度。一旦信念的区域扩大,人们行为选择也多了很多可能性,成果就会更加丰硕。教练在过程中要与被教练者建立平等、互动双向、互相信任的关系。承诺于被教练者的承诺,支持被教练者达成目标。
感觉与情绪的区分,很少人说话不带情绪的,但是说话的人自己往往感觉不到,情绪反映了当下的感觉,很多人在带情绪说完话以后才开始有所感觉。情绪与感觉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比他说的内容更丰富和真实。人们渴望得到的东西未必都是他真正需要的,有人向你抱怨,其实是想得到你的赞赏,有人向你发脾气并不因为愤怒,而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
人的局限性就是往往只看到一种可能,而且认为这是唯一的可能。很多人的信念中经常出现的是不可能,结果不可能就成了他的可能性和结果。面对一件从未涉足的事情,不少人的反应是“我不懂,做不来”,他已经在心中把可能性固定在“做不来”,行动上不会去做,结果肯定做不到。如果像这样在“以前没做过”与“做不到”之间搭起因果的桥梁,人的一生便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因为出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经历过,什么都不懂。
人们习惯性地将这种因果关系套在自己身上,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和人生。比如:你讨厌我,所以我讨厌你;我出生在一个没有背景的家庭,所以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我很矮,所以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些听起来顺耳的推理的关系,让人们产生了宿命论:不是我不想努力,是因为先天的条件,决定了我这一生就只能这样了。宿命论的特点是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一定B。A是客观存在的:你是很讨厌我,我的确出生在没有背景的家庭,我真的很矮。B也是存在的,它的存在就是宿命论者的生活状态,也就是我讨厌你、我没有太大成就、人们不尊重我的事实。但是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却是人们自己给加上去的,认为是因果关系导致了B这一种结果。宿命论者以外在的原因或者别人的说法作条件,来推论和演绎。
人们将物理世界的因果法则投放到精神世界,制造了很多宿命法则来框定自己和别人的人生。有了宿命论后,人们总会寻找各种证据来证明他的宿论是对的,证明今天的结果是无可奈何的。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有一个细节,男主角碰到一个小孩,他能让手中的汤勺随意弯曲成各种形状。男主角也想能像他那样,但却怎么也做不到。
后来对方告诉他:你已经把这个汤勺固定地看作汤勺了,所以不能让它随意弯曲;而我头脑里没有这个固定概念,所以能让它随意弯曲。
这是一部科幻电影,情节自然荒诞离奇但它包含的寓意却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当我们给身边的人、事、物贴上某个标签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其他可能性。而我们开放地去看人、事、物,不局限于原来的观念时,就会拥有很大的弹性,很多的可能性。
在教练技术课程中会做到很多游戏,会进行分组游戏讨论,其中有一个找搭档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去选择与熟悉的人在一起,放弃与不认识的人握手,这样也就少了一些可能性。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呢?有些学员本来选好了搭档,但却被别人抢先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你不自信,你总喜欢拖延,慢人一步,这样下去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也许你并没有选择某位搭档,因为你没有留意他,或者留意了却没有勇气向他表白。也许你不喜欢他,也许他身上没有你喜欢的那种特质,是什么心态导致你有这种想法,今天不管你是欣赏他,还是不喜欢他,此刻,你要打开你的心胸去容纳身边的人。
他与你一样,有着许多优秀的特质,他不甘人后,他有理想,有愿意沟通和付出的心态,如果你希望对方真正的容纳你,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对方你愿意与他成为搭档,接受他的支持并支持他。当这个动作完成之后,你会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可爱的特质,其实他并没有变,这是因为你的心态和胸怀变了。
“心态决定一切”,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我们心里一定有一个关于做不做这件事情的决定,当我们有一定要做这件事情的决定时,我们才会勇于面对,才会积极地采取行动,才会有自信去达成你的目标和成果。也就是说,你心里有什么样的一个态度,你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方向,你也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行为取向和行动,你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你最初态度的必然,你心里的态度会影响和主宰你的行动方向,正所谓“心者,道之主宰。”
在你成长的过程当中,有许多事情和环境是你一直都没有突破和超越的,比如你对钱的看法,你所谓的面子,你的不自信,你不够有活力,你缺乏力量,你缺乏温柔,你不善于与某些人沟通和打交道等,还有你很难适应某些环境并在这种环境里去施展才华,创造最佳表现,你有时会因为以前的失败而不敢去面对和挑战,你常常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回避这些问题,使得你自己无法获得很好的成长和成就。
如果你现在开始懂得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你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必须去超越你的历史及环境因素。接着上面的例子,可能性就是:我可以讨厌你,也可以不讨厌你,还可以爱你,这是我的选择,与你讨不讨厌我没有关系;我可能有很大的成就,也可能平平淡淡,这是我努力的结果,与我的家庭背景没任何关联;我可能被人们瞧不起,也可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我为人的结果,与我的身材没有直接联系。
可能性首先产生在信念和心态上。只有突破信念上的屏障,超越心态上的框框,改变宿命的因果推理,新的可能性才能出现,至于你的生命会出现什么状态,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正如弗兰克所说的,任何人根本上都可以凭他个人的意志的精神,来决定他要成为什么样子,你成为什么人,是你内心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