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选讲(平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仓廪实 衣食足 上服度 四维张

《管子》第一篇《牧民》中第一句话叫“凡有地牧民者”,我一开始就想,《管子》这本书雄才大略,无所不包,一开篇,这么平庸。起码来一个让我们感觉到很过瘾的叙述啊,在国际上纵横捭阖什么的。结果弄块儿土地,牧民,然后把自己的粮仓弄满,务农。尽管说在农业国里面,那个时代很重要,这有什么意思呢?可是越品味越觉得这是基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我们不详细地多解释了,但是劝大家,像这样的话,没事儿的时候就念一念,练练嘴皮子、练练反应、练练记忆力,念得越多越能够把自己同化掉,念着念着悲心就出来,念着念着慈心就出来。所谓的慈悲,叫“予乐为慈,拔苦为悲”,予乐就是给予欢乐,拔苦就是把他从生活的困境当中、挫折当中解救出来,这是慈悲、仁心。古语,尤其是我们的文言文,它应该是一个符合天道的文字,从发音,从字形,可以使我们比使用其他字母文字更容易入道,所以多念、多写、多练。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上,领导人,做君王的,做统帅的。如果说这些人,他们的吃穿用度能够符合中道,那他周围的六亲,固,坚固、维护、守规矩。这个里面也是包含着对现实人情深刻的体验之后才能够说出来的,有些时候一家过得富足,周围的这些人都不大舒服。我们先不谈六亲,先谈邻居之间,邻里之间是很好玩儿的一件事情,大家可能听说过马祖,他本身,是马家的孩子,后来出家修行,悟道以后回老家四川,大概是看妈妈。前后院儿的听说来了一位祖师,争相来看。见了面以后,说这啥祖师呀?不就是老马家小三吗!就像我们东北的农村说,他小时候鼻涕邋遢穿开裆裤的时候我还抱过他,算了吧!就类似这种状况。那你说马祖有损失吗?一点都没有,损失的是邻居自己!

上节我们举那个千岁宝掌的例子,活了几百岁了,从中印度来到震旦,也就是华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赶上达摩祖师也在中国,请益,才开悟、才明白。如果有一个人碰到马祖,请教一下,那他是不是也有机会?所以说问题在哪?问题不在外面,全在我们自己这里面。如果自己程度不行,祖师在面前、明白人在面前,依然小看对方,那实际上就是障碍着自己,就把自己的慧命断了,上升之路阻塞住了。然后,邻里家过日子,他家凭啥天天吃饺子呢?人们容易接受离我很远的人有出息,成名、成功;身旁的同事得个奖啊,领导表扬一下呀,或者是有一个好机会,是出国呀还是晋升了,有些人心里就越不舒服,好像是人之常情。

对于治国的人,当领导的人,他自己不守这个度,不守这个规矩六亲就不“固”了,就松动了,就可能出现了“叛”。六亲是什么?其实就是五伦哪,父母兄弟妻子等。不要过于拘执在哪“六”亲上,实际上相当于孔子所说的五伦关系。这是告诉我们,人自己要守规矩,把自己做好了,然后周围的事情自然地会好,这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管子是在下篇解释什么叫四维,现在提出来,我们只能理解四个柱子,张立起来,然后“君令行”。大家看一下,他不是说,我们的制度建立起来了,命令下去了,领导人的意志才能执行下去。他是说“四维张”,而“四维”是道德基础,首先要把人教好,才能够有令能行,甚至是孔子说的“不令而行”。

按照李勉先生的解释,牧民的意思就是教化民众、抚养民众。我们说古代的一个领导人,这块儿土地就是他的,那这块儿土地上的民众无论是千年还是万年,生活得好不好,看领导人的德行和能力,就是这样简单。跟我们现在这个状况,你当县委书记,当然要造福这一县人民。可是跟古代的观念它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说,我是人民公仆,公仆就得伺候主人嘛,这是很显然的关系吧?那仆人有些时候对主人其实不那么恭敬,服务也不是那么好。为什么?定位的问题。而我们传统上是什么心理呢?你即使是12岁做了天子,那你都是万民的君主,是国之父母。为什么鲍叔牙说管仲是民之父母?这个是需要仔细体会这个心理的位置,角色的扮演。如果是父母的话,请问在座已经做了父母的,你会糊弄你的孩子吗?你会对付你的孩子吗?好像是不大可能吧。尤其是现在,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两代人对着一个孩儿,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得不行。所以一旦以父母的心态去对待黎民百姓,那只能是说叫“牧民”。这个“牧”在当时春秋时代,是教化、养育的意思,牧民就是养民,抚养的养,给你吃、给你穿,还给你考虑住的地方,希望你生活得好,这叫牧民,也就是养民。可是如果换成人民公仆,主仆关系可能会很好,但是它一定不如父母对子女那种心情!所以我认为古今的心理定位差了一层,除非这个领导人真的就是具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够做到爱民如子,才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