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升级你的大脑
大脑的可塑性
人类的大脑的潜意识里具有许多非同寻常的伟大能力。虽然并没得到广泛承认,其中有些能力的确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而另外一些已经在心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变得日渐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相当多的司空见惯的行为,只有当我们不再用惯常的眼光来看待它们时,才能体现出它们真正的美好。熟练的打字员能做到这件事的原因完全是因为他训练有素的手指,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钢琴演奏家。当突然遭遇紧急情况的时候,汽车驾驶员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当遭遇危险时,他必须“本能地”做出反应,这句话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上,但是现在我们才知道,这其实是由于他的潜意识受到过的严格的训练所致。
我们靠五官感知这个世界,习惯于通过五官去看待宇宙,我们的人或神的观念也正源于这些经验,但是,只有通过精神洞察力,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观念。这种洞察力需要有精神振动的加速,并且只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全力、持久地集中精神意念,才能够获得。精神力量的振动是最纯粹的,也是现有的最强大的力量。
潜意识从不休息,也从不遗忘,它所受过的一切训练都将持续地发挥作用。一直以来,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来告诉我们,为什么这种训练只能间接地、曲折地灌输进我们的潜意识,而无法直接地、有意识地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或者说,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这个解释,就好像以前的许多事情一样。
正如广播播音员可以通过在睡觉的时候接受电波信号的训练,并把它变为自己的一门技能,而且这门技能将大大超越他在醒着的时候获得的技能。看起来,再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在对人们的指导上达到同样的效果。从今往后,那些幽默作家大概会这样想象和描述:学校和大学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来运用他们的精神力量,然后他们就可以去睡个觉,并且在睡梦中想办法释放出他们的灵感。事实上,并非如此,“过犹不及”,任何一个理论如果被推向极端,如果被过分地夸大,以致超出合理的范围,都会变成不健全的谬论。
任何人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自己每天要依靠信心以及潜意识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任务列一个清单,他们都会为清单上列出的巨大数目所震惊。这些事情包括我们心脏的跳动,我们呼吸的气息,继而延伸到和朋友见面时我们应该用哪只手和他握手,我们要到哪个口袋里去找我们的铅笔和小刀。
才干和无能之间的区别就如同我们在意识的神秘河流里游泳,不会有哪个游泳者能说出他们学会这项技能之后和之前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的潜意识很清楚,并且能把我们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变得简单轻松。
远古时期人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开发,因此他们的需求仅限于温饱和自我保护,智力水平也处在很低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大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人的大脑已经变得相当复杂了。大脑必须时刻更新,以适应新的变化。
从野蛮原始人所使用的小筏到今天的巨型轮船,人类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过程中,留下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程。山顶洞人因为惧怕雷、电、水、火而蜷缩在洞穴里,而今天的工程师却努力让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成为人类的仆人,这是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展示了思想的发展轨迹。人类,如果没有了可以思考的头脑,便和猴子没什么两样了,也只能祈祷不会被比它们更迅速、更强壮的生物撕成碎片了。人类只有依靠大风和气候的怜悯才能生存下去。那时,人类就像一个可怜的、温顺的生物,战战兢兢地活在世界当中,甚至连一个阴影都会让他感到恐惧。然而,通过超群的头脑,人类学会了生火为自己取暖,学会了制造武器抵御野蛮动物的进攻,还建造居所来避免自然环境的侵害。通过使用头脑,人类驾驭了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通过运用智慧,人类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人类下一步会做什么,没人知道,因为人类只是开始有意识地使用自己的能力而已,只是开始对深埋在思想深处的深不可测的丰富能量有了模糊的认识。就像掘金者们一样,他已经通过淘洗被小溪冲刷下来的表层砂石的方法淘到了金子。现在,他只是开始更深入地挖掘地底下的矿脉。
我们哀叹森林资源的流失,为逐渐减少的煤、石油等资源担心不已,谴责工厂排放的各种废物,但对最大的浪费——对潜在的智慧能量的浪费——却很少关心。
埃尔默盖茨教授曾对刚出生的小狗进行训练,以提高它们的视觉或听觉。他把刚刚出生没多久的两组小狗分开来训练,他让某些小狗的特定脑细胞停止作用,以限制这部分细胞的发育,通过训练一些小狗可以分辨出六七种不同深浅的红色和绿色。
大脑的发育情况由其自身的活动和环境决定。你所处的环境越是艰难复杂,大脑使用的次数和强度就越频繁,它的发育也就越快。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人与在乡村舒适惯了的人,大脑是完全不同的。习惯城市的人因为长期面对千奇百怪的刺激和各种紧急的事态,会变得思维敏捷、行动迅速、判断精准。
大脑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因为职业和习惯的不同,大脑会形成不同的特定状态,它是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力量,也显示了文明的复杂性。神父经年累月地处理精神事务,他的大脑与律师、商人或建筑师的大脑必定不同的。例如商人因为多年的从商经验,使得他们会呈现出某些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在事业中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他们一般都深谋远虑、精明、灵活,还有卓越的组织才能等。
心理研究发现,大脑的灰色区域与盲人的指尖关系密切。盲人的指尖通常非常灵巧,能够辨别出非常精细的纹理、钱币、颜色(甚至是浅色)、阴影等。这说明意识影响的不仅仅是大脑,而是全身。
身体不过是头脑用来完成某些实践目的的工具。头脑通常会被认为是意识,而意识实际上只是头脑中最小的那部分。你脑中百分之九十的地方还都是无意识的,所以当你做事情的时候,只是运用了实际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的人在生活中都无法成功,因为他们一生都是依靠“表层能量”。如果他们中有一些人肯将他们下意识的那股无可抗拒的能量运用起来,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拥有了连做梦都不敢奢望的能量去获得成功。当然,意识和下意识在人脑中是紧密结合的整体。但是为了方便起见,让我们暂时把人脑分成三个部分:意识、下意识和无限的潜意识或称作宇宙意识。
身体就是一种扩容了的大脑,从突发事件或巨大灾难对身体各个部分所产生的瞬间震惊来看,进入大脑的每种思想意识都会很快波及全身,影响到身体整体的内分泌及功能状况。
收到一封带来噩耗的电报,不良情绪会迅速影响心脏、胃、大脑等身体器官。由此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有人会因为一个噩耗而一夜之间满头白发,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一夜,几个小时乃至几分钟就够了。因为,极度震惊的信息,从脑部传递到身体其他部位,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你是否学过数学、化学或者是其他自然科学,这并不重要。从你降生的那一刻起,下意识便每天为你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当你还在学习三个R(reading,读;writing,写;reviewing,复习)的时候,它就已经在帮你处理那些会令老师们也惊叹不已的问题了。它监督所有复杂的生物过程,如消化、吸收、排泄;控制所有腺体的分泌,这些分泌物对地球上所有化学家和所有实验室的知识储备都是一种挑战。从婴儿时代起,它便强壮你的身体,修复受损让你健康,为你带来所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这世界上所有的失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这一力量的忽略。如果你能够聪明地在事业和个人的事情上都运用这种力量,那么就不会有什么目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乔治·C.皮特泽很好地对下意识所拥有的能量作了如下的一番总结:
“下意识是一种独特的实体。它控制人的整个身体,而且,只要不发生冲突,它便对身体的所有功能、状况和感受有着绝对的控制力。意识控制所有主动性的功能和情感,而下意识则掌控着所有无声的、非主动性的、植物性的功能。营养、废物、所有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心脏在血液流动中的作用、肺在呼吸中的作用,所有的细胞生命、细胞变化、细胞发展,都处在下意识控制之内。下意识是动物唯一在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前便拥有的意识形态;它以前,甚至到现在都无法有方向地思考问题,但是它演绎、推理的能力已近完善了。不但如此,它还可以‘直觉’感应到东西,它可以不用常规身体感官的帮助与他人交流,它能读懂别人的想法,它接受智慧并把智慧传给其他人,即使与那些人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灵魂思想’,它是有生命的思想。”
人体内的数以亿计的细胞,彼此协作,共性一致而紧密结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人的意识或情绪的不同,受到影响的细胞便会受到两种不同的刺激——或生或死。
实验已经证实,在受到损害的细胞中,包含着不幸和恶毒因素,都会损害到我们的健康。另有一些实验也证明,健康有益、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改善整个机体的细胞寿命。当消极意识不断杀死细胞时,那些积极意识又在不断促进细胞产生、成长,延长细胞的寿命。
聚合身体最边缘部分的细胞,也能迅速感应到每种意识和情感所传递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这些不同信号所蕴含的意义。如果长期处于生病、失望、恐惧、忧虑、嫉妒、仇恨、愤怒、严重自我中心等状态中,那么就会降低身体内不同细胞和部分之间的完整统一性,不但会恶化健康状态,而且会造成精神和体力的下降。
同理,强劲的良性意识状况不仅会影响身体内的细胞产生数量,还能提升它们的质量。人们的大量活动,应该是有意识地使每个细胞达到最优状态,换言之,实现机体精神和生理的和谐统一,达到健康有序、真实诚恳、热情高贵的状态。
思想的形成过程
许多人都认为每个人的思维那么丰富,这根本就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了的。据美国心理学家格雷厄姆达拉斯说,每个想法或是思想的形成都会经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准备阶段。你有一个期待解决的问题,接着你就去查寻相关方面的信息,因此,你也就会把这所有相关的信息熟记于心。
第二个时期——潜伏期。你有意将这个问题放置一边。潜意识同样使你继续做着你的日常事务,那些没有用上的信息也会不断地在大脑中活动。
第三个时期——渐明期。有些人在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用了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之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在这期间潜意识考虑了所有相关信息之后得出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反映给大脑。
第四个时期——检验证明期。大脑得到这个意见之后,就会从全局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再检验它。
这时,由于害怕与担心,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负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问题肯定会返回到潜意识状态,而且自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接着问题就会处在潜意识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也可能这个解决方案并不完善,它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那么就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力求完美。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先别急着说出来。因为,如果这个解决方案完善的话,那么它就会考虑到全局,且会自成体系。恰如蒸汽不从壶嘴喷出,那么蒸汽一定会把壶盖给吹飞了。
如果你一旦有新的想法就马上说了出来,那么就不会有很大的说服力。因此你必须先保持着这个想法,从各个方面考虑,并力求完美,当然它就会变得很有说服力了。
任何一个有生命存在的层面都存在“有其父必有其子”规律。当人们对这一规律认识模糊、模棱两可的时候,他们拒绝给予更多的思考,即便是与他们休戚相关的事情。这应该归因于,迄今为止人们还对为什么会遭遇一些事情懵然无知,谁知道早在事情发生前他们的经历、人格等已经为此悄悄埋下了伏笔。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了一个有效的假说——宇宙以和谐为目标,成功地把这条法则传达给了人类。宇宙以和谐为目标意味着万物完美的平衡。
天空填充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之间的空间。这多少有些抽象难懂的物质乃所有物质之本。无线信号的传播便是通过这种物质。思想碰到天空引起某种感应,这种感应又与天空中相似的感应产生共鸣,同时回馈给思想者。所有能看见、听见、感知到的物体都属于思想的产品,不过思考却处于另外的层面。
某一个层面的思想属于动物层面。动物层面内由动物参与的某些行为与互动是人类全然不知的。然后是思想层面,人类能够参与的思想层面似乎是无限多的,而我们的思想停留在哪个层面上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的属性与高度。我们可以有无知的、睿智的、贫穷的、富裕的、生病的、健康的、可怜的、病入膏肓的各种想法。思想的层面可以无限多,关键在于我们将自己定格在某一个具体思想层面时,我们会对这个思想层面的想法做出反应,然后我们可以在周围明显地看到这种反应带来的效果。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思想处于如何致富的层面上,致富的想法令其发奋图强,最后的结果便是他取得了成功,不会有别的结果。他的思想要是停留在获取成功的层面上,物以类聚,他的这种想法引起其他类似的想法,诸多同以成功为目标的想法豁然贯通,成功便水到渠成。试图成功的人只接受关于成功的想法,其他的不利信息都会被他的意识过滤掉,所以他能够心无旁骛,一心倾注于如何达到成功。他接受信息的天线会伸向广袤的天空,网罗有助于完成计划和实现野心的有利信息。
原地坐下来,戴上耳机,你可能听到天上有人间没有的美妙音乐,或者是一场慷慨陈词的讲座,或者是最新的市场报告。除了从音乐中获取的享受和从讲座和市场报告中取得的信息之外,这还给你什么启示呢?
首先,一定存在某种相当细腻的物质能将音乐和信息的振动传达至世界各个角落。其次,这种物质一定是细腻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穿透人们所知的任何物质。携带信息的振动必须穿透木头、砖瓦、石头,或者钢铁等,必须跨越高山,穿越河流和土地,在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再者,时间和空间都对它无可奈何。在匹兹堡或任何地方实时播放的一首音乐,只需合适的收听仪器,你就可以身临其境般将其尽收耳中,清晰而别致。还有,这些振动无孔不入,没有固定的方向,只要有耳朵存在的地方,它们都可以被听见。
那么如果有一种足够细腻的物质可以运载人的声音并将其传播到四面八方,任何带有合适的仪器的人都可以接收到声音信息,难道这种物质就不能同样地携带、传播人的思想?当然能够。我们何以得知?通过实验。这是证实事情的唯一途径。
原地坐着,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主题,开始联想。想法会很快地接二连三出现。一个想法启迪出另外一个。你很快会对出现的某些想法感到惊异,它们把你当作了展示的通道。你会前所未有地发现原来你对这个主题所知颇多,你从未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将这些想法诉诸如此美妙的语言。当你的触角探进这些想法中时,这些想法自如快捷的出现会令你咋舌。它们是打哪儿冒出来的?是从包含着所有智慧、力量和理解的统一源泉中来的。你曾经到过所有知识之源,因为任何在人们脑中出现过的想法一直都存在着,并且整装待发,就等着人们连接上合适的仪器,给予它们表达的机会。因此只要愿意动脑筋,你可以拥有每一个贤哲、艺术家、金融家、各行业巨头的思想,因为思想是不会死亡的。
如果你做的这个实验未臻完善,再试一次!没有人第一次努力便可功德圆满,就像我们第一次学走路的时候东倒西歪的样子。当你进行第二次尝试的时候,记住,大脑是容纳客观思想的器官,大脑通过脑髓和自主神经系统与外界客观世界相连接,神经系统通过各种感官和某种仪器与外界世界相连。这些感官便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想法是无形无声的东西,我们也无法品尝、嗅闻或感觉到它。显然这五种知觉对接收思想爱莫能助,可以将它们从候选名单中剔除。思想是一种精神活动,我们无法通过物质途径接收它们。既然如此,我们就放松精神和身体,发出SOS求救信号,等候结果吧。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灵敏的接收能力。
许多人都不知道回忆与想法之间的区别。他们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回忆过去,寻找那些与此问题相关的经验。如果在过去的经历中有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就会采用。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们就无助地等着别人来解决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想办法,那只是回忆过去。
真正的想办法是联系所有相关信息,从中得出一贯符合逻辑的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正如同拿电线的两极相碰以产生火花。想办法就是结合所有的相关信息以产生新的“火花”,当然这需要工夫,可能也是最费工夫的事,因此许多人都懒得费这脑筋去想这事。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约翰·哥温尔·海伯说:“许多人都犯这个错误,他们不知道脑子除了记忆还有什么用处。其实创造性也是脑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人们也因为发现生命的秘密以及钻研新的秘密而感到高兴。”
创造性功能是什么呢?也就是从脑部调出所有相关的“档案”,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创造出新的结论,这可要比仅仅把相关信息总结起来要伟大得多。
也就是说,你从档案中找到2和5,以这种方法结合的话,你就可以得出未知数X,它可以是任意数,而不是仅仅的7或10。
妇女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她们把这叫作知觉。她们就是首先得出一个未知数,然后接着再算出来,结果她们做到了。
每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还有每位成功的商人每天都得这么做,而且你也能做得到。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就曾把这成千上百万的脑细胞称之为“智力小精灵”。它们会仔细地比较信息,得出结论,产生思想的火花。
弗吉尼亚的瑞斯蒙德联合会写信告诉我说,目前我们所发现的这些“小精灵”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帮助,“小精灵”帮他们摆脱忧虑,还给他们勇气以解决那些以前他们看起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信中这样写道:“关上心门,首先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私人‘办公室’,里面配备有很大的‘书桌’。正前方是两扇心灵的窗户,而且在两边各有一个高效率的接收器,上有灵敏的隔膜,可以使我听见周围的人说话的声音,在心窗的下面是空气自动吸入装置,它会规律地隔一段时间就吸入新鲜空气。空气排出装置是我的说话表达装置,我可以说话也可以阐述我的那个小精灵的意见和想法,这个装置简直是无所不能的。”
不久,我们就出发去往宝地,我很高兴地告诉你,我们可谓是满载而归,比如说,我们有了钱,足以满足那些耐心等待的人,足以施舍给所有的人,足以大量拥有所有的东西。
我给我的小精灵提的第一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获得经济独立。接着第二天早上得到的答案是为别人提供教育服务,我们以前有时也这样做过。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利用恰当的方式和自我推销都是必需的。
消费者因为投资回报率相当的高而感到满足。房子因为有很多的用处而实在,我因获得独立而感到满足和感恩。我们也只是着手去做,并不仅仅为了钱,我们只是为能有这服务的机会而感到高兴,钱只是附带产生的。
“谢谢你让我领略到了其中要诀。”
那么现在的你呢?最近你检查过你记忆里所有的事吗?对于那些坏毛病你是否都改掉了?对于那些坏毛病你是否都不再想了?
现在就让我们的那些小精灵忙活起来吧,它们喜欢这样,如果它们越忙,就会越高兴,因为这样的话它们就没有时间去发呆,无精打采或是捣蛋了。
那么,首先我们就检查你拥有的工作吧。我们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它。这里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钱吗?
还有什么捷径我们可以走吗?
如何改进策略、服务或是产品,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每一种方法,你可以都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将其放置一边,并将其遗忘。一周后再返回来看看还有什么要改进的,你又发现了什么捷径。
这个时候先不要让老板知道。记着,刚开始的想法就像一条小溪,它会在别人的指责的时候慢慢壮大。暂时先将你冲动的思潮抑制着,直至万事俱备的时候爆发,那时,再顺势乘着爆发的力量达到你想改进和成功的目的。
思想造就人的大脑
医学博士威廉汉纳汤普森认为:思想并非由大脑产生,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着大脑;其实是思想造就大脑,而不是大脑造就思想。他将大脑称为“思想的物理器官”。
某些能力和才华的运用与大脑中的某些定点有很大关系,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不新鲜的事实。智力和技能与大脑某些部位的发达程度相适应,这早就是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现象,所谓“颅相学”就是以这种观点为基础形成的。这个观点并非不以事实为基础。但是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颅相学”并非事实,颅骨的形状或大脑某些部位的发育程度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性格、能力和命运。不过,所有精神作用都完全取决于大脑某些特定部位结构的完整性,这却是事实。例如,大脑中有个专用于说话的中心,这一部位受伤会让人无法说话,哪怕他能像以前那样阅读并理解口语单词,却无法将它们说出来。此外,与这个说话中心互相独立且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大脑定点,则是用于阅读,这一位置受伤将使人忘记怎样阅读;尽管仍然保持着流利说话的能力,却读不懂书面文字。
大脑就像一个留声机唱片,你会在上面存储一些希望自己以后能拿出来随时使用的东西。在学会阅读之前很久,你就已经学会了说话,并且有一个大脑部位用于存储口语单词的发音;之后,开始读书时,你会在另一个大脑部位上“刻”下书面文字的样子。思维会接受这些事物,并将其写在大脑上,大脑定点受伤会破坏此处写下的记录,使某些依靠这一记录而存在的能力或技能丧失。受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暴食引起的某条微动脉破裂(这也是导致瘫痪的最常见原因)。汤普森先生举了许多例子,其中有个例子说,有位女士丧失了阅读能力,却保持着完好的说话和倾听能力。还有个例子说,有位先生一天早上不仅失去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丧失了阅读能力。然而,他却完全能听见别人说话。说来也怪,此人的经历却证明,大脑中用于存贮数字的地方和用于存储文字的定点并不相同,因为他还能阅读和书写数字,并且在复杂的商业交往中进行各种求和运算。此后七年,他成功地完成了这些交易赋予的任务,但每次都没能说出一个字,甚至连亲笔签名都读不出来。音符记录的位置似乎与这些位置都不相同,因为有好几例记录音乐家案例的档案都发现,有些音乐家完全丧失了阅读乐谱的能力,却保留着阅读所有其他东西的能力;另一些音乐家成了所谓的“字盲”,即读不出文字,却仍然能读乐谱。一个人成为音乐大师的时候,只不过将某些知识“刻”在大脑的某个定点上。请读者留意这句话,因为我还要再次提到它。
我们学习的每种不同语言都有特定的大脑定点。汤普森先生举了一个英国人为例。此人会说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后来,他对英语一窍不通,对法语的理解也有不少问题,对拉丁语稍好一些,对希腊语的理解则像以前一样好。“这表明,他的英语记录完全遭到破坏,法语记录受到了损失,拉丁语记录受到的损失相对更小,而希腊语记录却彻底得以保全。”所有这些现象是否能证明:大脑仅仅是一种记录或传递工具,间接体现了人的性格呢?
汤普森要做的就是多积累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大脑并非思想之源,而只是思考者的一个工具,就像钢琴是演奏者手中的乐器一样。当汤普森确信完成了这项任务时,就想看看能从这一基本事实得出哪些可用的结论。我们只用了一半头脑用于思考,而另一半与思考或学识并无关系,这如今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所有用右手做事的人)来说,思想完全是左脑完成的;所有知识都铭记在这一大脑半球。右脑受一次伤,就会造成左侧某些肌肉瘫痪,但不会导致失忆、“字盲”或者前面提到的任一种智力障碍现象出现。我们用左脑思考、记忆知识并控制右边身体的运动;右脑则用于控制左边身体的移动,但与思考和学识无关。左撇子的情况恰恰相反。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我们天生就有两个空白的记录区。没有哪个新生儿生下来就知道怎样说话、写字或思考。除非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用于说话的部位,否则他无法说话;除非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用于写字的部位,否则他无法写字;他会马上开始塑造一个可用于表达自我、阐述意愿的大脑来。由于大脑的两半边同样都能用于实现这一目的,因此他自然会运用最早用于实现某个特定动作(如打手势)的那半边大脑,来表达相应的愿望。语言的原形是手势,因此,语言技能中心应当在最早用于智力活动、但只能用动作表达欲望的那半脑中得到发育,这是很自然的事。
这便是思想中心位于“右撇子”的左半脑,而位于左撇子的右半脑的原因。
在某一特定年龄之前,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使得用于思考的大脑部位一旦受伤,人们仍然能在另半个大脑中重新创造知识中心。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种现象:有些年轻人由于脑伤而失去某些能力和技能,后来却在另外一部分大脑中,通过形成新的中心而恢复了这些技能。但这种现象很少出现在45岁以上的人身上,这是由于超过这一年龄的多数人都由于暴饮暴食而用含钙物质堵塞了大脑,在头脑中塞满了食物废料,从而破坏了大脑的可塑性。如果所有45岁以上的人每天都只吃12盎司或更少食物,就很快会发现,这些人在75岁高龄时仍然能像15岁青少年那样轻松地领悟新思想。不过,如果大脑由于塞满大量废物而变硬,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了。一旦暴饮暴食,就会由于“吃得太多而反应迟钝”;到了50岁,就只能慨叹“不复当年之勇”。因此,要让“留声机唱片”始终保持柔性,使它容易接受新鲜信息。
所有这些让我们对有关儿童的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婴儿躺在摇篮里,他的大脑两个半球上还没有留下任何印记。他会是一个音乐家、演讲家、诗人、慈善家、技工还是杀手?这完全取决于这个小家伙身上隐藏的神秘个性会在大脑中写下什么。大脑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此时它存在某些特定倾向,这些倾向从上一辈甚至祖先那里遗传而来,会强烈限制他朝特定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欣喜地得知,没有哪种遗传倾向是无法通过在大脑上写下相反信息来克服的。这并不是“培训”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开发大脑”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让他身体力行,去构建类型正确的大脑。如果他在大脑中建立一个音乐中心,那他就会成为音乐家;如果他建立一个语言中心,那他就是演讲家;他在大脑中写下什么记录,就能够表达和体现什么技能,而记录中没有的内容,也就在生活中得不到体现和彰显。尽管孩子发现在头脑中留下一些事物的印记要比留下另一些事物的印记更容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任何生下来头脑正常的孩子,都能学会艺术、音乐、演说或机械方面的所有知识。只要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空如白纸的大脑在那里等待他们留下印记,而孩子也会将想要写下的东西写在上面。对他来说,这完全是个与自身意愿有关的问题,就像对你我一样。
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
就孩子而言,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否拯救他,而是我们能否引导他自己救自己。因为在大脑塑造和定型问题上,谁也无法代他受过,谁也无法救他于水火。正如谁也无法替别人学会游泳一样,同样也没有哪个人能替别人学习。镌刻在大脑平板上的每个印记都必须通过我们自身努力后刻在那里;有时候,付出这种努力要求你必须有耐性、毅力和坚韧的勇气。
不妨想想小孩牙牙学语时付出的艰苦和长期努力。只有通过反复磨炼(往往需要一年多),一些单词才能最终合理地记录在大脑“唱片”上。有时候,为写出某些单词,几乎需要重复无数次,另一些词则比较容易记住。如果没有开口说话的欲望,孩子也许永远学不会说话。他想要某件东西,于是便想方设法提出自己的要求;他想了解某些事物,于是便想方设法提问。在这些再三进行的尝试中,一个又一个生词便写在他头脑中适当位置上了。成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过程与此一模一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又一个生词便写在大脑的适当位置上,直到以后一直留在那里。
有些人说自己根本学不会语言。他们这样说其实恰恰表示,学语言这件任务对他们没有半点吸引力,以至于他们不愿意下定决心(决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从而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因此,对那些说自己“学不会音乐”的人来说,“学不会音乐”表示学习欲望尚未强烈到促使他们集中精力、持之以恒,直到将音乐基础知识写在大脑适当部位的程度。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能学会打算学习的知识,或者完成其他人可以完成的事、做其他人可以成为的人。这不过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已。遗传对我们的最大影响,便是教会了我们要有欲望。如果不想成为某个样子,你就不会为成为这个样子而不懈奋斗,从而就不会成为这个样子。但是,正如你能将愿望写在石板上一样,你也必定能将愿望写在脑海里,而且在那里写下什么内容,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然而,没有哪种劳动比头脑塑造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严格自律。鉴于此,在很多情况下(比如某人开始学外语),多数人在仅仅获得一点点使自己可以勉强应用日常用语的技能(其实此时语言水平还很低)之后便放弃奋斗,一辈子都没能让别人真正听懂自己说的话。由于没有付出使其完整、连贯所必需的劳动和努力,因此,大脑中记录的太多内容都断断续续、残缺不全。
请记住,大脑是真实个体用以自我表达的工具,人只能展示已经在大脑里写好的东西。因此,外在世界中的人不过是与刻在头脑中的东西相一致的人,因为他的所有行为都必须通过这些大脑记录来指示或指挥。你不能拿一把铁锤去锯木头,也不能在钢琴演奏知识没有写在头脑中用于学习音乐的位置时,就能用手指弹钢琴。要想展示出崇高优雅的气质,就必须在脑子里写下对高贵、高尚欲望的记录;精神和气质会根据你提供给自己的工具外在体现出来。你可以关掉留声机,可以快进或快退,但无法让留声机唱出唱片上不存在的任何歌曲。如果有人将意见强加于你的唱片上,哪怕你知道他的意见不正确,也无法让唱片说出真相。你唯一可以实现目的的做法,就是将真相刻到另一张唱片中去。
你已经将自己和别人对你的看法写在脑子里,如果不改变写下的记录,你就无法成为别的样子。其实,你不必破坏旧记录,或者把它清除。假如一个人学习英语和德语,他把这些语言都写在头脑中相应的位置。要想学习德语,并不一定非得擦掉英语记录。即使他天生就是英国人,婴儿时就开始学英语,倘若他长期坚持用德语说话而不是用母语与人交流,那么总有一天,他用起德语要比用英语更流利;总有一天,他更喜欢用德语说话,用德语思考,因为这样做对他来说更方便、更容易。所以,如果你有个习惯或特点已经写在脑子里,但再也不想使用这一内容,那么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更好的记录以供使用,以替代前一个旧记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倘若果真如此,那么对我们来说,万事皆有可能。我们想培养什么能力或技能,就能培养出什么能力或技能;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想养成什么习惯,就能够养成什么习惯。养成习惯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问题,我就能提出如下观点:世上本无戒除习惯这种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养成一个相反的习惯。如我所言,如果你在头脑或身体上有某个坏习惯,不必破坏大脑中存贮坏习惯想法的相应位置,而只用在另一个地方写下与此相反的想法,并从此通过新想法展示自我。假如你写下这样的看法:我瘦小、孱弱、驼背、平胸,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很快就要离开人世。那好,如果你不想自己真是这个样子,就必须在大脑的另一个地方写下“我高大、挺拔,身材笔直,勇敢无畏,想活多久就有多么长寿”之类的话。写下这些话的时候,要通过大脑中相应的位置,而不是通过表达前一个内容的位置来体现自我。天长日久,你会觉得使用大脑中的新位置游刃有余,而旧位置则由于久置不用而退化,甚至想用也用不了。
这种做法使我们能以极其科学的精确性来阐述存在哲学和成功哲学,并能非常严密地表述其过程。通过向那些已步入中年的人证明“年轻时能做到的事,现在同样能够做到”“无论是谁都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希望能向读者朋友提供一些具体教导,并以此结束本文。我曾在以前的某篇文章中说: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很难、容易健忘,以及出现其他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吃的食物超过维持身体机能所需的量,使废料阻塞了大脑。还记得吗?俄国动物学家、细菌学家梅奇尼科夫曾告诉全世界:导致年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肠子里出现了一种剧毒物质,导致白细胞拒绝履行自身机能。他还向世界大肆宣扬一个尚存争议的观点:酸奶可以中和这种毒素,坚持大口饮水能使我们长生不老。
用大口喝水的方法延年益寿似乎已经过时,如果梅奇尼科夫不因为受教规束缚而过于保守,那么他应该知道,造成肠内出现剧毒物质的直接原因,是吃的食物超过消化系统所能吸收的极限所致。他也许只用淡淡地说一句:“少吃点,你就能永葆青春。”
睿智的意大利人科那罗进行过这方面的科学实验。45岁那年,由于遭受海难,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于是,他将每天吃进的固体食物降到12盎司。后来他活到了100岁,甚至临终前还头脑清醒、精力旺盛。他注意到,只要经不住医生的软磨硬泡,增加每天摄入的食物限额,那么就“开始脾气暴躁”,智力水平随之下降。美餐一顿之后,你会开始丧失精神力量,这与“老狗学不会新把戏”是一个道理。老狗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直到脑细胞被食物废料堵塞。但如果你让它很长时间不怎么吃东西,就会惊奇地发现,它学起新本领来就像小狗那样快。你不妨亲自试一试,一直坚持禁食,直到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然后再有选择地、小心地吃点东西;当你发现自己“变得脾气暴躁”或反应迟钝时,再将摄入食物的量减少一些。年老永远都不是不学习的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你吃得太好太饱,这才是学不会的罪魁祸首。
我们的思想能影响自我吗
作为思想的主人,人们拥有力量、才智与爱,掌握一把能够应对任何处境的钥匙。人拥有的这把钥匙,就等于自身有一种能蜕变和再生的装置,并借此帮助人们实现愿望。
即使处于一种十分悲惨的境遇,人们仍然能够主宰自己——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一个不能正确支配自己的愚蠢主宰。如果他能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境况,并努力地寻找种种人生处世道理的话,他就能脱胎换骨,成为一个能够巧妙引导能力与思想直至获得成功的智者。
有一位心理学家,他为了研究人的心境是如何受外在事物影响的,于是就开始进行一项调查,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做调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他怀着很好的心情去做,也就是说,他愿意做的时候,他就会把事情很快地做好,而且做的效果也越好。但是当他把困难看成是障碍,不愿意做的时候,感觉是应付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最后事情做完的效果也不好。
这个调查说明一个问题: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快乐能化解困难。因此,当人们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要把困难当作是一种游戏,一种乐趣所在,这样,即使你在做的是一件非常烦琐甚至困难的工作,你也会觉得就像做游戏一样的轻松自如,而且还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就是这样。当时上高中,他的成绩一直都是挺差的,而且他对自己也很放纵,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的希望了,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也不认真听课,他想的就是反正也不会做题,也不懂老师讲的东西,要提高成绩只能从头来,那实在是太困难了,他这种人是根本不可以做到的,到时候随便报考一个能上线的院校就可以了。
后来,学校老师根据他的变化对他进行了一些了解,当知道他抱着这种态度学习的时候,老师对他进行了心理教育。后来,他想了很久,最终,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的举动——他居然把目标改到要报考全国重点院校。对于他来说,这个栏真的是跨得很高了。
当时,大家并不看好他,其实他自己也不相信可以考上,但是他就想到一点一点来吧,平时胡乱地玩了也是花费时间,何不学一下,说不定自己还可以找到一些新的快乐呢!做数学就像在玩数字游戏,学化学就像是在了解世界物质等,这样他越来越感兴趣,总是自觉自愿地去翻查资料,知识面越来越广。而且他觉得学习根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和踢球一样,即使流汗也快乐。他都没能感觉到自己的目标是个很困难的事情。高考那一年,他真地考上了自己新目标中的重点大学。我们所有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所以,人的思想对自我是能够产生影响的。积极的思想就会让我们有积极的行为,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而消极的思想就会让我们做出消极的举动,我们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失败。
人的思想是由自己控制的。一个人只要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他完全是可以走向成功的,这就为我们给那些缺乏自我控制的人提了个醒,他们必须明白,自己是生活在社会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理智、客观地处理问题。控制并不等于压抑,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励你进取,加强你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如果你把自己的许多能量消耗在自己的消极情感上,不仅容易患病,而且也不会有足够的能量对外界做出强有力的反应,因而,一个高情商的人,应是一个能成熟地调控自己情绪情感的人。
应该说,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因为很少有人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冷静地进行处理,更不用说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了。但是,毕竟有人可以做到这样。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也就会明白,一个人只要有了好的心境,一切困难,都无所谓困难,即使眼前是万丈深渊,他也能够让自己拥有春天般的心情。因为在他看来,苦难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是向上的阶梯。就像疾病一样,它使弱者的脏器受损,最后夺去弱者的生命,疾病同样能使强者的脏器更加强大,使人的抵抗力更加顽强。
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就看我们怎么去看待它,在走路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绊脚石总是存在于我们的脚下,一不小心就会使我们摔倒。这时候,如果你能够站起来,并轻轻地搬走那个绊脚石,你的阻碍就没有,可是你就会发现石头越来越多,总是在你的脚下让你躲闪不及,心情也越来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像个小孩子一样玩着踢石头的游戏轻轻地,不断地踢走它,等你到达路的尽头你就发觉,你一路走来心情都是那么愉快,事情做好了,身心也更加舒畅了。
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最主要的就是看我们能否战胜自己,只要自己打败自己,就可以让积极占领上风,从而酝酿出乐观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最后开出花朵,收获累累硕果。
很多人都会觉得,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让自己战胜自己,谈何容易?其实,要战胜自己并不困难,首先是要战胜自己内心世界所存在的那份怯懦。因为失去自尊心的人是没有办法把握自我的。有许多人就是因为丧失了自尊心,所以不敢前进。像这种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认为自己活在世界上,只配看那些运气好的人取得成功,他们认为自己只有这种资格。如果从事任何工作,他们每遭遇一次失败,更会以为自己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得到成功的幸福。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当今社会,已大大地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你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许多鸿篇巨制之所以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之所以由磨砺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获得使用生命的主动权。
总之,一个人心理状态能体现出身体状态的好坏,心理状态好,身体也更好,力量也就越足。因此要学会打开那把久锁心境的锁,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能够放飞出去,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如果你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有一个好的身体,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力量,就能够战胜内心世界的那份怯懦,去挑战一切困难,直到取得成功。
思维方式决定成败
我们在生活中处理某些事情的想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情之时,脑海里总有一些浮动的想法,比如我们会想到做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是否有意义,做成之后是不是会得到感谢,别人怎么看我,以及不做也可以省很多事情的想法,等等。
同样的人,却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差别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正因如此,我们要认识到,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且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就要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认识到对自身思维方式不利的因素,并将其彻底除掉。
我们都知道,大凡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人。而善于思考是由敢想和会想两个方面构成的,我们要想成就一些惊人之举,也要敢想,但是也要会想。因为敢想才能敢干,会想才能巧成。
当别人失败时,你如果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得出正确的想法,然后付诸行动,你就有可能成功。当你自己失败了,你也只要转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维方式,产生一个正确的想法,紧跟下一个行动,你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1939年,美国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的办公楼群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每一座豪华的大厦里面都是空空如也,没有一丝忙碌的气氛。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是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不动产的上空。那时,人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些论调:“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或“我们没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抱着积极心态的经理进入了这个景象黯淡的地区。萧条的景象反而给了他一个奇特的想法,而他也毫不犹豫地依照这个想法行动了起来。
这个人受雇于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来管理该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楼,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所有权而获得这座大楼的。他开始做这份工作时,这座大楼只租出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为什么短短时间内情况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记者采访他时,他介绍了他对整件事情的思考:我准确地知道我需要什么。我要使这些房间能100%地租出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此我要把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要选择称心的房客。
·要激发吸引力:给房客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办公室。
·租金一定要比他们现在所付的房租低5%。
·如果房客按为期一年的租约付给我们同样的月租,我就对他现在的租约负责。
·除此之外,我要免费为房客装饰房间。我要雇用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和内装工,根据新房客个人好恶来改造装饰每一间办公室,使他们真正满意。
通过推理,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几点认识:
第一,如果一个办公室在以后几年中还不能出租,我们就不能从那个办公室得到收入。我们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什么收益,但这种情况总不会比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的情况更糟。而我们现在的境况应该更好,因为我们满足房客的需要,他们在未来的年份中会准时如数地交付房租。
第二,出租办公室仅以一年为基数,这是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在大多情况下,房间仅仅只空几个月,就可接纳新的房客。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尽可能短的同期内得到新的租金。
第三,在一所设备良好的大楼里,如果一个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约期满的那一年的末了退租,也比较易于再租。免费装饰办公室也不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会增加全楼的股票价值。结果证明,装修后的效果十分不错。每一个新近装饰过的办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为富丽堂皇。房客都很热心,许多房客花费了额外的金钱。有一个房客在改建施工任务中就花费了22000美元。
我们不妨对上述整个过程再回顾一次,从而可以获得一些更为清晰的了解及更深刻的认识。
有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十分之九的办公室都是空闲未被租用的。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便100%地出租了。现在,就在隔壁,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而造成这天壤之别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经理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及不一样的心态。
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
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抓住那个尚未显露时的好机会,洞察它并寻求解决,那么,他就是懂得正确思考之要义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形成一种有效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实践,他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总之,成功是“想”出来的。不但要敢“想”,还要会“想”,要知道,善于思考,思考成功、思考未来的人,才会是成功的候选人。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来说,他可以办成自己本来办不成的事,也可以办成别人难以办成的事。
积极的思考
积极的思考,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正能量。
多年以前,在圣路易斯,有一个非常杰出的脑科大夫,他是华盛顿大学脑科手术室的主任,他所做手术的成功率几乎可以称之为奇迹,有许多人千里迢迢地来找他求医。当然,也有人对其不屑一顾,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医科学生,他们可能会这样说:“他只不过是个幸运儿,他只不过幸运地有这种才能。”
但是,他到底是一个幸运儿,还是真的很有实力,我们不要太早下结论,让我们看看这位欧内斯特·塞克斯大夫的过去。
许多年以前,当他还是一个实习医生在纽约的一家医院实习的时候,一位医师因为无法拯救病人而感到痛心,因为大多数的脑瘤都是无法治愈的,但他相信,有一天,一定会有一些医生,有勇气去挑战病魔,去拯救那些受苦的生命。
年轻的欧内斯特·塞克斯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面对挑战的人,他有勇气去尝试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在美国从来没有过成功治愈脑瘤的先例,唯一能给这个年轻人一些指导的人是一位在英国的大夫——维克多·霍斯利爵士,他对脑的解剖结构的了解超过任何人,是英国脑科医学界的一位先锋人物。
塞克斯获准跟从这位英国医学家工作学习,但在前往英国学习之前,他还做了另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想要为在这位著名医学家手下工作打好基础,塞克斯花了6个月的时间到德国求教于那里最有能力的医师,这是许多年轻人不愿花时间去做的事情。维克多·霍斯利爵士对这个美国年轻人的认真和勤奋感到非常惊讶,为他仅仅为做准备工作就花了6个月时间而感动,所以直接就把他带回自己家里。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一起对猴子进行了多项实验,这为塞克斯未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塞克斯回到美国以后,主动提出治疗脑瘤的要求,但是他却遭到了嘲笑,面临着各种障碍,他没有必需的设备,仅能靠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正是靠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才使大多数的脑瘤患者在今天可以得到治疗。
塞克斯大夫通过训练年轻的医师来传授他的技能,他还在全国建立了许多脑瘤中心,让每一位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够就近得到治疗。他的书《脑瘤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医治脑瘤病症的权威著作。
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有些事我们永远都无法办到,但是有人却能把这些变为事实,活生生的事实。你可以不相信,因为这也许就是奇迹。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
也许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竞争激烈的可怕社会,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站出来勇敢地说,创造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平凡地接受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一切,但是我们还不甘心。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中就不能创造,就没有这样的机会?真的没有吗?没有机会吗?这简直就是胡说!创造的机会在你每一天的生活中处处皆是,许多伟大的发明就是通过对平常的东西进行不平常的思考而得来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正确思考也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具体如下:
1.问问自己,你想要做什么
翻开你思考成功的笔记,将你喜欢或你做得很好的事情列成一个清单。或把什么事情都记下来——蠢事、新鲜事和你感兴趣的事。检视一下你的清单,并想想你要如何成功。让思想飞舞,写下你所有的想法,甚至看起来好像疯狂或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酝酿了好多天的想法常常由于没有记下来而无法实现。
2.帮助别人取得成功
跨进别人创造的天地,运用小恩惠来协助他人。找出他们特殊、非比寻常的能力,并助其开花结果。你可以替他们规划产品和开发市场。这是提高自我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3.研究新事物
对新奇事物保持开阔的胸襟,然后进一步探究。这项新产品或意见会引发什么新想法?它的用途及前景如何?而我们可能要创造什么样的前景?
4.抓住机会
你要知道,最佳时机常常稍纵即逝,所以,你应提高警觉!例如,传真机的前景很好,有什么新点子是你所能想到的,能够让传真机与市场有所结合?国外有家快餐店就想了一个好主意:他们让上班族将午餐订单传真到店里点餐。餐厅则利用传真机,将午餐菜单与特别餐菜单传真到当地企业的办公室里。
5.不要禁锢自己的思考
当初,人们嘲笑莱特兄弟俩,嘲笑他们认为人类终有一天可以在月球上漫步的想法,但如今却成事实。你心中有什么想法?这些或许是不可能的、愚蠢的或好笑的,但把它们记下来,过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说不定你会找到个“金矿”。
6.找出别人的需求
有个化学家发现今天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充斥了化学废料的环境。因此,她有了一个想法。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她发现某些废弃物可用来再生,使其成为别的化学物品。于是她收集某公司的废弃物,来供另一家公司再使用,以此获得巨大的财富。
除了化学物品之外,有许多东西在这家公司是废弃物,而对另一家却是可再使用的宝藏。填充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找一家要处理填充物的公司,再找一家要买这些填充物来包装他们产品的公司。说不定先前那家公司还要花钱来请你将这些废物弄走呢!
将这些可以满足他人需求的事情写下来!就你所熟悉的事物为主题来写部书,或是从你“喜欢做的事”的清单上挑选个主题。其他人或许可以从你的知识里获得好处,去满足一个需求——将你专业领域里的那道信息鸿沟填满。
7.注意服务
许多旧式的服务已经消逝了,这个领域空了下来,而它正等待一个聪明的经营者来占领。不要只是想着提供新式的服务项目,而要将旧的、有必要的再找回来。你想要有什么样的服务项目?着手去做吧!
8.多付出一点儿
永远要让付出大于获得,这是成功之人的秘诀。假如你是那种收一分钱,便只做一分事的人,那你一辈子都是薪水的奴隶。
9.助人者自助
在市场销售方面,依着这个原则,成就了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同时有很多人借助其企业而赚钱。
10.立即行动
你还在等什么?马上行动吧!不要用一些“我没有足够的钱”“我了解得不够”“还没做好准备”等借口来拖延。要知道,任何形式的拖延,都意味着失败。要想成功,就要做到:只要有了想法,就要立即将其变成行动。这样,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敢于克服思维定式
一个人如果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独辟蹊径,你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的大脑是否灵活,不在于一下子就能想到新奇而正确的答案,而在于能迅速而灵活地变换思路,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于能跳出一贯的思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样就能产生出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了。
其实,很多时候,再大的困难,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因为,只要你肯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就会发现,摆在你眼前的困难根本不值一提。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皮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岛上。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焦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到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为何物,便把它叫作脚套。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A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了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A的态度相反,B看到这种状况时却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人交上了朋友。
B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皮鞋,这些皮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皮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A公司的销售员认为没有市场,B公司的销售员却认为大有市场,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两人在思维方式上有极大的差异。
简单地看问题,的确会得出第一种结论,但是,通过认真思考,像后一位销售人员那样,能够及时换一种思维角度,从而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
因此,同样的风景,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美丽。同样,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相同的事物,我们就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也许就可以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进而取得成功。
詹姆斯·艾伦说:“一个人的思想往往决定他所能取得的成就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是的,在一个公正规范的世界里,如果没有平衡那就意味着毁灭。人们应该加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心。怯懦或勇敢,纯洁或不纯洁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而非别人强加到头上的,所以也只有人们自己才可能改变自己。人们所处的环境也是由自身选择而不是别人决定的,所以也只有自己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真正可以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即使非常强壮,也不能改变一个虚弱的人,除非虚弱的人自己决定要改变。弱者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使自己由虚弱变得强壮,使自己拥有曾经非常令人羡慕且只有强壮才有的力量。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想取得成就,哪怕是世俗的物质成就,他都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脱离低级趣味。成功虽然并不需要他以放弃人的本性作代价,但却要求他必须牺牲其中的一部分。假如一个人满脑子全是低级趣味的思想,那么他将肯定不能清晰地思考,也不能理智地工作。他不可能发现和发挥自身的潜在力量,所以他会处处失败,最严重的是,他还不能像正直的人那样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无法承担责任或控制局面,没有能力独立应付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他是被自己所选择的思想拖垮的。
因此,一个人若想出人头地,飞黄腾达,那么他就必须先使自己的思想升华,高到一定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拒绝让自己的思想进行提高,那么他将永远在怯懦和悲观的境界里徘徊,永远看不到希望的光芒。
所以说,一个人只要能够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就能在做事情时遇到峰回路转的契机,同时才能赢得一片新的天地,开启一个崭新的人生。
潜意识思维
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社会,一成不变的观念将会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人类要想发展,时代要想进步,就要求人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发挥我们身上强大的潜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假如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束缚,他的热情就会被抑制。要改变僵化的思维定式,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动。要知道,不善于改变思维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有这样一个故事:
几年前,皮尔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叫皮尔森,那人是他的裁缝,住在布鲁克林。皮尔森先生每次为他裁剪一套西服之后,都不忘教导他如何维护这套西服,使它不至于变形。
“每天晚上就寝前,把每个口袋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他说,“以免衣服鼓胀而变形。”同进向他示范如何把裤子挂起来:两条裤管叠在一起,挂在衣架上,这样才不会产生褶皱。
跟大多数男人一样,皮尔身上也带有一个皮夹子、一个信用卡袋、钥匙、铅笔、钢笔,同时也带着一把小剪刀,以便随时把有趣的文章剪下来。他的口袋相当于一个档案柜,装着一天累积下来的各种笔记和备忘录,有时候甚至是几天累积下来的。他经常掏空口袋,以便重新整理那些收集来的各种资料。他总是把那些一度细心整理的东西加以检查,然后把它们收集起来,他觉得这是莫大的乐趣。最后,他把笔记和钥匙等其他东西,一起放在抽屉里,以便第二天作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杂乱无章的一堆东西,就被整理得十分妥当,也因此帮助他带着平静的思想和情绪安然入睡,而不会有事情尚未做完的罪恶感。
这种把口袋掏空的仪式进行了几个礼拜之后,他开始体会到有效处理笔记和备忘录的愉快感觉。于是,他开始想到把这同样的程序,应用到处理一个人累积下来的思想、疲惫的态度、沮丧的感觉、悔恨、气馁——这些东西使得人们的头脑变得杂乱无章。根据这些原则,他开始找出并对付所有那些陈旧、疲惫、麻木、沮丧的念头,并且有意识地把它们想象成从意识中流出来,有点像是看着它们流进排水沟。
他对自己说:“这些念头现在从我脑中流出去了——流出我的头脑。它们逐渐离开我的身体——离开、离开,甚至就在此刻,它们完全离开了。”
在这一切得到证实之后,他接着采用一种科普米尔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所建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帮助人们迅速地入睡,就是想象“看见”一阵浓雾在意识中涌现出并翻滚,把一切事物完全遮蔽了。他发现,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人更容易迅速入眠,那些可能刺激头脑的思想,则迷失在那阵无法渗透的大雾弥漫的模糊中。那阵大雾在意识和现实的世界中,形成一面墙。结果为他带来一场香甜的睡眠,醒来之后,他觉得浑身充满新的力量。
通过运用这个方法,皮尔恢复了每一天所必需的能力和活力,也为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生存方法,使他永远都充满继续前进的奋斗精神。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参加考试的学生,当拿到考卷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原来熟记于心、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一时都想不出来了。只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回想不起任何和考试内容相关的东西。这时,如果你越是想起某些东西,越是和自己较劲,你就越是想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暂时把它放弃,做那些你可以记住的东西。等到全部试题都答完了,再回过头来考虑刚才想不起来的问题。还有些东西,你真的是在考试时难以想出它的答案,可是当你走出考场,心中的压力全都解除了,那些你怎么也想不出的答案,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跑了出来。
对大脑使用强迫性力量,其实是你自己给自己预先设下了对立面。如果你的思维集中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那么,它就不会关注于问题本身。对于任何想法、愿望或头脑意象而言,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必须达成某种默契。只有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冲突,答案才会出现。
所以,为避免愿望和想象之间出现“打仗”的情况,你在进行祈祷时,最好让自己进入意识模糊的状态,比如将要睡着的时候、刚刚起床的时候,这种时候,既有助于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又是潜意识思维活动的“高峰期”,潜意识能够老老实实地听你的安排。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运用潜意识思维时,不要使用意志力,不要假定会存在任何对手。你需要做的,就是想象目标已经实现后,你的那种喜悦和高兴的状态。这时,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悟性”与“智慧”总想站起来,试图挡住潜意识的前进之路。别去管它,你尽力保持一份单纯而强烈的信念足矣,它终将产生奇迹。
要想潜意识做出有效的回应,有一个相当可行的方案,那就是运用一切科学的手段,“激活”头脑中的想象力。
另外,你也可以诉诸有效的“祈祷术”,具体的方法如下:
首先,对你的问题进行分析;
其次,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下达给你的潜意识思维;
最后,酝酿情感,对潜意识的能力寄予完全的信任,坚信你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祈祷的时候,不要流露出“我希望自己有可能痊愈”,“但愿一切顺利”之类的字眼。这种意识的努力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即使起到作用,也是负面作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潜意识思维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你的愿望泡汤。所以,我们的言词要充满无限的权威,充满坚定的力量。我们要对自己说“我相信将一切顺利”或者“我一定能够痊愈”,等等。
要想让潜意识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让潜意识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渴望,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时候,需要我们全身放松,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只有这样,潜意识才能自主地工作,并发挥力量。
切记: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过分关注细节和手段,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不论何时,只要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你就要记住这种成功后的快感,用那些快乐来愉悦自己。
思维将迈向哪里
按照人的生理特点来说,人到了70岁左右,身上的各种器官都开始变得衰老,并且无所作为。但是,在更为开放与文明的未来,我们可以把70岁视为“中年”。因为有一项科学研究发现,有的人属于“青年型”,而有的人属于“老年型”。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到了40岁以上时,仍然觉得自己尚且年轻;而后者在此年龄段时,便自觉已近“中年”,青春不在。
其实,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没有牺牲就没有进步和成就,衡量一个人所取得成就的尺度,应包括摒弃的兽性的思想,只有果断地抛弃兽性的思想,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计划中去,才能增加自己的毅力和信心。他的思想的境界高了,他的魅力和勇气也会与日俱增,他的成就也会更高。
应该说,这个世界是无比厌恶那些贪婪者、虚伪者和恶毒者的,虽然我们在表面上无法看到这一点。但是不管怎样,世界青睐高尚者和大公无私者。人类历史上所有伟人的事迹都证实了这个观点。如果你也想证实这个观点,那么他就必须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越来越高尚。
人的潜意识思维永远不会老,它无时无刻不在洋溢着活力,它能使你永葆青春活力,一往无前。
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停止工作,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已经退休了,我老得不中用了”。那么,你就是主动放弃,这无异于人生的第二次死亡。对于身心健康与个人形象而言,你的大脑、你的思维,是起着核心作用的“设计大师”。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30岁时身心已介入老年,而有的人在80岁时身心依然年轻。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却过于惧怕长大、变老。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相信大脑与身体的活力会渐渐流失殆尽。这种心态,只能使之快速地落入早衰的境地。
的确,一个人的确易于老化,也终将会变老,但是假如他人未老的时候,却失去生活的兴趣,不再幻想,不再追求新的事物、征服新的生活目标,那么这无异于自己宣告提前死亡。
不同的心理预期,使潜意识思维产生相应的创造性机制。到一定年龄时,人们开始下意识地疏于锻炼;从而使身体各处的柔性和灵活性大大丧失。缺少体力锻炼,会使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并最终失去作用。
在人体内,毛细血管是废弃的“人体垃圾”的出路。倘若缺乏一般性活动乃至较为激烈的运动锻炼,最终将使毛细血管变得“干涸”、滞塞。
不仅仅体力活动是生命力的重要特征,脑力活动同样如此。这正是科学家、发明家、画家、作家、哲学家不但寿命要长于普通人,而且能更长久地保持创造力的原因。例如,米开朗琪罗年逾80岁时,完成了生命最杰出的几部作品;歌德在80岁以后,写出了不朽的巨著《浮士德》;爱迪生到了90岁仍有发明创造。
人们所谓实现理想,所指的就是精神上取得的成就。思想崇高的人和心地善良纯洁的人,都会养成高贵无私的品德,而且这种品质还会不断地升华提高,直到最辉煌的境界。这就像太阳正午最高,月亮会出现满月的道理一样。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
所有的成就——不管是商场上的,精神领域里的,还是智力上的,它都是正确思考的结果,都具有同样的游戏规则和行动规律,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奋斗的目标各不相同。
无论任何形式的成熟,都是因为有了正确理想。人通过自我控制和果断正直积极的思考,可以得到升华。而低俗无聊、懒散颓化的思考,会使人走向堕落。所以有人曾说:“一个在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或者在精神领域里拥有极高地位的,一旦放纵自己,允许傲慢、自私、无理性的思想再次出现在脑子里并任其发展,那么他必将回到失败的困境中。”
“我们之所以年老,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我们对年龄增长的情感和态度。”心理学家哈契内克曾这样说道。所以说,思维决定心态,思维决定行为,我们的思维到了哪里,我们就能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给自己增加信心、勇气、兴趣,我们就可以延缓衰老,让自己永远活在一个年轻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