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为其最终目标奋斗的领导过程中,始终受到人民群众与客观环境及其领导活动中若干要素的影响和制约,由此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在这里,我权且将它称为 “领导·制约律”。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
其一,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必须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映和要求,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要 “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的同时,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制约。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我们曾形象地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共产党始终和人民群众之间保持着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共产党起着领导作用,但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也谈不上存在,也无所谓领导。
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它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建设时期同样如此;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如此,在执政以后同样如此;在现阶段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将来的领导过程中同样如此。这种关系是不断重复的、稳定的。
其二,这个规律决定着党的根本宗旨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具有唯一性、确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这种选择具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共产党是执政党,居于领导地位,人民群众自觉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另一方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能不听取人民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进入 “人亡政息”的 “历史周期律”。因此,党的根本宗旨内含着领导与制约两个方面,因为这个规律在发挥作用。
其三,这个规律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活动的始终。
首先,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建设是遵循着这个规律而进行的。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通过确定和制定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进行领导,它要求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领导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比如,在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在长期探索的实践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任务、行动纲领,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浴血奋战,由此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在新时期,我们党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通过探索,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确定了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过程中,总是在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形势发展的不同要求而不断调整着领导的方略,是一个领导与制约的过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正是因为其顺应潮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不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肯定是无用的。这里,领导中受到的影响和制约显而易见。
其次,党的思想领导和思想建设也遵循着这个规律。党的思想领导主要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并武装全党。为此,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坚持并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要确立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并通过经常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全党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这里,就党的思想路线而言,从党的发展来看,实事求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改革走出的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推进到城市的全面改革,也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因为实事求是就包含着对客观实际的尊重和对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也即是始终受到人民群众与客观环境及其领导活动中若干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十八大党章进一步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可以看出这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再次,党的组织领导和组织建设同样遵循着这个规律。党的组织领导主要通过正确的组织路线进行,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问题是干部问题。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党的干部是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正因为如此,所以,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问题,一再强调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实践中也一直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制定正确的干部路线,确定选人用人标准,其目的就是要让党的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能够尊重客观实际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干部,就一定能很好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就一定能发挥出改革创新的精神并取得显著的绩效。反之,正如反腐倡廉中打的 “老虎”“苍蝇”们,他们不受制约,当然只能被淘汰,因为他们破坏了党的领导活动。
其四,卓有成效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活动是这个规律支配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概括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活动中存在着三大要素:即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和复杂的客观环境,这个规律使这三者之间发生着联动,这种联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有回路的系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改造复杂的客观环境的同时,接受着来自人民群众和复杂的客观环境的种种反馈,也即是受到某种制约,从而不断地对自己的领导过程进行调整。由于这种调整,党的领导活动才富有成效。反之,如果割断了这个联动过程,也即是违背了 “领导·制约律”,其结果可想而知,在党的历史上,我们是有过这样的经验和教训的。
其五,这个规律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那些从特定时代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应当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方略,党的历史上的两次飞跃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反之,党的事业则遭受损失与挫折。比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我们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了失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偏差,如人为地变革生产关系,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文化大革命”更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来,经过拨乱反正,自觉地受制于客观环境,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过程中,必然受到人民群众与客观环境及其若干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遵循这个规律,可以说,在这个规律的支配下,党的未来发展还将发生若干次飞跃,从而使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这个规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既然如此,中国共产党在为其最终目标奋斗的领导过程中,必然受到人民群众与客观环境及其领导活动中若干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