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间战
在孙子的情报理论体系中,“无所不用间”(《孙子·用间篇》)是个至为重要的命题,它从普遍意义上揭示了情报的重要性和情报应用的广泛性等问题。本篇旨在从战略高度阐发间谍在战争中的突出作用。著者认为,派遣间谍侦察敌情,或者贿赂敌方人员,是大规模进攻敌人以前的必做功课。通过间谍的活动,可以探明敌国兵员、力量、动静等情况,这样就有了取胜的把握。这也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探知敌情,即是兵法常说的“知己知彼”中“知彼”的重要内容。史例出于《周书·韦孝宽传》。韦孝宽通过派间谍入齐以及收买齐人为间谍等手段,了解到了北齐的情况。最终诱使齐后主杀害了以“贤而有勇”著称的斛律光,取得了与北齐斗争的主动权,从而为后来出兵灭北齐、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尽管“间”的内涵得到了全面拓展,情报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情报的获取手段有了空前发展,但是,孙子“无所不用间”的思想及本篇所倡导的间战思想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1〕,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2〕。”
周将韦叔裕〔3〕,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4〕。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5〕,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6〕,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7〕,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8〕。”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9〕,槲木不扶自立〔10〕。”令谍者多赍此文〔11〕,遗之于邺。祖孝征与光有隙〔12〕,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诛。周武帝闻光死〔13〕,赦其境内,后大举兵,遂灭齐。
【注释】
〔1〕觇(chān):窥探,侦察。
〔2〕无所不用间也:语出《孙子·用间篇》。
〔3〕周:即北周(557—581),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韦叔裕(509—580):字孝宽,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在战胜东魏、攻灭北齐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4〕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
〔5〕齐:即北齐(550—577),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由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大齐,建都邺(今河北临漳),史称后齐。
〔6〕斛(hú)律光(515—572):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二十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
〔7〕参军: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东汉末始置,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
〔8〕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此为谶语,暗示斛律光将称帝,取代北齐政权,归顺北周。百升,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此处暗指“斛”。明月,系斛律光的字。长安则是北周都城。
〔9〕高山:暗指北齐高氏政权。(tuí):倒下,崩溃。
〔10〕槲:音与“斛”同,暗指斛律光。
〔11〕赍(jī):原意为怀抱着东西送给别人,此为携带的意思。
〔12〕祖孝征:祖珽,字孝征,范阳狄道(今河北容城)人。东魏护军将军祖莹之子。北朝大臣,著名诗人。
〔13〕周武帝:即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小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邕在位期间,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惜英年早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皇帝。
【译文】
大凡要进攻敌人,先派间谍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力量虚实、部队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立大功,战无不胜。兵法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德行镇守玉壁城。他善于抚慰和管理,赢得部众人心。他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竭尽全力。也有被他重金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密信。所以,北齐有什么举动,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贤明又勇武,孝宽非常忌恨他。参军曲严精通占卜术,对孝宽说:“明年,东面的齐国必定大规模相互残杀。”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斛。又说:“高山不推自,槲木不扶自立。”命令间谍携带很多这种写好歌谣的传单,在邺城到处散发。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征与斛律光素有过节,听说歌谣后又加以润色,斛律光最终因此伏诛。周武帝听说斛律光身亡,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出动大军,于是灭亡了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