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
【题解】
防御要地,是防御对象、所在地形、防御目的之有机结合。就防御对象言,须知其从何处来,经何处而去。知此,方能据敌我较量地形之特点,诸如远近、广狭、险易、死生,权其利害,设障置碍,达成目的。防御目的,有为局部而设,有为全局而防。无论若何,只要三者充分结合,最佳要地亦自然显现。称之要地,因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是兵力用在关键点上的体现,是敌我双方殊死争夺的所在。一旦确定,就能据此完善往日战场之建设,进而提出未来战场之规划。广东东路,卫所林立,港澳外列,不可谓不多。最佳战略要地,柘林当属不让。究其地,海阔水深,烟波浩渺;不仅如此,大城所北峙,南澳山南耸,位居福建、广东两省交汇处的位置,使其成为广东东面第一门户。若门户洞开,潮州府首受敌冲,惠州府继而难免。
广东列郡者十,分为三路。东路为惠、潮二郡〔1〕,与福建连壤,漳舶通番之所必经〔2〕。议者谓潮为岭东之巨镇〔3〕;柘林、南澳俱系要区〔4〕,枕吭抚背之防不可一日缓〔5〕。而靖海、海门、蓬洲、大城诸所〔6〕,又皆跬步海涛〔7〕,所赖以近保三阳〔8〕,远卫东岭者也。惠州海丰东南滨海〔9〕,其捷胜、平海、甲子门〔10〕,皆瞬息生变。惠潮守备札于卫治〔11〕,诚有以严其防矣,然未知柘林尤要也。柘林乃南粤海道门户,据三路之上游,番船自福趋广,悉由此入。旧例,风汛之期各澳皆设战舰〔12〕,秋尽而掣,回泊水寨。此在他澳犹可,柘林去水寨一日之远,警报未易达,倘贼视我无备,批吭捣虚〔13〕,不亦危乎?无柘林是无水寨也,无水寨是无惠、潮也。为今之计,东路官军每秋掣班〔14〕,必以柘林为堡,慎固要津,附近大城所戍卒互为声援,不得规避空所,纵贼驰骤。若遇飓雾尘霾,尤宜加之意焉。其外碣石、靖海、甲子门海澳,虽视柘林稍次,而舟师防御各有信地之责者,又可少懈乎?
【注释】
〔1〕惠:惠州府,治今广东惠州。潮:潮州府,治今广东潮州。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秦灭六国,正式建立郡县制,以郡统县。汉因之。隋唐后,州郡互称,至明而郡废,人们习惯上称府为郡。
〔2〕漳:漳州府,治今福建漳州。
〔3〕岭:南岭。
〔4〕柘(zhè)林:今广东潮州饶平县柘林镇。南澳:今广东汕头南澳县,因海中南澳山而得名。
〔5〕枕吭抚背:要害之处。枕吭,枕着咽喉。抚背,抚着背。
〔6〕靖海:靖海所,在今广东揭阳惠来县靖海镇。海门:海门所,在今广东汕头潮阳区海门镇。蓬洲:蓬洲所,在今广东汕头金平区{L-End} 江街道。大城:大城所,在今广东潮州饶平县所城镇。以上四所均属潮州卫。所:一种军事建制。《明史·兵志二》:“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以上四所皆千户所。
〔7〕跬步海涛:指距离海岸很近。跬步,半步,指极近的距离。
〔8〕三阳:指潮阳县(今广东潮阳)、揭阳县(今广东揭阳)、海阳县(今广东潮州)。
〔9〕海丰:海丰县,今广东汕尾海丰县。
〔10〕捷胜:捷胜所,在今广东汕尾城区捷胜镇。平海:平海所,在今广东惠州惠东县平海镇。甲子门:甲子门所,今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以上三所均属碣石卫。
〔11〕惠潮守备札于卫治:明弘治十八年(1505),设置惠潮守备于碣石卫。札,驻扎。卫治,碣石卫,在今广东汕尾陆丰市碣石镇。
〔12〕风汛之期:指每年春、夏、秋影响我国东南部的东南季风期。澳:港湾,水湾可泊船处。
〔13〕批吭捣虚:抓住要害,乘虚而入。
〔14〕掣班:从沿海港口撤回。
【译文】
广东地处海滨,设置了十个府,分东、中、西三路。东路惠州、潮州两府,并列西、东,接壤福建漳州府,为漳州府船只通番必经之所。议论者认为,潮州府为岭东重镇;柘林寨、南澳岛均是要地,所以要害之地的防务,一天也不能懈怠。靖海、海门、蓬洲、大城各所,逼近海岸,近在咫尺,近可保障三阳,远可护卫岭东。惠州府海丰县,东南滨海;滨海之地,捷胜、平海、甲子门各所,皆会瞬息生变。惠潮守备驻扎碣石卫,确实可加强各卫防守,但柘林寨之重却更胜一筹。柘林,广东海路门户,位居三路上游,番船从福建驶向广东,此地系为必经之所。旧制,风汛之期,各港湾均设战舰,秋尽撤回,停泊水寨。这在其他港湾尚可,但在柘林却不行。柘林距离水寨有一日之遥,警报不易到达,贼若视我不备,夺取柘林,乘虚而入,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柘林不存,水寨丧失;水寨丧失,惠、潮不保。为今之计,东路官军每年秋季从沿海港口撤回的时候,必须以柘林为堡,谨慎加固,以防不虞;近邻大城所的士兵,要与其相互声援,不得躲避空所,放任贼人驰骋。如果遇到飓风、大雾、阴霾天气,尤应更加留意。此外碣石、靖海、甲子门各所海澳,虽然地位稍微次于柘林,但舟师防御亦各有驻扎之地与防区之责,怎么能稍有松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