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水与文学艺术(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女娲炼石,止水补天——女娲补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据说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神通广大化生万物。但正当人类繁衍生息、一派和乐的时候,水神共工和颛顼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天地不宁、人神不安。结果颛顼取胜,共工不甘心失败,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燃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一时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

女娲补天

女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阻止悲剧发生,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天文训》),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的不懈努力,裂了的天空被修补了,地被填平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水止住了,龙蛇猛兽销声匿迹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靠着准绳,以雷电为车,应龙居中驾辕,青虬配以两旁,手持稀奇的瑞玉,铺上带有图案的车垫席,上有黄色的彩云缭绕,前面由白螭开道,后有腾蛇簇拥追随,悠闲遨游,鬼神为之引导,上登九天,朝灵门拜见天道,安详静穆地在大道太祖那里休息。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尽管如此,这场特大灾祸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天有些向西北倾斜,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聚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女娲和伏羲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说文解字》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世间并没有人类,于是女娲抟土造人,《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女娲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还安排男婚女嫁,制定了婚姻礼法。

古代典籍上对女娲的记载有很多,如《春秋运斗枢》曰:“宓牺、女娲、神农,是谓三皇也。皇者,合元履中,开阴布纲,指天画地,神化潜通。”《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地部·石下”引王歆之《南康记》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采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日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汉朝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曰:“雨不霁,祭女娲。”

关于女娲的相貌,也有许多说法,但大多认为她是人首蛇身,《帝王世纪》曰:“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为女皇。”《山海经》载:“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郭璞注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粟广,野名也。”《礼记》还说女娲发明了乐器“笙簧”,魏陈王曹植《女娲赞》曰:“古之国君,制造笙簧。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君,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女娲被赋予了许多神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尊重,在许多地方有女娲塑像和女娲庙,以及拜女娲求子、祈雨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