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物流系统分析概述

2.1.1 系统分析概述

1.系统分析的必要性

物流系统分析是确立方案、建立系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物流系统的综合、优化及设计的基础。无论是设计一个新系统还是改造一个老系统,都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即通过了解物流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物流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律,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合理安排好每一个局部,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最终求得整体上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物流系统分析所涉及的问题范围很广,如搬运系统、系统布置、物流预测、生产库存等各种信息,要应用多种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分析、比较实现不同系统目标和采用不同方案的效果,为系统评价和系统设计提供足够的信息与依据。

物流运作是十分复杂的,它贯穿于企业生产和运作各个方面。企业必须对与物流相关的作业系统及活动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规划,才能使物流系统有效运行。

对物流系统进行物流分析,要了解物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物流系统行为的内在规律,从整体观点出发,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发挥物流系统整体的优势。

为了实现最优化设计,通常构造多种模型来模拟同一物流系统的功能,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物流系统的最优结构,再对物流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最优的结构形式,形成各功能之间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体系,从而为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条件。物流系统的分析具有科学性,但同样也是一门技艺。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或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却产生不同的结论。

2.物流系统分析概念

物流系统分析是针对物流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基本问题,采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通过分析对比、全面评价和协调,为达到物流系统的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以辅助领导者做出科学决策的一种技术经济方法。

2.1.2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是指物流系统分析的项目,具体有目标、备选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评价标准和结论。

1.目标

目标的确定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础,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建系统的目标与要求,是系统分析重要的第一步。

2.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指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措施。当各种方案各有利弊时,究竟采用哪种方案,就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正是系统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3.费用和效益

各备选方案为实现系统目的所需投入或消耗的全部资源折算成货币形式,就是费用。简单地讲,费用就是实施方案的实际支出,而效益是指方案实施后获得的成效,可统一折算成货币尺度。建立一个系统要有投资,系统建成后要有效益。费用和效益是对方案的约束条件,只有效益大于费用的设计才是可取的。不同的方案必须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费用和效益,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4.模型

常用模型有实物模型、图式模型、模拟模型、数学模型。对复杂问题模型化便于对问题进行处理,也可在决策前预测出问题的结果,因此模型是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不同系统应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出方案的优劣顺序。常见的评价标准是由一组评价指标组成的。

6.结论

结论是系统分析得到的结果,具体形式有报告、建议或意见等。结论只是阐明问题、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只有领导者决策后方可付诸行动,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物流系统分析的准则包括物流系统内部与物流系统环境相结合、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四个方面的内容。

2.1.3 物流系统分析要点及步骤

1.系统分析要点

当要对某个系统任务进行开发时,首先要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即先设定一系列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直至找到满意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此时只要拟出几个“为什么”,就很容易抓住问题的要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为解决问题的“5W1H”,即what, why, when, who, where, how。

(1)项目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

(2)这个项目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

(3)它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

(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

(5)是以谁为对象的物流系统?即谁来干。(who)

(6)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

简言之,就是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采用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事,直至得到圆满的答案。

2.物流系统分析步骤

(1)现状分析。在实际的物流分析中,只有通过准确的现状分析才能够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才能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开始分析一个物流系统时,常常会觉得它非常复杂。因为它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许多元素组成,元素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无论多复杂的物流系统,总是可以从物质实体的实际流动、支撑物质实体移动的信息流和信息系统以及控制整个物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三个方面入手。

物质实体的实际流动是物流系统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分析绝大多数物流系统时,绘制物流实体从起始到终点流动的示意图是一个很好的分析起点。

信息流是随着物流实体的实际移动而经过整个系统的,它也是现状分析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物流运作由不同的功能部门分别管理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原材料仓储和厂内运输可能是由生产部门负责,成品仓储和出厂运输往往是由配送部门负责。而且整个物流系统中各个功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对这些功能部门进行很好的组织和管理就十分重要,因而,整个物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内容。

(2)问题构成与目标确定。构成问题不仅仅是物流系统中十分困难的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系统分析,首先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重点和关键所在,恰当地划分问题的范围和边界,了解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的目标。

(3)收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在问题构成之后,就要根据当前物流系统运作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性质以及预期目标的要求,建立起抽象、简洁而又充分体现物流系统相关特性的若干方案。良好的备选方案是进行良好系统分析的基础。

(4)建立模型。系统工程的模型常常是推测式的,模型的精度不能与具有严密理论基础的数学模型相提并论。另外,模型也难以试验。

(5)综合评价。对比物流系统各可行性方案,详细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由此选出最优方案。物流系统分析是一个需要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调整的过程。

2.1.4 物流系统的优化

下面介绍物流系统优化的5S目标。

(1)优质服务(service)。优质服务是指无缺货、无损伤和丢失现象,且费用便宜。对整体物流系统设计和全部物流业务活动的要求来说,必须强调其服务性。无论是运输、包装、配送还是每日每项物流活动,都要尽量使顾客满意。并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开发新技术,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迅速及时(speed)。迅速及时是指按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送达。这是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即根据货主的要求,及时运输和配送,按顾客提出的时间和地点,把商品迅速运送到收货地,以赢得信誉。这也是衡量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进行物流系统管理时,必须很好地考虑运输、配送的功能,如运输工具的配备、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环节的安排等。

(3)节约空间(space saving)。节约空间是指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的物流机械,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缓解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

(4)规模适当(scale optimization)。规模适当是指物流网点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投资建设时,首先要确定其规模的大小。对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特别是物流量的多少,包括货物品名、数量、流向等,都要进行详细调查和预测,综合分析研究,以确定物流系统的规模。否则,物流系统规模设计大了,而物流量小了,必然要使一部分物流设施、技术装备闲置起来。反之,物流系统规模设计小了,物流量多了,与其业务活动不相适应,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5)合理库存(stock control)。保持一定的合理库存,是物流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生产物流来说,工厂要储存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果原材料供应不上,生产就中断了;反之,如果原材料储存过多,会造成积压,占用库房,浪费资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销售物流来看,批发企业或物流中心必须保持一定的合理库存量,不然,商品储存过多,会造成积压,占压资金;而储存过少,又要脱销,并失去销售机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物流系统必须做到及时反馈,实时调整库存,多则停止进货,少则补充库存,充分发挥其调节的功能。

2.1.5 物流系统分析

1.企业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扮演了流通业经营效率的决定性角色,它不再是从事作业性功能的仓储、搬运作业,而是被提升为具有决策性使命的事业体。随着自动化搬运、储存设备的发展及信息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物流中心对自动化程度的规划要求也逐渐提高。

2.企业物流中心形态及作业流程分析

企业物流中心形态包括以下四种。

(1)MDC。由制造厂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用于产品货物的管理。

(2)WDC。由批发商或代理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用于客户订单的管理。

(3)REDC。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物流中心,用于销售点的管理。

(4)TDC。由货运公司所成立的物流中心,用于储位的管理。

针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中心及可能的发展阶段,规划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作业流程分析,包括计划筹建准备阶段、系统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评估阶段、细节规划设计阶段及计划执行阶段五个主要阶段。

3.计划筹建准备阶段

1)计划开始时的组成

在计划开始时,需要筹建“物流中心筹建规划委员会”这样的专门组织。组织的成员应包括相关部门的主管或成员,并由高级经营者担任总负责人。

2)基础规划资料收集

规划资料的收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现时作业资料收集。包括基本运营资料、商品资料、订单资料、物品特性资料、销售资料、作业流程、事务流程与使用单据、厂房设施资料、人力与作业工时资料、物料搬运资料以及配送据点与分布。

(2)未来规划需求资料收集。包括运营策略与中长程发展计划、商品未来需求预测资料、产品数量的变动趋势、可能的预定厂址与面积、作业实施限制与范围、附属功能的需求、预算范围与经营模式、日程限制、预期工作时数与人力以及未来扩充的需求。

3)系统规划策略目标的制定

(1)物流策略的制定。包括流通渠道策略、供应链位置策略、顾客服务水平策略及系统整合策略的制定。

(2)物流中心目标制定的阶段。

4.系统规划设计阶段

1)基础规划资料分析

(1)订单变动趋势分析。在物流中心的规划过程中,首先须针对历史销售或出货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销货趋势。如能找出各种可能的变动趋势或变化周期,则有利于后续资料的分析。常见的变动趋势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偶然变动。

(2)订单商品品种与数量分析。包括订单出货资料的分析、订单出货资料的取样、资料统计分析以及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四个步骤。

(3)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在进行订单商品品种与数量分析时,要配合相关商品性质、包装规格及储运单位等因素,进行关联及交叉分析,以便更容易地对仓储及拣货区域进行规划。结合订单出货资料与物品包装储运单位(托盘、箱子、单品)的分析,即可将订单资料以单位加以分类,再依各分类的资料进行个别分析。

(4)物流与信息流分析。主要包括作业流程分析、事务流程分析、作业时序分析、人力需求与素质分析及自动化水平分析。

2)规划条件的设定

(1)基本储运单位规划。决定物流中心内基本储运的负载单位,使储运单位易于量化及转换。

(2)基本运转能力规划。包括进货区、仓储区、拣货区、出货区的基本运转能力的评估及规划。除需要考虑基本作业需求量以外,也须配合作业弹性及未来增长趋势。

(3)自动化程度规划。配合自动化程度、作业时数及基本运转能力的规划,各作业阶段所需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须在此时做出界定,以利于后续物流系统设备的选用。

3)作业需求功能规划

一个物流系统的规划过程,包括作业流程、设备与工作空间的组合。物流中心各类作业区基本可分为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退货物流作业区域、换货补货作业区域、流通加工作业区域、物流配送作业区域、仓储管理作业区域、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域、办公事务区域、计算机作业区域、劳务性质活动区域及厂区相关活动区域。

4)设施需求规划与选用

(1)物流作业区域设施。物流中心的主要作业活动,基本都与物流仓储、搬运、拣取等作业有关,因此在系统规划时,物流设备的规划选用与设计程序就成为规划设计的重点。

(2)辅助作业区域设施。在物流中心的营运使用过程中,除了主要的物流设备以外,其他各项配合的支援性设施,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逐步进行分析规划。

(3)厂房建筑周边设施。为配合整体物流中心运作与使用,包括厂房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所需相关水电、动力、土木、空调及安全消防等厂房建筑的周边设施等。

5)信息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采购进货管理系统、销货出货管理系统、库存储位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运营绩效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

6)方案评估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的主要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因素分析法(或点评估法)、权重分析法、成本比较法及以AHP为基础的方案评估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