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金针

金针,是天台县的习惯叫法,学名叫黄花菜。小时候,自己能帮家里最大的忙,除了每天放学后牵牛外,就是暑假时摘金针了。

分田单干前,我家所在的三队在下辽山的北面栽种了一片金针。第一年,妈妈与姑姑一起花27元承包了这片金针地。金针长大后,每天中午要采摘,摘早了长得不够大,影响产量;摘晚了就会开花,品质下降,放到水里一煮就会糊掉。要是到了第二天再摘,那就真成了明日黄花,一点也不值钱了。

第一次承包赚了几十元钱,这在当年是相当可观的收入。尝到甜头的妈妈,又与另外5户人家一起承包了张山的金针地好几年。每天中午12点,每家出一个人去采摘,回来后,先称一下每个人摘的分量,再放在一起平均分给每户。回家后,要马上烧开水掺金针,掺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度,不能太熟也不能太生。太熟了,晒干了就没什么重量;太生了,就晒不干,会烂掉。这个度只能凭经验,眼看着差不多时,就赶紧捞出来,再用筷子摊开晒到竹篾上。晒干后,再收藏起来。等到合适的机会,再论斤出售。

张山,离家三里地左右,在邻村兴嘉山村的西北面,多年来是前丁村安葬去世者的地方。整座山上,到处都是坟墓,安眠着前丁人世世代代的祖辈们,妈妈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之一。有些坟墓整个棺材裸露在地面上,没有埋进土里,上面只盖着稻草。因此,去张山摘金针,若不是正当中午,有伴儿,真是会让人毛骨悚然的。

每天中午,生产队收工回家后,大人们随便填点肚子,就相约着一起去摘金针。在盛夏一个多月的日子里,不管天晴下雨,都必须去,一般都是大人们自己去采摘。我们家,妈妈认为我手脚麻利,就时常让我替她去。一开始,其他大人有点不高兴,认为我是个小孩动作慢摘不够自己的份儿,但每次称金针时,我摘的量总比平均数要高出不少,他们也就默认而不再说什么了。其实,大人摘金针的动作还是比我这个十来岁的小孩要快一些的。我生怕自己动作慢不够分量被大人们瞧不起,每次去摘时,就先挑选水沟下面的那片金针地。那儿的金针长得紧密个儿大,不必太走动就能摘好久,这就比时不时移动地方的大人效率高多了。就这样,我才不拖他人的后腿。

姐姐和我,年轻时,一到夏日的中午,就要轮流去摘金针。

2017年夏天,姐姐采摘的金针,晒干了送我,带到了京城。

回家后,开始时由妈妈指导、把关掺金针,几回后,我就完全搞定了。那时,家里还养着母猪,要烧小猪的猪食。有意思的是,用开水掺过的金针晒干后,金黄色的,口感好。但后来,有人发明了冷水焖的办法:就是将金针倒入盛满水的缸里,焖上一天,再捞出来晒到竹篾上。焖出来的金针,表面看起来,稍白一些,色彩更好,但因是清水焖的,外熟里生,吃的时候,口感就比较差,但分量重,赚钱多。几年后,这样焖出的金针就卖不出去了。这也说明了生意场上,保持产品高品质的重要性。

摘金针,都是在太阳最毒的时候出门,在烈日下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毒气太盛。一段时间后,我的腿上就开始长毒疔,姐姐也是,这是当年常见的问题,要去街头医院打青霉素针后才会好转。后来有了经验,暑假一开始,爸爸就先带我和姐姐去医院打青霉素针预防,这一招非常管用。今年清明节,与哥哥弟弟一起去张山给爷爷奶奶上坟时,早已不见了金针的踪影,那片饱满娇艳的金黄色花儿只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金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长得像百合花,也很像同事送我养了多年的朱顶红。因富含卵磷脂,有健脑、抗衰老的功效;常吃金针,还能增强皮肤的弹性和韧性,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同时还能降血压。这么说起来,金针是个宝。但当年摘金针时除了感觉能帮大人一点忙而心感欣慰外,并不知道金针有这么多好处,也未体验到“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意境。

随记于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