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传:叶辛眼中的上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86年的新世界商场

我写的新世界商场,不是今天的新世界商城,两者虽在同一地方,但规模和路径却大不相同。故而我这篇小文特意标明了时间,是几十年前的1986年。

1986年的新世界商场值得写,是因为我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插队落户那些年,只要回上海探亲,总有村寨上的老乡托我带这带那,很多都是老乡喜欢的小东西。而从我家走到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口的新世界商场,只需花七八分钟。进了新世界商场,往往一个晚上,就能把所有老乡托我带的东西全部都“搞定”。那年头的新世界商场,是上海滩出名的小商品市场,与隔街相望的中百一店,形成鲜明的对比。

到了1986年,我已在贵州省文联的《山花》杂志编辑部工作了,物质生活也丰富多了,已经没人托我捎带小商品,但因为新世界离家近,我仍喜欢在晚饭后到新世界商场兜一圈。为什么呢?

新世界商场里有新花样。比如它推出了26个周到热忱的服务项目,其中有代客邮寄商品、代客修补羊毛衫、代售邮票、代客邮寄留下地址登记购买的商品……

什么叫登记购买的商品?

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有多种多样的商品需求,有的商品在新世界里一时缺货,或者根本没有,营业员会不厌其烦地请顾客留下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专门为其去采购。采购到了,便及时通知顾客汇款过来,新世界商场给他邮寄过去。麻烦吗?很麻烦!但新世界商场坚持这么做,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我去逛一趟商场,深受感动,还把这项服务记了下来。陪同我一起逛商场的家人以为我是在搜集写作素材,其实不然。这个细节我至今都没有写进过小说,我记下来何用?

新世界商城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在贵阳参加视察时,听其他代表纷纷对省城百货店、商铺的服务态度提意见。我发言时就举这么一个小例子,反话正面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家就夸我发言的质量高,有审议水平。实事求是地说,是新世界商场的优质服务水平高。

确实,在大店、名店、特色商店群芳争艳的南京路上,新世界商场能为上海百姓所熟知,除了它以经营小商品著称之外,另外也和它的热心服务分不开。

记得商场当年24个柜组,围绕着热情服务的“热”、方便顾客的“便”、灵活供应的“活”三个字,做出了一篇大文章,真正让所有走进商场的顾客和我们这些周边老百姓感觉到称心如意。

听弄堂里的老人们说起过,20世纪初,新世界商场这块地方本是游乐场。抗日战争胜利后,离此不远的大世界花样翻新,吸引了大批游客,新世界商场这里渐渐变成了小商品的集散地,经营者主要是街头的小摊贩。到了1956年,才正式成立商场,以经营小百货为特色。

每次走进新世界商场,就是不买东西,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小商品,我也会觉得目不暇接,大开眼界。这里有老人喜欢的各种手杖、发髻,有年轻人爱佩戴的胸花、各式配套的化妆品,喜庆用的红缎带、手镯、耳环、发夹、头带。至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不起眼的“一分钱”用品,缝衣针啊、绣花针啊、鞋钉、鞋眼啊,可说是应有尽有。最叫响的“四零小商品”,在里弄邻居间广为流传:零折、零剪、零配、零拷。更有一种让人听起来就会高兴的服务:鞋底、袜子单只可以配双,花边缎带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零剪,鞋勾、鞋眼可以拆零供应,零拷的化妆用品像雪花膏、发油发蜡、各式护肤霜,竟然多达40多种。总之一句话,方便老百姓过勤俭持家、细水长流的日子。

新世界商场不但注重“小”,还经销外地的“名、特、优”商品。上海人的住房不是小嘛,走进一户家庭,看什么呢?看桌子上、台子上的绣品,看床上的枕套绣,看窗帘的色彩。新世界商场把上海家庭主妇的这些心思告诉生产厂商,江浙一带头脑灵活、特别看好上海市场的厂商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常熟绣花来了,萧山挑花工艺品来了,浙江椒江的抽绣也来了,一来就形成一股销售热潮,广受欢迎。那个年头也没多少广告,仅靠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头传播,新世界商场的新商品经常被抢购一空,营业额大增。

1986年,上海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新世界商场里增加了和老百姓“吃、穿、用”配套的小商品供应,提出向“小、特、全”迈进,餐巾纸、多用家电插座、绣花手帕、冰箱遮布、梳妆台布、领带夹、裙带扣、仿金别针等,很多我青少年时期没见过的小东西,摆满了柜台。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要对我提意见了:这有什么稀奇?这些小商品现在超市里都有,你那是老黄历了。

那么,新世界商场曾经有过的“针线包借针送线”“皮裤带免费打洞”,现在几家超市里还存在?

时代是进步了,新世界商场现在已变成了专卖中高档商品的新世界商城,把马路对面的中百一店都比下去了。然而,当年小商品专卖的情调和氛围,还是让人留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