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三国鼎立与吴、蜀灭亡原因
东汉末年,戚宦乱政,黄巾起事,继有州牧之割据,虽刘氏仍居帝位,但早已名存实亡,受制于董卓等人。此等外有州牧封据,内有权臣乱政之情势下,不得不开始一个新的局面,而这一局面便是三国对峙之局面。东汉晚年的政治混乱,就是因为权力所集之中央初无限制外戚和宦官的办法,各种官吏已不是封建时代的世官,使外戚和宦官得乘人主的幼弱而弄权窃柄,以致地方政治日渐败坏,人民无以为生,各路力量乘时蜂起,国家社会陷于纷乱不堪的境地。其中尤以汉灵帝时之黄巾起事影响所及最为庞大。其首领张角为巨鹿人,创太平道,借治病传教,聚众徒于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事。在这情形下,东汉政府惊慌失措,除派何进为大将军外,更以皇甫嵩、朱儁、董卓、卢植等率领大军分头进击;又采刘焉以重臣拥带重兵出为州牧之献策,以为郡国的首长。但若无军事上的实际力量,则不能平变;若派重臣出为州牧,给予相当的兵权,则可体察环境,绥靖地方,结果却造成州牧强大,跨郡进州,目无朝廷,甚或挟持君主以为个人的政治本钱。
造成三国之局主要近因,为官渡、赤壁两次大战役的结果。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北方之统一,而赤壁之战基本上确立了刘备的地位及孙权的领土完整。所以此两大战役是不能忽视的,兹略述其经过及影响如下。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任兖州牧。董卓死,操迎献帝于洛阳,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声势日盛。时北方诸侯以袁绍为最强,建安五年,曹操欲统一北方,遂率兵数万,与袁绍大战于官渡,败之。是为官渡之战。袁绍兵败不久气死,绍子争权,操陆续发兵攻取其他领地。至公元207年,操大致统一北方,奠定他后来称雄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操既平定河北,欲取江东,统一天下,遂于建安十三年乘刘表新丧,率大军南下,先攻下荆州,江东告急。时依刘表之刘备屯兵新野,以情势危急,乃遣诸葛亮联吴以抗曹。曹军因途远急行,水土不服,多不能战。后两军大战于赤壁,曹不敌而败走北方。是为赤壁之役。
经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北归,从此不敢南下;孙权雄踞江东,声势更盛;刘备乘机占据荆州,其后西取益州,北略汉中,自成一割据局面。自赤壁战后,三国分立的形势基本上确定,但三国并未正式成立,正式之三国鼎立要远到孙权称帝时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丕乃于同年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建都洛阳。翌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之为蜀或蜀汉。吴蜀夷陵战后,蜀军再没有力量出蜀攻吴,吴也无力西进。刘备死后,辅政之诸葛亮始终坚持与吴联盟,共同抗魏。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国号吴。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自曹丕于公元220年立国至孙皓于公元280年投降晋武帝为止,前后共约六十年,时间不长,其中以蜀汉最先灭国,魏随之,吴享国最久。汉在诸葛氏之政治天才的悉心经营下,以天府之国之物资,及训练有素之军士,屡攻魏国不果,而于公元263年亡国。吴国以长江之险,长期之经营,及江南富庶物资之培养下,结果亦为晋武帝所灭。其因略述如下。
一、蜀汉的灭亡原因
第一,夷陵一战,国力大减。刘备欲夺回荆州,调集了全部军力,不听诸葛亮之劝告,以替关羽复仇为名,进攻孙吴。蜀军出三峡,进驻夷陵,沿江扎寨,连营数十里。吴将陆逊采取固守不出之策,以逸待劳,日久之后,蜀军士气低落,最后为陆逊用火攻之计击败。汉军全部瓦解,狼狈逃回蜀中,刘备病死于途中。经夷陵一战,汉国力虽不致一蹶不振,较战前而言亦减弱不少。
第二,继承无人。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刘禅个性懦弱而好听谗言,易亲小人。诸葛亮在朝时,不断劝谏引导之,颇称明主。然诸葛亮出蜀攻魏,禅便亲小人,荒废政事。及诸葛亮死后,后主更显得懦弱无能,终以双手奉送江山于他人。
第三,诸葛亮死后,继任无人。诸葛亮带兵六出祁山,都兵败而归,终死于五丈原上,蜀中自此失却一位政治军事之天才。继任者虽仍能保持国内之政治,但已无力北上。蒋琬、费祎相继执政,均采守势,魏军步骑十余万攻不下汉中。公元253年以后,姜维为大将,几乎年年出兵,但多无功而返,浪费兵力至巨,连守国的力量都消失了。公元263年,魏司马昭灭蜀。
二、吴国灭亡的原因
第一,刑罚残酷,赋调繁重。孙权的政治就是一种暴政,人民被迫经常起兵反抗。盗贼四起之际,他仍决不允许减轻赋调,直到病重才觉悟过来,欲命其继承者缓和民心,可是孙皓比他更为凶暴。此外,孙权为人苛刻多忌,大臣们更畏罪不敢言,阻断了忠谏之路,以致政事无可为。
第二,过分依赖江东之大族。孙权势力之巩固,全靠外来士族之大力支持。吴国得以立国江东,其中顾、陆二家之势力更为孙权所努力巴结者。然士族之支持当然有力而实际,唯一旦失去其助力,则其地位亦不可靠。而当时的士族,多先家而后国,故东吴之亡,自可想见。
第三,军队变质。吴国的军队起初是用于防守作战的,后来却变成了从事生产的奴隶,再后来更变成私人的势力,根本不成军队。曹操死后,威胁大减,军队回防,屯田兵外更有作士(即进行手工业的弱兵),但生产利益却全为将领所得。兵士渐渐因军事稀疏而怠懒下来,至战时不能用。
第四,孙权继承无人。孙权性虽苛刻多疑,但在政治、经济上不失为一个能干的君主。他在位之时,政治修明,经济发达。其继承者只承袭了他的缺点,却没有他的雄才大略,反而在凶残的性格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致使上下心惊。吴国之残虐政治至孙皓时达到极点。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六路出兵吴国,吴军不战而败。晋水军先到建业,孙皓开关投降,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