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古罗马的儿童
古罗马的儿童,出生之前就已经受到诸神的保护。孕妇会到“安产女神”的神殿,请神洗清脐带。阵痛激烈时,会呼叫这女神的名字。产婆也在旁边祈祷。产妇周围点着蜡烛,祈祷“光明女神”给母子带来平安。他们相信,若黑暗,恶魔会加害母子。分娩后,产婆便用盆子替婴儿洗濯,然后把婴儿放在父亲的脚边。如果是儿子,父亲便把他抱起,表示这就是自己的儿子,有义务去养育他。但是这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仪式。贫苦的家庭,若生了女儿,往往不会把她抱起来。如果生了奇形怪状的子女,就把他或她当作天变地动和不吉利的象征,立刻丢弃,并举行求神宽恕的仪式。
出生之后,男婴于第九天取名字,女婴则于第八天取名。在这命名仪式里,亲戚都会出席,并祭祀“八日女神”,替婴儿洗浴,挂上“避魔牌”。这小小的圆像牌,富裕家庭是用黄金做的,贫苦的家庭则利用皮质制造。男孩在举行成人仪式(十四岁到十九岁期间举行)的时候,女孩则在出嫁的时候,把这避魔牌连同脱下的孩童衣服一起奉献给“家庭的守护神”。女孩这时也要献出玩偶,玩偶用土、粘石、骨或蜡制成。
婴儿的养育,在共和时代,大都由母亲负责;在帝国时代,大多数家庭都委之于保姆。家庭的礼仪,在共和时期非常讲究;到帝国时代,就趋于放任。长大后,孩子在父亲的照应下,学游泳、马术及操作武器,以锻炼身体,同时还要学习计算与书写诵读。但是,从公元前2世纪共和政治末期起,七岁以后的孩童都托给学校教师。大清早,孩子们都啃着面包上学。当时的学校大都只有一个老师,学生在三十人以下,一般没有桌子。学习的内容包括读、写、计算和道德。中等家庭以上的子弟为了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还从文法学者或修辞学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