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系统,发现更大的世界
由于复杂系统中存在反馈延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更加难以解决。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如果一个增强回路使一位参与者取得了胜利,占据了竞争的优势地位,那么它将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获胜,甚至将消灭几乎所有竞争者。
——盖有者,将予之;无者,并其所有亦夺之。(《圣经·马可福音》第4章第25节)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在受到外力冲击或影响时,通路和冗余众多的多样化系统,往往比几乎没有差异的单一化系统表现得更加稳健。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逐渐演变为科学、逻辑以及与直觉和“整体论”相对的“还原论”,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出于心理上还是政治上的需要,我们都更倾向于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在那儿(外部)”,而不是“在这儿(内在)”。这种“归罪于外”的思维习惯,几乎不可避免地让我们去责备或怪罪他人,推脱自己的责任,并迷恋于寻找能够摆脱或解决问题的“控制按钮”、“药丸”、产品或技术支持。
诚然,通过专注于外部因素,一些严重的问题得以成功解决,比如预防天花、增加农作物产量、大件货物运输等。但是,由于这些问题都是一些更大的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解决方案”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并进一步激化了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问题深深嵌入在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之中,无法被摆脱或转移。例如饥荒、贫困、环境退化、经济波动、失业、慢性病、药物成瘾以及战争等,尽管人们在消除这些问题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不断改进分析方法,并取得了很多技术进步,也没有人故意制造出这些问题、想让这些问题存在,但是它们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它们从本质上看都是系统性问题——系统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特征。只有重新找回人们的直觉,停止相互指责和抱怨,看清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找到重塑系统结构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道理浅显易懂,甚至是老生常谈,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们也是全新的,甚至是有些颠覆性的。这些道理可能让你感到很舒服,因为这些想法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之中;这些道理也可能让你感到不安,因为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思考和做事。
本书所讲的就是观察和思考世界的不同方式。有些人一看到“系统”二字,一提到系统分析领域,就不由自主地会有顾虑,即使他们一辈子都在进行系统思考。所以,为了便于各位读者更好地理解系统,我会尽量用“非技术化”的方式来论述,少用一些数学公式或计算机语言。
在本书中,我大量使用了各种图表,因为在讨论系统问题时,如果只用文字会产生问题。谁也无法否认,字、词和句子必须以线性的方式、按照逻辑顺序,一个一个地蹦出来;而系统则是一个整体,同时发生和并存,它们相互连接,不只是单向、线性的关系,而是同时存在多个方向上的多种连接。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了更好地讨论系统,我们有必要使用一种“新语言”,以便完整地呈现系统的特性。
因此,图表胜于文字,因为你一眼便可以看到整个图表,包括它所有的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的。在本书中,我会从非常简单的图表开始,逐步构建系统框架。根据我的经验,我相信,读者朋友们会很容易理解这种图表化的语言。
我们首先从基础开始,包括系统的定义以及对其构成要素(部件)的解析。尽管这是一种还原论式的、非整体的方式,但它对于我们理解系统的原理必不可少。接着,我会把这些要素放回原位,好让大家明白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这也是在勾画系统的基本运作单元:反馈回路。
然后,我会带领大家走进“系统大观园”参观——其中放置了我收集的一些常见的、很有趣的系统。作为示范,我会选择其中几种系统详加解读,让大家看清楚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会如此运作,以及我们能在哪里找到它们。事实上,你能认出它们,它们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你的体内!
以此为基础,我会带领你共同讨论这些系统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如此优雅地运作,为什么它们经常让我们感到出乎意料、到处碰壁。我也会解释系统的一些“怪异”特征的成因:
●为什么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或事物都在忠实、理性地运作,而所有这些善意的行动加起来却经常得到很差的结果?
●为什么系统整体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于或慢于每一个成员的想象?
●为什么过去一直奏效的一些做法,现在却突然失效了?
●为什么系统会突然毫无任何征兆地,呈现一种你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行为?
这些讨论将引领我们审视一些在系统思考领域——企业、政府、经济和生态系统,生理学和心理学等——被反复提及的常见问题。例如,当我们发现一些社区在共享水资源,或者几所学校在共享财务资源时,就会说:“这是‘公地悲剧’的又一个典型案例。”又如,当我们看到公司现有的业务规则和奖励政策阻碍了新技术的开发时,就会说:“这完全就是‘目标侵蚀’。”再如,当我们研究决策与组织的关系时,经常能发现“政策阻力”的现象,无论是一个家庭、社区,还是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同时,我们也经常能发现“上瘾”的情况,不管引起上瘾的媒介是咖啡因、酒精、尼古丁,还是麻醉剂。
系统思考研究者有时将这些常见的、会引发特定行为的系统结构称为“系统基模”(archetypes);而我在准备撰写本书时,将其称为“系统的陷阱”,后来我又加上“对策”二字,称其为“系统的陷阱与对策”,因为这些基本模型既是一些顽固、棘手和潜在危害性极大的问题的根源,也是实现有效行为改变的“杠杆点”。只要懂得系统原理,就可以在恰当的地方施加干预措施,从而获得期望的转变。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将和你一起探讨如何改变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难题的系统结构,进而学习如何寻找到启动变革的“杠杆点”。
最后,我将总结一些宝贵经验,这些都是我所知道的大多数系统思考专家分享的智慧。对于希望继续探索系统思考的朋友,我在本书附录中提供了一些深入学习的资源和指南,包括系统术语表、系统原理概要、常见的系统陷阱以及本书第一部分所涉及的系统思考模型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