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研究:基于知识租金获取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主要研究“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租金”这一核心问题,揭示出同处于网络环境中的集群企业知识租金获取的差别及知识租金获取的机制。

在具体的研究进程中,本书进一步将上述核心问题细分为以下三个子问题进行探讨。

一是集群企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改善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经济学表征是什么?二是集群企业的网络环境特征是否会对集群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的获取产生影响,即外部网络特征属性与集群企业知识租金获取之间的关系。三是集群企业自身的动态竞争能力在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获取知识租金时如何发挥作用,即作为组织间的网络能力和作为组织内的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的知识租金获取和实现国际化成长之间的关系如何。

紧密围绕上述问题,我们从对当前理论界主要的相关文献综述出发,分别从嵌入性和动态竞争能力的分析视角切入,深度剖析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的获取机制,构建本书的概念模型以及提出研究假设。接着,在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与统计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并为国际化的集群企业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技术路线是科学合理解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框架,本书的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本书的技术路线

本书是在上述技术路线及研究流程的具体指导下紧密地围绕研究主题依次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具体而言,本书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将研究内容的整体结构从以下八个部分展开,即导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与方法论、实证分析与统计检验假设(嵌入性视角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实证研究、能力视角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实证研究、基于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耦合的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具体的研究结构安排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图1-3所示。

第一章:导论。该部分从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及意义出发,提出拟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的对象和关键性概念,并对全书的技术线路、研究方法、章节安排以及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进行介绍。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该部分分别对网络嵌入性理论、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能力、后发国家集群企业依托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化成长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并为后续章节构建集群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概念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平台。

图1-3 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三章: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的探讨,该部分提出本书的概念模型,同时结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就网络嵌入性、知识租金获取及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和网络能力、吸收能力、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耦合、知识租金获取及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假设,从而形成本书待证实的经济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方法论。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本书的设计过程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其一,对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及避免产生偏差的措施、样本对象的选择及数据搜集方式进行了基本介绍;其二,在第三章所构建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领域的成熟量表及学者的研究,对本书中嵌入性、网络能力、吸收能力、知识租金及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并提出具体测度题项;其三,对本书所选用的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五章:嵌入性视角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对正式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运用SPSS 20.0和AMOS 20.0进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确定变量的因子结构和数据质量;最后利用获得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变量间的作用机制,将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设、已有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

第六章:能力视角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实证研究。该部分的研究过程与第五章类似。

第七章:基于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耦合的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知识租金获取机制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对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耦合机制作用的外部环境、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跨国公司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进行阐述;其次从集群企业的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这两个企业竞争优势能力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出发,分析在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组成的全球制造生产网络中,集群企业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的交互耦合机理;最后探寻集群企业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耦合的知识租金获取及实现国际化成长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耦合、知识租金获取及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概念模型。鉴于概念模型中作为组织间能力的网络能力与作为组织内能力的吸收能力在协同演化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该关系会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即具有灰色模糊性,因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该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该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对本书的研究结论再次进行归纳、提炼与总结;其二,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为国际化进程中的集群企业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二 研究方法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指出“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在选择具体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我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属于什么类型?其二,作为研究的当事人对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本身有控制力吗?其三,我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时间维度,即它主要属于当前发生的事情,还是过往发生的事情?本书的主题是旨在探讨集群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进程中的知识租金获取机制,本书主要分为两个研究视角、五个子模块。由于各个子模块关注的焦点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具体研究时所选择的研究方法也必将有所不同。

本书严格遵循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文献阅读与理论推演—形成假设—数据采集—实证分析—纵向延伸—形成结论”的研究思路逐层深入,并根据五个子理论模型各自的特征属性选择不同方法与之相匹配。本书实证研究了网络嵌入性、动态竞争能力、知识租金获取对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影响机理。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演绎构建本书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同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苏州地区外向型集群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 20.0和AMOS 20.0等软件进行了分析和假设检验。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调查问卷及大规模统计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具体阐述如下。

(一)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

通过检索和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价值链、吸收能力、网络能力等相关理论的基本观点,描述了集群企业网络的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吸收能力、网络能力的分析维度、概念内涵、过程模型及研究现状,为本书理论视角的奠定、研究假设的提出、测度量表的设计以及分析工具的运用提供了素材。本书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演绎分析,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及概念模型,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二)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

2013年5月至9月,笔者参与了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国际分工背景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研究”,得益于该基金项目的支持,笔者与课题小组成员深入苏州及长三角区域外向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对当地的集群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在调研过程中,课题小组曾多次与上述地区集群内的相关专家、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访谈的对象主要涉及集群企业内中、高层管理者,企业技术、营销骨干以及当地政府内分管集群服务部门的领导等)。通过与上述多位专家、管理者的深度座谈及交流,我们对中国长三角区域的外向型集群和集群企业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更为可贵的是,当地专家及管理者对访谈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和介绍为本书内容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素材,这些能够帮助本书尽量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集群企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贴近。

(三)调查问卷及大规模统计分析

在本书中,我们在前期文献研究和调研访谈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即通过科学的调查问卷设计,利用相关资源和各种渠道大规模发放与回收问卷,采集到了足够数量的网络嵌入性、吸收能力、网络能力、知识租金获取及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等数据,为下一步的统计、实证分析做了准备。

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本书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效度检验以及Person相关统计分析,对研究模型中包括的各研究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假设验证;同时运用AMOS 20.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测度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以及检验概念模型和本书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本书得出若干对于助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集群企业顺利实现国际化成长的理论和实践均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四)灰色关联分析

在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进程中,作为组织间能力的网络能力与作为组织内能力的吸收能力在协同演化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其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不是完全确定的,而是一种灰色关系,鉴于上述变量间的这种关系,本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该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