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特色与本土化风格的实习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工作运用“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理念,为个人及家庭提供直接服务,帮助其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行动目标具有一致性,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而社会工作在对口精准扶贫过程中能够发挥其专业领域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指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近几年,国家及各级政府逐渐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加大社会工作人才保障措施,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社会工作硕士培养单位,致力为国家培养理论水平高、实务能力强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已经培养出293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式不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具有专业价值观,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既能促进专业理论的发展,又能促进专业技能的创新,是社会工作硕士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在实习过程中,实习者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提供专业服务,尝试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社会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解决困难。

我国的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起步晚,本土化的教育模式有待继续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立足开创具有本土特色的培养方式,强化专业实习,广泛建立各领域实习基地,聘请专业实习督导,努力推进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实习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建立实习基地45个,涵盖民办社工机构、公益基金会、相关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福利院、医院等多个领域,拥有一支具有高水平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督导队伍。办学之初,编制《专业实习手册》,明确实习具体要求及管理权责,使实习工作有章可循。专门设置社会工作实习管理办公室,监督管理学生实习,协调实习学生、实习基地、实习督导三者关系,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实习分三个阶段,采取两种实习形式。第一阶段属于并行式实习,学生主要以观察为主,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手法,加强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认识,了解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操作方法以及政策环境,并对此进行专业总结和反思。第二阶段属于集中式实习,学生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地学习,内化专业价值观,增强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感,深入学习社会工作如何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开展具体的服务规划性工作。第三阶段属于集中式实习,学生能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实务操作和管理能力,将毕业论文的田野内容纳入实习,在完成实习的同时,将毕业论文的成果体现在实务操作中,提升学生学术研究和实务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三阶段实习结束后,每个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实习时间达800小时,最终形成的实习资料有五万余字。本书汇编的九篇优秀案例是从六届社会工作硕士实习资料中精挑而出,具有一定代表性,所涉及领域有:社会工作行政、医务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每个案例包含实习契约、实习日志、实习周志、个案或小组工作报告、社区探访报告、学生评估报告、督导评估报告、实习单位鉴定表。实习案例不仅是对实习过程的记叙,还汇集实习者的收获、感想和反思,并附有督导的指导性建议。实践证明,整套实习模式能较快提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服务能力。全过程指导、多维度评估的管理模式既能使专业实习达到实效,也是本土化专业实习模式探索的成果。

以社会工作实习为着眼点,放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是创新、是引领,也是示范。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专业实习的重要性,本书的出版,希望社会工作教育界更加重视专业实习,共同探讨本土化专业实习模式。教育者应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引,充分发挥教育育人功能,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培育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为实现2020年数量目标,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赵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