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二十余年来,各类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网络舆论大规模爆发,对我国各个行业乃至国民精神、公民意识等方面均造成重大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极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书结合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细致地分析了网站新闻互动区、电子政府、社会化网络应用与网络舆论领袖的网络舆论信息生成机制、传播特点、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本书论述分为“绪论”“共识与分歧:民意、伪民意与舆论偏向”“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机制”“电子政府的信息传播”“网站新闻互动区的舆论信息传播”“网络社群的舆论信息传播”“网络舆论领袖的舆论信息传播”“构建网络舆论生态新格局”等。
“绪论”部分对国内外网络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对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主要观点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释。
第一章“共识与分歧:民意、伪民意与舆论偏向”,分为4节。第一节:网络舆论新现象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该节分析了我国网络舆论出现的一些新现象:第一,社会化网络与自媒体等网络新应用不断出现,网络驱动型突发事件不断出现,重新整合了社会舆论的传播格局;第二,网络反腐与网络问政的常规化发展;第三,网络暴力与网络谣言等网络失范行为受到广泛关注与初步遏制。网络舆论新特点的出现是与我国社会文化转型发展相关联的,从这一角度分析,网络舆论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体现了网络舆论的政治与民生互动、社会心理的变迁与媒介技术等综合因素。第二节:网络民意的崛起与舆论生态。随着互联网融合传播与新媒体应用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我国网络民意迅速崛起,体现出民间交流与公民议政的强烈愿望,影响巨大,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文化传播现象。网络民意是我国新时期民间舆论的表现,具有偶发性、合力性、多元化等特征,其所表现出来的互动性、民间性、民生意识等方面都意义非凡。网络民意促进了我国媒介公共领域的建构与传播,与其他大众媒介形式相互作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舆论生态,成为我国当代大众传播格局中最具光彩的部分之一。第三节:网络伪民意的出现。所谓网络伪民意,是指组织与个人出于某种目的,利用“网络公关”和“网络推手”发布不实信息,删除网上帖子和新闻,从而制造对自己有利的网络舆论,借此推波助澜,误导社会舆论。一些不法组织与企业利用网络伪民意进行广告宣传与危机公关,混淆视听,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成为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本节通过典型的网络伪民意事件,具体分析网络伪民意的产生特点、类别、传播模式及其影响,认为网络伪民意的极度泛滥危及正常信息的传播,并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进而干扰网络公共领域与网络舆论生态的良性发展。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组织和网络传播伦理的制定、完善与制衡成为治理这一现象的关键问题。第四节: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传播偏向。我们发现,突发事件中往往生发出众多不同类型的网络舆论场域,当这些网络舆论场域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时,就会造成网络舆论偏向。本节从这个特殊视角细致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偏向的谣言、背景与恶搞三种类型,由此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场域的复杂性及其舆论信息传播模式特点。
第二章“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机制”,分为3节。第一节:网络舆论的信息要素。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成为网络舆论调控与引导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媒体的舆论是单一模式的,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舆论宣传,各个环节易于控制与引导。而网络舆论除了包含这种单一模式之外,还蕴含着大量自下而上、泄愤式、游击式的舆论生成模式,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不仅加大了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也使网络舆论生成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该节从网络舆论事件的对象与主题、信息源、渠道选择、发展节点、传授方等方面进行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与传播要素分析。第二节:网络舆论信息的传播模式。该节将网络舆论的各个影响因素当作动态因素,重点分析了动态的网络舆论信息流动模式。第三节:场域共振与舆论形成。突发事件爆发时,各种相关信息集中于几个网络场域之中,这些网络场域常常相互贯通,形成强大的场域共振力量,由此促成相关网络舆论的形成。本节以发生在2014年轰动一时的“南京市口腔医院护士被打”事件为例,具体分析这一舆论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与场域共振的特点,由此细致地分析一个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章“电子政府的信息传播”,分为3节。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府与电子治理。电子政府的信息传播与电子管理是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的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本节重点从电子政府服务与电子信息监管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府与电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第二节:网络政治与公共管理转型。从我国网络政治传播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网络政治传播的硬件设施建设,开始较大规模地结合网络传播的新特征进行政治传播革新与公共服务的转型。第三节:政务新媒体应用的发展与公共信息服务转型。在当前的媒介融合时代,如何分析党政组织新媒体应用的特征与价值,提高其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是当前社会公共管理研究与社会组织共同面临的严肃问题和挑战。本节重点分析党政组织新媒体的现状、信息传播特点、价值、问题和发展策略,总结目前党政组织新媒体信息传播与公共信息服务的得与失,认为党政组织新媒体是各级党政组织利用新媒体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益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转型。
第四章“网站新闻互动区的舆论信息传播”,分为3节。第一节:网站新闻信息整合与议程设置。目前国内网站新闻的传播形式各具特色,都设置了新闻互动区,相比较而言,新闻网站的新闻互动区分享渠道较少,互动性较差,并有可能被整体关闭。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不仅分享渠道多,互动性强,其互动区的设置也更显互动特色。第二节:网站新闻互动区的意见表达与舆论形成。网站新闻互动区便于网民发帖和分享,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意见表达方式,对于一般新闻信息,网站新闻的互动区中网民“发言”寥寥无几,甚至大多数互动区的发言数为零,难以形成所谓的网络舆论。而在有关突发事件的网络新闻报道中,众多网站新闻的互动区则十分热闹,参与者与分享者众多,评论者也十分踊跃,由此形成网络舆论。本节以发生在2014年底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网站新闻互动区舆论信息传播的特点。第三节:网站新闻互动区的发展趋势。本节研究认为,网站新闻互动区的活跃度在整体下降,但是网站新闻信息是传统媒体新闻“触网”与发挥影响力的基本渠道之一,往往也是社会舆论的权威化发布渠道与信息来源。在重大突发事件与热点事件中,网站新闻的关键信息不仅是事件发展的重要节点,也在宏观上左右着事件的发展线索和方向。网站新闻如何处理这些复杂信息,如何在相关信息的整合中加入自己的“声音”,从而强化传播的影响力,这依然是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核心问题。同时,我国各类新闻网站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皆有较大发展,但是新闻的时效性、整合形式、效果与互动区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失。这样,不仅依靠新闻播发来引导舆论的目的会大打折扣,强化其原有的刻板印象,而且其渠道品牌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突发事件中,新闻网站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尤其要在新闻的时效性、倾向性与解释力、整合形式、效果与互动区等方面倾尽全力,方能取得整合舆论场的良好传播效果。
第五章“网络社群的舆论信息传播”,分为4节。第一节:网络社群及其聚合结构。本节以网络应用的特征、信息传播特征、网民特征等方面为依据,将我国社交化网络应用分为5类,分析了其新闻性、开放性、关系度和认同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人与内容信息的关系、人与网络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3个方面,将网络社群不同的聚合结构概括为两种类型:圈形聚合结构和链形聚合结构。第二节:网络社群的行动机制与舆论信息传播。本节重点分析了不同聚合结构类型的网络社群认同与行动机制,然后以微博这一社会化网络的典型应用形式,分析了其5种复合式网络社群聚合结构。第三节:突发事件中网络社群的舆论信息传播——以“李刚门”事件的信息传播为例。本节分析了突发事件中网络社群舆论信息传播的特征,尤其强调了其传播的对抗特征。第四节:身份的差异与歧见——网络虚拟空间的争端。我们知道,网络虚拟空间充斥着不同网络社群的各种或明或暗的争端,如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网络左右派、城乡矛盾乃至网络红人、网络道德等问题都会在网络空间中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派,往往纠缠着众多因循已久的制度、习惯与难题,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造成更嘈杂的回声,致使国内有关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变得极其混乱,甚至极大地耗损公共领域、社会共识与传媒公信力,成为当前网络舆论最为复杂诡谲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一问题,本节以网络农民形象及其争论为例,具体分析了网络社群争端所蕴含的复杂内涵与难题。
第六章“网络舆论领袖的舆论信息传播”,分为4节。第一节:网络舆论领袖的类型。随着微博与微信网络自媒体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和突发事件当事人开始使用微博与微信,各行各业的人士通过网络自媒体“浮出水面”,其中的佼佼者成为舆论领袖。舆论领袖在突发事件中设置议程,引领舆论,成为社会舆论发展中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本节将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领袖分为两种类型,并分析了其特征。第二节:突发事件中舆论领袖的议程设置及其传播模式。本节重点分析了突发事件中不同类型的舆论领袖议程设置的特征及其传播模式。第三节:突发事件中舆论领袖的影响力。本节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选取这一特大突发事件中具有影响力的舆论领袖,进一步分析突发事件中舆论领袖网络议程设置与影响力的特征。第四节:舆论领袖的网络失范行为及其整治策略。在突发事件中,舆论领袖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社会救助、揭露真相、舆论引导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作用,体现了舆论领袖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分析近两年舆论领袖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表现,我们又可以发现舆论领袖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发布存在一些失范行为。针对舆论领袖,如何在突发事件中规避其网络舆论议程设置的失范行为,确实是需要认真对待及解决的问题。
第七章“构建网络舆论生态新格局”,分为2节。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在实施社会监督、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等方面的价值、作用与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基于此,本章探讨建构网络舆论生态新格局的路径。第一节:何谓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舆论生态不仅包括传播生态的诸多维度和要素,其巨型格局与海量信息互动体现了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传播生态学的观念对网络舆论研究与网络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只有把网络舆论置于各种互动关系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我们才能从宏观的层面真正认识到网络舆论的发展特征和规律,才能更加有意识地全面促进网络舆论的生态发展。第二节:突发事件与网络舆论生态引导。研究发现,网络舆论不可控的特征十分突出,对于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与负面事件,网络舆论的这一特征往往更为突出。众多突发事件舆论极度混乱与失控的状态,致使良好的社会思想与社会观念遭受极大冲击。这就促使网络舆论的各参与方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进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生态引导。政府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应该树立管理与服务的主体意识。因此,突发事件的舆论监控与引导是对各级党政组织的考验,也是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从事的工作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引导社会良性发展的工具作用,适时创新新闻传播的观念与管理理念,在引爆点和关键点上下功夫,将网络谣言与不实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对重大民生决策实行网络舆论的预研,建构与实施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监管的新型模式,提升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