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行业协会的比较与合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我因长期负责台湾民间组织的行政管理,两年前与来台做学术访员的徐晞博士因彼此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兴趣而结识。近日承徐晞博士来信,盛邀我为其大作《海峡两岸行业协会的比较与合作》写序,乃欣然允诺!唯在思量数日后,决定舍弃局限于研究题目上做文章,而愿就两岸关系发展的宏观视角切入,以凸显徐晞这本大作的时代意义。

2008年无论是在华人世界,甚或未来在大中华历史发展上,都是一件值得一提的轶事。何以如此认为?任人皆知,两岸关系从1949年后分裂为两个政治实体,长期对峙近40年,加以台湾实施戒严近40年,两岸关系陷入随时有可能引爆战争之可能。换言之,在此之前,两岸关系只是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血缘、文化、语言、肤色、地理与风俗习惯等的关系,进入20世纪中叶之后,这种关系又多了一层敌对关系。所幸两岸的领导人展现大智大慧,深知两岸“血浓于水”的事实,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两岸关系始露曙光,陆续揭开两岸和平谈判的历史序幕,开启共和共荣的舞台。此一转折肇造于台湾自1987年“解严”后,开放部分大陆来台居民回大陆探亲后,开启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亦解除长期以来对大陆的“三不政策”,即“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的僵局。唯两岸关系除人道关怀外,初期亦仅局限于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但这种现象维持没多久,两岸关系在1992年后至2008年之前又呈现不稳定状态。直到2008年两岸关系受两岸政策的调整,开启两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和平状态,举凡经贸、教育学术、文化、宗教、艺术、体育及观光等交流纷纷展开,为两岸关系建构和谐的基础。总之,如果没有两岸领导人的大智慧,改弦易辙两岸政策,今天发生在两岸间各项热烈的交流,根本是天方夜谭!亦没有个人与徐晞博士结缘的机会。

两岸在相隔数十年后,能有今日的和谐状态,得来不易!目睹当前两岸民间组织水乳交融的热络盛況,仿佛是一场梦!但这不是梦,而是一件每天不断上演在你、我、他身旁千真万确的事,这种和谐友善的交流,除有助于彼此的了解、学习与经验分享外,亦有利于两岸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合作,共创双赢,更在增进两岸和谐关系上起了正面的意义。个人深信,无论是华人世界,或是现今国际社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无不以两岸关系合则两利,不合则两失来下断言,这不是预测,而是事实。此一和谐若能持续维持加深加广,不啻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更有助于再创辉煌的中华历史。

在此前提下,徐晞博士出版了《海峡两岸行业协会的比较与合作》的研究成果(这应是海峡两岸间首次有学者对此一议题提出研究成果分享),别具时代意义。由于对此一领域在台湾的公部门还算有些研究心得与经验,个人于2014年拋砖引玉,以启发概念的方式出版《民主推进器——两岸三地公民社会》介绍两岸三地公民社会的发展,从两岸三地民间组织的历史发展、法规的治理、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及与企业关系等面向相互一番比较,并实地访问两岸三地学者对公民社会概念与发展的诠释。出版后,并将此书赠予台湾相关高层及政党要人,期望这些领导人能正视公民社会在台湾蓬勃发展的事实与影响。没想到徐晞博士与我不谋而合,在两三年前即着手投入此项调研工作,并以细腻和敏锐的观察和视角,对两岸行业组织比较与合作研究交出亮丽的成果,行动之积极,处理之快速,让个人惊赞与佩服!个人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两岸行业组织的发展与合作,以及两岸和平发展具有启发的作用。同时,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角度,甚具参考价值。乃为之序,并引唐朝诗人李白之诗作《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聊表对两岸关系今昔发展情景的感叹。

苏佳善

写于台湾台北2015年3月10日

苏佳善:台湾“内政部合作及人团体司”官员,负责民间组织与合作事业的政策规划、“中央”民间团体的设立、辅导与管理、法规制定与解释等。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民间组织相关领域,包括:治理、民间组织的功能与角色、社会运动等。